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t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课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核心素养逐渐也成为了教育行业的重要代名词,对新课改政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化学学科是我国理科学科中的一门课程,抽象性和逻辑性与其它学科相比都是比较强的,为了推动化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将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结合化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对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化学学科教学;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8-047-01
  引言
  核心素养在我国很早之前就出现了雏形,随着教育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也不断得以发展与完善。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利用,对教学工作的推进以及学生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帮助。而且核心素养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而是有很多的具体组成部分,在高中化学核心素养中也是如此,大致来说有“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其既有化学学科的学习观念,也有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可以说囊括了化学学科学习的重点,由此可见,推进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是有效整合的必要性。
  一、利用现代影像技术,树立宏观与微观意识
  宏观与微观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概念,但是由于过于抽象,所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导致教学效率不理想。这时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树立相关的宏观与微观意识。例如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时,如果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只是在黑板上讲授氧化还原知识,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不好,这时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电脑发挥虚拟实验室的作用,用电脑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进行模拟,通过电脑对微观粒子的模拟,不仅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还让学生充分了解了整个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变化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微观与宏观概念的加强,总的来说,有利于提高化学学科教学的质量。
  二、通過计算机计算,推进推理与认知过程
  化学学科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在计算量上面也是比较大的。在化学学科中,利用人力进行推理与计算,那么耗费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比较大的,这时就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计算快的特性,加快推理与认知过程。如在化学平衡常数一章节的讲解中,教师需要通过HI的分解数据,对相关规律进行说明,如果是传统的人力计算,不仅费时费力,在课堂上无法进行演示,同时计算准确率也是比较低的,不利于加强数据的说理性。这时就可以利用计算机中的Excell软件,对各种计算公式在软件中进行编译,然后下拉公式就能迅速得出计算结果,使整个演示过程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有利于推进化学学科的推理与认知过程。
  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培养科学与创新意识
  我国的传统化学学科教学过程不仅枯燥乏味,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科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利用现代虚拟现实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教材中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节中,教师必须要进行相关的实验过程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但是实验过程不仅具有一定风险,同时可见度也是比较低的,这是导致教学效率较低的一个原因,这时就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虚拟现实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利用Excell等软件的作图功能能够形象的显示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不仅能推进教学进程,同时也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利用信息整合技术,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现代信息技术除了能进行对数据的表示与计算之外,还能实现对信息的整合功能,在化学学科教学中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利用计算机中的信息整合功能,能够构建相关的知识结构网,例如在化学课本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一章节中,如果不能对相关的化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那么是很难提高教学效果的。利用计算机中的Mind Manager软件就可以发挥信息整合的作用,构建相关的知识结构网,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通过对化学知识的系统性梳理与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有利于学生相关科学精神与社会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推动信息技术更好地与化学学科教学相结合。
  五、结束语
  从上述叙述中可以看出,将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教学实际相结合,能够大大提高化学学科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但是结合我国化学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加强:从国家层面来说,要加强教育行业的政策扶持,加强核心素养的教育核心地位;从行业工作者来说,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的更好结合。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促进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的结合有利于我国教育行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李新义,夏建华,蒋蓓蓓.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创新——以“乙烯”教学为例[J].化学教学,2017(9):40-46.
  [2]杨发丽.基于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煤的综合利用”高三复习教学实践与反思[J].化学教育,2018(5):49-53.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政治教学新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比如说理论与生活结合的探究性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等,其中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影响尤为深刻。这个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集体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以后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微课;高中政治;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摘要:题跋文是题写在文章、书籍、字画、碑帖等前后的说明和议论文字,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从题跋中可以看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感受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体会中华文化鲜明的包容性;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多种因素。这些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用素材。追本求源,润泽课堂,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关键词:题跋;藏书家;文化;经济;政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之一。生物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把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或生活感悟有机地联系起来。如何创建“生活化生物课堂模式”,着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生物课堂教学值得探究的话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标准流利的英语语音对于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以及提高学习者的英语交流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探讨如何帮助小学生利用母语的优势打好英语基础,即如何利用汉语拼音联系法,利用汉语拼音的正迁移来帮助小学生轻松掌握英语语音知识。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英汉联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
摘 要:《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对小学低年级法制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其中包括国家、国籍、公民等初步概念的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的初步认识;立规则意识、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初步了解等。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所有的课程都应贴近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关键词:思品教学;同课异构;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45-1 
摘 要:隨着教学目标的不断更新与调整,教育对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因此利用知识可视化优化当前教学的方法出现在了现代课堂之中。所谓“知识可视化”,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可视化工具以及各种可视化器材将知识信息进行重新构建,以图形和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教学方法。在知识可视化方法下,学生能够借助各种可视化工具的形式对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与构建,进而达到对知识进行再次记忆、了解与应用的目的
摘 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构建“以人为本”的地理课堂活动,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心得。  关键词:课堂活动;方案;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53-1  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构建“以人为本”的地理课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地理兴趣,提高了地理课堂效率,培养了
摘 要:历史是初中教学工作中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课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较强的枯燥性、乏味性、单一性、系统性。通常情况下,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十分的枯燥无味,在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中,学生极易出现开小差、心不在焉等现象,严重降低学生学习质量,导致历史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开展。为充分调动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特将历史图片运用到历史教学活动之中,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与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在我国,广大的中小学教师以及其他的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教学资源缺乏认识,网络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本文探讨了网络资源在多媒体中的整合和利用问题。  关键词:网络资源;多媒体;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91-1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媒体多,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在实验教学中适当的利用多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赏识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由于人们对“惩罚”的错误理解,导致很多教育者“谈罚色变”,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和不良倾向“轻打轻放”,埋下了很多班级管理的隐患。基于此,本文将论证教育“惩罚”的必要性,并结合初中受教育者的特点,提出初中班级管理中实施“惩罚”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教育惩罚;必要性;惩罚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