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设计作业,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meizi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可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有助于拓展知识面、锻炼思维和运用能力。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文字和工具,又是文化艺术,亦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语文是母语教学,学生很熟悉,学起来亲切,这是优势;可课堂容量毕竟有限,一门语言、艺术和情感的教育学科,短短四十分钟只能算是学习的引导,那么,作为课堂教学延伸与补充的作业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教师布置适当有效的作业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习成效。过之,则适得其反,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让学生产生负担感,从而厌倦此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有效设计作业,使其更好地助语文教学一臂之力呢?
  首先,作业的布置要有前瞻性。每节课作业应结合课堂内容提前准备,精心设计,不能随意而行。传统的教法中,有“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的说法,很多教师往往下课时匆忙布置字词、文章等抄写,比如古文学习的作业;或不根据当堂学习情况设置过难问题,且无提示、引导,以致大多数学生望“题”兴叹,只待上课老师讲解,诸如此类过易或过难的作业设置,训练的效果都不大。因此,作业选择十分重要,目标明确、新颖得当、难度适中,才能举一反三。
  如《小狗包弟》,我课前安排任务让学生和长辈聊文革,特别是文革中受迫害的事,学生很感兴趣,第二天上课学生积极发言讲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有关文革情况,有同学还带来了爷爷奶奶的定情物——毛主席语录等实物,课堂气氛活跃,对文章理解帮助很大,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为何老舍要送走包弟和其复杂难以言语的情感,学生对于时代背景的深入了解,让我们的课进行的特别顺利,一些理解性的问题讨论得也很到位,我颇感欣慰。而得知有的班级只安排了阅读课文的任务,第二天的课堂深入不了,最后主题总结,学生得出的是要保护小动物、人和动物的真情等,这不禁让人深思,作业的布置作用到底如何?90后的学生心地善良,思想纯真,学完《包身工》一课,学生很气愤,我让他们搜集资料,写“现代包身工”,他们兴致很高,写出的文章颇有见地,作业有效度可见一斑。
  其次,语文作业不宜题海战术,量应适中,不在多,而在于精。只追求数量,忽视了质量,学生只为完成任务,草草了事,起不到预期效果;同时繁重的作业也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难以逐个详细批阅、及时总结作业问题等,所以精选、精炼的作业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语文是积累性学习。新课程目标强调:积累自己喜欢的各类成语、俗语、谚语、诗句、格言警句,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及课外阅读、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因此,语文作业可要求学生准备常规的摘抄本,定期摘抄,定期检查,积累语言素材、语言精华,加厚文化底蕴。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根本点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积累的基础上重视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和书面表达等能力,由于基础、能力、性格、习惯等各不相同的学生个体,在积累后的应用上也各不相同,高考考的是能力应用,光靠记忆,不重实操,达不到积累的效果。所以,通过精心设计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训练,达到真正的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
  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参与作业设计,自编富有特色的语文作业。对于通俗易懂的课文,要求学生预习时,提出疑问,然后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解读。对难度较大的课文,让学生在钻研的基础上,再提出自己新的疑点或设计感兴趣的作业。质疑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课后提出自己的个性化问题,对教学展开极其有利。
  如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有些句子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100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翰海的贫困孤岛上。100年后,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中间向隅而泣……。”“美国没有承兑这笔神圣的债务,而是开始给黑人一张空头支票……”等等,课文读完,这几个语句的理解,先让学生提出自己尚未理解或需要解答的问题,课堂上让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最后教师点评。这样自选自编型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习的主动性,更有针对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效果更好。
  总之,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以体验,综合素质进一步发展,依靠好有效作业这一法宝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高考作文在不断的尝试改革,力图使作文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的作文不再是闭门造车,不再是一些假话连篇的东西,所以在作文的写法上我们也要有自己的视角,有自己应对作文的方法。作文在改革,我们的思想也要改革。  拿2012年的高考作文为例,材料中有两个人物,船主和修船工。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却可以有好几个立意的方向。站在船主的角度可以是懂得感恩,从修船工的角度立意的话,可以从细节决定成败,善意
阅读教学本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然而一谈起阅读,学生、老师甚至家长都有点头痛。通过观察,学生在阅读时,泛泛而读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他们就体验不到阅读带来的乐趣。下面我着重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这方面来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一、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感受和体验的意义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学习中所阅读的大量文本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比如《春》中积极向上的情感,《背影》中
通过在Boussinesq水波模型中引入拖曳应力项来考虑植被对波浪的衰减作用,建立了波浪在近岸刚性植被水域传播运动的数值模型。在对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植被特征参数
语文特级教师高万祥在《语文的诗意》一书中指出:“校园呼唤阅读和人文教育的回归!教育呼唤诗意和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回归!把文学和童话带给童年,把文学和诗歌带给菁菁少年和莘莘学子,这是每一个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教师的天职。”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蕴含着深邃的思想,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审美性和熏陶功能。而诗意,正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和生命,语文教学亟需诗意灌溉,这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
笔者执教完《项羽本纪》,学生在抒写学习感悟时提出了一些读后的困惑,经过整理,以下三个问题比较有意义——  1.“本纪”记帝王朝政兴衰,项羽并未建立统一政权,如何可入“本纪”?  2.杜牧诗云“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诗云“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项羽乌江自刎是合理选择吗?  3.项羽及其部下都已战死,霸王别姬,慷慨悲歌,谁人见得听得?《垓下歌》如何记入史册?  课堂学习之
康德原理即"应该蕴涵能够"是完全正确的.只要借助语用学的概念,充分考虑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及其他著作中有助于正确解读康德原理的三个预设(即:(1)理性不会命令做不可能的
中国古代关于"山水鸟鱼之乐"的观点,是一种与自然同乐的思想,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其中包含三个主要层面:自然美与人伦美相得益彰的仁智之乐,以爱物之心与生物平等相处的友于
陆游<渭南文集>的撰定时间应为嘉定二年七月,<渭南文集>是作者在短时间内对其一生散文创作的总结, 在收罗与体例上都有一些疏漏,反映了作者对其诗作的重视程度胜于散文.<渭南
人类是在美的多重自由关系中生产和发展着自身.生态关系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础性、系统性关系存在,人类应该在审美活动中重新反观、认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人类对自然的占有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由此看来,新课程强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体验生活、张扬个性、创造性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