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白”也叫“留白”,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齐白石老人就曾是运用“空白”的高手,你看他的虾图,画面上只有几只虾,其余什么也没有,可是我们却在这什么也没有的地方看到了游鱼碎石,清水绿草。艺术创作中这种故意留出一部分空间让读者或观众或听众去思考、去想象、去补充、去发挥的艺术,就是我们所说的“空白”艺术。绘画、文学创作中可以通过留出部分空间收到以无驭有、以少胜多的效果,英语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有着特定时空限制的活动,能否也通过留出部分时间收到好的效果呢?回答是肯定的。
一、 教学布白的功能
1.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虽然是教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也必须得到应有的尊重,这种尊重突出表现为,教师应将学生作为一个有生命、有情感、有一定文化基础、能思考、会想象的人来看待,而不是当作一个死的容器往里面灌输自己认为应该灌输的知识。学习不应是被动的接受,而应是主动的建构,对以能力训练为主的语言学习更是如此。科学的“空白”正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激活学生的思维
有了“空白”必然要有“补白”,补白的基础是对问题的探究,补白的方式是积极的思维。因此,讲究“空白”不是绝对的不讲,更不是不负责任的让学生自学或练习,这种“空白”既是教师教的延伸,又是学生学的补充、完善、消化和吸收。形式上的“空白”带来的是内容上的丰满和充实,形式上的不讲带来的是学生学习的更大积极性和主动性。
3.培养学生的能力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主要不是靠教师教来的,而是靠自己习得的,教师的作用只是示范、引导、帮助。因此,学生充分有效地操作练习是提高英语能力的必然途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科学设计“空白”正可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提供时间和舞台,使学生可以在朗读、默读中品味吸收,在大胆的说唱中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4.调节课堂的气氛
教学中通过时空限制的布白,在“有限中求无限”,调节课堂节奏的张弛,营造出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把学生带入知识的王国。教学过程中的布白,可以让学生咀嚼、回味已经讲过的内容,形成知识对象和背景的强烈对比,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注重授课的主要内容。
5.弥补教师的不足
无论教师如何优秀,总是相对的,而且优秀的教师也不是所上的每堂课都完全优秀。因此,一方面由于教师知识、能力、表达水平的局限,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班级授课制强调整体性和普遍性,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空白”的运用便可为学生提供自主机会,从而弥补客观存在的教师和教学的不足。
二、 教学布白的技巧
1.导入的布白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注意某些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会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中心的转移会引起注意方向的转变。课堂刚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在某些课间活动的刺激上,还处于延续和思维状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先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有些老师就十分注意语言上的停顿,造成暂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并能够让学生在意境中久久留住。
例如:在学习 “apple”这个单词时,我把一个苹果放到小纸箱里带到了教室,然后晃了晃,让学生猜里面装着哪种水果?学生很快就会想到苹果了。
2.过程的布白
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只是打开一扇通往知识宝库的窗户,把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留下来不直接讲授。这样,当学生发现从老师和教材上得不到的东西时,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到知识的海洋里去探索、归纳、总结。如果我们的老师将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地讲给学生,往往只能够使学生记住一些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这就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只有化实为虚,留有问题供学生去思索、探究,才能为学生带来无穷的意味。
例如:在讲反身代词的结构时,第一人称的myself/ourselves和第二人称的yourself/yourselves,以及第三人称的himself/herself/themselves。我就没有直接讲出它们的不同,而是留给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机会。结果最后多数学生都能够总结出来它们的区别在于一二人称都是所有格加上后缀,而第三人称是宾格加上后缀。
3.板书的布白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板书设计的内容进行艺术化的处理,有些内容可以通过板书体现出来。而有些内容可以通过省略号或者留有空白使之隐去,做到虚实结合,简捷生动。形成板书上的布白,让学生自己去领会、思考和探究,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思考来补充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课文时,板书设计可以从计算机的功能着手,现在我们正使用的计算机功能有哪些?老师可以利用板书给学生分别列出。对于将来计算机的功能将会有哪些,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课下去完成。
4.结尾的布白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据说,美国电影导演罗本马摩里在导演《瑞典女王》最后一个镜头时,觉得怎么演都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他想了想,最后决定:“我要让每个观众自己来结尾,我要给每个人一张白纸如约翰洛克所说的‘白板一块’,上面什么字都没有,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悲哀、灵感、勇气,什么都行,我把这场戏端出来,大家来填空。”课堂教学中,偶尔来一点空白式结课,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来填空,就能够使整堂课显得余味无穷。
例如:在学习关于环境污染方面的课文时,最后可以留出空白。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身边污染环境的各种行为,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三、 教学布白的原则
1.求实原则
教学应与前后知识体系、教学环节丝丝相扣。教师给学生留下“空白”后,不是让教师歇把劲、省点功、缄口不语。在学生进入“布白”设置的艺术境界后,教师应掌握火候给学生一个“说法”,这样才能使教与学相得益彰、和谐映趣。切忌不明不白地跳过去,搞得学生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2.科学原则
任何艺术如果脱离了实际,将会变成僵死、虚无飘渺的东西。对于一节课45分钟而言,“空白”只能占据极小的活动空间,教师在运用过程中不能过分地夸大、变形,使学生如坠云雾,无形中衍变为教学的一个“漏洞”。这样不仅没有发挥“布白”的美学效应,反而会使原先传授的知识在“漏洞”中流失掉,不利于知识的完美传授。
3.适度原则
教师在具体运用布白艺术过程中,不能无休止地给学生营造“空白”,弄得学生穷于应付、疲于奔命,致使师生间的双向活动难以合拍。那样不仅会使教学环节凌乱不堪,而且会使学生认为老师在故意设置障碍刁难自己,因索然寡味而淡化兴趣,降低课堂教学的艺术品位。
4.集中原则
教学布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但是不能让学生信马由缰盲目驰骋,毫无目的地漫游遐想。教师事先应稍作点拨,所讲内容应很好地与“空白”衔接,为“空白”谱好曲。只有科学地规范好学生的运行轨迹,才能使学生避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洞天境界。
总之,布白是中学英语课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布白艺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责任编辑 付一静)
一、 教学布白的功能
1.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虽然是教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也必须得到应有的尊重,这种尊重突出表现为,教师应将学生作为一个有生命、有情感、有一定文化基础、能思考、会想象的人来看待,而不是当作一个死的容器往里面灌输自己认为应该灌输的知识。学习不应是被动的接受,而应是主动的建构,对以能力训练为主的语言学习更是如此。科学的“空白”正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激活学生的思维
有了“空白”必然要有“补白”,补白的基础是对问题的探究,补白的方式是积极的思维。因此,讲究“空白”不是绝对的不讲,更不是不负责任的让学生自学或练习,这种“空白”既是教师教的延伸,又是学生学的补充、完善、消化和吸收。形式上的“空白”带来的是内容上的丰满和充实,形式上的不讲带来的是学生学习的更大积极性和主动性。
3.培养学生的能力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主要不是靠教师教来的,而是靠自己习得的,教师的作用只是示范、引导、帮助。因此,学生充分有效地操作练习是提高英语能力的必然途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科学设计“空白”正可为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提供时间和舞台,使学生可以在朗读、默读中品味吸收,在大胆的说唱中形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4.调节课堂的气氛
教学中通过时空限制的布白,在“有限中求无限”,调节课堂节奏的张弛,营造出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把学生带入知识的王国。教学过程中的布白,可以让学生咀嚼、回味已经讲过的内容,形成知识对象和背景的强烈对比,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注重授课的主要内容。
5.弥补教师的不足
无论教师如何优秀,总是相对的,而且优秀的教师也不是所上的每堂课都完全优秀。因此,一方面由于教师知识、能力、表达水平的局限,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班级授课制强调整体性和普遍性,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别需要,“空白”的运用便可为学生提供自主机会,从而弥补客观存在的教师和教学的不足。
二、 教学布白的技巧
1.导入的布白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注意某些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会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这个中心的转移会引起注意方向的转变。课堂刚开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集中在某些课间活动的刺激上,还处于延续和思维状态。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先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有些老师就十分注意语言上的停顿,造成暂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并能够让学生在意境中久久留住。
例如:在学习 “apple”这个单词时,我把一个苹果放到小纸箱里带到了教室,然后晃了晃,让学生猜里面装着哪种水果?学生很快就会想到苹果了。
2.过程的布白
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只是打开一扇通往知识宝库的窗户,把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留下来不直接讲授。这样,当学生发现从老师和教材上得不到的东西时,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到知识的海洋里去探索、归纳、总结。如果我们的老师将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地讲给学生,往往只能够使学生记住一些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这就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只有化实为虚,留有问题供学生去思索、探究,才能为学生带来无穷的意味。
例如:在讲反身代词的结构时,第一人称的myself/ourselves和第二人称的yourself/yourselves,以及第三人称的himself/herself/themselves。我就没有直接讲出它们的不同,而是留给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机会。结果最后多数学生都能够总结出来它们的区别在于一二人称都是所有格加上后缀,而第三人称是宾格加上后缀。
3.板书的布白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板书设计的内容进行艺术化的处理,有些内容可以通过板书体现出来。而有些内容可以通过省略号或者留有空白使之隐去,做到虚实结合,简捷生动。形成板书上的布白,让学生自己去领会、思考和探究,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思考来补充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课文时,板书设计可以从计算机的功能着手,现在我们正使用的计算机功能有哪些?老师可以利用板书给学生分别列出。对于将来计算机的功能将会有哪些,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课下去完成。
4.结尾的布白
叶圣陶说:“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据说,美国电影导演罗本马摩里在导演《瑞典女王》最后一个镜头时,觉得怎么演都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他想了想,最后决定:“我要让每个观众自己来结尾,我要给每个人一张白纸如约翰洛克所说的‘白板一块’,上面什么字都没有,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悲哀、灵感、勇气,什么都行,我把这场戏端出来,大家来填空。”课堂教学中,偶尔来一点空白式结课,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来填空,就能够使整堂课显得余味无穷。
例如:在学习关于环境污染方面的课文时,最后可以留出空白。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身边污染环境的各种行为,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三、 教学布白的原则
1.求实原则
教学应与前后知识体系、教学环节丝丝相扣。教师给学生留下“空白”后,不是让教师歇把劲、省点功、缄口不语。在学生进入“布白”设置的艺术境界后,教师应掌握火候给学生一个“说法”,这样才能使教与学相得益彰、和谐映趣。切忌不明不白地跳过去,搞得学生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2.科学原则
任何艺术如果脱离了实际,将会变成僵死、虚无飘渺的东西。对于一节课45分钟而言,“空白”只能占据极小的活动空间,教师在运用过程中不能过分地夸大、变形,使学生如坠云雾,无形中衍变为教学的一个“漏洞”。这样不仅没有发挥“布白”的美学效应,反而会使原先传授的知识在“漏洞”中流失掉,不利于知识的完美传授。
3.适度原则
教师在具体运用布白艺术过程中,不能无休止地给学生营造“空白”,弄得学生穷于应付、疲于奔命,致使师生间的双向活动难以合拍。那样不仅会使教学环节凌乱不堪,而且会使学生认为老师在故意设置障碍刁难自己,因索然寡味而淡化兴趣,降低课堂教学的艺术品位。
4.集中原则
教学布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但是不能让学生信马由缰盲目驰骋,毫无目的地漫游遐想。教师事先应稍作点拨,所讲内容应很好地与“空白”衔接,为“空白”谱好曲。只有科学地规范好学生的运行轨迹,才能使学生避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洞天境界。
总之,布白是中学英语课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布白艺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留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责任编辑 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