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的求新\求活\求近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和负担过重的感觉。笔者在设计数学习题时把兴趣作为内在的“激素”,让学生主动、愉快、积极的做题,提高作业效果,减轻作业过重负担。本人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的。
  一、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
  题型新目前课本中的题型几乎被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垄断”。笔者在教学中注意使用客观性题型,如选择题、是非题、改错题、匹配题等新“包装”,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勾股定理及逆定理之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例1阅读下列题目的解题过程:
  已知a、b、c为△ABC的三边,且满足:
  a2c2-b2c2=a4-b4
  试判断△ABC的形状。
  解∵a2c2-b2c2=a4-b4(A)
  ∴c2(a2-b2)=(a2+b2)(a2-b2)(B)
  ∴c2=a2+b2(C)∴△ABC为直角三角形(D)
  问:(1)上述解题过程,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__。
  (2)错误的原因为____。
  (3)本题正确的结论是____。
  这样的题型,由于解题过程较简洁,用时少,学生乐于解。
  题材新为了激发兴趣,可根据数学内容,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爱好的新题。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时,笔布置了这样一道题:
  例2在2009年全国足球甲级A组的前九轮比赛中,大连万达队保持不败,共积分25分,按比赛规则: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一分,问该队共胜了几场球?
  这种短小精悍的新题,难度不大,可使一些“足球迷”即兴求解。从而以这样的新“产品”,以新引思,以新促思,以新成思。
  二、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
  思维方法活为了让学生在解题时保持兴趣,可给学生提供一些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学了等腰三角形性质,要求学生解答:
  例3如图1,△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倘若不小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及。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把原来的等腰△ABC重新画出来?
  学生一见题后,兴趣就生,想出了一种方法后,兴趣不减,继续考虑。结果在作业本上出现了三种方法:①作∠B=∠C;②作BC的中垂线;③对折。
  思维成果活如教了浓度配比应用题后,我将课本上一道练习改为如下题:
  例4把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改制成含盐20%的盐水,怎么办?
  “怎么办?”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陈规旧习”的束缚,引起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提高浓度的途径有: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由此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①需加多少盐?②需蒸发多少水?从而使问题的思路明朗化。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最终得到两种不同的答案。
  再如在解几何题时,根据课本习题,可故意隐去一些结论,让学生去解答、猜想、证明,迎合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欲望,给他们创设一种“探索”的感受意境;使其在解题中感到乐趣无穷。
  三、求近——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兴趣
  在习题中揭示出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他们周围世界的力量,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学用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
  贴近生活实际为了让学生从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中去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可设计一些这样的习题。如在学习了不等式的内容后,笔者设置了:
  例5某家长经商一批货,如果本月一日售出,可获利100元,然后可将本利都存入银行,已知银行月息为2.4%;如果下月一日售出,可获利120元,但要付5元保管费。试向这批货物何时售出(本月一日还是下月一日)最好?
  提示:设这批货的本金为x元,则两种售法收益之差为
  (x+100)(1+2.4%)-(x+120-5)=0.024x-12.6.
  又如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后,让学生解:
  例6一块形状为三角形的玻璃破碎后,如图2,重新配时需要带去几块?
  通过这些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学用结合的习题,不但使学生用了课本知识,还解决了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作业兴趣。
  贴近社会热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商品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为了让学生及早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在习题中给予渗透。如结合函数的内容,让学生练习:
  例7某商店以每瓶15元的单价出售化妆品,这种化妆品的制造和销售成本是每瓶8元。另外每天的固定经费费用400元(如取暖费、租金、保险金等)。现求这个商店每天应产销多少瓶化妆品才能获得利润300元?若每天销50瓶,是亏损还是盈利?
  这种从当今“商品经济热”的实际出发而设计的习题,使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当一回“小能人”、“小经理”,形成为用而学,越学越有用,越学越爱学的良性循环。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数学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习题,加强设计“精品”习题的意识,以少胜多,以质为上。在知识和难易程度适宜的基础上设计习题务必求新、求活、求近,并将求新、求活、求近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让习题练习不断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激发器。要让学生产生做题初,趣已生;做题时,趣愈浓;做题终,趣不尽的学习情绪的最佳境界。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直觉”一直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它既不同于逻辑,又不同于经验,是一种介于逻辑与经验之间的、时常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很多数学家对直觉给予很高的评价。著名数学家克莱恩因为经常使用这种方法猜出某些十分困难问题的答案,因而被称为“伟大的直觉天才”。正因为如此,数学课程标准把直觉思维提到了一个显著的位置,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现行
期刊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Go for it ( 上) Unit 1。主要围绕“介绍自己并询问别人姓名”这一主题展开各种教学活动,并以这一主题引出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be动词的用法。本单元旨在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环境,通过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通过有限的课堂实践活动,能准确地用英语来介绍自己和他人,问候他人
期刊
【创新点说明】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构建有效性问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养成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过去的重知识传授为重过程与方法,重视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科学素养的提高。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独立完成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背景】  重庆市从2010年开始实施高中新课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如春风般吹进了课堂。特别是物理课堂教学,从目标、内容
期刊
作为一个刚刚积攒了几年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的我来说,经验谈不上许多,技能也算不上纯熟,但骨子里那份对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却是丝毫没有减退。耳边偶尔还会响起崔校长的谆谆教诲:“好好干,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好老师。”至今还令自己比较安慰的是我一直在努力着,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真正的好老师。还记得在一次校本培训中听过这样一段话:“每个人身上都有原子能,但很少有人能够点燃;每个人身上都有金矿,但很少有人能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按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能力。为此,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参与能力培养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
期刊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深入的应用,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带来了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也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小学生天性好玩,精力容易分散,注意力不持久,使得数学课上起来,在一定程度上缺少情趣,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现代教育技术集文字、声音、动画、图象与一体,图形清晰,动感强,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传输质量高,交互性强,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画面,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期刊
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但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现在,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我们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的关注并不多。我们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
期刊
一、引言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出真知,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可以把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对现实物理世界的理解,因此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物理学习中的实验可以说是各种各样,以演示实验为基础,而设计趣味性、探索性实验,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期刊
不知大家玩没有玩过电子游戏,那感觉真是欲罢不能。废寝忘食,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学生玩游戏,不痴迷的的确不多。为什么他们的兴致如此之高,精神如此专注投入?其中主要因素之一,便是游戏中虚设的“关口”或“级别”刺激了学生的神经,激发了他们过关升级的强烈愿望。他们在虚拟的世界里疯狂追求,获得刺激,实现满足欲、成就欲,得到精神的解脱。  我们为什么不能让游戏的理念和法则进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也“疯狂”一
期刊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56个民族的发展融合,少数民族繁衍生息,文明嬗变的历史发展进程,积淀了丰厚的根植于特有的民族生态环境,凝聚着民族感情、意志和追求,体现民族智慧的深厚文化资源,成为这个民族特有的标志。  几千年过去了,少数民族依然保持和传承丰厚的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域色彩文化风尚,或蕴含于生态景观和遗址文物情景,或浸透于生活礼仪行为规范,或承载于生动多样艺术形态。草原驰骋的蒙古民族刚毅强悍,传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