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具有播放灵活方便、主题指向专注、内容形象生动、开放包容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其灵活性、趣味性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可。微课虽“微”,但其有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内容专注度高。每一个微课都以简洁、清晰、缜密、生动等给观看者和聆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基于此,本文对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微课;展示;科技;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近几年新兴的“微课”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微课的制作和使用逐渐被重视起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很实用,其灵活性、趣味性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可。微课虽“微”,但有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内容专注度高。它的“小展示”在教学过程中确实起着不可忽视的大作用。笔者试从课前展示微课、课中适时插入微课、课后留置微课等环节来阐述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一、课前“一微”,传递温故知新铺垫作用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课前表现活跃,情绪的不稳定性因素凸现。课前又是新旧知识衔接的重要时间节点,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强的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每一节新课的讲授前,基本都会作简明扼要的“温故”。但是,一部分认知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听课情绪无疑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计划。此时,教师利用微课独特的优势,在课前来“一微”,比一番苦口婆心、义正严词地强调学生安静下来听课的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在课前三五分钟的微视频里,能够强化、抓取到各种有效的信息,对巩固旧知、掌握新知,开展下一个教学环节等都大有裨益。比如,在讲授“三角形与四边形”(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一课前,我先展示用FLASH及配音自己制作的微课:准备好四组长度不同的3根木棒,选择不同的拼摆方式并提问:是不是只要有3根小木棒就能摆出三角形?学生们注意力立刻被动漫中的提问声吸引过来,接下来学生明白了摆一摆、动一动的几种拼摆方法。我适时暂停了播放,让学生讨论并回应原问题“到底是不是只要3根木棒就能摆出三角形?”学生们在热烈而又有趣的微课件中获得了感性认识:并不是任意3根木棒都能拼摆成三角形的,并在视频的总结展示中明白了只要两根之和大于第三根,才能拼摆成三角形。此视频通过拼摆活动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接下来讲授新课就会顺顺当当。此外,疑难问题、作业试卷的答疑、小结拓展等专题,课前微课展示,同样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课中“展微”,引导思维活跃课堂作用
尽管一堂课只不过是短短的四十分钟,但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常常会在课堂中的不同阶段出现一些不确定性的状况:搞小动作、讲话、甚至是小打闹等。因此,我们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阶段、结束总结阶段等,留意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在知识衔接、学生演示、回答问题后等各个环节关键节点的过渡时期,适时适当地插入预设的微课,能起到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神经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本课主要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我通过大家熟悉的概念,如全班、一组、一个苹果的一半去帮助学生理解“一半”的含义。再进一步讲解所有事物都分出一半,在数学中用什么方式去表示,引导学生讨论:如果这个待分事物为2时,一半是多少?进而把全班人数是50,一半是25;一组人是12,一半是6去类比。当学生们明白具体数字的一半这个道理时,接着提出,一个大圆、一个小圆、一堆沙子的一半如何去表达呢?大圆和小圆的一半表达方式一样吗?当一系列问题在脑子里打转时,这时,学生们开始热情高涨了……此时,我展示出预设的微课故事视频:猪八戒分西瓜——被派出探路的八戒正吃着西瓜时被前来寻找的大师兄撞个正着。八戒刚吃上一口便听到大师兄说要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嘟嘟囔囔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 引出问题,到底谁吃得多?学生们在积极的讨论中有的认为明显大师兄吃得多,有的认为是二师兄吃得多……再一次用微课展示“分西瓜”,平均把西瓜分成八份。学生们都清楚份数越多,分出的一份就越小。这样,再进一步讲述在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诸如一堆沙、一桶水、一块面包等等,无法用具体的数字去说明,这里分数便派上了大用场。在课中插入微课,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微课中的动漫讲解更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在一边看一边思考中,自己心中的疑虑被逐渐解除了,学生感觉“可见度”明显得多,学起来也觉得更轻松,教学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三、课后“再微”,帮扶提升突破教学作用
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不同,个体存在着差异性。往往是同一个问题,基础较好的一讲就懂,基础、认知、领悟能力较差的同学,老师可能要花上几倍的讲述才能让学生搞出所以然来。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完成单位时间内的教学任务,反复讲不但会影响教学进度,同时会使大部分已经掌握的同学产生情绪。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好相应的学科知识,放弃是不可能的。老师面对在课堂上不能按常规掌握、领悟知识的学困生,重新花费时间在课堂上大讲特讲可能性不大,逐个辅导老师精力又有限。
课后给学生“再微”,能极大地帮扶课堂上一时认知、领悟不明的学生。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如微信群、QQ空间或博客等,将课堂上普遍问题、较难掌握的知识点、练习题等,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并积极倡导学生家长,有针对性下载并多看、多听几遍,能有效地理解、掌握知识点。比如,一年级的“认识时间”、五年级“三角形高”“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等较难掌握的知识点,课后,我把这个视频传至群中和博客里。告诉学生,回到家主动与家长沟通,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弄清问题也就不难了。同时,课后“再微”,方便了家长在家有效地辅导孩子,也极大程度解放了老师一部分的劳动。这种课后让家长配合老师,提醒学生在家主动与家长沟通,既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又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学生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延伸了课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总之,教师通过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我们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把握好微课的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微课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助燃剂、催化剂,通过各种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有效展示,小微课就一定能发挥其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忠山.课改下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J].新课程·中学,2015(04).
[2] 刘晨.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未来英才,2017(22).
【关键词】微课;展示;科技;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近几年新兴的“微课”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微课的制作和使用逐渐被重视起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很实用,其灵活性、趣味性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可。微课虽“微”,但有独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内容专注度高。它的“小展示”在教学过程中确实起着不可忽视的大作用。笔者试从课前展示微课、课中适时插入微课、课后留置微课等环节来阐述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一、课前“一微”,传递温故知新铺垫作用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课前表现活跃,情绪的不稳定性因素凸现。课前又是新旧知识衔接的重要时间节点,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强的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每一节新课的讲授前,基本都会作简明扼要的“温故”。但是,一部分认知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听课情绪无疑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计划。此时,教师利用微课独特的优势,在课前来“一微”,比一番苦口婆心、义正严词地强调学生安静下来听课的效果要好得多。
学生在课前三五分钟的微视频里,能够强化、抓取到各种有效的信息,对巩固旧知、掌握新知,开展下一个教学环节等都大有裨益。比如,在讲授“三角形与四边形”(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一课前,我先展示用FLASH及配音自己制作的微课:准备好四组长度不同的3根木棒,选择不同的拼摆方式并提问:是不是只要有3根小木棒就能摆出三角形?学生们注意力立刻被动漫中的提问声吸引过来,接下来学生明白了摆一摆、动一动的几种拼摆方法。我适时暂停了播放,让学生讨论并回应原问题“到底是不是只要3根木棒就能摆出三角形?”学生们在热烈而又有趣的微课件中获得了感性认识:并不是任意3根木棒都能拼摆成三角形的,并在视频的总结展示中明白了只要两根之和大于第三根,才能拼摆成三角形。此视频通过拼摆活动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接下来讲授新课就会顺顺当当。此外,疑难问题、作业试卷的答疑、小结拓展等专题,课前微课展示,同样能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课中“展微”,引导思维活跃课堂作用
尽管一堂课只不过是短短的四十分钟,但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常常会在课堂中的不同阶段出现一些不确定性的状况:搞小动作、讲话、甚至是小打闹等。因此,我们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阶段、结束总结阶段等,留意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在知识衔接、学生演示、回答问题后等各个环节关键节点的过渡时期,适时适当地插入预设的微课,能起到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神经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本课主要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我通过大家熟悉的概念,如全班、一组、一个苹果的一半去帮助学生理解“一半”的含义。再进一步讲解所有事物都分出一半,在数学中用什么方式去表示,引导学生讨论:如果这个待分事物为2时,一半是多少?进而把全班人数是50,一半是25;一组人是12,一半是6去类比。当学生们明白具体数字的一半这个道理时,接着提出,一个大圆、一个小圆、一堆沙子的一半如何去表达呢?大圆和小圆的一半表达方式一样吗?当一系列问题在脑子里打转时,这时,学生们开始热情高涨了……此时,我展示出预设的微课故事视频:猪八戒分西瓜——被派出探路的八戒正吃着西瓜时被前来寻找的大师兄撞个正着。八戒刚吃上一口便听到大师兄说要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嘟嘟囔囔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 引出问题,到底谁吃得多?学生们在积极的讨论中有的认为明显大师兄吃得多,有的认为是二师兄吃得多……再一次用微课展示“分西瓜”,平均把西瓜分成八份。学生们都清楚份数越多,分出的一份就越小。这样,再进一步讲述在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诸如一堆沙、一桶水、一块面包等等,无法用具体的数字去说明,这里分数便派上了大用场。在课中插入微课,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微课中的动漫讲解更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在一边看一边思考中,自己心中的疑虑被逐渐解除了,学生感觉“可见度”明显得多,学起来也觉得更轻松,教学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三、课后“再微”,帮扶提升突破教学作用
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不同,个体存在着差异性。往往是同一个问题,基础较好的一讲就懂,基础、认知、领悟能力较差的同学,老师可能要花上几倍的讲述才能让学生搞出所以然来。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完成单位时间内的教学任务,反复讲不但会影响教学进度,同时会使大部分已经掌握的同学产生情绪。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地掌握好相应的学科知识,放弃是不可能的。老师面对在课堂上不能按常规掌握、领悟知识的学困生,重新花费时间在课堂上大讲特讲可能性不大,逐个辅导老师精力又有限。
课后给学生“再微”,能极大地帮扶课堂上一时认知、领悟不明的学生。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如微信群、QQ空间或博客等,将课堂上普遍问题、较难掌握的知识点、练习题等,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并积极倡导学生家长,有针对性下载并多看、多听几遍,能有效地理解、掌握知识点。比如,一年级的“认识时间”、五年级“三角形高”“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等较难掌握的知识点,课后,我把这个视频传至群中和博客里。告诉学生,回到家主动与家长沟通,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弄清问题也就不难了。同时,课后“再微”,方便了家长在家有效地辅导孩子,也极大程度解放了老师一部分的劳动。这种课后让家长配合老师,提醒学生在家主动与家长沟通,既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又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学生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延伸了课堂,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总之,教师通过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我们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把握好微课的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微课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助燃剂、催化剂,通过各种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有效展示,小微课就一定能发挥其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忠山.课改下如何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J].新课程·中学,2015(04).
[2] 刘晨.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未来英才,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