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重视大学生情感教育,
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情感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阶段迈向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结构、素质及社会地位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从中国社会的特点看,大学生一直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学而优则仕”“望子成龙”的思想根深蒂固;大学生自我定位比较高,成长欲望强烈。而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给扩招后的大学生提供的优越的就业岗位却明显不足。这势必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特殊的精神、情感、心理等问题。
教育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格魅力,具备辨别真善美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有情感的人。有的学生跟我说:“老师,我们这代大学生已经很难被什么东西感动了。”这当然有社会大背景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学内容方面的原因。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都是活生生的积极能动的主体,他们是有人格尊严、有思维、有情感的人,他们需要情感雨露的滋润,需要理解和真诚的思想交流,融入了情感的德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会碰撞出灿烂的火花,释放出巨大的情感力量,让学生受益终身。讲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条件时,有一个条件即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我先从作家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自然地过渡到讲课的内容中,我和学生一起背诵这篇文章,特别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经典的排比句,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再通过我的讲解,以情感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会擦出火花,达到情感的共鸣,教育不仅入脑,而且入心。
二、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在高等学校的“两课”教学中,长期以来我们注重的是理论的科学性,而忽视了理论的价值性。多年来形成一种定势思维,即所讲的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毫不怀疑地去接受,去讲授。讲课中全力去体现概念的合理性,内容的完整性,逻辑的严密性,而对理论的价值性讲得很少。
历史发展到今天,“价值”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已经被人们推向认识的焦点。当今的大学生接受知识、接受信息快,更多考虑的是学了这些东西对我有无用处,学习它究竟有多大价值。更何况历来知识的价值决定着人们对知识的认同和取舍。所以在今天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中,必须讲它的价值性,必须在教学中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如果只讲理论的科学性,不讲理论的价值性是行不通的。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必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不是空洞的、苍白的说教,必须落实到实处。
这就需要教师把丰富的材料引进课堂,增加趣味性、生动性、可信性,需要教师在上课前,每一节课都应认真充分地备课,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兴趣及接受的程度等。在每节课上不一定每一部分都十分精彩,但至少有一至几部分能够出“彩”。讲解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准脉,对症下药。从生活小事到国家大事,从自然到社会,要以理服人,要发自肺腑,诚实可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正确的价值导向,旁征博引,滴水穿石。用正确的成熟的观点和充实可靠的材料历史地、逻辑地、辩证地教育学生。在选择材料时,材料要真实,要注意方向性指引,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原理,举例一定要科学,体现时政性,举出社会焦点、热点事例,具有可信的说服力,为说明原理提供有力的证据。无论是大道理还是小观点,做到无懈可击,要保持思想教育的主渠道畅通,高扬主旋律,具有真理的可信性。使学生领悟教育的真谛。并信而后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真正体现邓小平所说的“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方针。
同时,引用的这些材料必须要紧紧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不应是一些不严肃的小道消息,也不应是漫无目的花边新闻。讲到现代化的国防时,我讲到了建设现代化国防的一个基本方针即独立自主。我给学生举了一个例子,中国的两弹一星。为了增加这节课的趣味性,我还给学生放映了《横空出世》这部荣获华表奖的电影,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中国人是在什么样的困难条件下研制出自己的两弹一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震撼。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学生的认可,从根本上增强和提高“两课”的生命力和实效性,才有利于充分体现和发挥公共理论课教学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运用“互动式”
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互动式教学法”的提出,是针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满堂灌”,学生一味地埋头记笔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宏篇大论而常常处于不思考,不发言,不争论,不求新的状态而进行的一种全新理念的教学方法的尝试。“互动式教学法”将课堂教学的定位,放置于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领略其最新研究动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把课堂教学的相当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的学习能力、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能力、争先恐后的竞争意识、不断求新的创新精神、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逆境中昂扬进取的健康心理等六大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即营造一个特定的环境,让学生在问题中求知,在研究中学习,在社会的规则中成长,为社会的需要而成长,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互动式教学法”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向学生提出问题。第二步,要学生研究问题。由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自己的新问题。第三步,学生教师讨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就这些问题当堂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相互讨论。第四步,教师讲评问题。教师对本次讨论课的问题给予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说,然后再布置下一次新的讨论题。
互动式教学方法包括演讲法、讨论法等许多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了老师单纯讲授,学生则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把抽象变为具体,把深奥变为浅显,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总之,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两课”的教学效果,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但毫无疑问,教师的讲课水平及教学内容对于提高“两课”的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讲授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该连着过去,系着现在,面向未来,做到活中有新,新中有趣,趣中有雅,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做到与时俱进。
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情感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阶段迈向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结构、素质及社会地位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从中国社会的特点看,大学生一直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学而优则仕”“望子成龙”的思想根深蒂固;大学生自我定位比较高,成长欲望强烈。而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给扩招后的大学生提供的优越的就业岗位却明显不足。这势必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特殊的精神、情感、心理等问题。
教育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格魅力,具备辨别真善美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有情感的人。有的学生跟我说:“老师,我们这代大学生已经很难被什么东西感动了。”这当然有社会大背景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学内容方面的原因。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都是活生生的积极能动的主体,他们是有人格尊严、有思维、有情感的人,他们需要情感雨露的滋润,需要理解和真诚的思想交流,融入了情感的德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会碰撞出灿烂的火花,释放出巨大的情感力量,让学生受益终身。讲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条件时,有一个条件即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我先从作家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自然地过渡到讲课的内容中,我和学生一起背诵这篇文章,特别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经典的排比句,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再通过我的讲解,以情感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会擦出火花,达到情感的共鸣,教育不仅入脑,而且入心。
二、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在高等学校的“两课”教学中,长期以来我们注重的是理论的科学性,而忽视了理论的价值性。多年来形成一种定势思维,即所讲的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毫不怀疑地去接受,去讲授。讲课中全力去体现概念的合理性,内容的完整性,逻辑的严密性,而对理论的价值性讲得很少。
历史发展到今天,“价值”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已经被人们推向认识的焦点。当今的大学生接受知识、接受信息快,更多考虑的是学了这些东西对我有无用处,学习它究竟有多大价值。更何况历来知识的价值决定着人们对知识的认同和取舍。所以在今天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中,必须讲它的价值性,必须在教学中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如果只讲理论的科学性,不讲理论的价值性是行不通的。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必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不是空洞的、苍白的说教,必须落实到实处。
这就需要教师把丰富的材料引进课堂,增加趣味性、生动性、可信性,需要教师在上课前,每一节课都应认真充分地备课,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兴趣及接受的程度等。在每节课上不一定每一部分都十分精彩,但至少有一至几部分能够出“彩”。讲解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准脉,对症下药。从生活小事到国家大事,从自然到社会,要以理服人,要发自肺腑,诚实可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正确的价值导向,旁征博引,滴水穿石。用正确的成熟的观点和充实可靠的材料历史地、逻辑地、辩证地教育学生。在选择材料时,材料要真实,要注意方向性指引,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原理,举例一定要科学,体现时政性,举出社会焦点、热点事例,具有可信的说服力,为说明原理提供有力的证据。无论是大道理还是小观点,做到无懈可击,要保持思想教育的主渠道畅通,高扬主旋律,具有真理的可信性。使学生领悟教育的真谛。并信而后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真正体现邓小平所说的“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方针。
同时,引用的这些材料必须要紧紧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不应是一些不严肃的小道消息,也不应是漫无目的花边新闻。讲到现代化的国防时,我讲到了建设现代化国防的一个基本方针即独立自主。我给学生举了一个例子,中国的两弹一星。为了增加这节课的趣味性,我还给学生放映了《横空出世》这部荣获华表奖的电影,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中国人是在什么样的困难条件下研制出自己的两弹一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震撼。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学生的认可,从根本上增强和提高“两课”的生命力和实效性,才有利于充分体现和发挥公共理论课教学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运用“互动式”
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互动式教学法”的提出,是针对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满堂灌”,学生一味地埋头记笔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宏篇大论而常常处于不思考,不发言,不争论,不求新的状态而进行的一种全新理念的教学方法的尝试。“互动式教学法”将课堂教学的定位,放置于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领略其最新研究动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把课堂教学的相当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手段的学习能力、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能力、争先恐后的竞争意识、不断求新的创新精神、快速敏捷的反应能力、逆境中昂扬进取的健康心理等六大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即营造一个特定的环境,让学生在问题中求知,在研究中学习,在社会的规则中成长,为社会的需要而成长,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互动式教学法”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向学生提出问题。第二步,要学生研究问题。由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给出自己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自己的新问题。第三步,学生教师讨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就这些问题当堂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相互讨论。第四步,教师讲评问题。教师对本次讨论课的问题给予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说,然后再布置下一次新的讨论题。
互动式教学方法包括演讲法、讨论法等许多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了老师单纯讲授,学生则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把抽象变为具体,把深奥变为浅显,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总之,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两课”的教学效果,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但毫无疑问,教师的讲课水平及教学内容对于提高“两课”的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讲授内容和教学方法应该连着过去,系着现在,面向未来,做到活中有新,新中有趣,趣中有雅,让学生感受到时代的气息,做到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