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路路面的基本功能是为车辆提供快速、安全、舒适和经济的行驶表面,其行驶质量主要与路表面的平整特性、车辆悬挂系统的振动特性、人对振动的反应或接受能力三方面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路表面的平整度。对西藏林芝地区省道306八一至米林镇段进行调查,讨论影响该段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路面 平整度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5-003-02
1. 概况
省道306线修建于70年代初,全长55公里,为四级砂石路面;沿途经过林芝、米林县、朗县、加查县、曲松县、桑日县、泽当镇等地,是连接山南、林芝的重要干道,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旅游环线公路之一。它的建成加深了山南人民和林芝人民的感情,促进了两地的经济发展。2002年11月-2004年9月改建八一至米林镇段。
经调查发现,该路段多处路面平整度欠佳,直接影响驾驶的平稳性和乘客的舒适感,同时,影响行车的速度和安全。不平整的路表面会增大行车阻力,并使车辆产生附加的振动作用。而且,不平整的路面还会积滞雨水,加剧路面的破坏。本文从分析该地区路面不平整的特点入手,讨论其产生的原因及提高该地区路面平整度的主要措施。
2. 不平整现象及原因分析
平整的路面要靠优良的施工机具、精细的施工工艺、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以及经常和及时的养护来保证。同时,路面的平整度还与整个路面结构和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有关。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差的路面结构和面层混合料,经不起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极易出现沉陷、车辙和推挤等破坏,从而形成不平整的路表面。经调查在该路段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平整现象。
2.1 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路表面不平整
工程施工过程中,路堤地基处理不当、路堤填料不均匀、路基填土压实度不够、半填半挖部分处理不当、水文气候条件、施工质量未达设计要求等都会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表面不平整现象主要包括路基塌陷、台背不均匀沉降等。
2.2 面层施工质量引起路表面不平整
道路面层是与车辆直接接触的路面结构,其基本功能主要是为车辆提供快速、安全、舒适的行驶正表面。面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行车的安全和速度,路面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工程数量,施工期限以及可能获得的人力和机械设备等条件来选择合适的面层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以保证路面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不合格的路面在行车荷载、水流冲刷、水侵蚀、光照等因素的作用下常会产生推移、裂缝、松散、水破坏、泛油等路面病害。
2.3 混合料质量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面层摊铺混合料质量对平整度的影响极大。在混合料的拌和过程中,机械操作不当或出现故障,就会出现料温不均匀、骨料级配发生较大变化等现象。由于料温低,拌合时间短等原因出现花白料,使路面难以摊铺成型,由于烘干温度过高造成沥青材料老化和骨料的碳化,不能保证沥青混合料摊铺质量或当拌合设备供应能力过小,出现停机待料状况,使接头处温度降低,出现温度差形成坎,运输设备不配套或司机技术较差时,容易撞击摊铺机使机身后移,产生台阶,处理施工接缝技术较差或不认真导致接缝不平整。
3. 平整度控制措施
不平整的路面会导致路面结构的加速损坏。因此,针对以上导致沥青路面度差的原因,结合西藏林芝的地理及气候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3.1 勘测设计阶段
道路工程基本建设的必要步骤,勘测设计文件是工程建设的基本依据。
道路勘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设计任务书提出的公路路线,或按照城市规划所拟定的城市道路路线,进行查勘与测量,取得必要的勘测设计资料,以便按照规定编制设计文件。勘测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设计、公路建设及建成后的养护质量,因此,在勘测阶段要做到实事求是,依据工程环境的实际情况,做出客观正确的勘测成果,设计要依据勘测资料综合考虑山、水、田、林、路等统筹安排、布置协调。体现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美观并符合交通工程的要求。设计标准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性质,不同要求,区别对待。
3.2 施工阶段
3.2.1 控制基层施工质量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底基层和基层施工,以确保标高、横坡、强度、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基层施工完成后,加强基层养护,采用不透水薄膜、土工布或用洒水进行养护,也可采用喷洒沥青乳液保护,并应严格控制行车数量及速度。严格控制基层平整,面层铺筑前用直尺对基层进行平整度检测,平整度差大于规范要求的路段应进行整平,确保基层标高和基准线标高准确无误。
3.2.2 控制台背回填
桥涵台背回填或下沉是引起路面平整度的常见因素。因此,台背回填过程中应抓好以下工作:认真选择优质填料,在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选择透水性好的砂砾;设置水泥或石灰稳定层,尽量使路基刚度提高,减少沉陷;施工过程中尽可能扩大作业面,以便发挥大型压实机械的作用;当场地受限制时,可将压路机沿路基横断面方向顺台背进行压实,对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地方采用冲击夯实;填料分层压实时,每层厚度不超过规范要求,保证其在最佳含水量下压实,并严格按压实度要求控制压实质量。另外,对于桥涵翼墙周围压实应与台背回填同时进行,防止因压实不足引起沉陷,給养护工带来麻烦,对于挖方路段桥涵台背回填,由于其工作面窄,可采用浆砌片石回填,但特别要注意砌体砂浆饱满捣实,防止雨水从缝隙流入,引起路基下沉、裂缝。
3.2.3 控制面层的施工质量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种类及质量。在选用沥青混合料种类时,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负荷大小、当地气候特征、路基状况及环境条件,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工程建设经验,通过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选择好的混合料,根据我国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混合物料进行配合比设计,以确定沥青混合料各种原材料的品种及级配比、矿物级配、最佳沥青用量。施工中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摊铺机开铺前,熨平板预热至80℃以上,并用水准仪找平以确定熨平板下支垫板的厚度。摊铺过程中摊铺机应该匀速,应尽量避免停机,将每天必须停机中断摊铺点放在构造物一端定做收缩缝的位置:停顿时间超过30min或混合料温度低于100℃时,要按照处理冷接缝的方法重新接缝。运料车不得冲撞摊铺机和卸料过猛,卸料过程中应挂空档,并停在15-30CM处,靠摊铺机的推动前进。
3.2.4 接缝处的控制
接缝处理不当是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常见因素,接缝处理的常见缺陷是接缝处结合强度不够产生松散或裂纹。公路建设中的按缝有纵向和横向两类,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纵向接缝尽量采用热接缝,使用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调整相等的两 台摊铺机进行梯队作业,联合摊铺,相邻搭接重叠。上下层纵向接缝不得重合,错开量应大于50cm。热接缝的碾压应放在错轮碾压的最后进行,由一台压路机最终完成接缝处的碾压,以消除痕迹。横缝是影响平整及行车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横缝以平接缝为佳。在接缝处摊混合料前,应用直尺检查接缝端部的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时,予以清除。摊铺时应调整好松铺厚度,接缝处摊铺层施工結束后用直尺检查其平整度,如不符合要求,应在混合料冷却前处理。
3.2.5 控制碾压质量
碾压是沥青面层成型的主要工序,也是保证路面平整度的最后一道工艺,合理的碾压工艺与正确的碾压操作是保证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和平整度的重要手段。我们主要从碾压温度、碾压路线、碾压的次数和速度、压路机使用状况等几个方面来控制路面的碾压质量。碾压过程中压路机应匀速缓慢的行驶,并严格控制喷水量,做到沥青不粘轮不过早冷却不开裂,碾压过程中不得打方向刹车。振动式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振动应关闭,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的路段上压路机不得转向、调头或候车。
3.3 运营养护阶段
公路建成后,其运营养护的好坏也会对公路的路面平整度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建后的公路起到的功能,在运营养护阶段根据勘测设计资料,制合理的养护方案,定期观测公路的路面质量,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对通行车辆要严格根据设计的要求控制轴重和车速,保证路面的正常使用功能。
4. 结束语
公路工程各个阶段的质量都可能引起沥青路面平整度不佳。因此,在公路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管制每一个环节,按照规范的要求,控制设计质量,选用合理的施工机具、施工工艺,使用合格的材料,控制好每个阶段的施工质量,保证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满足行车要求。
参考文献:
[1]邓学军,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508-524.
[2]于书翰,道路工程[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178-192.
[3]JTG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关键词:路面 平整度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5-003-02
1. 概况
省道306线修建于70年代初,全长55公里,为四级砂石路面;沿途经过林芝、米林县、朗县、加查县、曲松县、桑日县、泽当镇等地,是连接山南、林芝的重要干道,是西藏自治区重要的旅游环线公路之一。它的建成加深了山南人民和林芝人民的感情,促进了两地的经济发展。2002年11月-2004年9月改建八一至米林镇段。
经调查发现,该路段多处路面平整度欠佳,直接影响驾驶的平稳性和乘客的舒适感,同时,影响行车的速度和安全。不平整的路表面会增大行车阻力,并使车辆产生附加的振动作用。而且,不平整的路面还会积滞雨水,加剧路面的破坏。本文从分析该地区路面不平整的特点入手,讨论其产生的原因及提高该地区路面平整度的主要措施。
2. 不平整现象及原因分析
平整的路面要靠优良的施工机具、精细的施工工艺、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以及经常和及时的养护来保证。同时,路面的平整度还与整个路面结构和面层材料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有关。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差的路面结构和面层混合料,经不起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极易出现沉陷、车辙和推挤等破坏,从而形成不平整的路表面。经调查在该路段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平整现象。
2.1 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路表面不平整
工程施工过程中,路堤地基处理不当、路堤填料不均匀、路基填土压实度不够、半填半挖部分处理不当、水文气候条件、施工质量未达设计要求等都会引起路基不均匀沉降。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路表面不平整现象主要包括路基塌陷、台背不均匀沉降等。
2.2 面层施工质量引起路表面不平整
道路面层是与车辆直接接触的路面结构,其基本功能主要是为车辆提供快速、安全、舒适的行驶正表面。面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行车的安全和速度,路面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工程数量,施工期限以及可能获得的人力和机械设备等条件来选择合适的面层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以保证路面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不合格的路面在行车荷载、水流冲刷、水侵蚀、光照等因素的作用下常会产生推移、裂缝、松散、水破坏、泛油等路面病害。
2.3 混合料质量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面层摊铺混合料质量对平整度的影响极大。在混合料的拌和过程中,机械操作不当或出现故障,就会出现料温不均匀、骨料级配发生较大变化等现象。由于料温低,拌合时间短等原因出现花白料,使路面难以摊铺成型,由于烘干温度过高造成沥青材料老化和骨料的碳化,不能保证沥青混合料摊铺质量或当拌合设备供应能力过小,出现停机待料状况,使接头处温度降低,出现温度差形成坎,运输设备不配套或司机技术较差时,容易撞击摊铺机使机身后移,产生台阶,处理施工接缝技术较差或不认真导致接缝不平整。
3. 平整度控制措施
不平整的路面会导致路面结构的加速损坏。因此,针对以上导致沥青路面度差的原因,结合西藏林芝的地理及气候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沥青路面的平整度。
3.1 勘测设计阶段
道路工程基本建设的必要步骤,勘测设计文件是工程建设的基本依据。
道路勘测设计的内容,是根据设计任务书提出的公路路线,或按照城市规划所拟定的城市道路路线,进行查勘与测量,取得必要的勘测设计资料,以便按照规定编制设计文件。勘测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路设计、公路建设及建成后的养护质量,因此,在勘测阶段要做到实事求是,依据工程环境的实际情况,做出客观正确的勘测成果,设计要依据勘测资料综合考虑山、水、田、林、路等统筹安排、布置协调。体现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美观并符合交通工程的要求。设计标准应根据工程的不同性质,不同要求,区别对待。
3.2 施工阶段
3.2.1 控制基层施工质量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底基层和基层施工,以确保标高、横坡、强度、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基层施工完成后,加强基层养护,采用不透水薄膜、土工布或用洒水进行养护,也可采用喷洒沥青乳液保护,并应严格控制行车数量及速度。严格控制基层平整,面层铺筑前用直尺对基层进行平整度检测,平整度差大于规范要求的路段应进行整平,确保基层标高和基准线标高准确无误。
3.2.2 控制台背回填
桥涵台背回填或下沉是引起路面平整度的常见因素。因此,台背回填过程中应抓好以下工作:认真选择优质填料,在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选择透水性好的砂砾;设置水泥或石灰稳定层,尽量使路基刚度提高,减少沉陷;施工过程中尽可能扩大作业面,以便发挥大型压实机械的作用;当场地受限制时,可将压路机沿路基横断面方向顺台背进行压实,对压路机碾压不到的地方采用冲击夯实;填料分层压实时,每层厚度不超过规范要求,保证其在最佳含水量下压实,并严格按压实度要求控制压实质量。另外,对于桥涵翼墙周围压实应与台背回填同时进行,防止因压实不足引起沉陷,給养护工带来麻烦,对于挖方路段桥涵台背回填,由于其工作面窄,可采用浆砌片石回填,但特别要注意砌体砂浆饱满捣实,防止雨水从缝隙流入,引起路基下沉、裂缝。
3.2.3 控制面层的施工质量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种类及质量。在选用沥青混合料种类时,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负荷大小、当地气候特征、路基状况及环境条件,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工程建设经验,通过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选择好的混合料,根据我国现行的《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混合物料进行配合比设计,以确定沥青混合料各种原材料的品种及级配比、矿物级配、最佳沥青用量。施工中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摊铺机开铺前,熨平板预热至80℃以上,并用水准仪找平以确定熨平板下支垫板的厚度。摊铺过程中摊铺机应该匀速,应尽量避免停机,将每天必须停机中断摊铺点放在构造物一端定做收缩缝的位置:停顿时间超过30min或混合料温度低于100℃时,要按照处理冷接缝的方法重新接缝。运料车不得冲撞摊铺机和卸料过猛,卸料过程中应挂空档,并停在15-30CM处,靠摊铺机的推动前进。
3.2.4 接缝处的控制
接缝处理不当是影响路面平整度的常见因素,接缝处理的常见缺陷是接缝处结合强度不够产生松散或裂纹。公路建设中的按缝有纵向和横向两类,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纵向接缝尽量采用热接缝,使用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调整相等的两 台摊铺机进行梯队作业,联合摊铺,相邻搭接重叠。上下层纵向接缝不得重合,错开量应大于50cm。热接缝的碾压应放在错轮碾压的最后进行,由一台压路机最终完成接缝处的碾压,以消除痕迹。横缝是影响平整及行车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横缝以平接缝为佳。在接缝处摊混合料前,应用直尺检查接缝端部的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时,予以清除。摊铺时应调整好松铺厚度,接缝处摊铺层施工結束后用直尺检查其平整度,如不符合要求,应在混合料冷却前处理。
3.2.5 控制碾压质量
碾压是沥青面层成型的主要工序,也是保证路面平整度的最后一道工艺,合理的碾压工艺与正确的碾压操作是保证沥青路面的压实度和平整度的重要手段。我们主要从碾压温度、碾压路线、碾压的次数和速度、压路机使用状况等几个方面来控制路面的碾压质量。碾压过程中压路机应匀速缓慢的行驶,并严格控制喷水量,做到沥青不粘轮不过早冷却不开裂,碾压过程中不得打方向刹车。振动式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振动应关闭,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的路段上压路机不得转向、调头或候车。
3.3 运营养护阶段
公路建成后,其运营养护的好坏也会对公路的路面平整度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建后的公路起到的功能,在运营养护阶段根据勘测设计资料,制合理的养护方案,定期观测公路的路面质量,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对通行车辆要严格根据设计的要求控制轴重和车速,保证路面的正常使用功能。
4. 结束语
公路工程各个阶段的质量都可能引起沥青路面平整度不佳。因此,在公路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管制每一个环节,按照规范的要求,控制设计质量,选用合理的施工机具、施工工艺,使用合格的材料,控制好每个阶段的施工质量,保证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满足行车要求。
参考文献:
[1]邓学军,路基路面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508-524.
[2]于书翰,道路工程[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178-192.
[3]JTG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