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是一门以操作实践为基础,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媒介,以学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为主要研究目的,将生活实际与科学探索相联系起来的一门严谨性学科。从培养教师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科学思维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探究了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启蒙课程,在小学教育阶段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探究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分有必要。
一、培养教师的科学素质
教师作为科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培养教师的科学素质。
研究现象表明,教师对于科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要高于对科学知识的掌握。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小学科学教师对于科学的推理、观察和分析具有较传统的科学观,但对于现代的科学观,例如科学论证、科学理论的理解仍处于较浅的层面。而且教师对于科学的理解与年龄和教学经验没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提高小学科学教师对于科学的理解能力,还要以培养教师科学素质为主,提高教师的科学理论水平,使小学科学教师加深对于科学性质的理解。
二、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1.积极开展教学探究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需要有大量的信息资料,例如课外科学读物、网络科学信息等,这是开展科学教学探究的首要条件。教师在筛选这些材料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相关性。同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探究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科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主要场地在于教室外的世界。教室外的世界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科学天地,也是让学生将科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拓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课本内容,扩大学生科学学习的范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科学。课外活动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快乐。此外,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1.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方式更是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很多时候让学生很难理解,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能力较弱,因此对于科学内容的学习较为困难,学生逐渐就会失去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科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出一些题,让学生逐渐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能在课堂上以“满堂灌”的形式只讲述理论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2.改变教学方式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涉及的领域较多,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设备和资源的限制,有很多科学实验都无法进行,导致很多科学知识让学生理解不了。现在很多小学都为科學教学配备资源,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收集科学资料,传授知识。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视频上放映的一些科学实验能够让学生亲身观察物理和化学实验反应,让学生加深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此外,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印象。其次,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例如,科学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网站,拓展科学教学内容,或者以建立网络学习小组的形式鼓励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总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接触科学知识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未来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该重视如何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究,教师只有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扣兵.基于新形势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09).
[2]刘鹏.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3).
编辑 韩 晓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启蒙课程,在小学教育阶段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探究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十分有必要。
一、培养教师的科学素质
教师作为科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培养教师的科学素质。
研究现象表明,教师对于科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要高于对科学知识的掌握。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小学科学教师对于科学的推理、观察和分析具有较传统的科学观,但对于现代的科学观,例如科学论证、科学理论的理解仍处于较浅的层面。而且教师对于科学的理解与年龄和教学经验没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提高小学科学教师对于科学的理解能力,还要以培养教师科学素质为主,提高教师的科学理论水平,使小学科学教师加深对于科学性质的理解。
二、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1.积极开展教学探究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需要有大量的信息资料,例如课外科学读物、网络科学信息等,这是开展科学教学探究的首要条件。教师在筛选这些材料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选取,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的相关性。同时,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探究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科学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并不是唯一途径。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主要场地在于教室外的世界。教室外的世界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科学天地,也是让学生将科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拓展和提高。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课本内容,扩大学生科学学习的范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科学。课外活动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科学知识的快乐。此外,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1.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方式更是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很多时候让学生很难理解,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能力较弱,因此对于科学内容的学习较为困难,学生逐渐就会失去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非常重要。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科学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出一些题,让学生逐渐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能在课堂上以“满堂灌”的形式只讲述理论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2.改变教学方式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涉及的领域较多,在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设备和资源的限制,有很多科学实验都无法进行,导致很多科学知识让学生理解不了。现在很多小学都为科學教学配备资源,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收集科学资料,传授知识。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视频上放映的一些科学实验能够让学生亲身观察物理和化学实验反应,让学生加深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此外,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印象。其次,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例如,科学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网站,拓展科学教学内容,或者以建立网络学习小组的形式鼓励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总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接触科学知识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未来的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应该重视如何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究,教师只有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扣兵.基于新形势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09).
[2]刘鹏.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3).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