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国防教育,对于建设高尚健康、文明协调的和谐校园文化有着促进作用。
关键词: 国防教育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作用
一、国防教育、和谐校园文化的含义
国防教育是按照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防御外来的颠覆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要求,对公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诸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活动。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防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法制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国防知识教育等方面。
国防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和民族荣辱兴衰的大事,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最有效方式,能够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共鸣,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二是国防教育不仅是一个教学、训练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品质培养、作风纪律养成、身体素质锻炼的全过程。因此它具有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的教育功能。三是由于国防教育实施方式的特殊性,使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影响教育是极为深刻的,是终身受益的。
和谐校园文化,就是在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的指导下,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性的思考,通过和谐校园文化构建,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未来和谐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有强烈的上进心,对外界事物有高度的敏感性,有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有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责任心,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民族心理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目标就是通过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素质能力等方面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并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以文化养人、文化造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就是要善于发现校园内外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文化要素,通过总结、积淀,形成文化,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让大学生感受、认同并深深习得这种文化,将此种和谐校园文化的烙印带入日后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建功立业。和谐校园文化主要包括良好的学校精神、优良的学校校风、融洽的人际关系、共同的价值取向、文明的生活方式等。高校和谐校园文化要求我们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性的思考,通过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提高大学教育的绩效,培养适应未来和谐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国防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的内在联系
从上面对国防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含义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既有内在的共同性和一致性,又有一定的区别,二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育目标的共同性。国防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以发展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基本教育。通过国防教育,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道德高尚的人,这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目标——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是相一致的。其二,结构要素的共同性。国防教育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本身包含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身心教育等多种成分,体现它与和谐校园文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互补的关系。由此可见,国防教育的结构要素与和谐校园文化的结构要素具有共同性,这是二者之间协同的纽带和桥梁。
三、国防教育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1.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和谐校园文化要求全校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而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其综合素质中居重要地位。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能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和道德基础,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国防教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最有效方式,能够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共鸣,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增强建设国防和巩固国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学阶段是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入校后通过一系列的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课的教学,从根本上增强国防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保持对国家所面临外部威胁与挑战的忧患意识,发扬为改善生存环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的进取精神。同时还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从而为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如我国国防思想的形成和巩固过程,是中华民族树立民族精神、抵御外敌侵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一个缩影;在拜金主义、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对高校学生进行系统的国防教育,使当代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军的优良传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等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国防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营造有积极价值取向、崇高理想信念和高尚思想品德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2.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和谐校园文化要求学校全体人员有一致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氛围,形成公共价值趋上的凝聚力,具有“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群体意识和集体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就像一种精神黏合剂,能够推进工作、美化生活,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个性张扬,乐于展现自我,部分学生个人主义严重,集体观淡薄,越来越多的学生难以处理宿舍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人际交往受阻。在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学生往往注重自我能力的展示,而不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社会对高校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沟通能力不佳、无法融入工作团队的学生,很难被社会接纳和认可,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的基本准则,它的基本点就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主义思想是在集体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国防教育中的军事技能训练,操练的各项科目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在军训过程中,通常按部队建制将受训学生编成班、排、连、营等单位进行训练。平时的各项活动都是集体活动,特别是在方队训练时,要求保持良好的军姿、严整的军容、协调一致的动作,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对集体主义精神的感悟,使他们全面理解和把握集体主义的精神实质。此外,军事训练中常伴随着集体与集体的竞赛、对抗,这种集体间的竞争,给予集体中的个人责任和义务,强化个人的归类,使每个人在集体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学会与集体共荣共辱,学会在集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而集体的氛围,给予个体关爱,满足个体需求,这样个人和集体就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意识,形成一种团结向上,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3.国防教育有利于促进高校优良的校风学风建设
和谐校园文化要求学校有明确的办学宗旨、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些都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和前提,反映着师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和学习风气。校风、学风建设是学校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高校端正办学思想、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件根本大事,也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优良的校风、学风起着无形的激励作用、凝聚团结作用、规范约束作用。抓好校风学风教育和建设有利于全体师生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文化、爱科学的教育;有利于贯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风格;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又能影响社会风气,有利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国防教育通过其特有的革命知识教育、军队纪律教育等,对学生纪律观念、学习观念的养成,以及校风学风、大学精神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高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大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不少大学生正是在国防教育课程和国防教育活动中增强了纪律观念、端正了学习态度,熔铸了大学精神,从而进一步彰显了校风学风的培育功能。纪律是校风形成的基础,没有良好的校纪校规,校风便无从谈起。国防教育通过开展革命历史教育、部队条令条例教育和国防法律法规教育,尤其是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军事训练,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纪律的重要性,厘清民主和法制、自由和纪律的关系,切实增强遵纪守法观念,提高组织纪律性。高技术战争已然成为新的战争形态,打赢现代战争靠的是科技,拼的是经济,离不开教育、人才、学习和创新。深入开展现代化国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推进学风建设。加强国防教育,促进校风学风建设,为营造规范有序、严谨求实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保驾护航。
4.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和谐校园文化要求全体人员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和正确认识、看待、分析现实问题的心理。增强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使他们具备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和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
一名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前后长达十多年正是他们长身体、学知识的时候。进入大学后,竞争更加激烈。由于在客观上长时间从事脑力劳动,再加上各种主观原因,他们经常处于精力高度集中、精神极度紧张的状态。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脆弱、身体素质不强等问题比较普遍。如何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不断增强其自信心,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军训为主要形式的学校国防教育对帮助大学生加强身体锻炼,克服心理脆弱,增强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摸爬滚打、队列训练、单兵战术、射击、野营拉练等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肺活量、肌肉力量等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不仅提高了军事技能,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身体素质,为他们培养健康的体魄奠定了基础。同时,军事技能训练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增强心理素质的良好机会。在军事技能训练中,通过组织各种项目的比赛、达标测验、技术考核,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稳定的情绪,正直、勇敢的性格,以及面对失败与挫折所必需的坚忍不拔的意志、不畏艰难的勇气、勇于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整心态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实践表明,通过军事技能训练,大学生娇气少了,吃苦耐劳精神增强了,承受挫折能力提高了。通过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为建设健康、积极的和谐校园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防教育是一项“振民气,壮国魂”的艰巨事业,也是一项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伟大事业。高校国防教育组织实施的成效,直接影响大学生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的形成。强化国防教育效果,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初步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强国防教育,对于建设高尚健康、文明协调的和谐校园文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人民日报,1999-6-17.
[2]黄永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浅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
[3]黄清明,王关梅.高校国防教育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贺州学院学报,2008:24.
关键词: 国防教育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作用
一、国防教育、和谐校园文化的含义
国防教育是按照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防御外来的颠覆和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要求,对公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诸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活动。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防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法制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国防知识教育等方面。
国防教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防教育是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和民族荣辱兴衰的大事,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最有效方式,能够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共鸣,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二是国防教育不仅是一个教学、训练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品质培养、作风纪律养成、身体素质锻炼的全过程。因此它具有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的教育功能。三是由于国防教育实施方式的特殊性,使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影响教育是极为深刻的,是终身受益的。
和谐校园文化,就是在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的指导下,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性的思考,通过和谐校园文化构建,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未来和谐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有强烈的上进心,对外界事物有高度的敏感性,有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有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责任心,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民族心理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大学生。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目标就是通过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素质能力等方面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并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以文化养人、文化造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就是要善于发现校园内外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文化要素,通过总结、积淀,形成文化,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让大学生感受、认同并深深习得这种文化,将此种和谐校园文化的烙印带入日后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建功立业。和谐校园文化主要包括良好的学校精神、优良的学校校风、融洽的人际关系、共同的价值取向、文明的生活方式等。高校和谐校园文化要求我们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性的思考,通过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提高大学教育的绩效,培养适应未来和谐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国防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的内在联系
从上面对国防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含义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既有内在的共同性和一致性,又有一定的区别,二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育目标的共同性。国防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以发展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基本教育。通过国防教育,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道德高尚的人,这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目标——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是相一致的。其二,结构要素的共同性。国防教育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本身包含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身心教育等多种成分,体现它与和谐校园文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互补的关系。由此可见,国防教育的结构要素与和谐校园文化的结构要素具有共同性,这是二者之间协同的纽带和桥梁。
三、国防教育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1.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和谐校园文化要求全校人员有较高的素质,而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其综合素质中居重要地位。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能为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和道德基础,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国防教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最有效方式,能够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心理共鸣,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增强建设国防和巩固国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学阶段是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大学生入校后通过一系列的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课的教学,从根本上增强国防意识,激发爱国热情,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保持对国家所面临外部威胁与挑战的忧患意识,发扬为改善生存环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的进取精神。同时还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从而为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如我国国防思想的形成和巩固过程,是中华民族树立民族精神、抵御外敌侵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一个缩影;在拜金主义、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对高校学生进行系统的国防教育,使当代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军的优良传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等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国防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营造有积极价值取向、崇高理想信念和高尚思想品德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2.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和谐校园文化要求学校全体人员有一致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氛围,形成公共价值趋上的凝聚力,具有“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群体意识和集体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就像一种精神黏合剂,能够推进工作、美化生活,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个性张扬,乐于展现自我,部分学生个人主义严重,集体观淡薄,越来越多的学生难以处理宿舍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人际交往受阻。在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中,学生往往注重自我能力的展示,而不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社会对高校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沟通能力不佳、无法融入工作团队的学生,很难被社会接纳和认可,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的基本准则,它的基本点就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主义思想是在集体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国防教育中的军事技能训练,操练的各项科目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在军训过程中,通常按部队建制将受训学生编成班、排、连、营等单位进行训练。平时的各项活动都是集体活动,特别是在方队训练时,要求保持良好的军姿、严整的军容、协调一致的动作,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对集体主义精神的感悟,使他们全面理解和把握集体主义的精神实质。此外,军事训练中常伴随着集体与集体的竞赛、对抗,这种集体间的竞争,给予集体中的个人责任和义务,强化个人的归类,使每个人在集体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学会与集体共荣共辱,学会在集体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而集体的氛围,给予个体关爱,满足个体需求,这样个人和集体就形成了良性循环。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协作意识,形成一种团结向上,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3.国防教育有利于促进高校优良的校风学风建设
和谐校园文化要求学校有明确的办学宗旨、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些都是形成良好校风的基础和前提,反映着师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和学习风气。校风、学风建设是学校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高校端正办学思想、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合格人才的一件根本大事,也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优良的校风、学风起着无形的激励作用、凝聚团结作用、规范约束作用。抓好校风学风教育和建设有利于全体师生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文化、爱科学的教育;有利于贯彻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风格;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又能影响社会风气,有利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国防教育通过其特有的革命知识教育、军队纪律教育等,对学生纪律观念、学习观念的养成,以及校风学风、大学精神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促进作用。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高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在大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不少大学生正是在国防教育课程和国防教育活动中增强了纪律观念、端正了学习态度,熔铸了大学精神,从而进一步彰显了校风学风的培育功能。纪律是校风形成的基础,没有良好的校纪校规,校风便无从谈起。国防教育通过开展革命历史教育、部队条令条例教育和国防法律法规教育,尤其是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军事训练,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纪律的重要性,厘清民主和法制、自由和纪律的关系,切实增强遵纪守法观念,提高组织纪律性。高技术战争已然成为新的战争形态,打赢现代战争靠的是科技,拼的是经济,离不开教育、人才、学习和创新。深入开展现代化国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推进学风建设。加强国防教育,促进校风学风建设,为营造规范有序、严谨求实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保驾护航。
4.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和谐校园文化要求全体人员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和正确认识、看待、分析现实问题的心理。增强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使他们具备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和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
一名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前后长达十多年正是他们长身体、学知识的时候。进入大学后,竞争更加激烈。由于在客观上长时间从事脑力劳动,再加上各种主观原因,他们经常处于精力高度集中、精神极度紧张的状态。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脆弱、身体素质不强等问题比较普遍。如何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不断增强其自信心,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军训为主要形式的学校国防教育对帮助大学生加强身体锻炼,克服心理脆弱,增强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摸爬滚打、队列训练、单兵战术、射击、野营拉练等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肺活量、肌肉力量等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不仅提高了军事技能,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身体素质,为他们培养健康的体魄奠定了基础。同时,军事技能训练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增强心理素质的良好机会。在军事技能训练中,通过组织各种项目的比赛、达标测验、技术考核,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稳定的情绪,正直、勇敢的性格,以及面对失败与挫折所必需的坚忍不拔的意志、不畏艰难的勇气、勇于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整心态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实践表明,通过军事技能训练,大学生娇气少了,吃苦耐劳精神增强了,承受挫折能力提高了。通过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为建设健康、积极的和谐校园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防教育是一项“振民气,壮国魂”的艰巨事业,也是一项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伟大事业。高校国防教育组织实施的成效,直接影响大学生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的形成。强化国防教育效果,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初步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加强大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强国防教育,对于建设高尚健康、文明协调的和谐校园文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人民日报,1999-6-17.
[2]黄永华.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浅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
[3]黄清明,王关梅.高校国防教育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贺州学院学报,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