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学大家毕淑敏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vili18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淑敏,1952年10月出生于新疆伊宁,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注册心理咨询师。
  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7年,毕淑敏以36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4位,引发广泛关注。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鲜花手术》等畅销书。
  毕淑敏曾获得小说月报百花奖三次、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一
  爱的回音壁
  文/毕淑敏
  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的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孩子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庭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样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
  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离异或是早逝。但它是灾变的副产品,带着天力人力难违的僵冷。孩子虽然在追忆中,明白了什么是被爱,那却是一间正常人家不愿走进的课堂。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间不容发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脑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
  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一个成人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问一位热恋中的女人,何时感受被男友所爱?回答一定光怪陆离。
  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朗坚定。
  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
  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带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子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是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
  我大大地惊异了。讶然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更感动他们谈论里的郑重神气和结论的斩钉截铁。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在尝试给予的现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付出的爱被隆重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
  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腾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
  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
  如果把孩子在无边无际的爱里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剥夺了他感知爱的能力,育出一个爱的低能儿,即使不算弥天大错,也是成人权力的滥施,或许在遭天谴的。
  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孩子渐渐长大,一个爱自己爱世界爱人类也爱自然的青年,便喷薄欲出了。
  [赏析]
  现在的很多孩子,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却身在福中不知福,他们把平日里父母为其所做的一切都看成是应该的或者是必须的,一点感激的成分都没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不能不是家庭教育的悲哀。试想有这样思想的孩子,他将来还能够有什么大的出息。家长一味地无索取地奉献,到头来只能使自己饱尝其苦。必要的时候应当学会“索取”,只有付出和所得成正比的时候才能够和谐。孩子也是如此,由于他们还没有成人,一些思想和观念正在逐渐形成,不要给予他们太多的“爱”,也不要剥夺他们感知爱的能力。应当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好的习惯,那么将来才能够成为栋梁之才。
  二
  翻浆(节选)
  文/毕淑敏
  那年,我从西藏回内地探家,需坐半个月的汽车。搭了一辆地方上运送旧轮胎的货车,从海拔5000米的高原俯冲而下,颠簸了10天,到了一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突然在无边的沉寂当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你要找死吗?你!你个兔崽子!”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一个人。他说:“就在那儿……我爱人生孩子了……没有奶……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要是赶不回去,熬不出米汤,孩子就饿死了……我们的粮食早没了……”我一咬牙说:“你上车吧。”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大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有一个同事,是个很棒的老师傅。一天,他的车突然消失了。很长时间没有踪影,原来是个知青,化装成一个可怜的人,拦了师傅的车。上车以后把师傅杀死,甩在沙漠上,自己把车开回了上海。直到案发,我们才知道真相。从此我们车队里的司机绝不搭任何不认识的人上车。你是我的老乡说了许多好话,我才破例答应的。”我立刻心里一沉,我找到司机身后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外窥探。
  那个男人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那边,他扎在小米口袋上的骆驼黄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包里的东西搬过去呢……
  “师傅,他……他还在偷,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
  “是吗?”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到了。”司机干巴巴地说。到了兵站了。这是我们今天晚上的宿营地,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车的,还要往沙漠腹地里走10公里……司机打亮了驾驶室里的大灯,说:“现在不会出什么事了。”
  那个人不断地感谢着我们,之后便着急地上路了。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那个土黄色的人孤独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爬上大厢板,动作是从未有过的敏捷。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它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之中。
  我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那截失踪了的绳头。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汽车的每一次急转弯,都可能把我给父母的礼物甩给大漠,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自己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赏析]
  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凄美的故事,通过对一个搭车男子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测的主题思想。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在文中对这个搭车人产生怀疑,可是到最后他的举动却是善良的体现,这让作者十分吃惊,通过这一前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搭车男子的高尚品格。文中的搭车人是一个善良,有责任感,坚强而又勇敢的人,可是作者却误解了他,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一种愧疚与自责。以翻浆为题,极具讽刺的意味,尽管道路翻浆,可是依然做了很多捉弄搭车人的举动,这与搭车人的品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
  求和得和
  文/毕淑敏
  小时候,我作文很好。语文老师不止一次给我的作文批过“5 ”的分数,还经常在课堂上朗读。
  听老师读自己的作文,我的心情像一颗怪味豆。最初觉得甜,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夸奖?慢慢地,咸味和涩味涌上心头。下课后,同学们神情怪怪的。“哦,哦,老师又用时传祥掏粪的勺子‘刳’毕淑敏啦!”刚学过一篇掏粪工人的课文,在北方话里,“刳”与“夸”同音。跳皮筋时,两边都不要我。要知道平日里,因为我个子高,跳得好,大伙都抢着跟我一拨。我和谁说话,人家都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故意跟别人大声说笑。他们一块儿边说边看着我。
  我开始懂得什么叫孤独,什么叫被嫉妒。
  这样的日子一般持续两三天就会过去。大伙毕竟小,容易健忘。我那时又是大队长,人缘挺好,大伙有事都爱找我。
  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便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
  我开始随意写作文,随大流,平平淡淡。“你的作文退步了,是不是骄傲了?”老师问我。我沉默。不是不愿意告诉老师原因,我不知道怎么说。假如我说了,老师会在班上把同学们数落一顿,我的处境就更糟。
  老师苦口婆心开导,我又开始认认真真写作文。老师满意了,同学们敌视的恶性循环又开始,就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吗?
  我发现同学们并不是讨厌我的作文。老师念作文时,大伙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会意的笑声。同学们只是不喜欢老师反反复复提我一个人的名字。
  我小心翼翼问老师:“我最近的作文有进步吗?”老师说:“你近来写得不错。今天下午我还要读你的作文。”“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战战兢兢地说。老师注视着我。“您念我的作文时,是不是可以不念我的名字。”我鼓足勇气说完蕴藏在心中许久的话。“为什么?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要求。你总不能让同学们觉得那是无名氏写的吧?”
  我镇静下来,一板一眼地说:“我觉得您读作文,主要是看文章写得好不好。至于是谁写的,并不重要。不说名字,您让大伙讨论的时候,没人拘着面子,反倒更好说意见。”“你说的有点道理。好吧,让我们下午试一试。”老师答应了。
  那天下午的情形如我所料。同学们充满好奇,发言比平日热烈得多。下课后,我和大伙快活地跳皮筋。“嗨,毕淑敏,今天念的范文是你写的吧?”有人问我。“不能老是她写得好,我看今天一准是别人写的。”有人这样说。我一概只笑不答,问得急了,就说:“我看像是你写的。”从那以后,我的作文越写越好,和同学们也能友好相处。
  我至今不知道这算是机智还是一种早熟的狡猾。长大以后,看到一则名人名言,“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我想那是一种更积极、更勇敢的生活态度。只是我小时候,就是听到这句教导,也未必敢照着去做。我太珍视同小朋友们无忧无虑跳皮筋的机会。
  [赏析]
  童年时代的一段趣事引起了作者深刻的感悟。其实,谁都希望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老师一味地表扬自己,以至于其他学生都开始嫉妒、生气,无形中给自己带来了烦恼。当老师采用了新的办法之后,事情却收到极好的效果。其实,学生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老师每表扬一次作者就会使其他同学产生一种自卑感,时间一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看来,教师在教育的方法上需要有创新的地方。但是,作者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她不在乎一些功名,她在乎的只是自己文章的真实内容,和这个相比,那个写文章的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其他文献
“函数与导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在历年高考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这部分知识既有难度较大的填空题,还有计算繁琐的解答题.又因为“函数”贯穿高中数学的始终,因此学好这部分知识对同学们来说又显然非常必要.鉴于这部分知识有很多易错点,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部分知识的易错点总结剖析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易错点一:概念的理解不到位  在“函数”的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相似,但在本质
漫談高考中的运算求解能力
期刊
小目标,一言不合,洪荒之力,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蓝瘦香菇,看到这些网络热词,你是否会会心一笑?网络热词代表了一种新的语言方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时尚性,折射出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诉求,大都较为幽默诙谐。流行词语背后是流行文化,耳朵和嘴巴接触的是流行词,但心灵应该到达的是文化。要想让阅卷老师在千篇一律的议论文中还能多看几眼你的作文,就必须将功夫下在打磨语言上。  一、不妨用夸张一点的语言来表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们曾讽刺对外界了解很少的人为“井底之蛙”;而今,人们又发现自己似乎“知道得太多”。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则材料有着很强的思辨性,就“对外界了解很少的人”而言,如果少而专,或深,或精,或切合自身实际,或能因此而获得心灵的纯净等,这样的“少”就
【文题】  请以“空瓶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想象作文题,它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给文章的立意、角度、内容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只须做到内容与“空瓶子”相关即可,而至于“有什么关联”“怎样去关联”,都可以自主确定。基本的写作思路有三:一是“言事”。把“空瓶子”作为一条线索或一个道具等,讲述一个
记叙文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考场记叙文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记叙文外,还包括写人记事散文、借事(或人、景、物)抒情散文和小小说等文学样式的文章。  纵观近几年高考,优秀记叙文在高考阅卷现场尤其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可惜在考场中同学们写记叙文的很少,考场文章中优秀的记叙文就更少见。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于千军万马中独领风骚的记叙文呢?下面笔者以今年高考中全国各地的高分记叙文为例,结合自己的感悟,
【摘 要】 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以大唐荔乡根子镇为例,在探索岭南荔枝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岭南荔枝文化产业的价值,通过产品设计、文化产业链以及宣传推广等方面探索荔枝文化产业开发的思路,旨在为大唐荔乡根子镇的荔枝文化产业开发寻找一条不断创新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岭南荔枝;文化产业;开发思路  中图分类号:S66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选用散文和小说。就2016年高考看,选考小说的试卷有6套(其中全国Ⅱ卷选择了外国小说)。小说文本的设题,突出了以下五个方面:(1)人物形象以及特征。(2)故事情节以及主题。(3)表现手法以及作用。(4)语言理解以及赏析。(5)题目含意解析以及探究。  一、关于“小说三要素”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
[素材聚焦]  今年初,一款“佛系”游戏风靡了朋友圈——《旅行青蛙》。该款游戏操作简单,甚至不需要你随时挂机,偶尔上线采摘四叶草,通过四叶草换取青蛙旅行的装备,再等待青蛙传回明信片、回家即可。近日,《旅行青蛙》中文版也正式上线。相比日文版,中文版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如屋内的装潢、中国特产等道具。这让众多牵挂蛙儿子命运的老母亲见到更多具有国人共鸣的景点。  [素材解读]  解读1:养“儿”方知父母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语文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但从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答对率还普遍偏低。为使高考“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现对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病句考查题作如下“三维透视”:  一、2015年考题分析  2015年高考15套语文试卷对“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的考查整体情况如下:  (一)题量、题型及分值  15套卷中有12套卷,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