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多个维度对大学生群体手机依赖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干预策略,以引导大学生群体科学发挥手机网络优势,推动大学生健康成长,研究对大学教育与大学生健康发展存在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原因;对策
一、前言
当前,大学生群体手机持有率几乎为100%,手机上网率十分高,手机依赖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表现越发突出,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手机应用在学生拓展人际交往,丰富个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然而手机依赖问题的产生,导致学生降低了现实人际交往主动性,减少了大学生群体人际交往责任感。从多个维度深入思考手机依赖问题所形成的原因,思考如何突破手机依赖困境,提出有效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干预措施。
二、从多个维度分析大学生群体手机依赖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关系维系的现实需要,从而形成了手机绑定问题。以社会关系为视角来看,手机作为一种工具应为人们所掌控,然而人们为了实现社会关系维系,不得不依赖于手机。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需要为自己绑定一个相对固定的手机号码。社会关系维系的现实需要,是大学生形成手机依赖问题的根本性原因。
(二)避免边缘化,从众心理的内在驱使。当前,手机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当大学生群体中部分人开始应用最新款手机并炫耀其款式与功能的同时,其他大学生受从众心理影响,存在着购买新手机的潜在需求。当其他大学生应用时髦软件功能时,周围个体都会逐渐加入到其中,如微博平台,其他个体为避免自己被群体边缘化,也会逐渐加入到微博群体中。避免边缘化,从众心理的内在驱使属于大学生形成手机依赖的最重要原因。
(三)大学生活适应不良促使学生过度依赖手机。随着手机休闲娱乐功能的多样化,学生对手机的应用频率增加,尤其是刚进大学校园的一年级新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还不能尽快适应与融入时,就会对手机产生更多的依赖。但并非每个学生都会对手机产生依赖,众多学生对手机依赖问题的产生,多半是因对大学生活的适应不良所引起的。此外,人际交往不良已经成为困扰当代大学生的又一大因素,为了避免因人际交往不适而引发焦虑,紧张等各种负面情绪,很多学生选择手机支持下的虚拟性空间以维持其安全感,对现实交往进行逃避。
(四)情绪转移引起手机应用时间增多。受个性与情绪状态影响,有些大学生不善言谈,甚至是存在社交焦虑,此外,受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影响,学生缺乏有效途径进行自我压力释放,从而导致其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转移到手机娱乐之中,引发手机依赖问题。
此外,手机APP功能越发丰富,为大学生进行我自表达与对他人的关注提供了平台,提高了大学生自尊感与自我价值,大学生多会通过相片、签名、日志、说说等方式对自我进行展示,让更多的人关注与了解自己,手机功能与大学生特性的完美契合,是手机依赖问题产生的重要内因。
三、基于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干预对策分析
(一)以学生自身改变作为解决手机依赖问题的关键节点。大学生在应用手机的过程中,作为手机依赖的主体在其发挥手机工具优势、参与娱乐等行为时,需要充分认识到手机过度依赖所引起的危害性。通过大学生自我控制意识,对手机应用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处理学习、生活与手机之间的关系。适度应用手机,将更多的时间关注到学习之中,积极参与学校中开展的各种校园活动,通过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大学体验,分散对手机注意力,逐渐掌握手机应用主导权,避免产生手机过度依赖。
(二)高校发挥作用强化思想引导,提供相关平台降低学生手机依赖。高校在结合本校实际设计教学制度时应对大学生课堂手机应用状况进行合理约束。目前学校对课堂手机应用状况的约束制度十分缺乏,为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学生手机依赖问题,高校应对课堂中手机应用现象进行深度管理。高校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手机依赖危害宣传,如宣传版画、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课等,与此同时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并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之中,也是缓解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重要方式。
(三)学生兴趣培养与家庭因素参与。实现高校生活文化丰富化,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并培养学生兴趣,转移注意力与发展自我兴趣爱好,使大学生将更多时间应用于活动参与实践之中,降低对手机关注度和使用频率。必要时,高校还可以与学生家长之间配合行动,家长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学校进行反馈,学校在分析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方案,以更好解决学生手机依赖性问题。此外,在家庭层面,家长应正确引导教育孩子勿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大学生应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在自我成长与发展中,使其能够真正在学习与技能的获得上获得自我实现的快感,发展自我以收获更多精神内涵,从而降低对手机依赖。
四、结语
随着手机功能越发完善,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的依赖性问题越发突出。分析认为:社会关系维系的现实需要,避免边缘化,从众心理的内在驱使,适应不良,情绪转移,手机功能与大学生特性的完美契合等是引起大学生群体手机依赖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学生、高校与家庭等联合措施,积极丰富校园生活,鼓励学生发展自我兴趣与爱好,理性对待手机应用,降低甚至避免手机依赖,为完成大学学习目标,掌握相关技能提供更多时间与精力。
参考文献:
[1]把玉浩,薛涛,牟倩文等.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J].新西部(中旬刊),2015,(8):38,28.
[2]陈向丽.大学生手机使用与手机依赖现状及干预对策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6):216-218.
[3]孙静,曲歌,史梦静等.E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以北京地区大学生为例[J].消费导刊,2014,(11):25-26,29.
(作者单位:兰州工业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原因;对策
一、前言
当前,大学生群体手机持有率几乎为100%,手机上网率十分高,手机依赖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表现越发突出,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手机应用在学生拓展人际交往,丰富个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积极作用。然而手机依赖问题的产生,导致学生降低了现实人际交往主动性,减少了大学生群体人际交往责任感。从多个维度深入思考手机依赖问题所形成的原因,思考如何突破手机依赖困境,提出有效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干预措施。
二、从多个维度分析大学生群体手机依赖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关系维系的现实需要,从而形成了手机绑定问题。以社会关系为视角来看,手机作为一种工具应为人们所掌控,然而人们为了实现社会关系维系,不得不依赖于手机。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生需要为自己绑定一个相对固定的手机号码。社会关系维系的现实需要,是大学生形成手机依赖问题的根本性原因。
(二)避免边缘化,从众心理的内在驱使。当前,手机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当大学生群体中部分人开始应用最新款手机并炫耀其款式与功能的同时,其他大学生受从众心理影响,存在着购买新手机的潜在需求。当其他大学生应用时髦软件功能时,周围个体都会逐渐加入到其中,如微博平台,其他个体为避免自己被群体边缘化,也会逐渐加入到微博群体中。避免边缘化,从众心理的内在驱使属于大学生形成手机依赖的最重要原因。
(三)大学生活适应不良促使学生过度依赖手机。随着手机休闲娱乐功能的多样化,学生对手机的应用频率增加,尤其是刚进大学校园的一年级新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还不能尽快适应与融入时,就会对手机产生更多的依赖。但并非每个学生都会对手机产生依赖,众多学生对手机依赖问题的产生,多半是因对大学生活的适应不良所引起的。此外,人际交往不良已经成为困扰当代大学生的又一大因素,为了避免因人际交往不适而引发焦虑,紧张等各种负面情绪,很多学生选择手机支持下的虚拟性空间以维持其安全感,对现实交往进行逃避。
(四)情绪转移引起手机应用时间增多。受个性与情绪状态影响,有些大学生不善言谈,甚至是存在社交焦虑,此外,受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影响,学生缺乏有效途径进行自我压力释放,从而导致其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转移到手机娱乐之中,引发手机依赖问题。
此外,手机APP功能越发丰富,为大学生进行我自表达与对他人的关注提供了平台,提高了大学生自尊感与自我价值,大学生多会通过相片、签名、日志、说说等方式对自我进行展示,让更多的人关注与了解自己,手机功能与大学生特性的完美契合,是手机依赖问题产生的重要内因。
三、基于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干预对策分析
(一)以学生自身改变作为解决手机依赖问题的关键节点。大学生在应用手机的过程中,作为手机依赖的主体在其发挥手机工具优势、参与娱乐等行为时,需要充分认识到手机过度依赖所引起的危害性。通过大学生自我控制意识,对手机应用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处理学习、生活与手机之间的关系。适度应用手机,将更多的时间关注到学习之中,积极参与学校中开展的各种校园活动,通过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大学体验,分散对手机注意力,逐渐掌握手机应用主导权,避免产生手机过度依赖。
(二)高校发挥作用强化思想引导,提供相关平台降低学生手机依赖。高校在结合本校实际设计教学制度时应对大学生课堂手机应用状况进行合理约束。目前学校对课堂手机应用状况的约束制度十分缺乏,为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学生手机依赖问题,高校应对课堂中手机应用现象进行深度管理。高校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手机依赖危害宣传,如宣传版画、主题班会、心理健康课等,与此同时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并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之中,也是缓解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重要方式。
(三)学生兴趣培养与家庭因素参与。实现高校生活文化丰富化,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并培养学生兴趣,转移注意力与发展自我兴趣爱好,使大学生将更多时间应用于活动参与实践之中,降低对手机关注度和使用频率。必要时,高校还可以与学生家长之间配合行动,家长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学校进行反馈,学校在分析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方案,以更好解决学生手机依赖性问题。此外,在家庭层面,家长应正确引导教育孩子勿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大学生应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在自我成长与发展中,使其能够真正在学习与技能的获得上获得自我实现的快感,发展自我以收获更多精神内涵,从而降低对手机依赖。
四、结语
随着手机功能越发完善,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的依赖性问题越发突出。分析认为:社会关系维系的现实需要,避免边缘化,从众心理的内在驱使,适应不良,情绪转移,手机功能与大学生特性的完美契合等是引起大学生群体手机依赖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学生、高校与家庭等联合措施,积极丰富校园生活,鼓励学生发展自我兴趣与爱好,理性对待手机应用,降低甚至避免手机依赖,为完成大学学习目标,掌握相关技能提供更多时间与精力。
参考文献:
[1]把玉浩,薛涛,牟倩文等.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J].新西部(中旬刊),2015,(8):38,28.
[2]陈向丽.大学生手机使用与手机依赖现状及干预对策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6):216-218.
[3]孙静,曲歌,史梦静等.E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以北京地区大学生为例[J].消费导刊,2014,(11):25-26,29.
(作者单位:兰州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