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具体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儿童在自身活动中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和他人那里学来得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每个人都有潜在能力,而这种潜在能力得充分体现在于有展示的舞台,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这些疑问的解决,就能深化学习,促进学生思维活动。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设计了让学生玩中学。(师):你喜欢玩吗?给你一张白纸,你准备怎么玩?于是演示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沿折痕的地方任意撕下一块,再展开。学生也进行操作,我选择学生的作品展示。(师):想想这些图形大小、形状不同,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然后欣赏枫叶、蜻蜓、天平这些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片(多媒体作对折演示),激发学生兴趣,再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这些图形的特点,在小组内展开研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得知: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了解对称轴的画法,为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打下基础。
二、创设交流情境,提高合作兴趣
陶行知先生倡导“手脑并用”,他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只有手脑并用,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交流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并突出学生间的协作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共同发现问题,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之间互相弥补、借鉴,互相启发,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挥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和找出对称轴,我将常见的五个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五边形、等腰梯形、圆)装在信封里发给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动手操作判断所给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画出它的对称轴。学生自主学习后,引导学生与小组其他人交流探讨,对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统一的观点,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后推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通过学生操作、讨论、汇报得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有的有一条对称轴,有的不止一条对称轴,还有的有无数条对称轴。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重点让学生演示折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并让学生明确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技能,同时也能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探究兴趣
强调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学生决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社会经验,但这些经验中往往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也没有成为系统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改变乏味地讲解,结合现实生活,对教材作适当的处理,创设相应的情景,再现生活原貌,无疑会深化学生“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应用知识,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亮点。在《轴对称图形》的巩固练习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与生活建立密切联系,我利用多媒体显示了中国、美国等国国旗的图案以及常见的交通标志,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欣赏字母、数字、汉字、剪纸、脸谱等轴对称图案,此环节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展开想象翅膀,延伸学习兴趣
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应用,而且还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教师应该要为学生搭建想象的舞台,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数学的天空里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在教学中屏幕有显示了中国联通、中国银行、奔驰汽车和奥运五环左半部分图案,让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分别是什么标志?随后,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彩纸和剪刀,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创作,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在黑板的白纸上。在这音乐声中创作,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从而刺激学生的创作欲望。
总之,创设多种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只要把握时机适时地引导、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兴趣,使学习变成一种愉悦的活动。
一、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儿童在自身活动中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和他人那里学来得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每个人都有潜在能力,而这种潜在能力得充分体现在于有展示的舞台,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这些疑问的解决,就能深化学习,促进学生思维活动。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设计了让学生玩中学。(师):你喜欢玩吗?给你一张白纸,你准备怎么玩?于是演示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沿折痕的地方任意撕下一块,再展开。学生也进行操作,我选择学生的作品展示。(师):想想这些图形大小、形状不同,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的地方?然后欣赏枫叶、蜻蜓、天平这些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片(多媒体作对折演示),激发学生兴趣,再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这些图形的特点,在小组内展开研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得知: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了解对称轴的画法,为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打下基础。
二、创设交流情境,提高合作兴趣
陶行知先生倡导“手脑并用”,他说:“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只有手脑并用,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交流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并突出学生间的协作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共同发现问题,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难点处,组织学生合作,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之间互相弥补、借鉴,互相启发,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挥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和找出对称轴,我将常见的五个平面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五边形、等腰梯形、圆)装在信封里发给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动手操作判断所给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画出它的对称轴。学生自主学习后,引导学生与小组其他人交流探讨,对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统一的观点,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后推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通过学生操作、讨论、汇报得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有的有一条对称轴,有的不止一条对称轴,还有的有无数条对称轴。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重点让学生演示折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并让学生明确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技能,同时也能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三、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探究兴趣
强调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学生决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其中也包含着大量的社会经验,但这些经验中往往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也没有成为系统的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改变乏味地讲解,结合现实生活,对教材作适当的处理,创设相应的情景,再现生活原貌,无疑会深化学生“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应用知识,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亮点。在《轴对称图形》的巩固练习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与生活建立密切联系,我利用多媒体显示了中国、美国等国国旗的图案以及常见的交通标志,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欣赏字母、数字、汉字、剪纸、脸谱等轴对称图案,此环节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展开想象翅膀,延伸学习兴趣
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应用,而且还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教师应该要为学生搭建想象的舞台,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数学的天空里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在教学中屏幕有显示了中国联通、中国银行、奔驰汽车和奥运五环左半部分图案,让学生展开想象,猜一猜分别是什么标志?随后,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彩纸和剪刀,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创作,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在黑板的白纸上。在这音乐声中创作,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从而刺激学生的创作欲望。
总之,创设多种活动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只要把握时机适时地引导、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情境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兴趣,使学习变成一种愉悦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