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可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有助于拓展知识面、锻炼思维和运用能力。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文字和工具,又是文化艺术,亦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语文是母语教学,学生很熟悉,学起来亲切,这是优势;可课堂容量毕竟有限,一门语言、艺术和情感的教育学科,短短四十分钟只能算是学习的引导,那么,作为课堂教学延伸与补充的作业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教师布置适当有效的作业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习成效。过之,则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让学生产生负担感,从而厌倦此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有效设计作业,使其更好地助语文教学一臂之力呢?
首先,作业的布置要有前瞻性。每节课作业应结合课堂内容提前准备,精心设计,不能随意而行。传统的教法中,有“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的说法,很多教师往往下课时匆忙布置字词、文章等抄写,比如古文学习的作业;或不根据当堂学习情况设置过难问题,且无提示、引导,以致大多数学生望“题”兴叹,只待上课老师讲解,诸如此类过易或过难的作业设置,训练的效果都不大。因此,作业选择十分重要,目标明确、新颖得当、难度适中,才能举一反三。
如《小狗包弟》,我课前安排任务让学生和长辈聊文革,特别是文革中受迫害的事,学生很感兴趣,第二天上课学生积极发言讲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有关文革情况,有同学还带来了爷爷奶奶的定情物——毛主席语录等实物,课堂气氛活跃,对文章理解帮助很大,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为何老舍要送走包弟和其复杂难以言语的情感,学生对于时代背景的深入了解,让我们的课进行的特别顺利,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讨论得也很到位,我颇感欣慰。而得知有的班级只安排了阅读课文的任务,第二天的课堂深入不了,最后主题总结,学生得出的是要保护小动物、人和动物的真情等,这不禁让人深思,作业的布置作用到底如何?90后的学生心地善良,思想纯真,学完《包身工》一课,学生很气愤,我让他们搜集资料,写“现代包身工”,他们兴致很高,写出的文章颇有见地,作业有效度可见一斑。
其次,语文作业不宜题海战术,量应适中,不在多,而在于精。只追求数量,忽视了质量,学生只为完成任务,草草了事,起不到预期效果;同时繁重的作业也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难以逐个详细批阅、及时总结作业问题等,所以精选、精炼的作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语文是积累性学习。新课程目标强调:积累自己喜欢的各类成语、俗语、谚语、诗句、格言警句,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及课外阅读、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因此,语文作业可要求学生准备常规的摘抄本,定期摘抄,定期检查,积累语言素材、语言精华,加厚文化底蕴。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根本点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积累的基础上重视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和书面表达等能力,由于基础、能力、性格、习惯等各不相同的学生个体,在积累后的应用上也各不相同,高考考的是能力应用,光靠记忆,不重实操,达不到积累的效果。所以,通过精心设计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训练,达到真正的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参与作业设计,自编富有特色的语文作业。对于通俗易懂的课文,要求学生预习时,提出疑问,然后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解读。对难度较大的课文,让学生在钻研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新的疑点或设计感兴趣的作业。质疑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提出自己的个性化问题,对教学展开极其有利。
如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有些句子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100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翰海的贫困孤岛上。100年后,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中间向隅而泣……。”“美国没有承兑这笔神圣的债务,而是开始给黑人一张空头支票……”等等,课文读完,这几个语句的理解,先让学生提出自己尚未理解或需要解答的问题,课堂上让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最后教师点评。这样自选自编型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习的主动性,更有针对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效果更好。
总之,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以体验,综合素质进一步发展,依靠好有效作业这一法宝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首先,作业的布置要有前瞻性。每节课作业应结合课堂内容提前准备,精心设计,不能随意而行。传统的教法中,有“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的说法,很多教师往往下课时匆忙布置字词、文章等抄写,比如古文学习的作业;或不根据当堂学习情况设置过难问题,且无提示、引导,以致大多数学生望“题”兴叹,只待上课老师讲解,诸如此类过易或过难的作业设置,训练的效果都不大。因此,作业选择十分重要,目标明确、新颖得当、难度适中,才能举一反三。
如《小狗包弟》,我课前安排任务让学生和长辈聊文革,特别是文革中受迫害的事,学生很感兴趣,第二天上课学生积极发言讲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有关文革情况,有同学还带来了爷爷奶奶的定情物——毛主席语录等实物,课堂气氛活跃,对文章理解帮助很大,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为何老舍要送走包弟和其复杂难以言语的情感,学生对于时代背景的深入了解,让我们的课进行的特别顺利,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讨论得也很到位,我颇感欣慰。而得知有的班级只安排了阅读课文的任务,第二天的课堂深入不了,最后主题总结,学生得出的是要保护小动物、人和动物的真情等,这不禁让人深思,作业的布置作用到底如何?90后的学生心地善良,思想纯真,学完《包身工》一课,学生很气愤,我让他们搜集资料,写“现代包身工”,他们兴致很高,写出的文章颇有见地,作业有效度可见一斑。
其次,语文作业不宜题海战术,量应适中,不在多,而在于精。只追求数量,忽视了质量,学生只为完成任务,草草了事,起不到预期效果;同时繁重的作业也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难以逐个详细批阅、及时总结作业问题等,所以精选、精炼的作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语文是积累性学习。新课程目标强调:积累自己喜欢的各类成语、俗语、谚语、诗句、格言警句,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及课外阅读、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因此,语文作业可要求学生准备常规的摘抄本,定期摘抄,定期检查,积累语言素材、语言精华,加厚文化底蕴。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根本点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积累的基础上重视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和书面表达等能力,由于基础、能力、性格、习惯等各不相同的学生个体,在积累后的应用上也各不相同,高考考的是能力应用,光靠记忆,不重实操,达不到积累的效果。所以,通过精心设计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训练,达到真正的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参与作业设计,自编富有特色的语文作业。对于通俗易懂的课文,要求学生预习时,提出疑问,然后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解读。对难度较大的课文,让学生在钻研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新的疑点或设计感兴趣的作业。质疑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提出自己的个性化问题,对教学展开极其有利。
如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有些句子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100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翰海的贫困孤岛上。100年后,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中间向隅而泣……。”“美国没有承兑这笔神圣的债务,而是开始给黑人一张空头支票……”等等,课文读完,这几个语句的理解,先让学生提出自己尚未理解或需要解答的问题,课堂上让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最后教师点评。这样自选自编型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习的主动性,更有针对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效果更好。
总之,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以体验,综合素质进一步发展,依靠好有效作业这一法宝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