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作业在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方面起一定作用。但是传统的家庭作业只注重量,很少在质的方面思考过,家庭作业在实质上也就成了课堂知识的延续,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几乎全是比较单一的笔算题,没有创新,形式单一,内容贫乏。本文分析了优化初中数学家庭作业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家庭作业优化策略
一、家庭作业的设计应目标长远,目的明确
家庭作业的设计目标应多方位、多层次去考虑,不仅让学生消化目前的学习任务,还应考虑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其它方面的能力。完成家庭作业,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为了复习、巩固知识,深化所学的内容,同时还是一个实践、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的过程。比如说当学生学习完勾股定理后自己想办法证明,一方面加强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力。再比如说当学习完轴对称图形以后,让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自己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比学生抄几遍概念效果好的多,并且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逻辑严密是数学的主要特征,我们目前学习的数学知识是为了以后更好的运用它,所以老师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能急功近利而导致学生学习的“不可持续发展”。家庭作业的目的也应该明确,作为老师。不能随便就说做个什么作业就做什么家庭作业,家庭作业的布置必须紧紧依靠教学目标,除此之外还应考虑重点、难点、盲点等方面。比如说当学生学习完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后,应设计相应的题目让学生真正理解比例系数的整体性。再比如当学生学习完分式后,应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明白分式看的是形式而不是化简后的结果。让学生在思考中、动手操作中不断思考,不断升华。
二、家庭作业的设计应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体现层次性,尊重学生的差异
我们知道,目前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的共性是直观形象,简单逻辑推理,中学生记忆能力正在发展,思维也正在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七年级的学生,不论从心里的那个方面来说发展的都不是很成熟,并且对于比较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对于比较抽象的不能一次性得出答案或结论,所以对于比较难以得出的结论的题目应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最后比较容易的得出结论。如在学习了“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后,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根据自己所画图形回答:
1.与n边形的一个顶点不相邻的顶点有几个?
2.那么可以通过一个顶点可以引几条对角线?
3.一个n边形一共有几个顶点?
4.那么这n个顶点一共可以引多少条对角线?
5.在算出的所有的对角线中,有没有重复的,如果有,是怎么重复的?(提示AB线段和BA线段是不是同一条线段)
6.n边形的对角线一共有多少条?
这个结论,好多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都不会给出证明过程,只是告诉学生结论。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这个结论的证明不会直接以考试题的形式出现,但是这种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实质上就是分类讨论的思想。这样布置作业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怎么样解决一个难题,实质上难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知识有机结合而成的,只要按照逻辑顺序,把每一个简单问题解决了,那么这个答题业绩随之也就解决了。通过解决一道题,能悟出一种数学思想和解决一类题的方法,那么这样的家庭作业既迎合了学生当前的的心里特征和认知能力,又给学生后面的数学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方法。
此外,为了体现学生学习循环渐进的原则,还可以给学生设计一种称为“新知型”的家庭作业,因为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数学的基础性特别强,我们在学习本节知识时可能有些知识比较陌生,所以为了上好本节课,在上本节课前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家庭作业,比如在上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之前,为了让学生熟悉因式分解,我们可以布置与因式分解有关的题目,如因式分解的几种方法,比如完全平方法,十字交叉法等等。这样可以减缓学生思维上的排斥,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让学生将新知识同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因材施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此项原则也是必须遵循的。人本来是比较复杂的动物,而作为特殊人的学生就显得更加复杂,由于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社会阅历等的不同,每个学生都自己的生活背景,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也就不一样。所以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应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尊重学生的差异,保证让后进生“吃饱”,让优等生不要饿着。比如在学习完“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后,可以设计如下分层作业。
分层一:函数y=kx b的图像分布在一、二、三象限,试分析参数的取值范围。
分层二:函数y=(k-2)x b的图像分布在一、二、三象限,试分析参数的取值范围。
分层三:函数y=(k-2)x b·5的图像分布在一、二、三象限,试分析参数的取值范围。
分层四:函数y=(k-2)x b·5的图像与函数y=2x 3的图像分布的象限是一样的,试分析参数的取值范围。
设计这样的作业,不同类别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各取所需,既节省了时间也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一部分后进生就不会因为题难不会做而浪费时间和失去自信心,一部分优等生也不会因为题太简单而对数学的学习产生误解。
三、家庭作业的设计要符合本学科的特征,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
新课改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每个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把就能把基础知识掌握好,以后简单的应用会就行了,而对于基础好的,以后还要更进一步去学习数学,所以增加一些思维拓展题,正好迎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为他们以后的后继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要预防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那么设计的作业时应该全方位、多角度,作业中可设计变式训练,一题多解,变换条件等各个方面来达到消除学生思维定势的目的,在这样的题目下,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来揭示这个题目对应的知识点体现出的本质。如数学公式的应用,好多学生只对公式的正向表达比较熟悉,而对于公式的逆应用就显得比较困难。所以有关此类知识点的题目在设计时应注意公式逆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红芹.初中生数学家庭作业管理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07.
[2]代红霞.浅析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J].小学教学天地,2007,(10).
【关键词】初中数学家庭作业优化策略
一、家庭作业的设计应目标长远,目的明确
家庭作业的设计目标应多方位、多层次去考虑,不仅让学生消化目前的学习任务,还应考虑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其它方面的能力。完成家庭作业,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为了复习、巩固知识,深化所学的内容,同时还是一个实践、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的过程。比如说当学生学习完勾股定理后自己想办法证明,一方面加强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力。再比如说当学习完轴对称图形以后,让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自己制作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比学生抄几遍概念效果好的多,并且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逻辑严密是数学的主要特征,我们目前学习的数学知识是为了以后更好的运用它,所以老师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能急功近利而导致学生学习的“不可持续发展”。家庭作业的目的也应该明确,作为老师。不能随便就说做个什么作业就做什么家庭作业,家庭作业的布置必须紧紧依靠教学目标,除此之外还应考虑重点、难点、盲点等方面。比如说当学生学习完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后,应设计相应的题目让学生真正理解比例系数的整体性。再比如当学生学习完分式后,应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明白分式看的是形式而不是化简后的结果。让学生在思考中、动手操作中不断思考,不断升华。
二、家庭作业的设计应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体现层次性,尊重学生的差异
我们知道,目前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的共性是直观形象,简单逻辑推理,中学生记忆能力正在发展,思维也正在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七年级的学生,不论从心里的那个方面来说发展的都不是很成熟,并且对于比较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对于比较抽象的不能一次性得出答案或结论,所以对于比较难以得出的结论的题目应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最后比较容易的得出结论。如在学习了“多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后,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根据自己所画图形回答:
1.与n边形的一个顶点不相邻的顶点有几个?
2.那么可以通过一个顶点可以引几条对角线?
3.一个n边形一共有几个顶点?
4.那么这n个顶点一共可以引多少条对角线?
5.在算出的所有的对角线中,有没有重复的,如果有,是怎么重复的?(提示AB线段和BA线段是不是同一条线段)
6.n边形的对角线一共有多少条?
这个结论,好多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都不会给出证明过程,只是告诉学生结论。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这个结论的证明不会直接以考试题的形式出现,但是这种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实质上就是分类讨论的思想。这样布置作业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怎么样解决一个难题,实质上难题都是由几个简单知识有机结合而成的,只要按照逻辑顺序,把每一个简单问题解决了,那么这个答题业绩随之也就解决了。通过解决一道题,能悟出一种数学思想和解决一类题的方法,那么这样的家庭作业既迎合了学生当前的的心里特征和认知能力,又给学生后面的数学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方法。
此外,为了体现学生学习循环渐进的原则,还可以给学生设计一种称为“新知型”的家庭作业,因为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数学的基础性特别强,我们在学习本节知识时可能有些知识比较陌生,所以为了上好本节课,在上本节课前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家庭作业,比如在上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之前,为了让学生熟悉因式分解,我们可以布置与因式分解有关的题目,如因式分解的几种方法,比如完全平方法,十字交叉法等等。这样可以减缓学生思维上的排斥,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让学生将新知识同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因材施教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此项原则也是必须遵循的。人本来是比较复杂的动物,而作为特殊人的学生就显得更加复杂,由于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社会阅历等的不同,每个学生都自己的生活背景,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也就不一样。所以在布置家庭作业时,应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尊重学生的差异,保证让后进生“吃饱”,让优等生不要饿着。比如在学习完“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后,可以设计如下分层作业。
分层一:函数y=kx b的图像分布在一、二、三象限,试分析参数的取值范围。
分层二:函数y=(k-2)x b的图像分布在一、二、三象限,试分析参数的取值范围。
分层三:函数y=(k-2)x b·5的图像分布在一、二、三象限,试分析参数的取值范围。
分层四:函数y=(k-2)x b·5的图像与函数y=2x 3的图像分布的象限是一样的,试分析参数的取值范围。
设计这样的作业,不同类别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各取所需,既节省了时间也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一部分后进生就不会因为题难不会做而浪费时间和失去自信心,一部分优等生也不会因为题太简单而对数学的学习产生误解。
三、家庭作业的设计要符合本学科的特征,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
新课改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每个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把就能把基础知识掌握好,以后简单的应用会就行了,而对于基础好的,以后还要更进一步去学习数学,所以增加一些思维拓展题,正好迎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为他们以后的后继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要预防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那么设计的作业时应该全方位、多角度,作业中可设计变式训练,一题多解,变换条件等各个方面来达到消除学生思维定势的目的,在这样的题目下,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来揭示这个题目对应的知识点体现出的本质。如数学公式的应用,好多学生只对公式的正向表达比较熟悉,而对于公式的逆应用就显得比较困难。所以有关此类知识点的题目在设计时应注意公式逆应用。
参考文献:
[1] 杜红芹.初中生数学家庭作业管理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07.
[2]代红霞.浅析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J].小学教学天地,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