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经过三个阶段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两个转变,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基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新世界观的首次探索;《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新世纪观的萌芽;《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的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唯物史观的形成对我国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唯物史观;发展过程;意义
一、唯物史观形成发展过程
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发展经历以下几个时期:
1.《莱茵报》时期(1842.3-1843.3)
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0月15日担任主编。期间,马克思发表了《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三篇具有影响力的文章。由于当时马克思在报社的实践活动,使马克思有机会从单纯的理论研究转入到现实社会中,将理论应用到现实实践活动中。
2.《德法年鉴》时期(1843.3-1845.2)
此时期马克思大量阅读积累,于1843年5月,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国家决定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唯心主义观点,探讨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明确提出家庭、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并且第一次提出革命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除此之外,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与此同时,恩格斯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一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两篇文章,这标志着马克思的两个转变,即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
1844年,马克思在初步探索政治经济学时创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是对新世界观的首次理论探索,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初融合。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批判资本主义,论证资本主义必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取得了唯物史观的重要成果,即是“两个转变”的思想总结,又确立了科学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新起点,全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
1844年8月到11月,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创作了《神圣家族》。《神圣家族》在唯物史观形成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揭露、分析和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性质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正面阐述了历史的发源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思想与现实的关系、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態等问题,提出了“历史的发源地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思想只是利益的反映”等重要思想。
3.布鲁塞尔时期(1845.2-1848.3)
1845年,马克思创作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在文中马克思提出了四个观点:①科学实践观;②科学揭示了人的本质是一起社会关系的总和;③明确揭示了历史、社会生活的实践性;④指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史观同旧史观最大的区别,即唯物史观是改造世界的哲学。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认识的本质以及新世界观的本质和功能等进行了科学阐发,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的总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等著名论断,为新世界观的创立建构了一个框架。
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再度合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对唯物史观进行全面讨论的一部著作,其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式创立,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质发展,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及各个不同阶段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社会的基础,第一次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阐发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构成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
二、对唯物史观形成发展过程的几点认识
1.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核心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它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作为马克思一生的两个重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清算了以前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从而使社会发展的探索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它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成为科学。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第一次使社会主义理论成为科学,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得到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不断取得胜利。
2.唯物史观的形成对我国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对我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传人中国;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等人开始用唯物史观分析和指导中国革命;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这一思想运用到革命当中,产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指导着中国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唯物史观的形成对我国发展的意义
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对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领导人民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实际条件相结合的光辉理论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关键词:唯物史观;发展过程;意义
一、唯物史观形成发展过程
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发展经历以下几个时期:
1.《莱茵报》时期(1842.3-1843.3)
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10月15日担任主编。期间,马克思发表了《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三篇具有影响力的文章。由于当时马克思在报社的实践活动,使马克思有机会从单纯的理论研究转入到现实社会中,将理论应用到现实实践活动中。
2.《德法年鉴》时期(1843.3-1845.2)
此时期马克思大量阅读积累,于1843年5月,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写下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国家决定家庭和市民社会的唯心主义观点,探讨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明确提出家庭、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并且第一次提出革命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除此之外,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文章,与此同时,恩格斯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一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两篇文章,这标志着马克思的两个转变,即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
1844年,马克思在初步探索政治经济学时创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是对新世界观的首次理论探索,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最初融合。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批判资本主义,论证资本主义必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取得了唯物史观的重要成果,即是“两个转变”的思想总结,又确立了科学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新起点,全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过程。
1844年8月到11月,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创作了《神圣家族》。《神圣家族》在唯物史观形成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揭露、分析和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性质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正面阐述了历史的发源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思想与现实的关系、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態等问题,提出了“历史的发源地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思想只是利益的反映”等重要思想。
3.布鲁塞尔时期(1845.2-1848.3)
1845年,马克思创作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在文中马克思提出了四个观点:①科学实践观;②科学揭示了人的本质是一起社会关系的总和;③明确揭示了历史、社会生活的实践性;④指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史观同旧史观最大的区别,即唯物史观是改造世界的哲学。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认识的本质以及新世界观的本质和功能等进行了科学阐发,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的总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等著名论断,为新世界观的创立建构了一个框架。
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再度合作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对唯物史观进行全面讨论的一部著作,其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是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正式创立,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质发展,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及各个不同阶段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社会的基础,第一次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阐发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构成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
二、对唯物史观形成发展过程的几点认识
1.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核心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它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作为马克思一生的两个重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清算了以前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从而使社会发展的探索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它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成为科学。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第一次使社会主义理论成为科学,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得到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不断取得胜利。
2.唯物史观的形成对我国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对我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传人中国;五四运动后,李大钊等人开始用唯物史观分析和指导中国革命;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这一思想运用到革命当中,产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指导着中国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唯物史观的形成对我国发展的意义
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对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领导人民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同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实际条件相结合的光辉理论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