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多角度去思考,寻找解决之法。本文对历史新课改对当前历史学科教学的新诉求作简要分析,提出了新课改下历史学科教学应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对策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伴随而来的是教师教学观念、学生学习方法、考试评价制度、师生关系等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变化与调整。历史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课程,新课改带来的各种变化对历史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给我们如何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完成历史课堂教学任务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试将笔者近几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简要的梳理,反思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做法与收获。
一、历史新课改对当前历史学科教学的新诉求
对照历史新课改,历史教学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这些不足和问题,恰是新课改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也是历史教学转型的关键之处。
(1)在历史教学的教育观念和理念上,历史新课改要求教师及时更新与创新,树立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新理念。历史新课改明确规定了师生关应该均是历史教学的两大主体,围绕此采取尽可能的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模式和方式,让学生真正回归主人的本位,大力营造宽松自由翱翔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2)在历史的教学模式与方式上,历史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不断丰富教学方式,推行多元化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力求建构起一整套利用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综合性、复合型教育模式。一是在历史教学中,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处理好计算机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与历史教学的关系,力求优化组合,形成互动发展的良性态势;二是在历史教学中,新课改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展开多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训练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
(3)在历史的教学目标上,历史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师加大对学生思维空间的多维立体开发,力求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多元整合式发展。历史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定位更加多元化多视角,囊括了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培育目标,要求历史教师要充分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发展作为重点进行突破,全力展现历史学科本身的人文科学性#现实性和思维训练功能。
(4)在历史的教学信息量上,要求历史教师尽量拓宽历史学科的单一视野,打开历史教学的宽阔胸怀,不断吸纳更多的知识信息。一是新课改目标要求教师务改变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模式和容量,在透彻分析历史教材基础上,拓宽历史学科知识视野,全力推进历史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二是历史新课改主张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系统化知识大厦,需要历史教师加大对历史知识和历史素材等方面的大力拓展和吸收。
二、新课改下历史学科教学应该采取的对策
(1)教师主动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新课改不仅改的是课标、教材,还要改老师的观念、方法,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历史老师的知识结构不同,学习提高的方法也就不同,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提高方法。
(2)要充分了解学生,正确引导学生。教育的对象就是学生,教师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要求改造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工作的对象——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工作对象的特点,即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有鲜明个性的个体,因此教师实施改造的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区别对待、方法多样。这里多样方法的根据就是学生的不同个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在施教之前要对施教对象有充分的了解,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包括学生的性格、能力、知识背景等各方面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立足于“教”,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还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历史重现它迷人的一面。在讲到八年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探讨,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把学生引入“设境一探究一分析一发现一解决”的主动学习中,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4)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养得到提高。例如在讲授“秦始争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基础”时,教师可适时地补充秦始皇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但最终无法长生不老的故事后,及时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的真谛。又如,在讲授与司马迁、曹雪芹、林则徐等历史人物相关的内容时,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学巨篇《史记》,曹雪芹在贫病饥寒交加中作文学巨著《红楼梦》的坚强意志,以及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格魅力等事例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坚强的意志,养成高尚的品质,树立以民族、国家的富强为己任的远大理想。
(5)研读课标和教材,领会核心理念。课标和教材规定了教学的内容、能力培养和情感熏陶,是我们进行学校教育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要熟悉课标和教材内容、领会其理念,根据学生实际,采用恰当的方法,如 : 多媒体教学、表演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兴趣法教学等,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对策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伴随而来的是教师教学观念、学生学习方法、考试评价制度、师生关系等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变化与调整。历史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课程,新课改带来的各种变化对历史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给我们如何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完成历史课堂教学任务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试将笔者近几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简要的梳理,反思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些做法与收获。
一、历史新课改对当前历史学科教学的新诉求
对照历史新课改,历史教学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这些不足和问题,恰是新课改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也是历史教学转型的关键之处。
(1)在历史教学的教育观念和理念上,历史新课改要求教师及时更新与创新,树立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新理念。历史新课改明确规定了师生关应该均是历史教学的两大主体,围绕此采取尽可能的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育模式和方式,让学生真正回归主人的本位,大力营造宽松自由翱翔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2)在历史的教学模式与方式上,历史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不断丰富教学方式,推行多元化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力求建构起一整套利用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综合性、复合型教育模式。一是在历史教学中,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处理好计算机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与历史教学的关系,力求优化组合,形成互动发展的良性态势;二是在历史教学中,新课改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展开多种形式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训练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
(3)在历史的教学目标上,历史新课改要求历史教师加大对学生思维空间的多维立体开发,力求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多元整合式发展。历史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定位更加多元化多视角,囊括了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培育目标,要求历史教师要充分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发展作为重点进行突破,全力展现历史学科本身的人文科学性#现实性和思维训练功能。
(4)在历史的教学信息量上,要求历史教师尽量拓宽历史学科的单一视野,打开历史教学的宽阔胸怀,不断吸纳更多的知识信息。一是新课改目标要求教师务改变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模式和容量,在透彻分析历史教材基础上,拓宽历史学科知识视野,全力推进历史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二是历史新课改主张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系统化知识大厦,需要历史教师加大对历史知识和历史素材等方面的大力拓展和吸收。
二、新课改下历史学科教学应该采取的对策
(1)教师主动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新课改不仅改的是课标、教材,还要改老师的观念、方法,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历史老师的知识结构不同,学习提高的方法也就不同,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提高方法。
(2)要充分了解学生,正确引导学生。教育的对象就是学生,教师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要求改造学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工作的对象——学生具有不同于其他工作对象的特点,即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有鲜明个性的个体,因此教师实施改造的教育过程中要做到区别对待、方法多样。这里多样方法的根据就是学生的不同个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在施教之前要对施教对象有充分的了解,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包括学生的性格、能力、知识背景等各方面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立足于“教”,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不能仅满足学生“学会”。还要引导学生“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历史重现它迷人的一面。在讲到八年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探讨,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把学生引入“设境一探究一分析一发现一解决”的主动学习中,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4)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养得到提高。例如在讲授“秦始争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基础”时,教师可适时地补充秦始皇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但最终无法长生不老的故事后,及时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的真谛。又如,在讲授与司马迁、曹雪芹、林则徐等历史人物相关的内容时,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学巨篇《史记》,曹雪芹在贫病饥寒交加中作文学巨著《红楼梦》的坚强意志,以及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格魅力等事例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坚强的意志,养成高尚的品质,树立以民族、国家的富强为己任的远大理想。
(5)研读课标和教材,领会核心理念。课标和教材规定了教学的内容、能力培养和情感熏陶,是我们进行学校教育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要熟悉课标和教材内容、领会其理念,根据学生实际,采用恰当的方法,如 : 多媒体教学、表演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兴趣法教学等,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