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有多慢?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cum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应台并不是教育家,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也不是教育学专著,而是饱含母子亲情的生活散文。但是,从那细腻而又干净利索的语言中,从那充满生活情趣的真实细节中,我们却能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教育理念。请看下面一段摘录: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看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捏着细细的草绳。……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看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叙述,即使不太敏感的读者,也能从这些文字中读出许多,如要尊重孩子,对孩子要有耐心,教育孩子要符合孩子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也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啊,这些理念并不新鲜啊!”是的,这些东西我们的古人就知道了,正面的例子有孔夫子的“因材施教”,反面的例子有孟夫子的“拔苗助长”。现当代的相关论述就更多,国外有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国内有教育家陶行知的“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有文学家鲁迅的”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但是,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就拿身边的例子来说吧。我的孩子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老师就让他复述比小学课文还长的故事;为了培养他的“良好习惯”,老师让我每晚给他出40道计算题。现在他上了学前班,班上有一名调皮的男同学,从4岁开始学钢琴,现在的视力是0.3:还有一个男同学,字写得不好看,老师让他每天回家把自己的名字写10遍,小家伙有好几次是一边哭一边写。有位朋友住在机场,却不惜路途遥远把儿子送到市内一家名校上学,孩子每天要在路上花很多时间,周六,这个小男孩要学奥数,周日,他要学英语。如此种种,太多了。听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批评,看到别人的孩子那样忙碌,哪个家长还能沉得住气,“慢慢来”呢?况且,也有许多教育专家在大声疾呼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发孩子的潜能,还有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在告诫家长:“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此外,还有很多成功的小神童在我们周围大放异彩,激起无数家长的“野心”。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孩子5岁半上学还是6岁半上学?孩子必须考i00分还是90分也好、及格--也行?作业完成就可以还是必须每个字都很标准?周末带孩子去公园还是去教室?……无数个“快慢选择”横在我们面前。龙应台也面临过类似的问题。她想让儿子经历一下中国的幼儿教育,园长介绍:“九点开始上课”,“我们有认字课、美术、音乐、体育、算术,还有英文……早上三节课,每一节课四十五分钟”。龙应台忐忑不安:“这真是三岁的孩子需要的吗?”她想让儿子专心致志地、认认真真地写作业,想让儿子的作业得“三只老鼠”的最高评价,但儿子抗议:”为什么我要再多写一行?你总要我得两只老鼠三只老鼠、这么好那么好,我有时候也要得一只老鼠——我也有权利要得一只老鼠,就得一只老鼠呀……”儿子的好朋友偷超市的东西,儿子不仅没有劝止反而分了一杯羹……怎么办?不知是母爱,还是学识,或是自身经历,让龙应台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参考参考龙应台,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做老师的,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就知道该快还是慢了。
  龙应台也有快的时候,她也会气急败坏地说:“从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饭……每一件事都要我用尽力气缠三十分钟你才肯去做——我怎么受得了啊你?”她用手扯着前额一撮头发:“你看见没有?妈妈满头白发,都是累出来的,你替我想想好不好?妈妈老死了,你就没有妈了……”这些细节如此真实和平常,好像昨天才发生在我们身上。但是,作为当事人的我们有的只是愤怒,而作为读者的我们却能得到反思。
  真实地再现亲子关系,却“无心插柳”地展示了许多生动的教育案例,不是教育家的龙应台在教师和为教育孩子问题而苦恼的家长中间广受欢迎,原因大概如此。去年看到她的《亲爱的安德烈》时,我很遗憾地想:“要是安德烈是个小小少年该多好,我家那个小家伙才6岁呀。”现在,《孩子你慢慢来》来了,我真幸运。
其他文献
一、设计缘起    我们知道,《论语》是一部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语录体儒家经典。通行本《论语》共20篇,编辑体例相对杂乱。除少数篇章有相对集中的主题外,多数均无主题。它既不按内容类别编排,也不按语录的时间先后辑录。即便是篇章标题也都是取自该篇首句的两字或一词,如《学而》《子罕》《阳货》等,这些篇题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也不能表示各篇之间的联系,每篇之中、各章之间的内容也没有联系。  但语
山西省平遥中学是一所具有革命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学校,原校区坐落在平遥古城东南,与城墙上的魁星楼相对,文庙是学校的主体建筑,里面供奉着先贤孔子。2003年,学校搬迁到古城东侧,成为规模宏大、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学校。学校通过专题教育、主题活动、典型引路、制度约束等途径,培养了一批“爱生、敬业、乐教”的教师队伍。语文学科组现有特级教师三名,团结带领成员,锐意创新,攻坚克难,大力实践具有平遥中学特色
《不拘一格教语文》是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史金霞的大作,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开放、多维且注重文化传承的大语文教学。全书共五个单元,作者结合大量的教学实录,介绍了自己是如何教阅读、写作、诗歌的,如何开展实践活动及如何上电影课的。史老师被学生称为“优秀的文化传播者”,其教学方法具体、可操作,教学理念极具个性,值得语文老师学习借鉴。  第一,阅读教学与文化传承。  史老师提出阅读教学三原
有人问过我,如果你生在二百年前,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我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是中进士、点翰林。”  历史若真的前溯一个多世纪,不仅是我,恐怕绝大多数读书人都有这个梦想。因为在那时候,寒窗苦读,金榜题名,进而释褐为官,是一条最为理想的成功路径,也是中国男人获得荣耀、实现自我价值最为和平、常态的路径。尽管这条荣耀之路艰难而狭窄,“一入龙门,身价百倍”的“鲤鱼”是极少数,多数鱼儿在半途中被无情的大浪所淘汰
《孔乙己》以极其精练的文字,把深广的社会现实浓缩在不到三千字的篇幅里。对于孔乙己在酒店欠下的十九文钱,在小说中曾被老板三次提起,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一篇极短的小说,多次写到的一个细节,应该引起阅读者的重视。可对这一账单的理解,历来都是认为“揭示了掌柜的自私冷酷”,“在他的眼里,孔乙己的尊严甚至生命远不如十九个钱重要”,“人心之冷酷,世态之炎凉让人不寒而栗”。可是,对于这个账单的数目:十九文,却没
如今,“校长最有可能成为教育家”“当代校长如何走向教育家”的话题很是热闹。那么,今天的校长能成为教育家吗?我觉得难。  首先,我们要知道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一个渠道就是他的经验和实践。这种从经验和实践中获得的思想,相当的稳固和稳定,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很顽固,不太可能一下子改变,民间的经验主义者常有这样的说法:“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这说明你要他改变还真不容易!而我们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是台湾作家九把刀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是个关于青春与初恋的故事,简单到近乎平淡,但翻拍成电影后在台湾创造了四亿台币的票房,在香港也进入了最卖座的20部电影的榜单,似乎只要提及片名,每个青春已逝的人都能遥望到自己曾经年少的内心,不仅仅有初恋女友,还有那些年倾注过同样激情的无关风月的记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为这种“集体怀旧”提供了一个载体,“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
道德价值观的培养是语文课程必然要承载的重要任务,而亲情是一切道德的源头,是维系人类社会存在、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理论认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社会心理发展的“同一性角色混乱”阶段,个体逐渐摆脱父母而转向同伴群体,易产生亲情冲突。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亲情观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最为积极,进入初中后出现明显下降。因此,初中阶段成为传递正确亲情价值观的重要时期。  语文教科书影响着学生的情
【摘 要】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实践活动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着一定的交叉,并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基于对实践课程的理解,在开发“《走进圆明园》实践课程”时,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思考:1.因地制宜,发掘本地教育资源;2.课程驱动,以研究提升专业素养;3.知行合一,以课程研究反哺教学。总之,学校和教师都应该重视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形成自己的特
最近,有不少人关注北大、清华等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我听到不少来自农村或偏远省份的学生在抱怨:对这种考试,仅会做题不灵啦!我们学到的知识落后啦!我们无法和大城市的学生去“比赛”呀!  每每听到这些话,心里都很纠结。一方面,我对各校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从心底里感到高兴,因为这种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鉴赏能力、学习能力的考题,可以推动所有的学校改革教育教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