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本精髓,让古诗教学更精彩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bje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如何调动各种感官和能动性,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亟待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常会从古诗中萃取生活中的感悟,引入古诗的意境当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获得深刻的文本理解。那么,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呢?笔者现根据自己对《独坐敬亭山》的教学,谈谈体会。
  一、整体解读,理解精髓
  在小学教材中选编的古诗,都是流传多年的经典之作,比如像李白的这首《独坐敬亭山》,这是李白的经典作品中具有迥异风格的一首古诗,诗中不单单是描写了独特的世间风景,更重要的是借用风景抒发李白郁闷心中的情怀。这首诗从欣赏山水的角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独特魅力。为此,在教学之初,我就先让学生通读整首诗歌,感受一下诗歌中所蕴藏的情绪,并从多个层面介绍作者李白的情况。这首诗歌创作于诗人离开长安之后,正是遭遇人生困境的时候。李白这个人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基调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慷慨豪迈的阶段,著名的代表诗作有脍炙人口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第二个阶段是追求人生胜景,人生充满斗志的阶段,代表作有著名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第三个阶段是人生得意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诗歌更是汪洋恣肆,想象大胆,表现出李白奇诡的想象能力,代表诗作有著名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第四个阶段就是离开长安,在多年漂泊之后遭遇人生困境,生发出了萧瑟的人生执意,就是独坐敬亭山的境界。在诗中选取的风景,正是李白内心的写照,写出了他多年来尝遍辛酸,内心深处那无可排遣的苦痛。对于李白来说,当痛苦堆积无一处排泄的时候,留驻在笔端的文字就成了一个出口。
  通过对文本的整个梳理,学生能够全面理解李白,并从李白的诗歌中感受独特的韵味,并咀嚼其中蕴藏的情感意涵。对于古诗教学来说,这是必须要走的第一步,为下一步深入解析文本,走进文本奠定了基础。
  二、紧扣诗眼,感知诗韵
  在古诗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一味采用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古诗,这样的教学严重损害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是非常不可取的。笔者认为,教师要从古诗的诗眼开始入手,带领学生感知古诗蕴藏的深刻意涵。
  为此,笔者先让学生从整首诗歌中寻找能够表达诗歌主旨的词语。诗歌是李白表达情感的载体,在詩歌中寄予了他的情感,那么,到底哪个字眼才是他想要表达的情感呢?根据这些脉络,学生找到了诗歌中的一个字眼“独”。在整首诗歌中都表达了诗人的孤独。
  以上教学环节,学生不但能够从中感受到古诗的精髓,而且对古诗的整体也有一个直观的理解,为下一步激发情感共鸣,深入理解诗歌意涵做好了准备。
  三、素描画面,引发共鸣
  在古诗教学中,学生要深入理解文本,就可以借助画面来展开想象,从而激发对词语的感知,激活学生对古诗的情感共鸣。为此,笔者带领学生展开文本素描:想一想,李白为了表达内心的孤独,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你能否画出来?或者用文字表述出来?学生从文本中捕捉意象,找到了鲜明的独特意象:与诗人相对无言的敬亭山。
  在这个令人黯然的时刻,一切都安静无比,只剩下敬亭山,此时此刻,哪怕一切都远去,唯有此山还不离不弃,就静静地陪伴在自己的身边。换句话说,这也就是李白和自己孤独相守的一幅画面。学生想象到,在一座山下,诗人静静地坐着,凝望着眼前的山,而这山也似乎有了灵性,仿佛老朋友那样凝视着他。这样的一种境界,正表达出李白对自我的坚守和内心的纯净。
  以上环节,学生通过对诗歌中的意象素描,深入理解了文本中浸润着的情思,从而对李白这个大诗人的情感表达形式也有了深刻的感知。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古诗的精髓,并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完成的,而是要将文本的整体感悟和文本的诗眼捕捉以及文本的画面素描结合起来,才能完成对意涵的深刻理解。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较为繁重的任务,作为教师而言,要从理解和感悟入手,让学生读懂诗人,读懂诗歌,最终走进诗歌,走进文字之美,这样才能达成对文本的深刻把握。
  作者单位: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21300)
其他文献
中华古诗文经典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精髓,古诗富于节奏、意境,短小精悍,具有突出“语感”特点。学生喜闻乐见,吟诵成趣,是适合小学生认知特征的东西,是对青少年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而现如今,传统文化在青少年身上严重缺失。开展扩展古诗文教学,必然能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活跃学生的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品质,点亮孩子心头的明灯。  一、环境熏陶,感悟诗文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这句古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十分重要,这样才能优化小学生的文本阅读。基于此背景,对创设背景情境,深化阅读理解;创设想象情境,引导阅读表达;创设等待情境,激活阅读思维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学习的过程应当链接相应的背景,也就是所谓的教学情境,这样才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全面燃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的要求越发严格,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提出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必备能力,而预习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预习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进而提高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注重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
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便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精心的进行了预设,还是会有很多的意外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要正视这样的意外,不要为课堂带上枷锁,桎梏课堂的延伸性发展,要以生成的内容为依据,全方位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课堂在这样的意外中变得更加精彩。意外的生成不仅可以使課堂中充满着智慧和趣味,还可以借此拓宽学习语文的道路。语文学科具有知识的广泛性的特点,教材中所选择的文本虽具
一、引入故事,提高质量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很大一部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形成的。小学生的年纪较小,自控能力较差,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对抽象的语文知识的学习会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