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高效阅读的基础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i1987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要回归根本、回归阅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这一根本受到普遍重视的同时,我们不可否认,在教学实践中,阅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学生爱文学而不爱语文课;指导阅读放任、低效;阅读的兴趣不断下降等。与之相应,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阅读研究指导方面的工作仍有待深入,高效的阅读与我们的阅读现状还有很大差距。现实呼唤我们语文教师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改善学校的阅读生态环境。
  东莞高中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笔者曾对我校高二学生阅读情况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阅读目标盲目,阅读内容浮浅,阅读形式单一。在大多数学校,课本之外的书籍阅读还是一块有待开发的荒土地,阅读教学没有像作文教学、课本教学那样受到高度重视;也没有多少教师投入大量精力去探究这方面的理论,没有用心去设计阅读的指导,有的教师甚至用播放视频的方法代替文本阅读。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指导的重要性,要研究阅读,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提高阅读的效率。让学生热爱读书、享受阅读,形成一个读书的好氛围,让阅读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形成良好的阅读环境是阅读的当务之急。为什么语文阅读会是如此的现状呢?当然,我们可能从社会与学生身上找到诸多理由,但学校的阅读环境问题终究要从我们自身出发进行反思。
  首先,与教育观念有关。无须讳言,一线的教师都知道,我们阅读面临的困难是很多的。其中之一是语文在高中的生态环境并不理想。许多学校认为语文是用时多而成绩提高慢的学科,在时间上应当让位给理科,甚至规定学生自习时间不能读文学书籍。这无疑给部分学生以误导,认为阅读与自己的学习成绩关系不大,只要学好课本就行了。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强调阅读对于各科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阅读,形成一个好的阅读大环境。
  其次,与语文教师的教学有关。语文阅读中,还存在一个过于功利性的问题。教师教学的功利性太强,会伤害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学生读书不可能不带有功利性,但不能把训练学生阅读的应试技巧当做唯一目的。东莞市教研室把促使东莞学生阅读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举行了《红楼梦》知识竞赛等活动来推动高中学生阅读。然而,有多少学生真正读过《红楼梦》?许多学生只是为竞赛而反复地做训练题,真正把精力投入到阅读的人少之又少。这显示与我们举办这一活动的初衷相悖。在活动中如此,更不要说在教学上。许多教师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高考的阅读试题上,以训练答题能力为要事。教师的态度自然也影响到学生对于阅读的态度。
  另外,教师在阅读方面缺少阅读、缺乏研究、投入精力不足,怎么能引导学生去读呢?学生读,首先要教师读。“给学生要一杯水,教师须一桶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的教师能精读一本书,如同于丹精研《论语》、易中天精研《三国》,对一本细读、深读,读出自己的见解,那我们只要画龙点睛地指点一二,必能引起学生深厚的阅读兴趣。要学生读,首先教师必读。随着网络的广泛使用,能静心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要特别重视教师阅读这一问题。教师知识广泛,指导得心应手,也给学生做了榜样,自然会带动学生读书,也为书香校园的文化形成开了好头。
  还有一个需要重视的原因是评价机制的问题。一个学校用什么来评价教师的贡献,这对工作的方向影响很大。许多学校以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绩效,也会导致一些教师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只抓训练、忽视阅读。
  综上所述,阅读生态环境不好,语文教师是有很大责任的。
  怎样营造校园阅读的环境呢?我认为重在教师的引导,把学生对文学的兴趣转化为对具体的阅读学习的兴趣,形成校园浓郁的读书文化氛围。
  一、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对阅读有具体的要求:“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可见,阅读的目的不仅是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和遣词、造句等运用语言的技巧,还要让他们增强文化意识,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增加民族文化知识的积淀。
  我认为高中学生要特别重视文言文的阅读。从语文的工具性来看,我认为高中学生阅读的文言文太少。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文言文知识贫乏,许多教师只重视句法、文法的讲解,而学生学了就忘,效果不好。我们应该从英语教学中借鉴其成功的方法,重诵读,轻讲解,用阅读代替机械的积累。东莞一些教师在这方面做了可贵的探索,例如从高一开始就指导学生读文言《成语故事》,阅读《古文观止》,重视半白话的小说阅读。以阅读文本为核心,认词,背精彩句段,了解一些阅读方法,积累相关的语文知识,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己感悟文言文,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收获,将构筑起学生知识和能力体系中的宏伟的语文殿堂。学生对文言文的悟性高了,学习文言自然就轻松了。
  要多层次、多方面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谈到写作,学生的问题主要来源于阅读。高中生的阅读主要分为三个类型:自主消遣性阅读、教学阅读和考试阅读。学生凭兴趣购买报刊,因时间少而随意浏览,使阅读停留在浅层次;所读的书有时也限于指定的几本距离现实遥远的名著,都限制了学生的思想与思维。因此,要提倡多层次、多方面的阅读。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的规范,对阅读的书籍应开出具体的书目,给学生设定阅读的方向。
  学生除阅读文学书籍,还要阅读军事、经济、哲学等方面的书籍,让学生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积累。这样你会发现,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会有很大变化,对生活的认识也理性、深刻多了。
  因此,读什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我们在指导阅读时往往会忽视这个问题,所选阅读内容盲目、散乱,学生的阅读没有连续性,不易感受到阅读成功的喜悦,慢慢地兴趣就会降低,从而产生把阅读当任务、不配合教师的现象。
  二、阅读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要把阅读当做一项日常的教学任务来完成,我强调“日常”,就是将这些阅读行为渗透到教师每天的教学工作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中,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存方式。这样,良好的阅读环境就形成了。
  良好阅读环境的根基就是阅读的兴趣。兴趣来源于成功感。在阅读活动的设计上,就是要给学生以阅读产生的成功感。在这方面做得较为成功的是松山湖学校的教师,我曾向他们请教“以读促写”取得成效的原因。吴老师告诉我,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学生感到阅读得来的成就感,让阅读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成为他们生命的需要。受此启发,我通过组织活动督促检查学生的阅读,让学生都有成功的幸福感。例如:
  1.在班级开展“小教师”活动,让学生举办读书讲座。每月规定阅读范围,学生选定必读篇目,主动申请做“小教师”。学生表现积极,阅读也极用心。2.办班级文学社,激发阅读兴趣。把读与写结合起来,选择积极分子参加,选择优秀习作出版作文集,印编学生作品集,激发学生兴趣。3.举行读书知识竞赛,展示学生作品。4.开设读书专栏,将阅读点滴渗透进学生每天的生活,办读书板报,督促、规范、引导学生的日常阅读。
  把读与考结合起来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读的成功感。做法就是把学生刚读过的内容,作为测试的文本,读过的学生成绩当然高了,阅读的积极性就有了。利用多种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起他们阅读的自主性。学生从读中得到收获,得到了成功和满足,写作水平提高了,学习成绩增长了,当然也会更加喜爱阅读。此外,师生同读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学生,阅读氛围中,教师的读起引领作用。教师要读得透、钻得深、写得好,师生共同推动阅读气氛日趋浓厚。
  总之,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最基础的。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实际,先让学生愿读、爱读、享受读,形成好的阅读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阅读才能走向深入。
  参考资料:
  1.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潘庆玉《语文教育发展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3.《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许多教师在教《烛之武退秦师》时,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处理失当:忽视此段相当厚重的文化内涵,简单断定晋文公之“仁”的虚伪性。教师用书上对最后一段的解读也显得简单而空泛:面对风云突变的形势,“这时的晋侯并没有感情冲动,而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撤军。应该说,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而在我看来,课文最后一段这道难得的智慧风景应是许多生源较好的学校
[摘 要: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成为教师教学的核心课题之一。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其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形式。但在实际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写作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写作质量仍有待提升和发展。本文将在新课标下对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摘 要:《老子》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文化经典”推荐篇目。它是一部哲学著作。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我们以为,阅读《老子》,必须联系生活,调动各方面生活经验,力争让“行空”的哲学“点地”,进而从“有限”文字中看到“无垠”的意味。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化经典;整本书阅读;阅读感悟;]  阅读文化经典就要结合实际生活,下面我们谈谈如何联系生活进行《老子》的阅读。  一、“少则得
[摘 要:学生自主学习是当下基础教育积极倡导的教学理念,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转变的过程中得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想法和意愿,使学习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自主学习;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
[摘 要:近年来学生体质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扭转学生体质与健康持续下滑状况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一直是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这是学生对高中课文的学习感受。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学生感到语言别扭,内容深奥,特别是他的杂文。  究其原因,一是时代的隔膜。鲁迅先生的杂文时代世道纷乱,百家相攻,学生缺少对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背景知识的了解,所以难以进入鲁迅先生的杂文内容。二是语言形式的隔膜。二三十年代的白话文还有较浓的文言色彩,其词语构成、语句组织方式文白相杂,甚至还夹杂着欧化语句,再加上
感悟,即“有所感触而领悟”,它不是逻辑性极强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而是建立在经验上的主体感情、心理体验。这种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郁的东方感情。比较而言,西方人重逻辑和实证,东方人则重妙悟和直觉,古人读书向来不重分析重感悟,主张在积累中体悟做人和为文的可行之道。陶渊明在他的《五柳先生传》里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会意”便是感悟,感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需要阅读主体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辅导员处在学生教育的前沿陣地,是先锋战士。本文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下,详细阐述了高校辅导应该以什么路径进行“立德树人”。  关键词:辅导员;路径;“立德树人”]  古语曰“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使命就是立德树人。  一、立德树
[摘 要:随着初中阶段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这对教师尤其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对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教师来讲,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积极的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给学生们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们培养起优秀的思想品德和生活学习习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本文对当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并提
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工作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情”,教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入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拿着放大镜找学生的优点  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全面地认识学生,不宜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用过激的语言训斥学生。有的教师批评学生时说:“你不可救药了!”“你是天生的笨蛋!”“你还有什么希望!”等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