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陶行知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衔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未来生活。这对我国目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能很好地为学生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的解决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理论;思品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12-009-01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来源于生活,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升华,必须广泛取材于生活实践,而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思想品德的时代性特征也要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为此,我们在遵循课程要求和教材结构的同时,有时还要有的放矢地突破课程与教材,广泛引进自然的、社会的真实现象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拓展教学资源,加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融合,使生活融入教学,使教学走进生活,使学生学会生活。
一、从单一走向情境:巧借现代媒体,凸显一份文本以外的生活张力
1.尝试让教材内容彰显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尤其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用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他们的直接经验,这种直接经验由于是亲身经历的,会在大脑中形成具体生动的表象。当感官受到外界刺激把信号传入大脑时,储存在大脑的直接经验不经过思维过程通过直觉就可以直接作出判断,并迅速作出反应。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入手找寻生活中的素材,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理解教材知识。
在讲解《关爱你我生命健康》时,我在忠于原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教材内容的顺序做了相应调整,由危险发生时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推及到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由保护自己推广到关爱他人,由需要自我保护发展到需要国家社会的保护,并运用多媒体展现学生的生活实例并进行讲解。在事实面前,学生一个个愣住了:原来自己居然是这样的,太不注重保护自己的健康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从灵魂深处触动了他们,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尝试让教学方法呈现生活化
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在和实际生活相仿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心态自然,敢于寻找不同的思维切入点,个性充分发挥,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由于学生的生活大都单调,两点一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我在教学中,努力、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书本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缩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
在《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中,我在授课之初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大自然优美的画卷,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正当学生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妙乐章中时,突然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沙尘暴、泥石流、洪涝、酸雨、不经治理的排污、焚烧的尼龙袋、人类对动物的大量捕杀等,现实生活对环境破坏的画面不断出现在他们眼前,冲击着他们的感情,唤醒了他们原有的生活体验,使他们感到保护环境的急迫性和课堂知识的实用性,并怀着强烈的情感急于了解本课的内容。
二、从传统走向现代:巧借现代媒体,开掘学生体验生活的情感源流
课堂教学要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及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思想品德学习指导的理论知识要转化为学生的思维成果,必须经过实践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把教育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素质,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
教学中使学生达到真正理解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与生活,尤其是创造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教学中,教师还应尽量地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引发学生自觉地运用政治知识、政治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和运用能力。如在讲到《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时,我指出:目前,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情况还存在问题:仍有一些家庭由于贫困造成子女失学;个别私营企业主还存在雇佣童工现象;一些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荒废学业,令人担忧的青少年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并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使学生对此有较直观的认识。随后把问题抛给他们:上述问题应如何解决,请同学们提一些自己的建议。面对同龄人失学后双双渴望和懊悔的眼睛,大家纷纷运用已学的政治知识献计献策,不仅在运用中强化了已有知识,而且内化了情感,提高了思想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一旦忘了知识的最重要的源泉——周围的世界、大自然、社会家庭,便会逼着学生去死记硬背,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迟钝起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源于生活,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升华,是广泛取材于生活实践,而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其操作性很强,它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只有从学生多样的社会生活中吸取丰富营养,不断关注学生生活的体验,不断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才能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动活泼,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理论;思品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12-009-01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来源于生活,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升华,必须广泛取材于生活实践,而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思想品德的时代性特征也要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为此,我们在遵循课程要求和教材结构的同时,有时还要有的放矢地突破课程与教材,广泛引进自然的、社会的真实现象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拓展教学资源,加强教学与社会、与生活的融合,使生活融入教学,使教学走进生活,使学生学会生活。
一、从单一走向情境:巧借现代媒体,凸显一份文本以外的生活张力
1.尝试让教材内容彰显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尤其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用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他们的直接经验,这种直接经验由于是亲身经历的,会在大脑中形成具体生动的表象。当感官受到外界刺激把信号传入大脑时,储存在大脑的直接经验不经过思维过程通过直觉就可以直接作出判断,并迅速作出反应。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入手找寻生活中的素材,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理解教材知识。
在讲解《关爱你我生命健康》时,我在忠于原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教材内容的顺序做了相应调整,由危险发生时要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推及到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由保护自己推广到关爱他人,由需要自我保护发展到需要国家社会的保护,并运用多媒体展现学生的生活实例并进行讲解。在事实面前,学生一个个愣住了:原来自己居然是这样的,太不注重保护自己的健康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从灵魂深处触动了他们,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尝试让教学方法呈现生活化
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在和实际生活相仿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心态自然,敢于寻找不同的思维切入点,个性充分发挥,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由于学生的生活大都单调,两点一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我在教学中,努力、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书本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缩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
在《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中,我在授课之初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大自然优美的画卷,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正当学生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妙乐章中时,突然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沙尘暴、泥石流、洪涝、酸雨、不经治理的排污、焚烧的尼龙袋、人类对动物的大量捕杀等,现实生活对环境破坏的画面不断出现在他们眼前,冲击着他们的感情,唤醒了他们原有的生活体验,使他们感到保护环境的急迫性和课堂知识的实用性,并怀着强烈的情感急于了解本课的内容。
二、从传统走向现代:巧借现代媒体,开掘学生体验生活的情感源流
课堂教学要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及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思想品德学习指导的理论知识要转化为学生的思维成果,必须经过实践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把教育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素质,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
教学中使学生达到真正理解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与生活,尤其是创造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教学中,教师还应尽量地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引发学生自觉地运用政治知识、政治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和运用能力。如在讲到《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时,我指出:目前,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情况还存在问题:仍有一些家庭由于贫困造成子女失学;个别私营企业主还存在雇佣童工现象;一些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荒废学业,令人担忧的青少年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并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使学生对此有较直观的认识。随后把问题抛给他们:上述问题应如何解决,请同学们提一些自己的建议。面对同龄人失学后双双渴望和懊悔的眼睛,大家纷纷运用已学的政治知识献计献策,不仅在运用中强化了已有知识,而且内化了情感,提高了思想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一旦忘了知识的最重要的源泉——周围的世界、大自然、社会家庭,便会逼着学生去死记硬背,从而使他们的思维迟钝起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源于生活,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再现和升华,是广泛取材于生活实践,而不能拘泥于书本知识,其操作性很强,它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只有从学生多样的社会生活中吸取丰富营养,不断关注学生生活的体验,不断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愿望,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才能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动活泼,富有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