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育之我见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kw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素质教育要求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的改革给我国教育机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不断完善其他相关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科学、美术与社会、美术与生活的和谐关系,吸取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学美术教育的现实需求。
  一、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素质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着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
  第二,中学美术课通过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中学美术课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由此可见,素质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除此之外,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课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丰富有趣的美术常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风俗等内容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容量,对发展智力大有裨益。
  第三,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
  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除了绘画、雕塑这些观赏性艺术属于纯美术之外,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美术有关。譬如,要盖一幢大楼,设计时必须考虑大楼的外观,要考虑大楼的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而造型、色彩就属于美术范畴。大楼的设计者除了具备力学知识、土木建筑结构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审美修养,否则就难以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再如纺织业,从面料的花样设计到成衣的款式设计和色彩搭配,无一不与美术密切相关。过去我们的纺织品由于美术设计不够重视、产品颜色单调、款式陈旧,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尽管我们的产品质量很好,但由于设计单一,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现在由于我们重视了美术设计,使产品以新颖的设计、优雅的款式和众多的花色品种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信誉,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
  二、传统文化对美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吸取传统文化精华是中学美术教育的现实需求
  传统文化对锻造人文素养、完善人格的作用不可小觑。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化生态,并且难能可贵地有机统一、相互融合。古往今来,教育都强调“文道结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培养道德品质,中学美术教育除了注重知识传播和技能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的熏陶砥砺道德品质、完善人格修养,实现对人精神世界的塑造。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传统文化积淀的精神财富则是取之不尽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中闪耀着崇高的人性光辉,胸怀、仁爱、诚信、修身、立志、廉洁、牺牲……这些美德都是传统文化的信仰,也同样应该成为我们锻造人文素养、完善人格的信仰。
  传统文化对拓宽审美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大有裨益。脱离传统文化的积淀空谈艺术修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人们欣赏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时,如果对《洛神赋》毫不知晓,则很难对画中展现的情节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进而体会其巨大的艺术价值,更无法进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传统文化和中学美术教育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关系,是美术学习和创作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拓宽审美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入更深的艺术境界。
  第二、当今中学美术教与传统文化结合亟待加强
  “重知识,轻素养”根深蒂固。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在提升人文素养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重知识,轻素养”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一是注重美术技能传授,忽视审美感受培养;二是注重美术形式学习,忽视文化底蕴积累;三是注重美术学科本身,忽视跨学科交流。这种局面下,美术教育容易流于形式,导致部分学生文化素质苍白、难以厚积薄发,因此,强化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汲取精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积累文化功底,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第三、立足传统文化土壤实现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提升
  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立一个兼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社会,在各个方面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将大有裨益,对中学美术教育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优化课程设置上下功夫
  课堂教学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可以考虑在中学美术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课程的比例,加大跨学科交流的力度,把优秀艺术作品引入课堂,充分利用课程设置的示范作用,鼓励学生广泛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欣赏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
  (二)在创新教育模式上下功夫
  美术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可以让优秀的内容走进课堂,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美术馆,走进节日风俗、祭祀仪式,有条件的中学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进行社会实践,到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实地考察感受,了解我们国家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进而进行保护和传承。同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育和交流也是创新教育模式的应有之义,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也应相应扩展,发展充分交流、合作、激励的互动教育关系。
  (三)在搭建交流平台上下功夫
  交流平台是课程教育的延伸和扩展,要结合中学实际,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加强中学之间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学术研讨、课题研究、艺术展示、访问学者等方式,搭建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交流沟通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既强调学习交流,又注重发展创新,让学生在充分贴近吸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寻找创作灵感源泉,探索在创作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总之,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艺术的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乃至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生物新课程教材中增设了许多图文并茂的“资料分析”,如何高效利用它们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呢?本文就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内容的资料分析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展开一些探究。  关键词:资料分析 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和趋使下,高中生物教材呈现出整体严密系统,内容严谨而科学,外观美观而精致,其中教为突出的是 “资料分析”,其特点是把观察与思考,知识与彩图融为一体,且四本教材总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把这种兴趣上升为求知欲,不但会省时省力,而且事半功倍。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第一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在学法上及时指导学生,学生在识记英语时,应给学生阐述记忆与遗忘的规律,介绍循环记忆法和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正确的学法是成功的保证,通过
新课程改革美丽生动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可就在我们欣喜于课改带给我们的绚烂与繁华时,一些问题也渐露水面。首先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孩子上课积极了,课后考试成绩下降了;孩子学了生活中的数学,可是做不了试卷中的应用题;其次是两极分化,课堂活跃了,可是举手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学生;考试优化了,可是高分没有几个。因此,如何使我们在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多少年来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數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是通过学而起作用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中学物理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提升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教师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注重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手段,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提高能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民主、和谐、自主探索、展示个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小
笔者采用探索法教初中物理课,已经两年了。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一种物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在潜力,尽可能让他们沿着发现科学知识的原过程,去学习,去探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探索法教学可分四个程序:  一、提出课题  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难度适宜的研究课题,是搞好探索法教学的基础。它能起到激发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