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 欣赏美 展示美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chz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写作的要求不谓不高,但是学生的写作素材少得可怜。许多学生觉得生活平淡,没什么可写,这其实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有关。学生时代每天“三点一线”,接触的都是相同的人和物,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审美疲劳”,而且学习压力大,对身外之物似乎失去了观察的兴趣与心情。随着学生进入九年级,面临中考的现实,他们迫切要求提高自己的作文分,这时教师“趁机”引导学生如何发现、欣赏、展示写作素材,会事半功倍。
  一、发现美
  写作是一种“倾吐”,平时没有积累,拿什么“倾吐”呢?写作过程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性提取、加工改造的“倾吐”过程。哲者曾说:“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又说:“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读书。”所以,广泛阅读名家名作,学习优秀范文是学习写作的最佳途径。可是作为一名毕业班的学生为提高分数,只在“题海”中鏖战,很少开展课外阅读。 所以在九年级第一个学期中,教师可以每个星期挤出一节语文课作为阅读课,给学生创设一个平台,把自己的图书带到课堂中,大家也可共同借阅,博览群书,扩大阅读量。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只有“读书万卷”,才能“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同时告诫学生阅读不能单追求“量”,更应注重“质”。很多学生阅读,常常只是了解文章内容,追求情节,走马观花,粗粗浏览,不假思索,结果毫无收获,过目即忘。我要求他们边看边想,并作标记,最后体会精彩片段的写法,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构思方法、写作方法,并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写成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做到读写结合。
  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觉得有点东西好写了,可问题也出现了。有的学生书是读了,笔记也做了,可在写作时没有自己的想法,把书上看到的例子放在一篇文章中,这跟抄袭又有什么不同呢?而这种情况在不少学生的作文有所体现。事实证明,写作,离开了观察,离开了生活,“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只要我们领着学生走进了生活,体验到生活真切的酸甜苦辣,而不是故作姿态地“无病呻吟”,就能将学生从“无话可说”的状态中解救出来,到达“有话要说”,这样对学生来说,已经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比如上面那篇文章,我对学生说,写作时,要选择自己熟悉的那些真实可信的题材,不要忽略身边的事情,学会挖掘身边的题材,懂得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只要我们的学生细细感受生活,发现身边的点点滴滴,他们的文章一定会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二、欣赏美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困境:一篇经过自己挑选的语言优美、内涵丰富、主题深刻的好文章,费尽口舌地向学生推荐,而学生也“配合”地阅读完毕,但在“效果检测”时,我们最终发现,阅读的效果不甚理想。学生们只知道“阅读”要“读”,而不知道“阅读”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思考”。学生的“阅读”只关注有哪些人物、讲了什么故事等,而没有去欣赏文章中独特的语言美、深邃而有哲理的主旨等等。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须是作者有趣的最贴切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彻的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能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如何加强对学生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他们的情绪?如何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感到美就在平凡中,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所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学生要怎样欣赏到“那种感觉”?没有想象和联想,便不能唤起特定的情感态度,不能产生富有个性的审美感受,也不能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拓展。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有的歌咏伟大,有的歌咏平凡;有的歌颂善良,有的歌颂纯真;有的鞭笞丑恶,有的鞭笞奸佞;有的鞭挞落后,有的鞭挞黑暗……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内容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可现在不少学生面对清新动人、含蓄隽永的文学作品,或迷惘茫然,不知所云;或囫囵吞枣,无动于衷;或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即使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才能有所体会,但仍难以言传。
  文章如酒,能深入人的肌体和血液。春风细雨,润物无声,滋润学生心田的正是文中的真、文中的善、文中的美,文中奔涌着的作者那浓浓的情。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正是欣赏了生活中的美,才会有自己的感悟。
  三、展示美
  歌德曾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作文课堂关注共性并不是真正关注学生。面向个体是选择的方向。作文的独特性是生命。独创性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展现。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特别是对九年级的学生,教师要训练他们的综合写作能力,没有时间面面俱到,因此作文指导应当从个性特征出发。有人长于抒情,有人长于叙事,有人长于描摹。面对不同学生给出不同写作方案,扬长避短,使他们写作的特点更突出、更扎实,有利于考场发挥。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学生写作也是一样,他们需要享受成功,需要教师的赏识评价,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大胆地展示心中的美。其实学生有学生的生活,要引导他们用心去体验,平凡的生活一样给他们无数的感动,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我们教师要让学生留意一个自然的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句轻轻的话语、一丝淡淡的心绪等带给他们的内心体验,引导他们走进自己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体会,把握写作的切入点,抒写自己心中的体验。
  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学生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那就说明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学生运用这些美的载体,就可以把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创造出另一种形式的美——作文美。当学生能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用作文的形式展示给大家时,不仅能让自己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还能体验到成功是一种无穷的动力,在享受成功的同时,学生也已经在不经意中积累了许多的素材。通过一段时间集中的、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自然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
  (责编 张敬亚)
其他文献
摘要: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要运用“爱”的心理效应,走进学生内心;用严明的纪律作保障,爱严结合,爱严适度,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创建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关键词:班主任 师爱 科学管理 方法  班主任工作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和提高。结合班主任管理的实践经验不难看出,如果没有学生的配合,即便是具备再先进的理论、再高超的技艺也将
期刊
摘要:高中油画鉴赏课总绕不过对中国的油画作品的了解、分析、解释和评价,特别是新时期的油画,要站在特定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展开、解读,因为任何美术作品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本文以钟涵、孙滋溪两位艺术家的主要代表作为鉴赏对象,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油画鉴赏教学活动。  关键词:高中油画 鉴赏教学  高中油画鉴赏总绕不过对中国的油画作品的了解、分析、解释和评价,每当掠过新中国美术时,总是躲不过它的诱惑,一个特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而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和美育有着“亲缘”关系,语文教学除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思维训练外,还要培养学生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从当今世界上看,凡是缺乏审美教育的受教育者都是不完全的人,是精神空虚的人。一个人没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
孩子们都是满怀憧憬,一脸灿烂地走进学校的。这里应是他们快乐成长的乐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是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温和而严格、热爱美好事物而仇视丑恶行为的真正公民,我们就应真诚地对待他们。”可见,教师的爱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我们做教师的应把孩子的笑靥作为我们世界最壮丽的图腾。  一、爱是一种责任  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一线教师们对于新课改的认识也在逐步得以深化,大家都意识到了教学工作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势在必行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教材中对这一点又是如何处理的呢?其实每册课本的导引中都提到:学习始于疑问。书中是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然后在“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中,引导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维,从特殊到一般
期刊
摘要:教师课前所做的教学设计必不可少,但往往过于理想。理想的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有效发展,只有基于学情,才能让教学走出误区,让学生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开启,这样的教学才真正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境界。  关键词:教学设计 预设 学情 有效  本学期,高二开始学习苏教版教材《鲁迅作品选读》,第二专题精讲篇目定为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我在设计此
期刊
所谓“套子作文”就是指学生按照老师总结出的作文套路,按部就班地“组装”作文,结构不过“并列”“对照”,素材无非“杜甫”“苏轼”等等,千篇一律,文中“无我”。  在一次高考阅卷中,我就发现很多篇作文都是以“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开篇,可见是“套子作文”教学下的产物。“套子作文”的流弊下,内容也好、结构也好、文辞也好尽是
期刊
现在高中教材中诗词的比重越来越大,诗词鉴赏也成为高考语文试卷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比重也有扩大的趋势。有人认为,诗词鉴赏头绪多,困难重重,难以应付。笔者认为,只要我们予以重视,找到方法并熟练应用,诗词鉴赏并不困难。当然无论是哪一种学习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单一地以题提高能力。尤其是诗词鉴赏,单一地用练习题来学习,学生可能在某一类型题上有了一点提高,同时却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宗旨——语文味(文学味)。这
期刊
一、前言  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十三岁的际遇》是一篇文采飞扬的抒情散文,既有踌躇满志的豪情大气,也有小桥流水的清新柔美。在教学此课时,我采用了深情漫步法,和学生一起阅读北大,感悟人生。  二、教学片段选录  (一)导语  “成功与失败并存,欢笑与泪水齐飞。”在生活的历程中,你是否也在积极准备,乘“不系之舟”撷取生活中最灿烂的珍珠?今天,让我们放飞自己的感情,和当时与我们同龄的田晓菲一起,共同进行北
期刊
为了贯彻执行素质教育方针,教育界很早就提出了关于“快乐作文”的写作理念。这个提法很好,它符合素质教育精神,但由于教育环境还没能根本改变,中国还是个大考场,应试教育还在有形无形地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因此作文教学亦不例外,这让我们的学生面对作文时快乐不起来。  依我从教多年的经验看,学生害怕作文,第一是内容方面的因素。学生作文的命题往往强加给孩子们教化功能,把针对成人的意识形态灌输给孩子,这些意识形态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