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参与度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55643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升学生合作能力,是新课改重要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是课堂教学走向成功的关键之一。只能让个别学生出类拔萃的教师绝不能代表他就是好教师。关注所有学生的健康成长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我国教育是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绝不是一对一的私塾教育。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渴求知识的态度、心中追求的学习目标等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别,让所有学生在一起愉快地进行合作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难题,那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参与度呢?
  我根据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优化小组组合,提高学生和谐度
  人都希望在和谐环境下合作,因此,就存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选择问题,按照人的正常思维,自愿选择应当是科学的,但在班级小组合作学习中,自愿选择很容易造成部分差生和有坏习惯的学生没有合作伙伴的尴尬局面。那怎么办呢?我认为在小组成员划分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优生与后进生的搭配、男生与女生的搭配等工作,这样,才容易营造一个较为和谐的学习气氛。
  例如:小组背诵《岳阳楼记》,这篇古文很难背。我利用小组合作开展背诵古文比赛,优生很快就会把掌握的背诵技巧传授给个别后进生,并且还会对后进生产生无形压力,同时,这些后进生在异性同学面前不甘落后,全力背诵,有效提高了后进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最好每组4~6人,组员过多或过少都容易使小组成员在探讨问题时缺乏主人公意识,游离于合作学习之外。
  二、创设成功机会,增强学生自信心
  要成功必须自信,这是被无数实践检验过的真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成功的体验,一味地失败,往往会使学生心里产生自卑、厌学的情绪,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失望。要知道,一旦学生在学习上被这种消极情绪所困扰,他们就很难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更不要说在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发挥积极作用了。例如:教学《背影》的时候,我会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与他们比较贴近的、课文相关的生活问题:“我”看到爸爸的背影为什么会流泪?背影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生活中爸爸哪些“瞬间”让你为之动容?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有话可说,都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足够的自信心。
  三、强化正面引领,保护学生自尊心
  要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并且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给予充分的表扬,着力提升学生的精气神。尤其是班级的后进生,更要用好赞美词语,哪怕他们取得的成绩微不足道,我们也要把他们成功“因子”找出来,给予充分的表扬,甚至不惜用夸张手法。当这些孩子回答问题错误的时候,要尽可能维护好他们脆弱的自尊心,更不能把惩罚当成教育的法宝。在小组成员划分的时候,我们不能“泾渭分明”,把差生当作次品,更不能在他们身上贴上“很惹眼”的标签,让他们坐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备受冷落。要知道这种做法对学生的自尊心无疑是一种严重的伤害。例如:我们在小组合作中,不要对学习小组成员进行人为的编号,更不能用编号对小组成员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因为,小组成员编号很容易让后进生产生消极联想,不利于保护学生脆弱的自尊心,进而逐渐疏远小组合作学习。
  四、注重因材施教,彰显学生特色
  学生不是无生命的木头,而是一颗有生命的种子,木头可以根据木匠师傅的安排,把它们制造成想要的木制品。而种子却不能,它有自己的体温、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追求,你在同一个花园里找不到绝对相同的花朵。因此,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绝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规范所有的学生,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尽可能让他们发挥特长,找准自己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定位,从而树立牢固的主人公意识,努力为小组合作学习增光添彩。例如:语文教师在为小组成员分工的时候,要让具有一定号召力的学生担任语文学习小组组长,着力提升小组的凝聚力。再如:我们教师在设计合作探究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有梯度,一定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做好基础题与拓宽延伸题的掌控工作,努力使班级每一个人在上完一节课以后,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都有一种成就感。这样,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当然,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的渠道还有很多。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题目的有效性问题、如何提高合作小组成员的纪律性问题等,这些都是制约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因素,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度,是成功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项复杂工程,绝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并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坚信只要我们广大教师都能够齐心协力,把教育教学当作自己毕生事业来做,就一定能把这个难题解决好。让我们的学生多多参与小组的交流合作吧!不要让我们的学生在无助的天空下虚度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更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崇高历史使命。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临近期末考试还有两周的时候,我们终于结束了新课,开始了紧张的复习。历史课每周只有2课时,为了更好地利用这宝贵的2课时,我上第一节复习课的时候,没设计什么导入语,直接告诉学生复习哪个单元的什么内容,然后就让他们用15分钟时间识记基础知识,接着用10分钟时间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结构,剩下的20分钟时间做练习巩固。大部分学生都很紧张的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地完成了。这样一节课下来,既“温故知新”,又“学以致用
摘 要:体验式教学策略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亲身实践进行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建构意义,感悟生命。所以,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作用,备受一线教师的喜爱。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浅谈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体验式;情境;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班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细致工作,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时期,班主任的职责必然有新的内涵,要求班主任提高水平,在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方面做出更好的创新,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培养出有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服务。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心血的结晶。班主任管理班级,得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友情贴近  素质教育新时期下的
摘 要:读写结合不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而且是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但是,在实践中,有不少学生读了好多文章仍写不好作文,为写作文而烦恼,不同的孩子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文章有的中心不明确,有的词汇贫乏,有的语句不通顺、不完整……笔者尝试将四年级上册教材中一些精彩的文本转化成“写本”,充分利用教材这一最基本的资源,努力从教材中寻找不同层次的“读写结合点”,体现差异,让不同层次的
摘 要:“以教师教学实践共同体为载体实现研训一体化的研究”是我们申报的广州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文章对比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探讨。首先从中学的实际出发,分析了教师实践共同体研训一体化的必要性。其次在“以观课议课进行研训一体化”的基础上,提出了观课议课进行研训一体化实践的具体操作,学校根据这操作程序进行了实践。最后提出了今后的方向和预期。  关键词:观课;议课;微格教研;研训一体化  教学的研究和培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谁都会摔上几跤,有些人站起来挺着胸膛继续向前走,而有些人却因此一蹶不振,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当今的孩子大多生长在“温室”,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呵护,生活中家长唯恐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我们也逐渐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却越来越弱,遇到一些小小的失败后就冷漠退让,放弃人生追求。因此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是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的基础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获得知识、获得其他方面的能力有着促进和加速的作用。因此,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进而快乐地学习。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都比较差,我们在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自学能力时,更加要重视学生的内因作用,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学,尝到了学习的乐趣,他们才
本人从2000年师范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不断摸索、总结、反思,然后再应用到工作中。通过总结反思我认为,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还要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一、自我管理,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集体活动是学生个体为实现与个人目标一致的共同目标而参加的共同活动,活动本身有着极强的
2011年9月22~24日,江西省吉安市第六届中小学艺术节在井冈山大学附属艺校正式拉开帷幕,各县市代表队拿出自己最好的节目进行参赛,现场气氛热烈而紧张,使我大开眼界。  这次活动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切磋教艺、共享成果、共同成长的平台。通过这次活动,我们领略到了艺术节推进过程中各县市精湛的节目和优良的素质,长了见识、开了眼界;我们聆听到了各评委专家的精彩点评,饱了耳福、开阔了视野。我相信,我们每一位
Abstract:Ow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background such as national customs,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de of thinking, religious faith and national psychology, the associative, symbolic and im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