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值得生物教师思考和探究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从导言、联系生活实际、探究实验课、直观教学、培养师生感情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导言;探究;直观;情感
近些年,由于中考不考生物这门课,很多学生把生物学科看成负担,缺乏学习生物学科的动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大都以传授知识为主,对于学生能力、兴趣的培养容易忽视。如何排除不利因素、改革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值得生物教师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挖掘生物学自身的魅力,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到生物课堂上来。下面谈一下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导言的艺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导言,往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做小实验、设置疑问、讲故事等。笔者在讲免疫时,引入了一个报道:“有一个印度人被蛇咬伤过很多次而幸存下来,他不仅获得超强的抗毒能力,而且他的血还救过许多被毒蛇咬伤的人。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心中产生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实验导入,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领会。比如在教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时,让学生先做膝跳反射的实验,做实验后,有的同学会问:“我的小腿为什么不受大脑的控制?为什么再怎么克制小腿还要跳起来?”学生猜想交流,各抒已见,便水到渠成地进入了反射这一课题。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如讲到“生物与环境”时,联系生活中缺水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对生物的影响,这样节约用水的观点也会随着他们的思考而诞生了。又如讲到“病毒”这一内容时,介绍了一些禽流感的知识,让学生结合当地的禽流感、艾滋病以及前几年爆发的SARS等,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激发不了学习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重视实验课,鼓励探究
生物课程的设置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最好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例如“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实验,实验中采用分组合作的探究方法,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中为什么用0.9%的生理盐水。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实验中的每一项学习活动都是自发参与,主动实践。交流实验体会非常重要,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平台,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收获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课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走出课堂,到社会生活中解决问题。建立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教师可以利用小组活动的时间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摄影),或者参观果蔬栽培园及养殖场等,这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运用直观教具,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直观教学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直观教学可以使抽像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和理解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挂图、生物活体(实物)、投影、模型、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这样不仅可以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知识。例如:视觉、听觉的形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还是较为抽象,单凭教师的讲解和平面挂图、绘图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而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抽象的难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教师如果只爱事业,他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只像父母那样爱孩子,他是一个比那种虽然读过万卷书但既不爱事业也不爱孩子的教师更好一些的教师;而如果教师把对事业和学生的爱兼备于一身,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爱更是一种能够触及学生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学生的灵魂,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不足以震撼学生的情感,那就是不成功的教育。”在我国古时就有“亲其师而信其道”。反之,则“厌其师而弃其道”。爱是教育的根本,爱也是相互的,只有教师爱学生才能换得学生的爱戴。师生间有了良好的感情,就形成了一股很强的动力,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因此,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是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重要途径。
总之,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要更新观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真正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筱洁.中学生物教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列夫·托尔斯泰.教育的果实[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4.
关键词:导言;探究;直观;情感
近些年,由于中考不考生物这门课,很多学生把生物学科看成负担,缺乏学习生物学科的动力。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大都以传授知识为主,对于学生能力、兴趣的培养容易忽视。如何排除不利因素、改革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值得生物教师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挖掘生物学自身的魅力,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到生物课堂上来。下面谈一下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导言的艺术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导言,往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做小实验、设置疑问、讲故事等。笔者在讲免疫时,引入了一个报道:“有一个印度人被蛇咬伤过很多次而幸存下来,他不仅获得超强的抗毒能力,而且他的血还救过许多被毒蛇咬伤的人。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心中产生疑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实验导入,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领会。比如在教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时,让学生先做膝跳反射的实验,做实验后,有的同学会问:“我的小腿为什么不受大脑的控制?为什么再怎么克制小腿还要跳起来?”学生猜想交流,各抒已见,便水到渠成地进入了反射这一课题。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如讲到“生物与环境”时,联系生活中缺水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对生物的影响,这样节约用水的观点也会随着他们的思考而诞生了。又如讲到“病毒”这一内容时,介绍了一些禽流感的知识,让学生结合当地的禽流感、艾滋病以及前几年爆发的SARS等,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激发不了学习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重视实验课,鼓励探究
生物课程的设置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最好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例如“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实验,实验中采用分组合作的探究方法,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中为什么用0.9%的生理盐水。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实验中的每一项学习活动都是自发参与,主动实践。交流实验体会非常重要,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平台,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收获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课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走出课堂,到社会生活中解决问题。建立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教师可以利用小组活动的时间带领学生到野外采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摄影),或者参观果蔬栽培园及养殖场等,这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运用直观教具,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
直观教学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直观教学可以使抽像的教学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和理解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挂图、生物活体(实物)、投影、模型、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这样不仅可以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知识。例如:视觉、听觉的形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还是较为抽象,单凭教师的讲解和平面挂图、绘图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而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抽象的难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教师如果只爱事业,他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只像父母那样爱孩子,他是一个比那种虽然读过万卷书但既不爱事业也不爱孩子的教师更好一些的教师;而如果教师把对事业和学生的爱兼备于一身,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爱更是一种能够触及学生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学生的灵魂,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不足以震撼学生的情感,那就是不成功的教育。”在我国古时就有“亲其师而信其道”。反之,则“厌其师而弃其道”。爱是教育的根本,爱也是相互的,只有教师爱学生才能换得学生的爱戴。师生间有了良好的感情,就形成了一股很强的动力,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因此,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是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重要途径。
总之,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师要更新观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真正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筱洁.中学生物教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列夫·托尔斯泰.教育的果实[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