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文化的转型及其原因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古代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政府时期封建权力达到顶峰,受外国势力影响,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们从曾经的钻研国内儒学渐渐转向探求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积极投身于国内的救亡图存运动中来。
  关键词:变革;内因;外力
  近代新学是中国学术文化的近代形态,也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时化转型。由于中国近代新学是在西学东渐的直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以至近代新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受西学的熏染,不少新学家亦当必称西学;这样,人们往往把近代新学全然看成“外铄”的文化形态,看成西学的东方翻版。此类见解显然失之偏颇。顾颉刚早在1919年论及中国近代学术变迁时就曾提出:“吾从前以为近三十年的中国学术思想是由易旧为新的时期,是用欧变华的时期;但现在看来,实不尽然。”1“在三十年内,新有的东西固然是对了外国来的文化比较吸引而后成的,但是在中国原有学问上一朴学、史学、经济、今文派的趋势看来,也是向这方面走去,所以容易感受新来的文化。”近代新学在中国的发生发展,固然深受西学的刺激与影响,但它毕竟不是西学的简单位移,多种文化创造,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本身就蕴含着由在动因一经世实学。龚自珍“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的提出及躬身实践,魏源《海国图志》的横空出世都是学术经世并付诸实践的范例,而且,魏源的经世思想以实利为标准,讲求功利价值,为经世思潮的致用找到了生命的支点,使之得以蓬勃发展。以后“求诸实用”的治学原则成为近代学术的发展趋势与时代要求。梁启超对龚魏对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影响多次给予很高的评价:“自珍、源皆好作经济谈,最注意边事”,2“故后之治今文今学者,喜以经术作政论,则龚魏之遗风也。”“数新思想之荫蘖,其因缘固不远溯乎龚魏。”《清代学术概论》又称:“光绪间所谓新学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3并说:“语近世思想之向导,必属定庵。吾见并世诸贤,其能为今之思想界放光芒者,彼最初率崇拜定庵。当其始读《定庵集》,其脑际未有不受其刺激者。”极言龚对人们思想影响之大。曾朴也说龚自珍与魏源“两人崛起,孜孜创新”。自此经世之学中,学术多元和西学的大量引进成为学术近代化的标志。其重要特点在于西方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军事技术、工艺制造等利于经世济国之术成为时人注目的焦点和重点学习的对象。从此,围绕不断引入的西学与中学的交融、冲突引起的“体用之争”以及关于传统文化出路的思考与论战成为近代学术的主流。
  虽然在经世实学中已经孕育看中国学术近代转型的内在动因,但是促成旧学解体并导致其发展方向变革的因素却来源于近代西学。加王先明所指出的:“西学的冲击,一方面激活了传统中学中的文化因素,使之与时代的变动相结合,形成主动追随时代进步的学术风尚;另一方面,西学本身的科学和民主因素,也逐步纳人中学之内,构成了中国旧学向“新学’变革的基质。”4从近代学术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新学的形成确乎得力于西学的推动。
  传统观念的转变,即人与人之间以社会契约型的权利义务观念,取代传统的伦理化的道德观念。近代中国文化转型方面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恐怕就是道德问题。传统道德中既有陈腐的成份,也有有益的东西。继承和发扬这些有益的东西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但是,任何优秀的传统都不会直接导致现代化。仅仅靠宣扬传统,或者莫名其妙地一味迷信“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那么,就无法避免道德的无序性变动,传统也会失去应有的张力而不断萎缩,从而使我们沉沦为一个无道德的时代。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它包括人们生活范围的扩大,谋生手段的改变,社会流动的加快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等项内容。传统语言文字的转变.这是文化的信息符号的改变,它包括两个内容,第一传统民族语言文字的进化,例如文字的语体化,文字的简化,标点符号的采用等等;第二,外来语言文字的引进,乃至外来语言文字的日益普及。
  西学东渐是近代中国社会变动的重要历史因素。在西学流布的过程中,曾经有多种西方近代社会"政治学说传入中国,并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发生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运动也往往与这种影响的规模和力度有关。但是,如果细心考察下来就会发现,这种规模和力度一般都仅仅限于宏观性质的。近代西方社会政治学说远未普遍地渗透和溶合到社会各阶层的深层心理素质中去。甚至在知识分予群体中这个过程也没有完成。在近代中国人,包括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中,许多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基本范畴、概念都表现为一种浮光掠影的游离状态。它们或者嫁接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根基上,或者为传统政治道德改造。政治资源的分配,限定着知识精英参与政治的道路和方式。就整体而言,知识精英是官僚队伍的后备军,只有通过科举考试的渠道才能参与政治,否则的话只能一辈子以“候补”的身份存在。虽然历史上不乏知识分子拒绝为当世朝廷服务而深隐简居的例子,但他们要么是留恋旧主,要么是期盼新圣。他们只有选择为这个朝廷或为那个朝廷服务的自由,而没有選择是否依赖于封建政治发挥其作用的自由。甲午战争之后,由于危机的刺激,更重要的是由于政治价值观的转换,知识精英开始冲破封建科举的渠道,以新的方式和新的取向作用于政治生活,开始了其政治人格的近代转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传统参政方式的超越。鸦片战争以来,一方面知识精英参与政治的需求日渐增长,另一方面,参与政治的渠道却日益狭窄和拥挤。
  甲午惨祸的刺激和求变理念的激励,终于为知识精英冲决几千年来的参政渠道造成了突破口。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一部分人,通过上书的方式,以在野知识分子的身份,评点时政、呼吁变法、指陈时局危艰、要求皇帝下“罪己诏”,处分腐朽无能大臣;而另一部分人则放弃了科举之途,走上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之道;更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部分人彻底判离了封建政治,走上了武装推翻帝制的道路。这种转变标志着中国的知识精英已不再仅仅是封建官僚的候补,开始摆脱对封建政治的依附。
  注文:
  1 顾颉刚:《中国近代学术思想的变迁观》,《中国哲学》第11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 梁启超:《清学术概论》中华书局 2010年版
  3 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
  4 王先明:《近代新学—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嬗变与重构》,商务印书馆2000版
  参考文献:
  [1]崔志海《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近代史研究2009年02期
  [2]陈于武《探究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轨迹及其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07月
  [3]徐瑛《探讨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轨迹》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03月
其他文献
摘 要:国画艺术创作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意境,讲究“情景交融”。绝大多数的国画作品都采用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方法,在作品中融入了对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本文主要论述了国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现,以期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使自己的艺术作品更具有深层次的内涵。  关键词:国画;艺术创作;情感表现  一、中国画的情感意境表现  国画艺术的创作,“首重是立意”,立意是对国画作品进行意境构思的第一步。一副国画作品是否能够
期刊
摘 要:安德鲁·怀斯的绘画艺术媒介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一方面,结合其水彩、蛋彩的应用,分析安德鲁·怀斯在绘画创作中所使用的媒介与其绘画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并深入分析怀斯的独特绘画观念,即用写实的手法表现抽象的意味的风格观念和关于创作的观念;另一方面,从其构图和色彩的特点阐述其具有现代性的表现方式。  关键词:安德鲁·怀斯;绘画媒介  绘画的观念虽然对画家的创作起了主导的作用,但绘画作品的完成
期刊
摘 要:丹纳的三因素,艺术决定论在他的艺术理论体系中处于中心的位置,以至于人们提起丹纳,总是把他和种族,环境,时代联系在一起,而忽视了他的其他理论。其实,他的艺术本质论与艺术价值论在他的理论体系中,也是占有相当重要地位。丹纳指出,在研究艺术时,首先不能认为某件艺术品是孤立存在的,必须把他放在其所从属的总体中去解释。  关键词:丹纳;艺术批评;特征重要;效果集中;效果集中  前言  丹纳的三因素,艺
期刊
摘 要:人们用美丽的词赞扬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第一流学者”。达芬奇是旷世奇才,他不仅仅是伟大的画家,还是思想家、发明家等,但最伟大的地方在于画家,因为他的作品是最伟大的。  关键词: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达芬奇  前言  文艺复兴初期的艺术创作有两个特点:①把中世纪神的形象变成人的形象。②在绘画中运用透视关系,以便表现一个真实的人。这些特点已经接近成熟,随即巨人出现了三位: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
期刊
后印象派绘画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完全改变了西方美术史,是一场非常重要的艺术革命。绘画触动着人性的灵魂的迸发,有些人认为艺术只是再现现实,有些人认为艺术只是视觉上的模仿并无美感,然而后印象主义艺术并不是单纯的仿古或者拘泥于社会,它有其内在的美与艺术。后印象派在绘画领域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尖锐,创新而生的全面突破传统艺术在20世纪早期,一个新的外观,也孕育着新的危机。后印象主义出现于19世纪末
期刊
摘 要:中职数学和机械课程相结合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然而结合中职教学实际可以认识到,多数学校对数学和机械课程的结合理解不深,课程结合度还处于低水平状态,而这也导致相关课程无法发挥设计作用。基于提高中职教学成果的现实需要,本文将对数学和机械课程结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讨论,以求获得课程结合方面的全面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数学;机械课;结合教学;方式  引言  培
期刊
美育艺术课是在美术、音樂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升艺术审美、提升人文素养、激发创造思维、增强爱国主义精神而构建的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程。为进一步强化艺术的育人功能,推进学校艺术改革发展,让学校“国学”特色走进音美课堂,融入鉴赏中外名作的内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教学目标。  一、总体要求  艺术课程教学试验已经进行了一个阶段,作为一门新开发的综合课程,艺术综合课程有着深厚的理论研究基础,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意味着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更多的挑战,在中职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中,学生的情商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毕业业后在企业中发展的好坏,因此在新形势下对中职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的情商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对中职院校经济管理学的学生的情商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情商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院校;学生情商;培养措施  一、
期刊
摘 要:我国在进行教育改革时,将素质教育列为改革的重点,而舞蹈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位。过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审美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年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艺术的要求与审美也在提高,舞蹈教学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学生的需求也做出相应的改变。通过对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与训练,实现舞蹈审美回归到舞蹈本质中。本文通过对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与训练的重要性
期刊
摘 要: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由此可见,主动探究学习的重要作用。游戏教学的目的正在于寓教于乐,让学生都能够成为生物知识学习的“好之者”,进而推动高中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高中生物;游戏教学;高效课堂;有效尝试  高中生物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广度较大,且内容较为抽象和复杂,较难以直观和形象的方式进行知识展现,这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和学习困难。长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