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信息技术;优势;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6—0089—01
现代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拓宽了教育时空,为学生多渠道、多层次获取知识提供了可能,对课堂教学中新的师生关系定位,课堂与课外之间的新型关系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信息技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容量大、视听效果好、交互能力强和操作方便等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
1. 节省学生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件,对课文、题解、作者简介、学习目标、写作背景、主要情节、语言品析、景物描写、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练习、小结、学习讨论区、参考资料等设置多个按钮,并链接相应网页,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了解的内容,在网上进行阅读。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以迅速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且可以马上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利用网络课件中的超文本、超链接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使学生不受课件本身的局限,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库,了解很多与之相关的知识。
2. 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热情。现代信息技术以生动的画面,具体可感的形象,激动人心的乐曲和声音等充实课堂,拓宽了教学内容,打破了课堂沉闷的气氛,且将内容声情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增,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处于农村地带,获取信息的来源少,所以使用信息技术能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
3. 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对于语文中许多学生无法感知的遥远环境,如宇宙中的天体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形式,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突破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例如,在讲授《神奇的极光》时,笔者出示了极昼极夜彩图及光的运行示意图。使学生在形象直观、色彩斑斓的图画中感悟到天体的运动情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4. 合理调配呈现时机,发挥最佳教学效果。应用信息技术,首先要最佳地呈现教学内容。其次要最佳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发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形象美、人文美,让学生获取审美知识,陶冶爱美情趣,而不是摆花架子作秀。最后要把握最佳的呈现时机。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选择一个最佳的呈现时机很重要。一般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配合导入语使用;在突出重难点,品味语言,渲染意境,揭示主旨时适当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
1. 过分迷信信息技术。部分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依赖心理过强,抛弃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选择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是切合教学需要,使所选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统一,形式要服务于内容,手段要服务于效果。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与传统优秀教学方法有机相结合,并适当地使用视频展台,对“拿来”的东西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即要顾及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使信息技术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我们服务于信息技术。
2. 教师信息素养较低。如今很多教师对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不够热心,认为只要把学生成绩搞好即可,这些片面的想法必然使我们的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结果当然是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非常必要。应培养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对课程进行学习、研究与探讨的能力,促进师生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技常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3. 人机对话过于师生交流。在使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方面,个别教师认为把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换作“屏幕+鼠标”就是教学模式的变革,实际上没有真正领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部分——“教与学”的过程,忽略了学生才是主体的实际情况,而只是片面强调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没有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反而歪曲了现代教育本身的含义,在资源的利用上也是极大地浪费。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地把传统优秀的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
编辑:马德佳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6—0089—01
现代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拓宽了教育时空,为学生多渠道、多层次获取知识提供了可能,对课堂教学中新的师生关系定位,课堂与课外之间的新型关系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代信息技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容量大、视听效果好、交互能力强和操作方便等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
1. 节省学生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件,对课文、题解、作者简介、学习目标、写作背景、主要情节、语言品析、景物描写、写作手法、人物形象、练习、小结、学习讨论区、参考资料等设置多个按钮,并链接相应网页,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了解的内容,在网上进行阅读。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可以迅速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且可以马上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利用网络课件中的超文本、超链接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使学生不受课件本身的局限,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库,了解很多与之相关的知识。
2. 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热情。现代信息技术以生动的画面,具体可感的形象,激动人心的乐曲和声音等充实课堂,拓宽了教学内容,打破了课堂沉闷的气氛,且将内容声情并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增,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处于农村地带,获取信息的来源少,所以使用信息技术能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
3. 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对于语文中许多学生无法感知的遥远环境,如宇宙中的天体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形式,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突破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例如,在讲授《神奇的极光》时,笔者出示了极昼极夜彩图及光的运行示意图。使学生在形象直观、色彩斑斓的图画中感悟到天体的运动情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4. 合理调配呈现时机,发挥最佳教学效果。应用信息技术,首先要最佳地呈现教学内容。其次要最佳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发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形象美、人文美,让学生获取审美知识,陶冶爱美情趣,而不是摆花架子作秀。最后要把握最佳的呈现时机。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选择一个最佳的呈现时机很重要。一般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配合导入语使用;在突出重难点,品味语言,渲染意境,揭示主旨时适当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内容。
二、存在的问题
1. 过分迷信信息技术。部分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依赖心理过强,抛弃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选择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是切合教学需要,使所选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统一,形式要服务于内容,手段要服务于效果。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与传统优秀教学方法有机相结合,并适当地使用视频展台,对“拿来”的东西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即要顾及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使信息技术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我们服务于信息技术。
2. 教师信息素养较低。如今很多教师对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不够热心,认为只要把学生成绩搞好即可,这些片面的想法必然使我们的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结果当然是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提高教师信息素养非常必要。应培养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对课程进行学习、研究与探讨的能力,促进师生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技常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3. 人机对话过于师生交流。在使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方面,个别教师认为把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换作“屏幕+鼠标”就是教学模式的变革,实际上没有真正领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部分——“教与学”的过程,忽略了学生才是主体的实际情况,而只是片面强调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没有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反而歪曲了现代教育本身的含义,在资源的利用上也是极大地浪费。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地把传统优秀的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