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阶段,要注重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平衡发展。文章立足注重动作发展、强化体能培育、重视上肢发展,从培养平衡能力,发展动作灵敏;关注力量训练,重视耐力培养;强调手部动作,体现灵活协调等三个方面,探索提高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运动能力;幼儿;教学策略
3~6岁(含7周岁)是学前教育阶段。教育部明确规定:幼儿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了该阶段保育主要目标,即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做好幼儿机能协调发展,增强幼儿体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到,该阶段的教学中,要“体、智、德、美”互相渗透,平衡发展。可见,幼儿园阶段对学生运动体能发展的重视,对教学中发展幼儿运动能力的急切。本文根植相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针对幼儿园阶段的儿童运动能力培养相关教学策略,做如下试探性研究。
一、注重动作发展:培养平衡能力,发展动作灵敏
平衡能力是3~6岁幼儿非常重要的一种运动能力。脑科学认为:3~6岁幼儿大脑发育迅速,一旦到了36个月(3岁)时,该阶段儿童的大脑重量已经接近成人重量。大脑经过逐渐发育并进行左右分化,控制人体空间感知和运动能力的右脑,此时已经初具雏形。在此背景下,教学中要遵从幼儿身心发育规律,重视平衡协调能力在该阶段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园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教学设计,发展幼儿动作,促进身体协调平衡发展。以幼儿园小班为例。研究发现:该阶段幼儿已经能够沿着地面上的直线或低矮物体,进行向前直行一段距离。他们的双腿可按照园内楼梯分布,进行灵活上下楼梯行为;同时,他们的双脚可以灵活配合,进行连续、向前的跳跃行为;他们已经能够在行进的过程中,主动躲避他人的干扰或身体碰撞。在上肢平衡方面,他们已经可以胜任双手抱球(或其他物体),进行上抛或前扔等动作行为。
针对该阶段幼儿的动作平衡协调发展,可进行如下教学设计:(1)直线直走练习。教师可在地面上画一条直线,或在空阔场地内设置低矮的平衡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直线行走,培养他们的身体平衡能力;(2)扔掷练习。在队伍的前面画出一条横线,让学生们站在直线后面,双手握球(沙包)向前投掷,可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环节设计,看谁扔得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3)钻爬或攀登练习。利用园内器材或场地,设置相关环节,组织学生们开展类似钻洞、爬高或攀爬绳梯等教学活动,全面培养他们的动作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二、强化体能培育:关注力量训练,重视耐力培养
幼儿阶段的体能培育不仅要依赖于日常健康饮食,更离不开平时运动锻炼。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可以完成双手抓杠、身体离地悬空等动作;已经可以只用单手,完成投掷物品(沙包、小球)等行为;已经可以通过一脚离地、一脚着地,进行单脚前跳;已经可以完成向前、快跑等剧烈运动;这个阶段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身体储能,可进行长距离行走。根据上述发现,针对不同阶段,我们可科学制定相应教学策略,以促进该阶段幼儿体能发展。
以幼儿园中班为例,可进行如下相关体能教学设计:(1)抓杠悬空练习。利用园内设施,组織学生进行双手抓杠、双脚离地、身体保持等动作练习。可将动作目标设定为15秒/组,加强力量训练和耐力培养。(2)沙包投掷练习。设置3米目标线,让学生进行单手投掷练习,也可进行小组比赛,促进他们上肢力量发展。(3)单脚前跳练习。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起点到终点距离为2米,让学生进行单脚前跳动作练习,也可进行往返接力,看哪一组完成时间最短,促进下肢力量发展。(4)短跑比赛。设置20米短距离跑道,分组练习,看谁用时最短,训练下肢爆发力。除此之外,教学设计还可以与学生生活习惯关联,鼓励学生少坐车、多行走,少坐电梯、多爬楼梯,自己书包自己背等个人习惯培养,增加体能锻炼的日常机会。上述种种教学策略,目的在于全面发展幼儿的力量与耐力,促进体能的全面发育。
三、重视上肢发展:强调手部动作,体现灵活协调
脑科学认为:儿童大脑发育遵循着“远近原则”,即与大脑靠近的上肢发育要早于距离大脑较远的下肢。在3-6岁幼儿身体发育或机能协调发展中,手部动作是否灵巧是否协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尤其重视对幼儿手上动作训练。
以幼儿园大班为例,可进行如下教学设计以增强他们手上动作的灵活协调能力:(1)画图练习。在课堂上,拿出三角形、方形、圆形、星形等常见图形,让学生们进行模拟作图,通过检查他们画出线条是否平滑,来考察他们手部的灵活性;(2)筷子练习。借助筷子,开展多种形式的夹取物品活动设计,锻炼他们手部协调能力;(3)艺术创造。课堂上给孩子们提供诸如彩笔、橡皮泥、剪刀、纸张、木棍、自然材料等物品,让学生们通过涂、画、剪、粘、折、捏等行为自由创作,开发双手灵活能力;(4)鼓励家务劳动。让学生们课下多多参加家务活动,例如,给妈妈一起做面食、替妈妈摘青菜等活动,拓展动手能力机会。另外,鼓励自己事自己做,通过扣扣子、系鞋带、钥匙开门等日常行为,增加动手机会,全面培养幼儿手上的动作灵敏协调发展。
总之,运动能力培养是幼儿园阶段保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该阶段日常教学的重点内容。研究表明:幼儿阶段运动能力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水平,甚至影响他们在后续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能力。脑科学认为:运动能力能促动幼儿大脑发育,促进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升。在幼儿园阶段运动能力教育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充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层层设计,积极创造各类条件和教学机会,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帮助该阶段幼儿快速发展运动能力,为未来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运动能力;幼儿;教学策略
3~6岁(含7周岁)是学前教育阶段。教育部明确规定:幼儿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了该阶段保育主要目标,即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做好幼儿机能协调发展,增强幼儿体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到,该阶段的教学中,要“体、智、德、美”互相渗透,平衡发展。可见,幼儿园阶段对学生运动体能发展的重视,对教学中发展幼儿运动能力的急切。本文根植相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针对幼儿园阶段的儿童运动能力培养相关教学策略,做如下试探性研究。
一、注重动作发展:培养平衡能力,发展动作灵敏
平衡能力是3~6岁幼儿非常重要的一种运动能力。脑科学认为:3~6岁幼儿大脑发育迅速,一旦到了36个月(3岁)时,该阶段儿童的大脑重量已经接近成人重量。大脑经过逐渐发育并进行左右分化,控制人体空间感知和运动能力的右脑,此时已经初具雏形。在此背景下,教学中要遵从幼儿身心发育规律,重视平衡协调能力在该阶段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幼儿园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教学设计,发展幼儿动作,促进身体协调平衡发展。以幼儿园小班为例。研究发现:该阶段幼儿已经能够沿着地面上的直线或低矮物体,进行向前直行一段距离。他们的双腿可按照园内楼梯分布,进行灵活上下楼梯行为;同时,他们的双脚可以灵活配合,进行连续、向前的跳跃行为;他们已经能够在行进的过程中,主动躲避他人的干扰或身体碰撞。在上肢平衡方面,他们已经可以胜任双手抱球(或其他物体),进行上抛或前扔等动作行为。
针对该阶段幼儿的动作平衡协调发展,可进行如下教学设计:(1)直线直走练习。教师可在地面上画一条直线,或在空阔场地内设置低矮的平衡木,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完成直线行走,培养他们的身体平衡能力;(2)扔掷练习。在队伍的前面画出一条横线,让学生们站在直线后面,双手握球(沙包)向前投掷,可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环节设计,看谁扔得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3)钻爬或攀登练习。利用园内器材或场地,设置相关环节,组织学生们开展类似钻洞、爬高或攀爬绳梯等教学活动,全面培养他们的动作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二、强化体能培育:关注力量训练,重视耐力培养
幼儿阶段的体能培育不仅要依赖于日常健康饮食,更离不开平时运动锻炼。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可以完成双手抓杠、身体离地悬空等动作;已经可以只用单手,完成投掷物品(沙包、小球)等行为;已经可以通过一脚离地、一脚着地,进行单脚前跳;已经可以完成向前、快跑等剧烈运动;这个阶段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身体储能,可进行长距离行走。根据上述发现,针对不同阶段,我们可科学制定相应教学策略,以促进该阶段幼儿体能发展。
以幼儿园中班为例,可进行如下相关体能教学设计:(1)抓杠悬空练习。利用园内设施,组織学生进行双手抓杠、双脚离地、身体保持等动作练习。可将动作目标设定为15秒/组,加强力量训练和耐力培养。(2)沙包投掷练习。设置3米目标线,让学生进行单手投掷练习,也可进行小组比赛,促进他们上肢力量发展。(3)单脚前跳练习。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起点到终点距离为2米,让学生进行单脚前跳动作练习,也可进行往返接力,看哪一组完成时间最短,促进下肢力量发展。(4)短跑比赛。设置20米短距离跑道,分组练习,看谁用时最短,训练下肢爆发力。除此之外,教学设计还可以与学生生活习惯关联,鼓励学生少坐车、多行走,少坐电梯、多爬楼梯,自己书包自己背等个人习惯培养,增加体能锻炼的日常机会。上述种种教学策略,目的在于全面发展幼儿的力量与耐力,促进体能的全面发育。
三、重视上肢发展:强调手部动作,体现灵活协调
脑科学认为:儿童大脑发育遵循着“远近原则”,即与大脑靠近的上肢发育要早于距离大脑较远的下肢。在3-6岁幼儿身体发育或机能协调发展中,手部动作是否灵巧是否协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考量依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尤其重视对幼儿手上动作训练。
以幼儿园大班为例,可进行如下教学设计以增强他们手上动作的灵活协调能力:(1)画图练习。在课堂上,拿出三角形、方形、圆形、星形等常见图形,让学生们进行模拟作图,通过检查他们画出线条是否平滑,来考察他们手部的灵活性;(2)筷子练习。借助筷子,开展多种形式的夹取物品活动设计,锻炼他们手部协调能力;(3)艺术创造。课堂上给孩子们提供诸如彩笔、橡皮泥、剪刀、纸张、木棍、自然材料等物品,让学生们通过涂、画、剪、粘、折、捏等行为自由创作,开发双手灵活能力;(4)鼓励家务劳动。让学生们课下多多参加家务活动,例如,给妈妈一起做面食、替妈妈摘青菜等活动,拓展动手能力机会。另外,鼓励自己事自己做,通过扣扣子、系鞋带、钥匙开门等日常行为,增加动手机会,全面培养幼儿手上的动作灵敏协调发展。
总之,运动能力培养是幼儿园阶段保育的重要任务,也是该阶段日常教学的重点内容。研究表明:幼儿阶段运动能力发展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水平,甚至影响他们在后续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能力。脑科学认为:运动能力能促动幼儿大脑发育,促进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升。在幼儿园阶段运动能力教育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充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层层设计,积极创造各类条件和教学机会,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帮助该阶段幼儿快速发展运动能力,为未来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