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课题探索建构主义理念下的传统文化教学新模式,将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建设学习环境、设计教学环节、布置教学任务、进行交流合作,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关键词:教学模式 改革 建构主义
一.高职生网络时代学习特点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也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少学生习惯于低头看手机,成为“低头族”,无法专心参与课堂教学。
针对高职生传统文化课学习情况,我们对我院各专业高职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问卷调查显示:88%的学生喜欢从网上获得学习资料,82%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以网络为主,64%会通过网络观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网络课程。这些数据说明网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他们除课堂以外获得学习资源的主要途径。网络给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对于传统文化课教学模式的转变也带了契机。
二.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及改革契机
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现出来:
1.传统文化课教学模式以知识讲授为主,教师和学生处于“传授——接受”的固定模式中,教学内容的固定性、课堂活动的局限性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也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强制性的学习内容和结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自我探索,从而也丧失了对课程进一步思索学习的兴趣。
2.传统教学模式重视课堂以内的学习,忽视了学生探究能力、品格熏陶的过程性培养,传统教学课前无准备, 课后无交流, 教学缺乏对学生过程学习的检查、督促环节。
3.缺乏富有激励性的过程评价机制。传统考核方式主要有考查和考试两种,属于阶段性结果评价,忽视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通过过程评价激励学生在下一阶段的持续成长。
网络信息技术为传统文化课程的改革带来契机,网络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主动从网络探究问题、获取资源;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鲜活、实时的案例,方便学生结合实际分析传统文化;网络便捷的功能给师生、生生的交流、讨论提供了方便。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借助网络教学的优势,探索传统文化课程的新模式。
三.网络时代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传统文化课教学新模式
何克抗教授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本课题探索建构主义理念下的传统文化教学新模式,将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建设学习环境、设计教学环节、布置教学任务、进行交流合作,新模式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本课题尝试了将建构主义理论中“抛锚式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的探索,这种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主题设计好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并将问题“抛锚”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和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主要教学模式设计如下:
1.设计问题: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出每次课的关键问题,教学重点将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问题的设计侧重激发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使他们利用现实事例去理解阐释传统经典的现代意义。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特点、难易适中、古今结合,同时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抛锚:课前一周在微信群里发布问题及小组任务单,督促学生利用网络查找问题,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并对学生提出的关于查找办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指导。
3.自主探究学习:由学生独立完成需要解决的任务,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辅助者,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及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学生可登录课程网站,观看相关教学资料,了解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明确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在教师介绍的相关学习网站上查找资料、分析信息、解决问题,完成对意义的构建。
4.协作学习:学生进行分组,以团队形式参加交流及课堂活动。利用微信、QQ等社交媒体,自由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其它团队进行探讨,团队之间不同观点进行碰撞,集思广益,扩展思路。团队合作中的每个小组成员都会分配具体的任务,每个成员结合自身特点分配不同的任务。
5.效果评价:主要由教师评价、个人评价和小组互评构成。评价对象包括学生网络作品展示、课堂活动、小组交流,学生结合教师布置的任务及问题可结合自身特点及专业特点完成自己的作品,并将作品放在网络平台由教师及小组成员进行点评,设置排行榜,对优秀作品给予激励。个人完成任务单,对自己问题解决情况、作品完成情况、参与活动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交流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意义的建构。
四.创新
1.注重提高激发自主学习、探索能力
人本主义学者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我实现的能力和权利,并且只要给其机会,都能作出明智的判断。本课题尝试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各种网络媒体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信息处理、评价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我的见解。不同的学习个体可以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符合个体差异化教学的要求。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改变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处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利用各种网络媒体让学生去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更好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多元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
传统文化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资源,从中我们可以汲取生存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更侧重知行合一,使学生将传统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中。
课题组设计多元课堂活动项目,如作品展示、礼仪表演、话剧表演、吟诵表演等,提高课堂参与度,创建引导式课堂;注重传统文化思想的课外延伸与运用,将文化经典与生活、学习、人生、职业紧密结合,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实现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转化与运用,如将《弟子规》所学的传统礼仪运用到与长辈交流中,将《论语》、《孟子》所学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运用到求职、就业、工作中。
3.多元激励评价机制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要
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在课堂上开展集体活动,在网络上进行交流讨论,在共同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课题组研究的新模式由教师评价、个人评价和小组互评构成的评价机制取代了单一的教师评价方式。学生网络作品展示、课堂活动、小组交流由师生在课堂及网络平台进行点评,设置排行榜,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多元互动的评价机制使个体感受到了来自团队的关爱、激励,从活动中获得了自信自尊,从而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培育良好的品格和人际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任莉莉.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5)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3](美)卡尔.罗杰斯《自由学习》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03-01
[4]邢磊.高校教师应该知道的120 个教学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化得福.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J]兰州大学学报,2014,(7).
本文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教研项目《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成果,编号:2015JY19。
(作者介绍:刘国霞,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教师,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教学模式 改革 建构主义
一.高职生网络时代学习特点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也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少学生习惯于低头看手机,成为“低头族”,无法专心参与课堂教学。
针对高职生传统文化课学习情况,我们对我院各专业高职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问卷调查显示:88%的学生喜欢从网上获得学习资料,82%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以网络为主,64%会通过网络观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节目、网络课程。这些数据说明网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他们除课堂以外获得学习资源的主要途径。网络给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对于传统文化课教学模式的转变也带了契机。
二.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及改革契机
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现出来:
1.传统文化课教学模式以知识讲授为主,教师和学生处于“传授——接受”的固定模式中,教学内容的固定性、课堂活动的局限性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也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强制性的学习内容和结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自我探索,从而也丧失了对课程进一步思索学习的兴趣。
2.传统教学模式重视课堂以内的学习,忽视了学生探究能力、品格熏陶的过程性培养,传统教学课前无准备, 课后无交流, 教学缺乏对学生过程学习的检查、督促环节。
3.缺乏富有激励性的过程评价机制。传统考核方式主要有考查和考试两种,属于阶段性结果评价,忽视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通过过程评价激励学生在下一阶段的持续成长。
网络信息技术为传统文化课程的改革带来契机,网络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主动从网络探究问题、获取资源;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鲜活、实时的案例,方便学生结合实际分析传统文化;网络便捷的功能给师生、生生的交流、讨论提供了方便。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借助网络教学的优势,探索传统文化课程的新模式。
三.网络时代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传统文化课教学新模式
何克抗教授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助于促进学生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本课题探索建构主义理念下的传统文化教学新模式,将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建设学习环境、设计教学环节、布置教学任务、进行交流合作,新模式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本课题尝试了将建构主义理论中“抛锚式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的探索,这种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主题设计好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并将问题“抛锚”给学生,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和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主要教学模式设计如下:
1.设计问题: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设计出每次课的关键问题,教学重点将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问题的设计侧重激发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使他们利用现实事例去理解阐释传统经典的现代意义。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特点、难易适中、古今结合,同时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抛锚:课前一周在微信群里发布问题及小组任务单,督促学生利用网络查找问题,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并对学生提出的关于查找办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指导。
3.自主探究学习:由学生独立完成需要解决的任务,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辅助者,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及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学生可登录课程网站,观看相关教学资料,了解教学内容的相关背景,明确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在教师介绍的相关学习网站上查找资料、分析信息、解决问题,完成对意义的构建。
4.协作学习:学生进行分组,以团队形式参加交流及课堂活动。利用微信、QQ等社交媒体,自由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其它团队进行探讨,团队之间不同观点进行碰撞,集思广益,扩展思路。团队合作中的每个小组成员都会分配具体的任务,每个成员结合自身特点分配不同的任务。
5.效果评价:主要由教师评价、个人评价和小组互评构成。评价对象包括学生网络作品展示、课堂活动、小组交流,学生结合教师布置的任务及问题可结合自身特点及专业特点完成自己的作品,并将作品放在网络平台由教师及小组成员进行点评,设置排行榜,对优秀作品给予激励。个人完成任务单,对自己问题解决情况、作品完成情况、参与活动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交流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意义的建构。
四.创新
1.注重提高激发自主学习、探索能力
人本主义学者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我实现的能力和权利,并且只要给其机会,都能作出明智的判断。本课题尝试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上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各种网络媒体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获得信息处理、评价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我的见解。不同的学习个体可以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符合个体差异化教学的要求。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改变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处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利用各种网络媒体让学生去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更好地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多元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
传统文化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资源,从中我们可以汲取生存的力量和生活的智慧。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更侧重知行合一,使学生将传统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中。
课题组设计多元课堂活动项目,如作品展示、礼仪表演、话剧表演、吟诵表演等,提高课堂参与度,创建引导式课堂;注重传统文化思想的课外延伸与运用,将文化经典与生活、学习、人生、职业紧密结合,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实现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转化与运用,如将《弟子规》所学的传统礼仪运用到与长辈交流中,将《论语》、《孟子》所学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运用到求职、就业、工作中。
3.多元激励评价机制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要
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在课堂上开展集体活动,在网络上进行交流讨论,在共同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课题组研究的新模式由教师评价、个人评价和小组互评构成的评价机制取代了单一的教师评价方式。学生网络作品展示、课堂活动、小组交流由师生在课堂及网络平台进行点评,设置排行榜,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多元互动的评价机制使个体感受到了来自团队的关爱、激励,从活动中获得了自信自尊,从而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培育良好的品格和人际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任莉莉.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5)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3](美)卡尔.罗杰斯《自由学习》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03-01
[4]邢磊.高校教师应该知道的120 个教学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化得福.论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J]兰州大学学报,2014,(7).
本文为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教研项目《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成果,编号:2015JY19。
(作者介绍:刘国霞,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教师,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