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市“15/20/10”有效课堂模式的全面展开,小学体育改革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广大一线教师不仅注重培养的学生的体育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合理渗透德育教育,切实履行了“教书育人”的圣神职责,促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紧密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才能成功渗透德育教育,具体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集体意识,加强团队合作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有机统一的关系。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课中,“集体”是师生互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室外训练活动大部分在集体的氛围中完成的。但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小组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接触往往是很频繁的,学生一般对集体(小组)间的竞争和对抗、胜与负比较敏感。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正确把握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譬如,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编队、分组等途径让他们加深对集体观念的理解,并且通过集体行动“四面转法”、“齐步走——立定”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进一步懂得个人和全局的关系。有时候,还可以采取男女分组“拔河”和球类比赛等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加深对集体主义精神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文明班集体。
二、挖掘德育素材,实现因“材”施“德”
体育有别于思想品德学科,不管是规范使用的统一教材,还是自编的校本教材,作为教师都必须善于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素材,达到因“材”施“德”的目的,在践行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务必抓住如下环节:
首先,瞄准新教材中描述我国体育成就的修饰词语进行德育教育。譬如:我在执教室内理论基础知识的活动课中,为了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开辟足球运动项目,就在黑板上板书“最早”一词,并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学生感悟到一个真谛:“最早”一词说明了中国“足球”运动历史悠久,这是中华民族的自豪。然而,由于受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的影响,我国的足球事业停滞不前,甚至销声匿迹,导致当今的国足一直处在世界的“二流水平”,不能扬我国威。此时,大家纷纷表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建成体育强国而努力奋斗,爱国情感自然得到锤炼。
其次,结合我国的体育盛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实际中,结合我国体育健儿的优异成绩来渗透德育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譬如: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奖牌榜: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100枚奖牌。其中,获得的51枚金牌数首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在学生瞪大眼睛看着这个令人兴奋奖牌榜同时,我还穿插播放了《国歌》,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为中国奥运健儿获得金牌第一感到骄傲和自豪,德育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第三,结合校本教材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我校在最近几年的各级篮球比赛中蝉联冠军,为了掀起篮球运动的新高潮,自编了一套篮球操校本教材,此项创造性的活动,既有原理和规格,又包含着个人的不同表现风格,有利于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对篮球的理解。我在引导学生进行篮球操活动中,让他们逐步感悟体育强身的道理,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驾驭教学细节,培养劳动观念
教师合理把握课堂教学细节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正如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指出:“一定要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可见,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注重师生的有效交流。众所周知:目前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劳动观念、爱护公物观念淡薄。而小学体育教学主要以操场为课堂,每一堂课都有大量的场地器材准备工作,这既是上好课的最基本的物质准备,又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培养劳动观念、爱护公物教育的最佳时机。为此,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对体育器材要轻拿轻放、不拖不摔,从而培养学生爱护公物意识;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参加搬运器材,洒水扫地,自己动手,亲身参与,以利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和和奉献精神。譬如:我建立了体育课布置场地器材的轮流制度,每个月评比一次,及时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爱劳动、勤劳动、会劳动的良好习惯。总之,甘于平谈,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效果会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无限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只要我们注意细节,重视细节,那就一定会给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丰收。
四、优化体能训练,锻炼坚强意志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让儿童在活动中更多的尝试成功与失败,才能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勇于向更大的困难挑战。为此,我们在优化学生体能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合理渗透意志品质教育。诸如学生在进行短跑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适度增加一定的距离,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支撑跳跃训练中,我们除了灵活提高器械的高度,还可以加长起跳的距离,从而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当学生圆满完成一个动作时,教师应予口头表扬表彰,或者投去赞赏的目光,并提出一些更高的目标,促使他们面对新的挑战,勇往直前。
五、注重审美教育,提高鉴别能力
体育运动包含的审美因素主要是引导学生塑造匀称的体态,有力、娴熟、敏捷优美的动作,以及坚强的性格、豁达的胸襟和纯洁的情愫。教师在体育课上应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营造以美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学氛围。譬如:我在队列训练中灵活渗透礼仪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行、走、跑等身体姿势,而且要求学生做到站立挺直、坐姿端正、行走轻盈。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只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鉴别能力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新课改革多途径,高效课堂德先行。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有的放矢的渗透德育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的思想品德顺着阳光的方向发展。
一、培养集体意识,加强团队合作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有机统一的关系。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课中,“集体”是师生互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尤其是学生的室外训练活动大部分在集体的氛围中完成的。但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小组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接触往往是很频繁的,学生一般对集体(小组)间的竞争和对抗、胜与负比较敏感。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正确把握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譬如,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编队、分组等途径让他们加深对集体观念的理解,并且通过集体行动“四面转法”、“齐步走——立定”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进一步懂得个人和全局的关系。有时候,还可以采取男女分组“拔河”和球类比赛等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加深对集体主义精神的认识,更加热爱自己的文明班集体。
二、挖掘德育素材,实现因“材”施“德”
体育有别于思想品德学科,不管是规范使用的统一教材,还是自编的校本教材,作为教师都必须善于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素材,达到因“材”施“德”的目的,在践行德育教育渗透的过程中务必抓住如下环节:
首先,瞄准新教材中描述我国体育成就的修饰词语进行德育教育。譬如:我在执教室内理论基础知识的活动课中,为了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开辟足球运动项目,就在黑板上板书“最早”一词,并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学生感悟到一个真谛:“最早”一词说明了中国“足球”运动历史悠久,这是中华民族的自豪。然而,由于受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的影响,我国的足球事业停滞不前,甚至销声匿迹,导致当今的国足一直处在世界的“二流水平”,不能扬我国威。此时,大家纷纷表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为建成体育强国而努力奋斗,爱国情感自然得到锤炼。
其次,结合我国的体育盛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实际中,结合我国体育健儿的优异成绩来渗透德育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譬如: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奖牌榜: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得100枚奖牌。其中,获得的51枚金牌数首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在学生瞪大眼睛看着这个令人兴奋奖牌榜同时,我还穿插播放了《国歌》,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为中国奥运健儿获得金牌第一感到骄傲和自豪,德育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第三,结合校本教材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我校在最近几年的各级篮球比赛中蝉联冠军,为了掀起篮球运动的新高潮,自编了一套篮球操校本教材,此项创造性的活动,既有原理和规格,又包含着个人的不同表现风格,有利于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自己对篮球的理解。我在引导学生进行篮球操活动中,让他们逐步感悟体育强身的道理,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驾驭教学细节,培养劳动观念
教师合理把握课堂教学细节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正如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指出:“一定要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可见,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注重师生的有效交流。众所周知:目前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劳动观念、爱护公物观念淡薄。而小学体育教学主要以操场为课堂,每一堂课都有大量的场地器材准备工作,这既是上好课的最基本的物质准备,又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培养劳动观念、爱护公物教育的最佳时机。为此,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对体育器材要轻拿轻放、不拖不摔,从而培养学生爱护公物意识;同时,鼓励学生自觉参加搬运器材,洒水扫地,自己动手,亲身参与,以利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和和奉献精神。譬如:我建立了体育课布置场地器材的轮流制度,每个月评比一次,及时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爱劳动、勤劳动、会劳动的良好习惯。总之,甘于平谈,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效果会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无限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只要我们注意细节,重视细节,那就一定会给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丰收。
四、优化体能训练,锻炼坚强意志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让儿童在活动中更多的尝试成功与失败,才能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勇于向更大的困难挑战。为此,我们在优化学生体能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合理渗透意志品质教育。诸如学生在进行短跑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适度增加一定的距离,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支撑跳跃训练中,我们除了灵活提高器械的高度,还可以加长起跳的距离,从而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当学生圆满完成一个动作时,教师应予口头表扬表彰,或者投去赞赏的目光,并提出一些更高的目标,促使他们面对新的挑战,勇往直前。
五、注重审美教育,提高鉴别能力
体育运动包含的审美因素主要是引导学生塑造匀称的体态,有力、娴熟、敏捷优美的动作,以及坚强的性格、豁达的胸襟和纯洁的情愫。教师在体育课上应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营造以美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学氛围。譬如:我在队列训练中灵活渗透礼仪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行、走、跑等身体姿势,而且要求学生做到站立挺直、坐姿端正、行走轻盈。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只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鉴别能力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新课改革多途径,高效课堂德先行。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有的放矢的渗透德育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的思想品德顺着阳光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