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层教学创建适合课堂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heng89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如何创建适合学生的数学课堂?本文结合“学·导·用”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就其中的“应用活学分层性”,从学生分层、内容分层、评价分层三个方面展开探讨.本文对于“学·导·用”教学模式实验的推进和实施分层次教学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生分层;内容分层;评价分层
  “运用活学”是“学·导·用”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它是学生通过自学、共学、教师导学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内化阶段.此环节运用得当,就能很好地检测教师“教”、学生“学”是否有效,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下面就其中的“运用活学分层性”,从学生、内容、评价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学生分层,促进小组建设
  (一)学生分层,利用好差异性资源
  通过问卷调查、平时测验、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间的差异,从学生学习态度,智力发展和接受基础等方面进行合理分层,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层.A层学生有较高的智力因素,反应敏捷,接受能力强,做题速度快,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层学生智力因素较高,但学习不刻苦,属于有潜力的学生.C层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有困难.学生分层后,再把各层次的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使学生的差异变成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的有效资源,形成最优资源互补组合.
  (二)师徒结对,实行捆绑考核
  学生分好组后,在组内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具体做法:C层学生认真完成C层作业;A层学生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对“徒弟”的作业进行批改、讲解、分析错因,订正错例,举一反三;C层学生服从“师傅”安排,经教师考核过关后师徒按照1分、2分两个等级来加分考核.
  (三)家长配合,自主分层
  为防止分层带来的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家长会、QQ聊天等手段,向家长讲清分层只是一种手段,主要让学困生有更多机会得到指导,同时培养优秀生的综合能力,对不同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才是目的,以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二、内容分层,促进学生发展
  如何让A层学生“吃得好”,B层学生“吃得饱”,C层学生“吃得了”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内容设计上要通过分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习题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设计.
  (一)基础检测,达成基础性目标
  基础检测,主要是要确保全体学生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检测形式可多样化,可用口头回答,书面练习等.
  如,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设计以下练习:
  1.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下列分数补充完整.
  14=2()58=10()25=()()
  2.我是小法官.
  (1)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把56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到原来的3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3)58=5-38-3=25.()
  (4)16的分子乘上3,分母除以3,分数的大小不变.()
  此环节的设计围绕学习目标(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基本题型,要求三个层次的学生掌握,时间控制在三、五分钟之内.
  (二)综合练习,检验教学效果
  综合练习是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经过基础检测后,结合书本中的“做一做”和习题进行变式训练,应给足思考时间,至少要在七、八分钟左右.综合练习要有典型性,而且要难易适中,以达到既调动A层学生的积极性,又保护C层学生的自信心的目的.检测方式可直接做在书本上或设计在研究单上.在练习中,教师要及时收集错误信息,暴露出学生的真实思维.对检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面向全班学生进行讲解;对于个性问题,采取个别辅导.练习后,可以采用小组检查形式批阅,C层学生的练习由A层学生当堂批改或教师课后集中批阅.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完后,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和练一练中的练习题外,还可以设计以下练习:
  (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分母为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13,56,2436.
  (2)3÷4=()4=15()=27().
  (3)616=()24=3÷().
  此题按三个不同层次来设计,第(1)题为基础练习,是知识的直接运用,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2)题为变式题;第(3)题为A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B层学生通过努力也能达到此水平,(2)、(3)两题由学生自由选择,当然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全选,学困生可以避开那些啃不动的难题,选择基础题和经过努力也可以完成的题.这样,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与之相应的成功体验,而每一次成功的喜悦将给每一个学困生一点学习的自信.
  (三)直击考题,训练学生思维
  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都会怕考试,“直击考题”就是把一些考试题目分解在每一节课上,让学生去面对,解除怕考试的恐惧心理.通过此环节的训练,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深度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勇于挑战的精神.此环节题目的设计应根据《课标》要求,遵循创新性、趣味性、生活性、开放性等原则,选择历届的一些考题,给学生探究.如,
  (1)56的分子加上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扩大()倍.
  (2)34的分母加上8,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
  这样的题目,可以安排A层学生上台展示,师生可相机做出点评讲解.
  通过每节课的“直击考题”,学生积累了许多解决难题的经验,提高了解题能力,也消除了“恐考”心理,真正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爱上学习.
  三、评价分层,促进师生发展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们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要求的评价,以实现评价的层次化和个性化.
  (一)分层评价,调整层次
  对A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發展;对B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揭示不足,指明方向,激励其积极上进;对C层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寻找并肯定点滴进步,促进其消除自卑,逐步走向成功.
  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是分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一般可以采用升级或降级的方法进行调整.如果在A层中成绩下降,还不如B层中的学生,就把A层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到B层,而将B层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层;同样,C层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升到B层,B层学生成绩退步了也可以降到C层.这样,在班级中逐渐形成了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二)改用符号,树立自信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总希望自己的作业有鲜红的勾,而不希望看到叉,为此,我将学生的叉改为○,学生订正后,我就在圆圈里填上三笔,变成笑脸.这一小小的改动,激起了学生对批改作业后的关注,促进了学生“二次练习”及时订正,巩固所学知识.
  (三)巧用等级,激发上进心
  每位学生都想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赞许.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多角度看待每一位学生,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巧妙运用等级评价.为此只要学生今天的练习比昨天好,哪怕是多对了一题,或作业书写工整,或是页面干净美观,或能展示思考过程等,只要有一点进步,就不放过,抓住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高一等级的鼓励.这样,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不断进取,从而真正达到高一等级的标准.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竞赛题的解题技巧十分灵活,解答一个问题,方法的选择常常决定解题的速度和成败.“旋转变换”就是一把巧妙的钥匙,准确、灵活地运用这把钥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竞赛;钥匙  旋转变换是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按一定方向旋转某个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简称旋转.它的主要性质有:旋转前后,对应直线的交角等于旋转角,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全等.  在初中数学各级各类竞赛中,我们常碰到借助
【摘要】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方式进行分析,提出注重激趣,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注重探索,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以及注重互动,提升学生的运算质量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注重激趣;注重探索;新课程背景;高中学生;运算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高中学生却普遍存在着运算能力不佳,运算质量较差等方面的问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需要注重
【摘要】在等比数列求和一节的教学中,有一道求和的题目,多数数学教师按照参考答案的分类方法讲解,本文对该题解答进行反思并发现其中的错误,进而加以纠正.  【关鍵词】求和;等比数列;分类
【摘要】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因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不同的,所以,不可避免在课堂中会出现形形色色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视这种犯错,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善于变“错”为宝.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合理利用这些“资源”,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逐步得到新知识的生成.本文中阐述了学生在课堂中会发生的几种常见错误类型,并加以充分的实例论证,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错误生成的过程与精彩之处
【摘要】在實际的工程控制中,频繁地出现一类带有时滞的线性切换系统,涉及领域广泛,对系统的稳定性等性能有着一定的影响.考虑到切换系统的控制问题时,一个理想的环境是切换的控制器与系统的切换状态同步,所以,考虑一个系统的线性状态反馈鲁棒二次镇定方法也变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线性切换系统;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闭环系统;鲁棒二次镇定方法  考虑下列线性切换系统:  x·(t)=Aσ(t)x(t) Bσ(
【摘要】“立体几何”是高中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导致空间概念淡薄.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除了用实物和模型进行教学外,更重要的还要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上入手.笔者就结合“直线与平面垂直”这节课谈谈认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认知;垂直;概念教学;思想方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上来看,中学生的认知规律有以
在高中数学中,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时,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正确理解题设条件,缺乏解题思路,只是一味的简单套用公式,解题时很容易出现严重失误,或者不会解读题目条件,感觉无从下手,使这一中档难度的题目轻易丢分.我将从下面几道常错题入手,去分析错题原因,寻找解题方向和办法,避免知识点理解和使用错误,与广大教师和学生共勉.
【摘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情境引入的重要性,设计巧妙,引人入胜的课堂开篇能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带学生进入美妙的数学课堂.但一个新颖有趣的课堂结尾往往也能如美妙的音乐一般耐人寻味,产生画龙点睛,启迪智慧的效果.数学课堂教学结尾设计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如何让课堂达到“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境界,也成为广大数学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 数学
【摘要】对1 086名中医药院校学生施测《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情况调查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软件分析工具,从38个指标中提出了包括学习综合因子、学习自我评价因子、学习兴趣与动机因子、学习自控因子、师生交流因子、学习环境因子、学习方法因子等7个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在因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成分分析;高等数学;spss 
【摘要】《高中新课程标准》对于数学学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得传统的数学教学侧重点也发生转变.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数学教学过程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单项传递,还需要高度关注学生运用解题技巧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研究从高中数学解题技巧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数形结合思想,进行作图解题技巧的应用实践,旨为高中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图解题技巧;应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