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索尔仁尼琴小说《马特辽娜的家》中的人物形象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picalpalmet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出现的伟大作家,索尔仁尼琴以其丰富的作品,深深地吸引着各国读者。本文通过对其作品《马特辽娜的家》中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试探讨索尔仁尼琴在小说创作中的人物描写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特个性。
  关键词:《马特辽娜的家》;人物形象;创作特点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1918-2015),20世纪俄罗斯杰出的作家之一。被俄罗斯人民誉为“俄罗斯的良心”,同时他也是持不同政见者。“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二战时的担任苏联炮兵连长,因勇敢获得二枚勋章,1945年因通信中不敬被流放哈萨克8年,此段经历后来成为他集中营作品的主题。他的作品有《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马特辽娜的家》,长篇小说《癌症楼》《第一圈》长篇纪实文学《古拉格群岛》,这些作品继承了雨果和托尔斯泰十九世纪的人文传统,描写了作者所处时代,底层人民的悲惨遭遇,结合了自己的八年劳改生活的经历见闻,揭露了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无一不表达出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批判和反思。
  本文将对索尔仁尼琴的的作品《马特辽娜的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简要分析。俄罗斯作家阿斯塔菲耶夫曾这样评价这部作品:“《马特辽娜的家》是短篇小说的登峰造极之作。”
  一、命途多舛的圣母形象———马特辽娜。
  在俄罗斯,“马特辽娜”这个名字通常是俄罗斯乡村妇女的名字。作品中命途多舛的马特辽娜是俄罗斯乡村妇女悲剧形象的一个典型,隐喻东正教中崇拜的“圣母”。与法捷等周围人对物质的贪欲不同,马特辽娜对物质享乐从来不屑一顾,但她却乐于助人,甚至倾其所有。年近六旬的她孤苦伶仃,体弱多病。生了六个孩子都先后夭折了,丈夫在去参加对德战争之后再也杳无音讯,将侄女收为养女,养女也在长大之后离开了她。她没有任何退休金和抚恤金,年近花甲的她独自一人生活在在一座破旧的木屋里。木屋是她仅有的一点财产,但是却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亲戚们和养女一直都在惦记着她这唯一的一点财产,终于,在二月份的一个寒冷的冬夜里,马特辽娜在帮助自己的养女拆自己的房子运送木料的时候,惨死在没有开灯的火车轮下。马特辽娜的死很惨,但是容貌安详,并且保留了右手,要知道上帝用来猪肚的也是右手。作者用这样一个细节,表达了对纯真情感、崇高道德的坚信。
  她乐观积极,苦难的生活没有压倒她。因为她生了重病,集体农庄就让她退出了,也不把她列入残病之列。在申领抚恤金的过程中由于社会保障科的官僚的办事作风让她一次次地白跑。她也郁闷了一阵子。但是“她有一个恢复情绪的最可靠的办法一这就是劳动……她不是对着机关的办公室,而是对着森林里的小树丛鞠躬,背东西累得直不起腰来,但回到家里已经是满面春风,带着她特有的和善的微笑,对一切都满意了。”
  她善良且乐于助人,不计较得失,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少见的。“马特辽娜对自己的劳动和财物从来都不吝啬”,大到集体农庄,小到任何一个远亲或者近邻,随时都可以来找马特辽娜只要一句“马特辽娜,来帮帮我的忙吧。”她就会毫不犹豫地放下自己手头一堆的活儿,去帮助别人。
  二、叙事主角伊格纳季奇
  该篇作品是一篇自传性质的作品,作品全篇是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写出,使用第一人称,通过“我”对马特辽娜生活的描述,客观而又真实的为人们呈现出一幅真实的乡村生活图景。有利于读者客观的分析书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我”即主人公伊格纳季奇,他有着和作者索尔仁尼琴相似的遭遇。比如:主人公伊格纳季奇曾有过一段劳改生活。我们都知道索尔仁尼琴也曾有过一段八年的劳改生活。还有就是作为一个房客主人公来到“泥炭产品”这个远离世俗喧嚣的地方,选择住在居住环境安静,不会被人打扰的马特辽娜的家,以及主人公不喜欢听广播里播放的新闻而只是听着广播里各种各样的歌曲等等特点。都这是因为,这个主人公是作者索尔仁尼琴的一个小缩影,主人公这些特点都与作家本身是“持不同见者”,以及作家的避世态度有关。
  三、虚伪的妹妹
  马特辽娜的三个妹妹平时对她不闻不问,却马特辽娜死后三个妹妹飞速跑来家中占据了马特辽娜的财产。在马特辽娜的葬礼中三个妹妹嚎啕大哭,边哭边诉说着对姐姐之死的悲痛之情。这种虚假的“姐妹情谊”,意在控诉男方的亲戚,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霸占更多的财产。
  她们所有的行为只是为了一己私利毫无感情可言。她们这种冷漠无情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恰恰与无私又善良的马特辽娜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马特辽娜,这一品德高尚且无私的优秀农村妇女形象。
  四、冷酷无情的法捷
  在得知马特辽娜和自己的弟弟结婚了之后,震怒的法捷说“如果那不是我的亲兄弟——我就把你们都砍死”虽然从战场上回来以后的法捷又重新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找了一位和马特辽娜同名的女人做妻子,但是他的心中丝毫没有爱,还经常殴打自己的妻子。为了盖房子强行拆了父亲留下来的正房,在马特辽娜死后,非但没有参加葬礼,反而生龙活虎精神满满的操办起了运送木材的事宜。文中是这样描述的:“于是这个贪得无厌的老头子又克服着疾病和腰酸腿疼而显得活跃和年轻了。他又召集了没死掉的几个儿子和女婿,大家拆了板棚和栅栏,他自己用小拖车把木头运回去……”
  这样一个冷酷而又自私的人物形象值得我们深思,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他如此的冷漠。也许是战争,战争扭曲了他的人性。使他变成了一个麻木不仁,唯利是图的人。他的冷酷无情的形象与马特辽娜乐于助人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五、玛莎大婶
  这位和马特辽娜好了半辈子的女朋友,可以算是村里唯一真心疼爱马特辽娜的人,在马特辽娜死后却也来瓜分马特辽娜的遗产。
  文中是这样描述的“玛莎大婶又坐了一会儿,哭了一阵,已经站起来要走了,可是突然问道:“伊格纳季奇!你记得不,……马特辽娜有一件灰色的毛线衣……她说过,她死后要给我的孩子第,对不?”
  在物质的诱惑面前,玛莎大婶也没能保持自我,不为利益所动。而马特辽娜的一生都坚守着自我,连自己的死,都是因为去帮助别人,而遭遇意外。这样一个集众多优秀品质于一身的农村妇女形象,值得人们反思,也让人怜惜。
  六.结束语
  以上是关于索尔仁尼琴的作品《马特辽娜的家》一文的看法,希望能够通过探讨作者在这篇小说中展现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描写手法,管窥这位文学巨匠在创作人物上的一些特點。当然,索尔仁尼琴还有很多作品值得我们去品评、研究,以领略世界文学的精彩。
  参考文献:
  [1]Солженицын А.И.Матренин двор, СПб,1999,–с.180
  [2]苏畅.俄罗斯小说百年精选[M].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6.
  [3]张晓强.索尔仁尼琴一回归故里的流亡者[M].长春出版社, 1993.
其他文献
【摘要】:自古以来,文学和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和音乐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各显其长,音乐以音响的组合传递方式存在,文学以静态的文字形式展示出来,二者在审美观念与判断准则上具有一致性和共赏性。在歌曲创作和演唱过程中,词曲作者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演唱者也要对作品有清晰的文学认知和巧妙的音乐表现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分工细密,文学和音乐才逐渐相对独立。本文主要从文学和音乐共融关系的角度
期刊
【摘要】:对章学诚的《文史通义》的讨论多止步于其文史校雠的理论或者史学与经学的关系,而对于其中文学与“道”的探讨未被充分注意。章学诚的文学理论如同其史学理论一样,都是为了“求道”而作,在《言公》三篇中章学诚讲述古人著述是为了公共的是使用;同时在文中也探讨了“文”与“道”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章氏《言公中》的解读,分析章学诚对于文与“道”关系的看法。  关键词:章学诚;《文史通义》; “文 ”;“道
期刊
【摘要】:在英国著名小说巨匠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当中,作者深入描写了相互对立的两种不同人物形象,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中无不体现出人道主义精神。本文从正面人物彰显人道主义精神和反面人物反衬人道主义精神等两个方面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狄更斯小说中人道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旨在理解作者写作的真实想法和目的,为学生们在品读和学习世界名著提供一些指导意见。  关键词:人物形象;人道主义精神;利他主义  引
期刊
【摘要】:《达庄论》是阮籍后期转向庄子学说的代表作,在《达庄论》中,阮籍着重对庄子的齐物论思想进行了特别发挥,希望借此进入到纯任自然的超越境界,从而化解正始之际所带来的忧生之嗟。  关键词:阮籍;《达庄论》  “齐物论”是庄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庄子认为,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各种观念与看法,虽然看起来千差万别,但是归根结底却是齐一的,用阮籍《达庄论》中的说法,即是谓“齐祸福而一死生,以天地为一物,以
期刊
【摘要】:“三权分置”政策的提出,使得土地经营权抵押成为了可能。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土地经营权抵押的具体问题还不明晰。本文试从中央文件精神出发,以服务于改革为目的,对土地经营权抵押进行综合研究,希望对正在进行的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的改革和构建有所裨益。  【关键词】:三权分置;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土地经营权抵押  一、引言  目前,我国农地权利制度正面临第二次分置。第一次是农村集体土地所
期刊
《想親亲》民族管弦乐编制创意简析
期刊
【摘要】:郝景芳,小说作者,散文作者。2016年,小说《北京折叠》获第74届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提名,这是继刘慈欣《三体》后我国作家第二次获得该奖项。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长篇小说《流浪苍穹》真实的反映出了郝景芳在遣词造句中的独到之处。 整篇文章当中都涉及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总体来看,郝景芳在创作该长篇小说时,排比这个修辞格的运用应当算是文中经典之处。下面笔者将会对郝景芳在长篇小说《流浪苍穹
期刊
【摘要】:从1991年张德祥的《‘瑶沟’世界及其他——评阎连科四部中篇小说》到2017年,对阎连科的研究已有26个年头。归纳梳理后,阎连科研究大体上从三个方面展开:1.对阎连科小说的创作主题的研究;2.对阎连科小说的艺术特征的研究;3.对阎连科小说的总体性的研究。  关键词:阎连科;研究;三方面;综述  阎连科从1979年发表《天麻的故事》至今,写作生涯已有30多年,向文坛贡献了600余万字的作品
期刊
【摘要】:老舍的散文《想北平》在质朴平实的语言里表达了对北平的深情厚意,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在热烈深沉的直抒胸臆中表达的真情,在自然冲淡的平民生活中叙写的恋情,在沉重内敛的民族情绪中隐含的忧情。  关键词:质朴;平民;情感  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老北京为背景,展现了老北京的世俗人情,社会风貌。北京,对老舍来说,是生他养他的故土,是他创作的取之不尽的源泉,更是他心心
期刊
一、  “哐当”橙橘色小篮重重放上讲台,一满玻璃仪器相互摇晃碰撞着。  二、  依然是诡异着满眼的红。  我记得刚刚闭眼时闪过的一抹湖蓝,只有一抹,就又迅速被铺天盖地的红吞没了。  我抬起头——昏暗深红的穹顶,旋转着,旋转着,让我想到巨大永动的机械,又好像藏匿着我永远无法触碰的压抑秘密。  啊,秘密......我的指尖开始不住地颤......我想起你来。  三、  一个夏天。  炽热的波浪汹涌而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