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美学源于自然,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全面渗透生态观念,具有重要的助学作用。美术学科教学渗透生态美学观念,符合美术教学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组织、总结中,要运用生态审美观进行具体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生态美学观念,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态观;视野;美术活动;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0-0138-02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学科教学带来更多便利,使课堂教学呈现信息化特点。如何科学运用这些信息手段,保持学科教学的生态化,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建立生态审美观,对教学设计进行生态化处理,为学生准备更多生态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与学习对接,让学生在生态观视野下开展美术活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一、强化生态理念输入,整合活动资源信息
生态化教学有多种渗透渠道,教师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规划,特别是生态理念的全面输入,能够为美术学习活动提供理论支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借助更多信息渠道,搜集整合美术活动设计信息,促进生态设计指数的提升。问题设计和投放、生活观察写生、信息搜集整合、美术游戏活动、实物展示观摩等,都属于生态化教学活动范畴,教师要做好筛选整合处理,为学生准备适合度更高的活动内容。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2011)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快乐的节日”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一组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图片,要求学生细致观察,对其中的美术元素进行解读。为强化学生美学认知,教师可推出美术设计活动任务:学校每年都要开展庆祝国庆的活动,班级要举行相关活动,需要同学们对活动进行规划,利用美术作品的形式加以呈现,你会有怎样的创意设计呢?学生听说要自行设计活动方案,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跟进指导,要求对人物、地点、环境、庆祝方式等进行全面思考,以提升视觉冲击力。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信息,给学生提供思维启动的力量。多媒体的适当应用,属于生态化教学范畴。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方案,以美术形式呈现,凸显学习主体地位,符合生态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二、优化生态教学设计,理清活动运行路径
在美术活动设计中,教师要对活动内容、活动要求、活动程序、活动总结等做前瞻性处理,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为提升美术活动生态化,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基础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学习兴趣有所了解,以便对美术教学进行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自然进入活动程序,在活动实践感知中发展美术素养。
美术教学有模式限制,教师要有突破意识,简化不必要的环节。例如,在“多彩的窗户”的教学中,教师没有展示个性窗户资料,而是要求学生展示见过的个性窗户,并从美学角度进行解读和介绍。在展示环节,教师拿出一些纸制的窗户样品,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并布置设计任务:这是其他班级同学的作品,观察其特点,研究其制作手法,准备自行设计制作这样的窗户。学生进入实物观察环节,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制作程序和方法,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环节。为给学生提供更多观察机会,教师拿出剪刀,采用剪裁、粘贴、绘画等手段,亲自制作了一个多彩的窗户。学生在观看后,自然进入到实际操作环节,积极探索制作方法。
教师展示其他班级学生的美术作品,给学生带来更多触动;亲自示范操作,让学生有了实践的冲动。学生对操作性实践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针对性进行布设,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的机会。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美学观念会更为丰富而深刻。教师借助极为简单的制作材料推進美术活动,其生态化特征极为鲜明,能体现生态化教学理念。
三、创设生态实践环境,提升活动操作品质
美术实践活动启动后,教师需要有对接意识,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操作环境,确保美术实践活动顺利展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观察,为学生提供生活化观摩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深入观察描绘,提升学生活动操作品质。
例如,在“我们班级的标志”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展示一些标志,要求学生观察分析:这些标志是其他班级学生制作的,你能从美学角度进行解读吗?学生开始观察研究,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这是三年级五班的班级标志,他们班级是卫生模范班,班级标志中有卫生流动红旗。”“这是七班的班级标志,他们班级书法很厉害,班级标志中有笔墨图形的渗透。”教师参与观察讨论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本班级特点,自行设计班级标志,准备参与展示评选活动。学生开始对本班级特点进行评估,逐渐理清设计思路,进入实际操作环节。教师继续观察指导,确保设计活动顺利展开。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其他班级标志,给学生提供美术创作启迪。学生自然进入到美术实践活动之中,教师的全程陪伴,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指导,让整个活动顺利推进。美术活动需要环境因素的支持,教师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鼓励学生进行班级评估,给学生更多启发,能确保美术活动顺利启动。
四、延伸生态训练维度,建立活动审美基础
美术教学活动呈现形式多样,教师不仅要做好筛选创新设计,还需要有延伸推动的意识,对接学生生活,推出更多美术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化对接过程中培养美学感知能力。生活化美术制作、社会性美术调查、观摩性美展活动、竞赛性美术学习等,都带有延伸实践的意味,教师要对学生生活认知有更深刻的了解,提升教学活动设计的匹配性,成功启动学生美术审美思维,发掘其美术学习潜力。
学生对生活化的美术活动有特殊参与热情,教师要作出对接处理,要求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生活和社会调查,深入到自然之中,展开美术训练活动,这势必会对学生生态审美观念带来正面影响。例如,在教学“家乡的桥和塔”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观看一些插图,然后给学生布置社会调查写生任务: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随处见到一些桥,深入到生活之中,寻找有个性特点的桥,从美术角度进行观察,利用写生方式呈现出来,准备参与班级成果汇报活动。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桥并不困难,如何进行写生描绘,这才是难点。为此,教师可对观察角度的选择、写生方法的运用、构图修改的操作等进行提示,增强学生实践操作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学生大多都能顺利完成美术写生任务。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等,从生态美学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生态美学认知。
美术活动没有固定形式,教师从生活角度出发展开创意设计,能给学生提供生活对接机会,提升学生实践感知水平,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学生对生态化的美术实践活动有更多期待,教师抓住学生心态进行对应设计和组织,体现新课程改革基本要求,教学实践意义更为深远。生态化美术实践活动代表学科教学的新的追求,能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更多选项,给学生学习带来更多体验。
五、结语
总之,美术学科教学渗透生态美学观念,教师要从更多角度进行设计。特别是美术活动资源整合、活动路线设计、活动操作组织、活动结果评价等,都是生态观对接的良机,教师要做好功课,在理性梳理中建立学科认知。教师教学手段生态化、学生学习活动生态化,符合新课改要求,具有极为丰富的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谢蔚晖.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美术教育学科建设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
[2]任慧侠.浅谈原生态课堂下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J].山东教育,2020(10).
[3]朱佳慧.体验式教学在小学低段美术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7(22).
[4]钱晓晴.基于校园生态文化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7(18).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态观;视野;美术活动;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0-0138-02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学科教学带来更多便利,使课堂教学呈现信息化特点。如何科学运用这些信息手段,保持学科教学的生态化,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建立生态审美观,对教学设计进行生态化处理,为学生准备更多生态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与学习对接,让学生在生态观视野下开展美术活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一、强化生态理念输入,整合活动资源信息
生态化教学有多种渗透渠道,教师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规划,特别是生态理念的全面输入,能够为美术学习活动提供理论支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借助更多信息渠道,搜集整合美术活动设计信息,促进生态设计指数的提升。问题设计和投放、生活观察写生、信息搜集整合、美术游戏活动、实物展示观摩等,都属于生态化教学活动范畴,教师要做好筛选整合处理,为学生准备适合度更高的活动内容。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2011)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快乐的节日”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一组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图片,要求学生细致观察,对其中的美术元素进行解读。为强化学生美学认知,教师可推出美术设计活动任务:学校每年都要开展庆祝国庆的活动,班级要举行相关活动,需要同学们对活动进行规划,利用美术作品的形式加以呈现,你会有怎样的创意设计呢?学生听说要自行设计活动方案,都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跟进指导,要求对人物、地点、环境、庆祝方式等进行全面思考,以提升视觉冲击力。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信息,给学生提供思维启动的力量。多媒体的适当应用,属于生态化教学范畴。学生自行设计活动方案,以美术形式呈现,凸显学习主体地位,符合生态化教学的基本原则。
二、优化生态教学设计,理清活动运行路径
在美术活动设计中,教师要对活动内容、活动要求、活动程序、活动总结等做前瞻性处理,以确保活动顺利进行。为提升美术活动生态化,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基础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学习兴趣有所了解,以便对美术教学进行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美术教学活动中,自然进入活动程序,在活动实践感知中发展美术素养。
美术教学有模式限制,教师要有突破意识,简化不必要的环节。例如,在“多彩的窗户”的教学中,教师没有展示个性窗户资料,而是要求学生展示见过的个性窗户,并从美学角度进行解读和介绍。在展示环节,教师拿出一些纸制的窗户样品,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并布置设计任务:这是其他班级同学的作品,观察其特点,研究其制作手法,准备自行设计制作这样的窗户。学生进入实物观察环节,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制作程序和方法,课堂学习进入良性互动环节。为给学生提供更多观察机会,教师拿出剪刀,采用剪裁、粘贴、绘画等手段,亲自制作了一个多彩的窗户。学生在观看后,自然进入到实际操作环节,积极探索制作方法。
教师展示其他班级学生的美术作品,给学生带来更多触动;亲自示范操作,让学生有了实践的冲动。学生对操作性实践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针对性进行布设,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的机会。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美学观念会更为丰富而深刻。教师借助极为简单的制作材料推進美术活动,其生态化特征极为鲜明,能体现生态化教学理念。
三、创设生态实践环境,提升活动操作品质
美术实践活动启动后,教师需要有对接意识,为学生创设适合的操作环境,确保美术实践活动顺利展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观察,为学生提供生活化观摩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深入观察描绘,提升学生活动操作品质。
例如,在“我们班级的标志”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展示一些标志,要求学生观察分析:这些标志是其他班级学生制作的,你能从美学角度进行解读吗?学生开始观察研究,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这是三年级五班的班级标志,他们班级是卫生模范班,班级标志中有卫生流动红旗。”“这是七班的班级标志,他们班级书法很厉害,班级标志中有笔墨图形的渗透。”教师参与观察讨论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本班级特点,自行设计班级标志,准备参与展示评选活动。学生开始对本班级特点进行评估,逐渐理清设计思路,进入实际操作环节。教师继续观察指导,确保设计活动顺利展开。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其他班级标志,给学生提供美术创作启迪。学生自然进入到美术实践活动之中,教师的全程陪伴,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指导,让整个活动顺利推进。美术活动需要环境因素的支持,教师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鼓励学生进行班级评估,给学生更多启发,能确保美术活动顺利启动。
四、延伸生态训练维度,建立活动审美基础
美术教学活动呈现形式多样,教师不仅要做好筛选创新设计,还需要有延伸推动的意识,对接学生生活,推出更多美术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化对接过程中培养美学感知能力。生活化美术制作、社会性美术调查、观摩性美展活动、竞赛性美术学习等,都带有延伸实践的意味,教师要对学生生活认知有更深刻的了解,提升教学活动设计的匹配性,成功启动学生美术审美思维,发掘其美术学习潜力。
学生对生活化的美术活动有特殊参与热情,教师要作出对接处理,要求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生活和社会调查,深入到自然之中,展开美术训练活动,这势必会对学生生态审美观念带来正面影响。例如,在教学“家乡的桥和塔”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观看一些插图,然后给学生布置社会调查写生任务: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随处见到一些桥,深入到生活之中,寻找有个性特点的桥,从美术角度进行观察,利用写生方式呈现出来,准备参与班级成果汇报活动。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桥并不困难,如何进行写生描绘,这才是难点。为此,教师可对观察角度的选择、写生方法的运用、构图修改的操作等进行提示,增强学生实践操作的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学生大多都能顺利完成美术写生任务。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等,从生态美学角度进行指导,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生态美学认知。
美术活动没有固定形式,教师从生活角度出发展开创意设计,能给学生提供生活对接机会,提升学生实践感知水平,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学生对生态化的美术实践活动有更多期待,教师抓住学生心态进行对应设计和组织,体现新课程改革基本要求,教学实践意义更为深远。生态化美术实践活动代表学科教学的新的追求,能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更多选项,给学生学习带来更多体验。
五、结语
总之,美术学科教学渗透生态美学观念,教师要从更多角度进行设计。特别是美术活动资源整合、活动路线设计、活动操作组织、活动结果评价等,都是生态观对接的良机,教师要做好功课,在理性梳理中建立学科认知。教师教学手段生态化、学生学习活动生态化,符合新课改要求,具有极为丰富的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谢蔚晖.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美术教育学科建设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20(15).
[2]任慧侠.浅谈原生态课堂下小学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J].山东教育,2020(10).
[3]朱佳慧.体验式教学在小学低段美术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7(22).
[4]钱晓晴.基于校园生态文化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J].内蒙古教育,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