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教育勿忘民族文化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a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格局的进一步扩大和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沟通和联系,英语的工具性价值凸显出来。为更好地对外发展关系,加强外国文学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进行外国文学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过于强调了外国文学价值,而忽视了本民族文化价值,弱化了学习外国文学教育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为本民族服务以此彰显本民族的地位,这一错误态度长此以往必将对我国民族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并危机本民族的地位,更不利于中国复兴之路的实现。我们要警惕这一文化变异现象,树立正确态度看待外国文化教育并采取积极对策提升本民族文化的地位。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育;民族文化;价值;对策
  一、阐释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文化是指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仅是指精神层面的创造及成果。民族文化可以定义为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基础上形成的,是民族心理、民族文化观念和民族思想感情的整合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相对的独立性和丰富的多样性。民族文化是该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民族凝聚力、号召力和意识形态产生的源泉。民族文化是该民族社会实践的产物,伴随着民族的产生、发展、消亡的全过程,有民族必定有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反作用于本民族的存在和发展。
  民族文化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民族性。它是本民族在其领域范围内,集合了本民族自身的思想、道德、风俗习惯、信仰、艺术、宗教、科技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只适用本民族,并获得本民族的认可,具有超越时空的相对稳定性;其次,具有多样性。一个民族文化既是不同地域文化的集合体,又是吸取了外来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拿来为其所用;再次,相对稳定性。民族文化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伴而随的,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是有时候民族文化先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时候又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影响作用。
  二、剖析在外国文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本民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外国文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本民族文化教育基于时代的诉求和破解当前外国文学教育实践活动畸形发展的呼唤,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剖析。
  1.文化全球化给本民族文化带来的挑战呼吁要加强本民族文化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歌猛进,打破了地域和认知方面界限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拓展。在这一进程中,世界各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必将导致在文化领域内呈现出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的趋势,使各国文化的同质性逐渐增多,其后果必然使本民族的文化面临着冲突和挑战。同时,西方国家紧紧抓住文化全球化这一发展态势,不断向弱小国家推行自己的文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利用文化对外文化交流进行渗透,利用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进行文化扩展,利用文化产业占领文化市场,企图在文化领域内以自己民族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取代其他民族。这种赤裸裸的文化侵略使本民族失去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基础和纽带,使传统文化受到冲击,文化认同出现偏颇,人们的精神文化贫乏,必将将本民族逼入到一个生死存亡的绝境中。面对文化全球化的这一时代现状,迫切地需要加强本民族文化教育,巩固本民族文化地位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和时代诉求。
  2.外国文学教育实践活动中传统教学目的和宗旨要求加强民族文化教育
  语言与文化是辩证统一的,密不可分的。语言具有选择、传递、传承文化的作用,而文化为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增添了多样性和活力。同时,语言本身兼具工具性价值和人文性价值,它担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使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为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提供广阔的深厚基础,通过人文精神的塑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并对本民族文化存在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树立起爱国主义情怀为国家和谐发展努力奋斗。在外国文学教育实践活动中注重对本民族文化因素的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积极而充分的民族文化因素的教学对语言教育本身十分有利,能起到促进和深化的作用。然而,对我国的外国文学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深刻的剖析不难发现,我国的教育教学目的和宗旨还停留在语言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了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民族人文性价值。把教学目的和宗旨定位在对成绩、对升学和对考级的追求上,不能够意识到通过外国文学教学吸取积极的合理因素拿来为我所用,也不能够认识到学习外国文化其实是为本民族文化服务的。在外国文学教育实践活动中过于强调外国文学教学而忽视本民族文化的教育这种偏颇认识必将迷失教育方向,也必将失去本民族文化的前言阵地,最终不利于我国为之奋斗的有中国特色文化强国的建设。这种畸形的教育目的和宗旨强烈要求发展本民族文化为外国文学教学指引前进的方向。
  三、探讨在外国文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加强本民族文化教育的举措
  在外国文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加强本民族文化教育,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为出发点可以进行探讨:
  1.审视和巩固本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交流中的地位
  外国文学教学与本民族文化教学是辨证统一的,不可割裂两者关系。只有把两者融和在一起,才能够起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效应。首先,我们在进行外国文化教育活动时,要分析外国文学作品中所采用的哪些文学修辞和表达形式,它们如何结合巧妙地运用的。同时,回顾我国的本民族文化用语和文学表达方式,思索它们之间存在的共性和差异,吸取外国文学教学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加入到中国本民族的文学作品中来,以达到外国文化为中国本民族文化服务;其次,认真剖析外国文学作品中所凝结的其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从中国人的同质化思维角度对这些精神要素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到外国人的行为习惯和方式,以便于对外国文学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基础上把握其中的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对外文化的交流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开辟新的道路,也使中国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深入到外国民族文化中去。   2.提升教师自身的本民族文化素养
  在外国文学教育活动中融入文化教学已经获得教育工作者一致认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使学生了解外国一系列社会文化现况、掌握一门外语只能说是实现了外国文学教育的初级目的,能够使学生用外语表达本民族文化、实现跨文化交际才是达到了外语教育的终极目的。教师应该经常将外语文化与本民族文化比较,在对比中凸显二者的差异,通过引导学习者思考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问题,培养学习者的文化差异敏感性,这样既有助于学习者避免交际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又帮助学习者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对世界各族文化的正确态度。但是,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师缺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更缺失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只是单线条化地去理解外语文化中所体现的外国本民族文化,在对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没有从本民族文化角度去解读,僵化地灌输外国人文文化和精神,长期以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认同外国的民族文化而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思索和结合,最终导致本民族文化让位于外国民族文化,不利于本民族凝聚力的培养乃至国家的安全。
  3.培养学生传承和推广本民族文化的意识
  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交际与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是兼收并蓄、平等相处的,因此进行文化学习必须同时兼顾外国语言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由于我们现在实施的以成绩和分数定终身教育考察机制,使得许多学生对外语的学习过于追求价值性工具,而忽视了外语学习过程中所包含的人文性价值,使得许多学生对学习外语产生错误认识,认为学习外语是为了考试而考试,升学而升学,忽略了学习语言的真正意义,割裂了语言和文化交互关系,忽视了跨文化交流这一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作为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意识的在讲解外国文学作品时与中国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和精神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使他们清晰地认识到本民族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外语不应该只单一地了解外国社会文化,还应该担负起中华文化传播的和平使者使命,更好地理解本民族文化精华并能够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播给世界各国,使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并认同中国。
  总之,在外国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中,不能够单纯地为学外国文化而学,忽视本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要树立把外国文化和本国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意识,在外国文化教育中体味本民族文化,在本民族文化中增添外国文化的合理因素,在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中找到契合点,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从而构建和谐世界。
  参考文献:
  [1]候禹岐:《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时代遇到的挑战和对策》.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2012,5
其他文献
摘 要:以人为本,是近年来素质教育教学体制主导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以高中地理为例,对于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以人为本;素质教育;高中地理;应用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的实施,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出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成效最为显
摘 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由此可见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创新教育,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
古之书法传习,全凭家法师承,而以校能、考课督励之.虽则日用,然若天资不副,攻、性难兼,纵使皓首笔耕,不过记言属文而已,遂与玄妙无缘.至于好之者发愤研精,而苦于笔法之秘,亦
期刊
概况:北京国纬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环保高科技企业,专门从事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并提供设计、制造、安装、设备供应、技术咨询等服务。公
莫言说“一个作家要有一些糊涂。”我以为此言得之。他指的是对市井的淡泊,不汲汲于荣利,正是他难得的“糊涂精神”,让他自觉心有所依,让自己在纷繁浮躁的社会中仍存有一方净土,而他的作品,同样是忠厚老实,文以载道,由此观之,谁能否认老实不是另一种聪明?  因着老实,领略人生中别样的风景。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写道:“我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
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物质的区域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综合、动态演化及多科学交叉等特点,决定了它将成为培养各类创新素质人才的良好载体之一。地理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如何选择正确途径,在主阵地上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地理教育只有围绕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这一主导方向,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应
摘 要:思考高考备考阶段如何实现学生作文的快速升格。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猎取人文素材的兴趣、帮助学生人文情结的回归与外化、培养学生时代性的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养成“大人文情怀”等手段,“标”、“本”兼治,实现学生文品与人品的双重升格。  关键词:人文素养;文品;大人文情怀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在教学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局面:学生知识面狭窄,对身边的人与事非常冷漠,对事物完全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也变得开放灵活起来,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学模式已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向先进的探究式方式转变,但我认为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都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才能使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  一、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正确理解和处理教师与学生的
RWCK-Ⅱ型日光温室温度自动控制器,是为实现日光温室大棚温度自动调节控制而研发的新型温度调控装置,经几年来反复试验、鉴定,现已推广使用。RWCK-Ⅱ型日光温室温度自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