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转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科技含量低,主要依托简单增加劳动力来推动发展。本文以近年来我国出现的“用工荒”现象为基点,对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目标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转型;目标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依赖于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以简单劳动人数增长推动发展,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技术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等。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企业“用工荒”现象,这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增人增长模式的终结,预示着中小企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转型势在必行,但中小企业对于转型的目标模式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深入探讨中小企业转型的目标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注册数目已超过50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额分别占国家总额的58%、60%、45%和60%,解决全国75%以上的城镇人口就业。在科研方面,全国大约65%的发明专利和80%的新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产生。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总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一)产业层次低,技术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分布于第二、第三产业。其中,第二产业中比重较大的是轻纺织、建材、冶金等传统行业,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行业比重较小,发展优势主要基于较低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而不是自身核心技术或其它核心竞争力。第三产业中主要分布在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约占45%),而信息、物流、法律等现代服务和科技型企业比重不大(不到20%)。多数中小企业只能作为大型企业的附属企业,而不能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依赖性太强,抗风险能力差。
(二)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单一,多以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为主。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多为企业亲属,很少聘用职业经理人,公司管理水平较低且缺乏长期战略,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不注重人才栽培和管理,导致企业的寿命不长。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在50岁左右,而我国中小企业仅为3.5岁。
(三)中小企业转型目标模式不清晰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已开始意识到转型的重要性,但对企业转型以及转型的目标模式认识不清。有的企业认为从传统制造业转向高新科技产业才是转型,这种转型风险性极大,因为经营者从熟悉的行业冒失转向陌生行业,成功的几率较低。
二、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目标模式
(一)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分水岭
在全球分工格局中,我国处于生产制造环节,主要依靠较多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较少的资本和技术投入来实现总产值的增长。2011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已达2万亿美元,高于美国的1.8亿美元,中国制造产品遍及全球。但是,我国制造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在这种高速规模扩张和低附加值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中小企业形成了低产业增加值→低工资→低劳动力素质→低产业增加值的恶性循环。
自2004年以来,我国爆发了从局部沿海地区到全国的整体性企业“用工荒”现象。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已经能够消化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这缸水已经基本被淘干。劳动力的供不应求是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分水岭。
(二)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目标模式
中国中小企业转型,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其转型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笔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必须从依托劳动力增加拉动增长向以提高技术为核心的目标模式转变:
第一,立足科技创新。我国中小企业要立足科技创新,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的数量多、效率高、周期短等优势,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围绕核心业务和核心技术创新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二,融入产业供应链链,延伸价值链。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产品分工的不断深化,融入全球产业的供应链是中小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发展思路上,我国中小企业要改变仅仅处于加工制造的低附加值环节,应向高附加值阶段延伸,通过技术升级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供应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第三,变革商业模式。
由于自身资源有限,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中小企业要转变商业模式,在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资源的同时,合理整合和配置其他企业的资源。企业要集中内部资源增强核心业务,形成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并对非关键业务实行外包。同时,企业间要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在技术转换、人才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
三、推动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建议和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
深化体制改革,降低中小企业的行业进入门槛,打破行业垄断;认真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在加快相关法律建设的同时,出台具体性法规,确保《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有效执行;改善现有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行政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将中小企业司独立出来,使其成为拥有更多职权、国家层面的中小企业行政管理机构。同时,各级各地区要设置相应的中小企业行政管理机构,对当地中小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并提供政策咨询和专业化服务;进一步加强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公平,平等的融资环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二)加强对中小企业转型的优惠政策支持力度
继续加强以减税为核心的优惠支持政策。我国政府已出台了各种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调了高征税起点,取消了多项收费项目。但对于转型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些措施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税收政策不仅要保证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还应支持中小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水平实现突破。加强对中小企业转型的财政支持。集中有限的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向科技化和现代化发展。
(三)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建立全方位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从金融机构建设和相关辅助配套体系入手,建立健全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以政府为主导,设立由中央到地方,层级清晰,具有政策性金融功能的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为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提供扶持。第二,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集中资金,采用先进技术,加快现有信息网络设施的升级,为中小企业网络信息化提供便捷通畅的网络环境。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和经济信息中心等服务机构,搜集并发布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技术、市场等信息。(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乃醒,白林,锁箭.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12-2013)卷——中小企业转型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出版社,2012.
[2]余东华,范思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制造业升级与就业结构优化——“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解释与出路[J].财经科学,2011,(2):61-68.
[3]王健.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转型[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4]李红.技术创新与中小企业发展[J].改革与战略,2013,29(3):102-105.
[5]张聪群.基于产业集群的浙江中小企业转型模式研究[J].经济纵横,2009,(12): 126-130.
关键词:中小企业;转型;目标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依赖于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以简单劳动人数增长推动发展,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技术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等。近年来,我国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企业“用工荒”现象,这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增人增长模式的终结,预示着中小企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转型势在必行,但中小企业对于转型的目标模式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深入探讨中小企业转型的目标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2012年,我国中小企业注册数目已超过50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额分别占国家总额的58%、60%、45%和60%,解决全国75%以上的城镇人口就业。在科研方面,全国大约65%的发明专利和80%的新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产生。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总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一)产业层次低,技术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分布于第二、第三产业。其中,第二产业中比重较大的是轻纺织、建材、冶金等传统行业,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行业比重较小,发展优势主要基于较低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而不是自身核心技术或其它核心竞争力。第三产业中主要分布在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约占45%),而信息、物流、法律等现代服务和科技型企业比重不大(不到20%)。多数中小企业只能作为大型企业的附属企业,而不能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依赖性太强,抗风险能力差。
(二)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单一,多以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为主。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多为企业亲属,很少聘用职业经理人,公司管理水平较低且缺乏长期战略,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而不注重人才栽培和管理,导致企业的寿命不长。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在50岁左右,而我国中小企业仅为3.5岁。
(三)中小企业转型目标模式不清晰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已开始意识到转型的重要性,但对企业转型以及转型的目标模式认识不清。有的企业认为从传统制造业转向高新科技产业才是转型,这种转型风险性极大,因为经营者从熟悉的行业冒失转向陌生行业,成功的几率较低。
二、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目标模式
(一)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分水岭
在全球分工格局中,我国处于生产制造环节,主要依靠较多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投入,较少的资本和技术投入来实现总产值的增长。2011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已达2万亿美元,高于美国的1.8亿美元,中国制造产品遍及全球。但是,我国制造业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在这种高速规模扩张和低附加值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中小企业形成了低产业增加值→低工资→低劳动力素质→低产业增加值的恶性循环。
自2004年以来,我国爆发了从局部沿海地区到全国的整体性企业“用工荒”现象。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已经能够消化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这缸水已经基本被淘干。劳动力的供不应求是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分水岭。
(二)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目标模式
中国中小企业转型,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其转型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发展。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笔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必须从依托劳动力增加拉动增长向以提高技术为核心的目标模式转变:
第一,立足科技创新。我国中小企业要立足科技创新,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的数量多、效率高、周期短等优势,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围绕核心业务和核心技术创新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二,融入产业供应链链,延伸价值链。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产品分工的不断深化,融入全球产业的供应链是中小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发展思路上,我国中小企业要改变仅仅处于加工制造的低附加值环节,应向高附加值阶段延伸,通过技术升级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供应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第三,变革商业模式。
由于自身资源有限,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时,中小企业要转变商业模式,在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资源的同时,合理整合和配置其他企业的资源。企业要集中内部资源增强核心业务,形成一定的核心竞争力,并对非关键业务实行外包。同时,企业间要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在技术转换、人才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
三、推动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建议和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
深化体制改革,降低中小企业的行业进入门槛,打破行业垄断;认真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在加快相关法律建设的同时,出台具体性法规,确保《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有效执行;改善现有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行政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将中小企业司独立出来,使其成为拥有更多职权、国家层面的中小企业行政管理机构。同时,各级各地区要设置相应的中小企业行政管理机构,对当地中小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并提供政策咨询和专业化服务;进一步加强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公平,平等的融资环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二)加强对中小企业转型的优惠政策支持力度
继续加强以减税为核心的优惠支持政策。我国政府已出台了各种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调了高征税起点,取消了多项收费项目。但对于转型阶段的中小企业来说,这些措施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税收政策不仅要保证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还应支持中小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水平实现突破。加强对中小企业转型的财政支持。集中有限的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向科技化和现代化发展。
(三)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建立全方位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从金融机构建设和相关辅助配套体系入手,建立健全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以政府为主导,设立由中央到地方,层级清晰,具有政策性金融功能的中小企业发展银行,为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提供扶持。第二,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集中资金,采用先进技术,加快现有信息网络设施的升级,为中小企业网络信息化提供便捷通畅的网络环境。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息咨询机构、科技情报机构和经济信息中心等服务机构,搜集并发布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技术、市场等信息。(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乃醒,白林,锁箭.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12-2013)卷——中小企业转型专题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出版社,2012.
[2]余东华,范思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制造业升级与就业结构优化——“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解释与出路[J].财经科学,2011,(2):61-68.
[3]王健.新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转型[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4]李红.技术创新与中小企业发展[J].改革与战略,2013,29(3):102-105.
[5]张聪群.基于产业集群的浙江中小企业转型模式研究[J].经济纵横,2009,(12): 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