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扎实有功底 趣从细读课中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gfongfong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是扎实深邃的课堂,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固本扣纲”的教学原则,都遵循课标提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这样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现根据于老师的《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写字练字,细致指导
  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说说、练练、读读、写写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边指导,一边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祖父的园子》教学中,面对五年级的学生,于老师从检查预习情况入手,引导学生说文解字,给予细致的指导。
  师:很佩服你们写的字。注意“帽”(板书)上面部分,再宽一点,里面的两横,谁都不靠。知道这个字念什么吗?
  生:曰(yuē)。
  师:不是“曰”,也不是“日”,因为这两横是不靠的,这个字念冃(mào)。最早,这个“帽”字是象形字(画帽子);后来,加个“目”字,因为帽子戴在眼睛上面,成了会意字;再后来,为什么加“巾”字旁呢?古人扎头巾,最早“帽”专指头上的头巾;后来一演变,所有的帽子都用这个字来表示了。这个字有意思吧?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不仅“帽”这样写,还有我们上学期学的课文《少年王冕》的“冕”字上面要写成“冃”,“冕”就是帽子的意思,卫冕冠军,也是这个“冕”。
  【赏析】
  课标提出要加强双基训练,将双基教学落到实处。这既是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教师基本功的具体体现。在于老师的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他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细致的指导。如针对“帽”字中的“冃”,很多学生都误认为这是个“曰”字。对此,于老师不仅从字音字形讲起,还从字义上让学生懂得其中的含义,巩固识记。这样的指导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方法,而且还增加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语文课的知识含量。
  二、由浅入深,领悟文本
  《祖父的园子》是萧红写的一篇回忆散文,文章充满对祖父的怀念以及童年童趣的回忆。在于永正老师的课堂中,他注重学生的自主自悟,循着文本的一条主线,让学生一路走一路看,由浅入深:你走进祖父的园子,看到了什么?(学生默读)学生说:看到了蜂子、蝴蝶、蜻蜓、蚂蚱。于老师帮助学生梳理思路:看到了许多动物、植物和两个人,用一个句子概括,就是——看到许多动物、植物还有两个人以及他们做的事。这样先具体后概括,理清了作者走进园子看到的内容。
  当学生看到文本的表面之后,接下来,于老师又带领学生到达文本的深处: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去看,文字的背后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用心读,用笔写下来,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学生默读后交流)
  生1:“我”很调皮,和祖父在一起时很快乐,很自由。
  生2:我觉得祖父很慈祥。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祖父对“我”与其说是疼爱,不如说是宽容。
  【赏析】
  读书,既要读透表面意义,更要读懂文字内涵。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则要言意兼得,学用结合。在于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从文本中获得的信息是丰富的,也是具有层次性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于老师一边让学生读懂文本的故事,一边训练表达能力。这既要有条理,还要有内容。同时,于老师还让学生读到“书的背面”去,理解文本的内涵。这样,帮助学生由浅入深,挖掘文本的主旨和深意,层次分明,学生的理解也逐步深入,体会到祖父爱的本质就是“宽容”。
  三、品读朗诵,落实练笔
  读写结合是课标理念下语文训练的有效途径。朗读是语文基础训练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于老师在以上环节将听、说两方面打好了基础,因而后续的读、写两个环节,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师:这篇课文写得最成功、最感动人的是童真童趣,一个真,一个趣。读了这篇课文,有哪件事你觉得最有趣?把那件事读一读,等一会儿我们交流,看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把童真童趣表达出来。
  (学生读课文)
  在学生朗读中,于老师指导有方,先范读:听我怎么读,看能不能读得有趣,看我的脸也行,观察我读书的表情;然后引导:读出“我”和祖父说话不同的语气。“我”很天真,很调皮,说话又是什么语气,什么表情。练一练。(学生练读)
  如果说朗读是带领学生进行体验情感,那么接下来的练笔环节,则是引导学生抒发情感,将作者的“童趣”内化于心变成自己的童趣,这也正是激发学生写作的最佳时机。于老师从自己写下水文入手,为学生打开了思路。
  【赏析】
  读和写的有机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训练逻辑思维能力,为下一步的写作提供动力。于老师善于抓住时机,让先学生读出感情,再悟出童趣,最后写出“童心”。这样的层次安排,丝丝入扣,水到渠成,让学生不觉得突然生硬,乐于接受。前面几个环节(听、说)都是为了最后的这个练笔环节,可谓九曲回环,顺理成章。
  每次倾听于老师的课,我就不由得感慨其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语文修养。这为自己的教学指明一个方向:踏踏实实落实双基,细心引导感悟文本,这是带领学生深入文本的有效模式。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程度如何,这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学生思维的构建及课堂教学的深度和质量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现行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既有文字又有图片,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教学中,融入“便教利学,面向学生,注重实践”的理念,不仅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为教师教学中的创造性发挥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并准确把握教材的走向。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日渐重视,教学评价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恰当的评价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高效;精彩的评价点缀着的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无限的魅力。  一、高效的课堂评价应具有导向性  导向性就是引导事物向着某个方向或某个方面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就具有这样的功能。马卡连柯曾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多提出鉴定明确和公开的要求。”“教师的评价,不只停留于表层的简单肯定,而是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是将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如设备、音像、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语文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的目标。实践证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可以使语言文字形象化,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前不久,有幸参加了市“小学教师信息能手语文优课展示”活动,聆听了几位老师分别执教《黄河的主人》第一课时,领略了同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的历史故事类课文。对于这一类课文的教学,我们需要在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突出文体特征,通过在有步骤、有引领的品读中,增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感受历史事件的深刻意义,探求其中的细节和底蕴,促进学生对此类文体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一以贯通——读出线索  在初读历史故事类课文时,要着重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事件发生的前因和后果等,让学生在初次品读中边读边思考,迅速
《艾滋病小斗士》是苏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从文体上看,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典型的事例以及小恩科西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本课教学的切入点在哪里呢?“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起始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点。那么,语文第一课时该学什么,怎样的第一课时教学才是扎实有效的?语文教育专家张庆先生在阅读教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经纬论”,其基本理念是:教一课书,要以指导学生读书为“经”,以字词句的学习为“纬”来组织阅读教学,使字词句的教学寓于读书训练之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化发展得到了张扬,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和谐的合作关系。然而,笔者在平常的小组合作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合作流于形式,只讲求表面上的热闹;学生各自为营,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等。在此,笔者就如何以倾听来提高合作效率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小组合作中的倾听现状  在语文教学中,我
“举一反三”、“由此知彼”、“温故知新”这些古代经典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先导。从认知发展角度来看,知识的习得是不断累加的结果。学习总是由一点开始,逐渐延伸,形成一条线,进而扩展到一个面。可见,学习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知识的迁移无处不在,在生活中、在不同学科间、在旧识的淬厉中,在新知的探究中,学生不断吸吮知识的养分,以丰富大脑的信息。  一、掘井汲泉——生活经历迁移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语
精彩的导入意味着一节课成功了一半。但是,导入并不仅仅是呈现几张图片、播放几段音乐那么简单,而应当紧扣语文的本真,在导入环节就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感,让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未成曲调先有情”,使得导入充盈着浓郁的“语文味”。  一、 “诗味”——诗句导入弥漫古韵  以古诗导入新课,既可以发挥古诗朗朗上口,具有韵律美和节奏感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诵读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底蕴丰富
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主体,新课改要求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进一步凸出。在此情境之下,“以学定教、以学设教”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根据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做好品读指导的教学工作呢?  一、初读课文,在粗读中释疑解惑  小学生因为其识字不多,对课文中出现的很多生字词都还需要借助有效手段进行学习。例如,进行《梦圆飞天》这一篇课文的学习,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