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型农业院校 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ading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农学院作为唯一的市属本科农业院校,多年来,一直以立足北京、融入郊区、服务首都“三农”为己任。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紧紧抓住北京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契机,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加强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全力培养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率先开展都市型高等农业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
  
  2001年10月,学校成立了全国首家“都市农业研究所”,在校内外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与学科建设等问题开展了专题讨论;2004年10月,主办了首届“都市农业国际学术会议”,其理论研究成果成为北京市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北京农业转型期发挥了理论先导作用。
  学校确立了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了以服务北京现代化、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办学模式上,坚持开门办学融入北京郊区、坚持开放办学与国际接轨、坚持开发办学与企业联姻;整合校内外、国内外各种办学资源;实现“产学研推”一体化,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主动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促进农、工、经、管、法、文、理等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与融合。
  学校率先提出了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的培养观,在理论层面对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创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教育理念,设计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思路,提出了“懂生产、有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突出办学特色,优化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专业结构
  
  学校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引领,构建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学科体系。针对北京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紧密围绕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建设和现代农林经济与管理3大方向,整合资源、构建平台,打造了畜牧兽医学科群、植物科学学科群、生态环境建设与城镇规划学科群、生物技术学科群、农林经济与法学科群;市级重点建设学科由两个增加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从1个增加到4个。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校以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分层建设。第一层次为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第二层次为校级骨干专业建设,第三层次为新建专业建设。近年来学校新增了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村区域规划等4个专业,对动物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农学等传统专业进行了专业方向扩展与改造,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造就能从事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高科技园区规划与管理、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策划、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三、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进行了3次大范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新培养方案构建了“3大平台、4个模块、5大基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3大平台:公共——通识教育平台、学科类群——基础教育平台、专业特色——扩展教育平台;4个模块: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公共实践和素质拓展;5大基地: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北京高校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全市首批19个之一)、农业部都市型现代农业(北方)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新培养方案突出了一切以学生需求为本,注重素质教育,突出能力培养。精简20%理论课,增加35%实践课,加强文理交叉,实行分层教学。学校稳步推进“2 2”活动学期制,长短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学校整体优化教学体系,建成了以普通昆虫学等5门北京市精品课程为核心、优秀课程为主干的课程体系。着重解决了课程之间重复脱节和“因人设课”等问题;整体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先进性的特点,实现“学时少”、“内容新”、“水平高”和“效果好”的目标。
  学校将长期积累的研究成果吸纳消化,加强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教材建设。其中《园艺植物栽培学》、《种子经营管理学》、《休闲农业概论》等12部教材成为国家和农业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家畜环境卫生学》等13部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园林生态学》等两部教材荣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
  学校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拓展教育合作领域,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传统专业的改造和调整,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2002年,学校成立了国际学院,2003年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学院合作开办“国际商务管理”和“国际食品安全与零售管理”两个专业,联合招收学历教育本科生,实行“3 1”学制。毕业生中45.6%的学生考取国外研究生,其余学生全部就业。
  
  四、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学校逐渐形成了“4年不断线、8个环节相互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了实践教学目标,将其分解落实到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科研训练及毕业论文(设计)、军训、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实施 “2 2”活动学期制。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三下乡”活动,科技大篷车连续9年驶入农村,参加学生达万余人次。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北京市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连续3年获得“社会实践首都贡献奖”,2005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为了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实施了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每年遴选50项研究项目,在导师指导下,由大学生自主组织实施、独立撰写总结报告。近3年,先后有20位大学生在“挑战杯”等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学校将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与都市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创建了“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即以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农业部都市型现代农业(北京)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为先导,引领实验教学改革,带动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实践资源支撑。学校建成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两个,与延庆县四海镇、平谷区大华山镇等建立了6个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和73个类型不同的实践基地,为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
  
  五、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信誉显著提高
  
  2004年,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对学校积极适应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率先研究构建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体系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内涵丰富、成效显著、特色鲜明。
  学校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到94.2%。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的大学生“村官”培养也取得了显著成绩,3年共有285名毕业生奔赴京郊10余个郊区县担任“村官”,学校成立了“百名专家顾问团”,全程跟踪支持大学生“村官”工作,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2008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对学校“村官”培养作出重要批示:“北京农学院培养‘村官’的经验很好,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新型人才。”
  北京市大力支持都市型现代农业亟需人才的培养,在全市考生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北京农学院继续稳定招生规模,专业调剂考生人数及调剂率明显低于往年。高职(专科)文史类和理工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高于北京市最低控制线,达到三批次录取线新生比例为80.5%。
  如何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正确把握都市型现代农业和高等农业教育的规律与特征,找准位置、调整自我,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培养真正适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北京农学院不断探索的课题。■
  注:本项目荣获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项目主要完成人还包括何忠伟、史亚军
  (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 王有年系该院院长)
  [责任编辑:张 雯]
其他文献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班主任工作的对象虽然仅有几十人,但工作的琐碎和复杂程度并不亚于一个校长的工作,其中既有理论问题,又有实践问题.文章着重从理论的层面探讨了高校班
在时尚界,潮流风格更迭频繁,每年度均会产生流行色,引领时尚潮流.流行色调的出现,使街头服饰更具美感,在众多具有特色的服饰中体现出统一感.在各种领域中运用流行色,能够获得
编者按:开展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工作既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形势和要求,也是党和国家、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之一。2012年10月17日至11月8日,北京市学前教育专项督导组,针对北京市各区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在先行对东城区进行督导试点的基础上,依据《北京市区县学前教育工作督导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分别对丰台、石景山、昌平、大兴四个区学前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这次督导定
校园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由师生共同创造的校园物质基础和逐步凝聚成的精神成果,以及蕴含在学校各项活动之中的秩序和氛围。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主动建设和营造的过程,尤其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显性文化形态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既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既相互影响又共同作用,是学校通过具体工作能够设计、实施和修正的。校园文化的形成更是一个内化的过程,需要在全体师生员工的认同和外界的认可下,依靠长
河南省焦作市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把教育督导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推手,推动了全市学前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1.督建设,有效推进学前教育规模发展  在教育督导的强力推动下,各县级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项目建设工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有力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2011以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项目财政性投入近1亿元;2012年,仅市级财政又安排700万元专项资金,根据《学前教育三年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法制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于落实和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教育事业管理权限的划分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主要是对高等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而政府应该加以管理的事情,又没有很好地管起来”,因此,要“改革管理体制,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1993年中共中央、
目前,江苏全省有合格的成型园4257所,在园幼儿217万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6%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达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的2020年发展目标。  1.完善地方立法  2012年1月12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完善了江苏省学前教育发展的法律保障。  条例明确规定:“学前教育是
自1984年,教育部与全国总工会颁布《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以来,高校建立教代会制度已有20多年的历史,教代会的“建议权、通过权、决定权、评议监督权”得到了有效落实。首先,教代会工作开始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民主氛围良好,教代会的质量不断提高。其次,教代会职能全面延伸,特别是教代会民主评议校长工作全面推进,加大了民主管理的力度。再次,以教代会为基本载体的校务公开制度深入推进,进一步拓
品牌阐释:史家小学的“和谐教育”  史家小学的“和谐教育”,着眼全体学生的成长,关注基础教育的基础,优化并协调各种教育因素,使之在辩证统一中不断创造教育的整体效应,持续推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体讲,史家人将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集纳聚焦为文化传承、习惯养成、交流表达、视野开拓、创新创造五个方面,基于“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知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为框架的和谐育人体系,推进“为了培养和谐的人,
自从200年前帕金森病被详细描述报道以来,研究者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了长足进步,但是这一疾病的全部秘密仍未能揭开。1817年詹姆斯·帕金森(James Parkinson)是伦敦一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