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利用家乡的地方文史资源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之一。家乡地方文史是教育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得天独厚的资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每个人都对生之养之的家乡情有独钟,“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要想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开始是最行之有效的了。家乡的花草树木、传统文化、历史变革、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了解也最容易吸收的先天教育资源,学生一般都很感兴趣,对之怀有深厚的感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就可以重新换一个视角,通过挖掘地方文史资源,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感情与家乡、与祖国联系得更紧密,让爱国情怀在爱家情怀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一、挖掘乡土文化,激发家国情怀
乡土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当地最具有历史底蕴和生命力的进行爱国情怀教育的素材。西场是一座文化古镇,教师挖掘家乡丰富的乡土文化,比如著名的语言学家魏建功、书画理论家范韧庵、著名的书法家仲贞子都出生于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曾在此为官。此外还有一些当地流传的非遗文化、民间技艺,如打连厢、编织、剪纸、京剧、童谣等。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我们可以邀请当地退休的老干部走进校园为学生开展“和润讲坛”,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邀请当地的连厢爱好者到学校教孩子们打连厢;邀请京剧院的艺术家到学校教孩子们念京谣、做京操、唱京剧。另外还可以分年级开展剪纸、编织等社团活动。
把以上这些内容融入学校地方课程,充实课堂,让学生了解原来家乡的乡土文化如此多彩,这种荣誉感和自豪感可以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学习英雄事迹,传承家国情怀
榜样影响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当地具有影响力的历史名人或者革命英雄,让学生充分了解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用他们的英雄事迹来影响学生,用他们的爱国精神来激励学生,从而使家国情怀得以传承。例如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我国知名爱国人士韩国钧先生的故居,听讲解员讲解他的生平事迹;可以邀请当地的省劳动模范、中国好人刘宏燕奶奶来为孩子们讲述她的成长故事;还可以紧扣当地最为典型的范钦元、赵坚等革命烈士的爱国事迹,利用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带领学生来到范钦元、赵坚烈士墓前,来到平倭冢记碑前敬献鲜花,缅怀革命先烈,共同学习、感受、理解革命烈士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洒热血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传承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家乡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把地方名人资源引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十分有效。这样,学生在认识、热爱家乡的基础上,英雄们的家国情怀就得以在他们身上传承。
三、了解发展成就,深化家国情怀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基础设施、人们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特别是村村都修了公路,通了公交,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四通八达,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人们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借助图片、课件、微课等形象化的载体,再现家乡的发展与变化。也還可以邀请当地的一些老人来为孩子们做讲座,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为孩子描述家乡四五十年前的样子,讲述他们四五十年前的故事。通过对家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学生自然就会为家乡的发展成就感到自豪,进一步认识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深化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参与生活实践,践行家国情怀
家乡西场不仅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范仲淹雕像、“托起明天的辉煌”雕塑、冷水港战争纪念馆、仲贞子艺术馆、刘景韶纪念馆等分布有致,这些都为我们对学生实施爱家爱国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通过参观、访问、游览等方式,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家乡。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宣传家乡,可以为家乡画一幅画,可以为家乡设计一段推介语,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向社区群众宣传家乡的美景、家乡的变化。这样的实践活动更直观生动,给学生带来的印象也更深刻,爱家爱国的情感也会更发自肺腑,同时也是对家国情怀的最好践行。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热爱家乡的教育,之所以能够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是因为其教育内容贴近学生实际,都是学生平时耳熟能详的,且内容丰富、形象直观。教师通过对地方文史资源的搜集、挖掘、整理,再通过丰富的形式组织学生观察、感悟、实践,使之对乡土文化、家乡英雄、发展成就等产生眷恋,对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无私奉献精神产生崇敬之情。这样就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一、挖掘乡土文化,激发家国情怀
乡土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当地最具有历史底蕴和生命力的进行爱国情怀教育的素材。西场是一座文化古镇,教师挖掘家乡丰富的乡土文化,比如著名的语言学家魏建功、书画理论家范韧庵、著名的书法家仲贞子都出生于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曾在此为官。此外还有一些当地流传的非遗文化、民间技艺,如打连厢、编织、剪纸、京剧、童谣等。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些,我们可以邀请当地退休的老干部走进校园为学生开展“和润讲坛”,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邀请当地的连厢爱好者到学校教孩子们打连厢;邀请京剧院的艺术家到学校教孩子们念京谣、做京操、唱京剧。另外还可以分年级开展剪纸、编织等社团活动。
把以上这些内容融入学校地方课程,充实课堂,让学生了解原来家乡的乡土文化如此多彩,这种荣誉感和自豪感可以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学习英雄事迹,传承家国情怀
榜样影响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当地具有影响力的历史名人或者革命英雄,让学生充分了解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用他们的英雄事迹来影响学生,用他们的爱国精神来激励学生,从而使家国情怀得以传承。例如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我国知名爱国人士韩国钧先生的故居,听讲解员讲解他的生平事迹;可以邀请当地的省劳动模范、中国好人刘宏燕奶奶来为孩子们讲述她的成长故事;还可以紧扣当地最为典型的范钦元、赵坚等革命烈士的爱国事迹,利用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带领学生来到范钦元、赵坚烈士墓前,来到平倭冢记碑前敬献鲜花,缅怀革命先烈,共同学习、感受、理解革命烈士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洒热血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传承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家乡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把地方名人资源引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十分有效。这样,学生在认识、热爱家乡的基础上,英雄们的家国情怀就得以在他们身上传承。
三、了解发展成就,深化家国情怀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基础设施、人们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特别是村村都修了公路,通了公交,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四通八达,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人们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借助图片、课件、微课等形象化的载体,再现家乡的发展与变化。也還可以邀请当地的一些老人来为孩子们做讲座,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为孩子描述家乡四五十年前的样子,讲述他们四五十年前的故事。通过对家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学生自然就会为家乡的发展成就感到自豪,进一步认识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深化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参与生活实践,践行家国情怀
家乡西场不仅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范仲淹雕像、“托起明天的辉煌”雕塑、冷水港战争纪念馆、仲贞子艺术馆、刘景韶纪念馆等分布有致,这些都为我们对学生实施爱家爱国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通过参观、访问、游览等方式,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家乡。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宣传家乡,可以为家乡画一幅画,可以为家乡设计一段推介语,还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向社区群众宣传家乡的美景、家乡的变化。这样的实践活动更直观生动,给学生带来的印象也更深刻,爱家爱国的情感也会更发自肺腑,同时也是对家国情怀的最好践行。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热爱家乡的教育,之所以能够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是因为其教育内容贴近学生实际,都是学生平时耳熟能详的,且内容丰富、形象直观。教师通过对地方文史资源的搜集、挖掘、整理,再通过丰富的形式组织学生观察、感悟、实践,使之对乡土文化、家乡英雄、发展成就等产生眷恋,对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无私奉献精神产生崇敬之情。这样就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