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餐桌文化对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影响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xia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今教育大发展的事期,各种教育铺天盖地而来,各个方面的教育面面俱到,但是纵观教育,不难发现家庭用餐是常常被教育忽略的角落,然而,作为中国的传统教育,餐桌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餐桌是一个社会缩影,在小小餐桌上形成的良好习惯,将使学生受用一生。因此,作为家庭餐桌文化的主阵地,我们应该加强重视家庭餐桌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乃至行为品质的影响。在此,笔者就在家庭用餐中如何体现餐桌文化,如何利用传统的餐桌礼仪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及品质教育谈两点看法。
  一、餐桌上的礼仪教育
  中国古今餐桌礼仪是在中华民族的传承中逐级形成的,有其默然的体系,是每一个中国人必然遵守的成规。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但经过祖先们的不断充实,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饮食餐桌文化已经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例如:用餐的动作要文雅一些。夹菜时,不要碰到邻座,不要把盘里的菜拨到桌子上,不要把汤泼翻,不要将菜汤滴到桌子上。嘴角沾有饭粒,要用餐纸或餐巾轻轻抹去,不要用舌头去舔。咀嚼饭菜,嘴里不要发出“叭叭”、“呱叽呱叽”的声音。口含食物,最好不要与别人交谈,开玩笑要有节制,以免口中食物喷出来,或者呛入气管,造成危险;确需要与家人谈话时,应轻声细语。
  吃饭时,要端起碗,大拇指扣住碗口,食指、中指、无名指扣碗底,手心空着。不端碗伏在桌子上对着碗吃饭,不但吃相不雅,而且压迫胃部,影响消化。
  夹菜时,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别人的一边夹起,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盘子里翻来倒去地“寻寻觅觅”,眼睛也不要老盯着菜盘子,一次夹菜也不宜太多。遇到自己爱吃的菜,不可如风卷残云一般地猛吃一气,更不能干脆把盘子端到自己跟前,大吃特吃,要顾及同桌的父母和姐弟。如果盘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扫”干净,应征询一下同桌人的意见,别人都表示不吃了,你才可以把它吃光。
  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这不仅有利于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礼仪要求。决不能张开大嘴,大块往嘴里塞,狼吞虎咽的,更不能在夹起饭菜时,伸长脖子,张开大嘴,伸着舌头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进口,不然会给人留下一副馋相和贪婪的印象。
  吐出的骨头、鱼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来,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不能直接吐到桌面上或地面上。如果要咳嗽,打喷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头向后方转。吃饭嚼到沙粒或嗓子里有痰时,要离开餐桌去吐掉。
  在吃饭过程中,要尽量自己添饭,并能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遇到长辈给自己添饭、夹菜时,要道谢。还有,让长辈先动碗筷用餐,或听到长辈说:“大家一块吃吧”,你再动筷,不能抢在长辈的前面。
  二、餐桌上的行为教育
  用餐的行为习惯不仅是礼貌问题,更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有许多小的习惯常被人们忽略,但是这至关重要。例如:吃饭时要精神集中,有些小同学在吃饭时看电视或看书报,这是不良的习惯,既不卫生,又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还会损伤视力;取菜时,不宜说话、咳嗽、打喷嚏,以免唾液溅入餐台菜品中。
  由于年龄所致,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认识比较肤浅,只知道“应该去做”,但对“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理解,具有外部调节向内心自觉发展的特点,“要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儿童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径”。对于家庭中的养成教育,我们着重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教化儿童,以达到“近朱者赤”的目的。
  学生的养成教育,即让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的德育功能,为此,作为我们生活每日必不可少的餐桌,必定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好的习惯的形成,需要天长日久,不可一蹴而就,一次要注意儿童的养成教育。注重多角度因村施教,人们一直把因村施教作为智育中的原则和方法,其实它同样适用于德育工作。我国古代荀况在他的沉气、养心艺术中,就非常主张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实施德育,且对后代的影响极大。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个性方面的因村施教。家长要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加强扬其长补其短的训练。除注意性格方面的因村施教外,还注意特殊家庭学生行为习惯的因材施教。家长不可急于求成。例如,在用餐中的浪费行为,就要从每次用餐中提醒,同时,家长也要做好表率,以身作则。
  细节决定胜负,因此,要让学生明白,用餐的一点一滴动作与行为,是体现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让学生明白道理,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传统文化逐级缺失的现代教育中,逐步融合传统的优秀文化,是重大的课题,“小餐桌,大文化”,在生活琐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与意识,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
  总之,好的用餐习惯,将决定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好的行为和品质。希望,今后我们的餐桌文化越来越被重视,继承优良传统,发扬广大。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这项综合性学习,2011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好教学资源,只有每堂语文课都扎实积累,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一、创造机会,培养表达自信  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培养表达能力的基石之一。许多人认为,创造是科学家、发明
担任九年级语文教学七年来,我每每翻看刚接手的学困生作文,在感受到他们写作能力差的同时还会发现抄袭现象特别严重,一些学生甚至坦言自己从来没写过作文,平时抄作文书或网上的,考试实在没办法就抄写考卷上的阅读题中的选文、背歌词等,我们语文教师要在这短短的一年内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的确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那么,我们怎样帮助他们走出作文困境呢?现将我在实践中摸索的方法和总结的经验概括如下:  一、让学
学生是一个个灵动的生命,课堂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应该让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让教师的智慧获得迸发,让品德课堂充满生机。那么,让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在我们日常的品德教学中,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弹性预设——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沃土”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品德课堂,关注的重点是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教学预设要更多地注入学习设计的内涵,这样的设计应是“弹性预设”,即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为学生的活动和发
【课文简析】  《珍珠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冯骥才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的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读准儿化和轻声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继
小学数学新程标要求学生学习有价值的知识和实用性的知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贯彻这个新课程标准,我市全面实施“15/20/10”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数学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密切关注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效率作了大胆尝试。  一、创设愉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活动与教学范围有着内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有些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理解不深,渐渐走入合作学习的误区。教学中,我们要发现“浮华”背后潜伏的危机,追求扎实有效的“合作学习”。  误区一:合作学习就是讨论。  一次公开课,老师讲行程应用题,出示一道题:同学们,这道题比较难,遇到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学生齐答:小组讨论。讨论后,师生交流将问题解决了。老师又出题,又问:现在怎么办?学生答: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绝不等于小组讨论。刘
随着我市“15/20/10”有效课堂模式的全面展开,小学体育改革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广大一线教师不仅注重培养的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切实履行了“教书育人”的圣神职责,促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紧密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才能成功渗透德育教育,具体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集体意识,加强团队合作  
【摘 要】 初中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的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全面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作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依据,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自我教育;爱国主义;道德修养;高尚情操  初中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的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与浏览。第二学段要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李德成主编《阅读辞典》告诉我们: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崔峦说:“略读更接近于平常读书、读文章,以了解大致内容为主要目的。”我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就是“用锄头开垦土地,选择最大的一两块土地,再用锄头敲打致细”的过程。根据平时的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到文化广场去看奶奶打腰鼓。场边的大树上挂着许多黄灯笼,像一个个大桔子,闪烁的霓虹灯把大树装扮得绰约多姿。大树下有许多老年人在打腰鼓,奶奶也在里面欢快地跳着。  奶奶是领队。“咚咚锵,咚咚锵”,伴随着清脆的鼓点,奶奶背着腰鼓,拿着鼓槌,右手一扬,左手一敲,后面的老人们也跟着打了起来。她们时而蹲,时而站,时而扭,时而跳,这边手一扬,那边脚一抬,跳的花样可真不少。队伍后面,许多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