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大势所趋。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树立学生主体观念,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学目的。
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在教学中,这体现为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做法及思考。
一、教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非常强调学习者的先前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和原有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新知识纳入到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其中一个关键的条件就是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主动建构。
因此,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导言设计中巧抓机遇。在语文教学中,导言的设计很重要,因为导入的好坏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厌烦,教师应该在导言中巧抓机遇,提起学生兴趣。如在教学《勾践灭吴》时,引用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提问:“对联的下联写的是谁?他是怎样吞灭吴国的?请看课文《勾践灭吴》。” 文言文一直都是学生头疼的篇目,所以应该在上新课时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可以用吟唱的形式引出新课。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 ,师生齐唱《枉凝眉》,这样,把对人物的理解通过吟唱表达出来,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也随着演唱走进了文章的意境当中。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适当地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简笔画、录音、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和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与氛围。如在教学《胡同文化》时,给学生放视频和观看相关图片,把学生带到全国各地,亲眼目睹 “小桥流水人家”的西塘美景,别具一格的吊脚楼以及北京胡同的各种图片,学生对课文中的情境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消除了对文章的陌生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创设主体性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
著名科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得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和广阔的空间,特别是注重留给学生一片思维活动的空间。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1.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时留“空白”;2.提问后留“空白”;3.当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留“空白”;4.在概括结论之前留“空白”;5.出现错误之后留“空白”;6.出现难解时留“空白”。此种尝试,是把学生真正当作主体,必须给学生创设说话或发表意见的机会,让他们在用眼观察、用心思考这一过程中,自主发现并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自主得出最后的结论。
三、教师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凡是有学习活动的存在,就有学习方法的存在。在学习活动中,学习方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谓“学贵有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在训练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学法,才能提高其学习效率、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正如一句古话所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其中,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能力,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在预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尝试解决。指导学生有效听课也很重要,包括注意听他人的发言、积极独立地思考、踊跃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时记下知识要点等。复习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手段。当天所学的内容一定要及时复习,做到消化、吸收。如果做到课前预习、课时积极听课和课后复习三者的有效结合,学生上课时在教师的点拨下就能做到有效的课堂学习。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也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
传统的语文教学,学生学习的正误、优劣一般多由教师评判,学生很少有发言权。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其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应把“评价权”交给学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一般能力,应当放在首位。”在教学中设计评价内容,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引导学生从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等方面進行自评和互评。如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互评作文,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
五、布置开放性课外作业,自主延伸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例如,让学生每周写成长日记把自己的心事用语言记录下来,也可以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摘抄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诗歌等。这样的作业都是为学生津津乐道的,他们会主动、自觉地完成。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地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观念,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学目的。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在教学中,这体现为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这里谈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做法及思考。
一、教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非常强调学习者的先前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和原有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新知识纳入到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其中一个关键的条件就是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主动建构。
因此,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导言设计中巧抓机遇。在语文教学中,导言的设计很重要,因为导入的好坏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厌烦,教师应该在导言中巧抓机遇,提起学生兴趣。如在教学《勾践灭吴》时,引用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提问:“对联的下联写的是谁?他是怎样吞灭吴国的?请看课文《勾践灭吴》。” 文言文一直都是学生头疼的篇目,所以应该在上新课时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可以用吟唱的形式引出新课。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 ,师生齐唱《枉凝眉》,这样,把对人物的理解通过吟唱表达出来,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也随着演唱走进了文章的意境当中。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适当地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简笔画、录音、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和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与氛围。如在教学《胡同文化》时,给学生放视频和观看相关图片,把学生带到全国各地,亲眼目睹 “小桥流水人家”的西塘美景,别具一格的吊脚楼以及北京胡同的各种图片,学生对课文中的情境就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消除了对文章的陌生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师创设主体性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
著名科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得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和广阔的空间,特别是注重留给学生一片思维活动的空间。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1.寻找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时留“空白”;2.提问后留“空白”;3.当学生对知识认识模糊时留“空白”;4.在概括结论之前留“空白”;5.出现错误之后留“空白”;6.出现难解时留“空白”。此种尝试,是把学生真正当作主体,必须给学生创设说话或发表意见的机会,让他们在用眼观察、用心思考这一过程中,自主发现并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自主得出最后的结论。
三、教师指导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凡是有学习活动的存在,就有学习方法的存在。在学习活动中,学习方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谓“学贵有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在训练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学法,才能提高其学习效率、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正如一句古话所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其中,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能力,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在预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尝试解决。指导学生有效听课也很重要,包括注意听他人的发言、积极独立地思考、踊跃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及时记下知识要点等。复习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手段。当天所学的内容一定要及时复习,做到消化、吸收。如果做到课前预习、课时积极听课和课后复习三者的有效结合,学生上课时在教师的点拨下就能做到有效的课堂学习。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也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
传统的语文教学,学生学习的正误、优劣一般多由教师评判,学生很少有发言权。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其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应把“评价权”交给学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一般能力,应当放在首位。”在教学中设计评价内容,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引导学生从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等方面進行自评和互评。如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互评作文,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
五、布置开放性课外作业,自主延伸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例如,让学生每周写成长日记把自己的心事用语言记录下来,也可以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摘抄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谚语、诗歌等。这样的作业都是为学生津津乐道的,他们会主动、自觉地完成。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地发展。
总之,语文教学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观念,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学目的。
(责任编辑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