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代中国社会语境下,相较于其他的艺术形态,影视艺术具有更广泛的认知性和普遍性,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影视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可利用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进行科学的引导。
【关键词】:影视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對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当代社会文化思潮对于构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引作用,而影视文化作为新兴起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在大众文化传播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影视文化从不同的影视作品类型和内容中审视着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现状,生动且艺术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十八大还强调要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一方面文化产品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另一方面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使文化产品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增写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提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这为中国的影视文化提出了创作要求和目标,既要在题材和内容上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时代精神,并且要有广泛的认同性和实践性。高校利用影视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将影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衔接,既遵循了大学生思想认知、行为习惯形成发展的规律,同时又适应现代传媒的发展和大学生认知接受方式的变化。
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认为:“艺术就是美的灵魂,艺术的目的是教育,不仅是‘智’的教育——这是学者的事,不仅是‘心’的教育——这是布道者的事,而是整个人的教育。”影视文化,从属于大众传播、艺术创造、文化娱乐三个系统[1],虽然属于大众文化类型,但仍然与主流文化有着较高的契合性。在当代中国社会语境下,相较于其他的艺术形态,影视艺术具有更广泛的认知性和普遍性,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载体。可见,在新时期影视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可利用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进行科学的引导。
一、影视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在社会层面上,在市场经济和大众传媒迅猛发展的双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受到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与此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带来了一些社会上的负面影响。例如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歪曲、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诚信意识淡薄等,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对当代大学生构建、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高校层面上,学校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缺乏层次性,培育的目标并不明确,而且教育形式严重脱离实际,采用形式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内容过于死板,还极易令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影视教育的人本功能与价值是多方面的,对影视教育的定位,一直以来我们虽一贯偏重于审美教育,但更多的是关注其审美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教化,而对其谐和知识、完善人格的意义却认识不够。[2]影视文化具有特殊的美学力量,丰富的表现形式,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这些特点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用更加具象的方式展现,纪录片、教育说明片等的不同表现形式,电影、电视剧当中塑造的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描绘出的波澜壮阔的时代图景等等,都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更好的解读和分步细化。
首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八字是对国家的期望和愿景,同样也是大学生作为国家新一代力量、主人翁意识和思想的体现。影视作品在此方面体现,无疑使得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以“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秦玥飞为例,作为一名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却放弃了国外良好的生活条件,回到了祖国乡村的田间地头,在“黑土麦田”里与村民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他的事迹经电视节目报道之后,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了关注和讨论的潮流,而《朗读者》节目中秦玥飞的出现,又一次引发了大学生对于自身价值和毕业后自我社会定位的思考。
其次,影视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实践爱国人。《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士兵突击》、《亮剑》等经典影视作品,巨星云集、气势宏大、情节精彩、细节感人,对追求时尚和艺术体验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近三年播出的《红色》、《麻雀》、《剃刀边缘》等由青春偶像演绎的红色剧,更是稳稳地走进了大学生的视线,不动声色地将“爱国”深深植入大学生心中。G20峰会时烈日下微笑的“小青荷”志愿者;带动“支教热”、“西部热”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自发组织生活爱国行、网络爱国言的当代大学生……再次,影视文化有利于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方面,大学阶段的学生,不再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闷头苦读,更多的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实习的方式,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外科风云》在主人公的工作态度、工作展现等方面,都进行了良好的刻画,将“敬业”深入人心;电视剧《老爸当家》传递了生活中“文明”“和谐”“友善”等方方面面;《那年花开月正圆》塑造了以“诚信”为本,精神独立,人格独立,品性坚韧的女主形象,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从作品思及个人,由艺术转到生活,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最后,把优秀影视作品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提高文化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优秀影视作品忌惮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影视作品教育教学,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造出展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二、影视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索
(一)高校积极搭建教育平台,加强引领开展实践教育。
高校教育应当充分关注影视文化对大学生在文化观念、审美能力、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学校应当通过全校性的宣传和要求,引导大学生自主通过影视文化来提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高校可借助社会实践以及毕业实习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到影视公司或者文化产业园区调研实习,通过大学生亲身接触和了解,加深对影视文化的了解;利用学校的资源,建立学校的新媒体基地,以学校网络计算中心等作为技术支持,通过建立影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网站、互动交流平台、学校教师录制学习视频讲解等内容,来加强大学生对于网络教育基地的关注。在内容选择上,则要与当下流行的一些影视文化相结合,比如探讨《人民的名义》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等等,以此来加强大学生在网络教育基地当中的互动和沟通,激发自主性;将影视文化与校园活动相结合,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如红色社团、第二课堂以及志愿者协会为载体,举办一些确定主题的微电影创作大赛、微视频展播大赛,既能够激发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激情,将影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良好的结合,全面深入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当中的具体形态。
(二)将影视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学的环节中并不断深化。
列宁曾说过:“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电视剧作品、相关历史纪录片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或开设影视欣赏课,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找到作品选择的适当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的精神和内涵在作品中进行充分的挖掘,避免“只看外表,不看门道”的观看,防止影视欣赏课变为学校内的“小型电影院”。只有确保了影视欣赏课的道路方向,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好的融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发挥党员榜样示范作用,以学帮学,在大学的教学课堂中进行二次传授;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上,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调整。不论是专业课亦或通选课,都可以在两节课之间的下课间歇,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既是对于紧张上课氛围的调剂,又能够提高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甚至带动学生在周末等时间,主动寻找课间播放的影片进行二次观看。而在课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通过图片、图表讲解的方式,减轻课堂理论内容带来的枯燥、难理解感,通过彼此提问、小组自主研讨等方式,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印象,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进行。
优秀的中国影视作品唱响时代主旋律、把握时代脉搏,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途径,通过影视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解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落地、生根、开花,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方位发展大学生。
注释:
[1]易存国.影视文化[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8.
[2]胡广涛,刘毅.在新时期利用影视教育做好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J],电影评介,2007(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R].2014年5月4日.
[2]习近平.亚信上海峰会后上海考察的强调[R].2014年5月24日.
[3]戴艳军、吴桦.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3月版.
[4]徐园媛、谭自慧、罗二鹏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模式构建[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版.
【关键词】:影视文化;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對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当代社会文化思潮对于构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引作用,而影视文化作为新兴起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在大众文化传播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影视文化从不同的影视作品类型和内容中审视着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现状,生动且艺术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十八大还强调要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一方面文化产品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另一方面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使文化产品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增写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提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这为中国的影视文化提出了创作要求和目标,既要在题材和内容上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时代精神,并且要有广泛的认同性和实践性。高校利用影视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将影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相衔接,既遵循了大学生思想认知、行为习惯形成发展的规律,同时又适应现代传媒的发展和大学生认知接受方式的变化。
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认为:“艺术就是美的灵魂,艺术的目的是教育,不仅是‘智’的教育——这是学者的事,不仅是‘心’的教育——这是布道者的事,而是整个人的教育。”影视文化,从属于大众传播、艺术创造、文化娱乐三个系统[1],虽然属于大众文化类型,但仍然与主流文化有着较高的契合性。在当代中国社会语境下,相较于其他的艺术形态,影视艺术具有更广泛的认知性和普遍性,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载体。可见,在新时期影视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可利用影视作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进行科学的引导。
一、影视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在社会层面上,在市场经济和大众传媒迅猛发展的双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受到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与此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带来了一些社会上的负面影响。例如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歪曲、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诚信意识淡薄等,这些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对当代大学生构建、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高校层面上,学校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缺乏层次性,培育的目标并不明确,而且教育形式严重脱离实际,采用形式单一的灌输式教学,内容过于死板,还极易令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影视教育的人本功能与价值是多方面的,对影视教育的定位,一直以来我们虽一贯偏重于审美教育,但更多的是关注其审美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教化,而对其谐和知识、完善人格的意义却认识不够。[2]影视文化具有特殊的美学力量,丰富的表现形式,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这些特点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用更加具象的方式展现,纪录片、教育说明片等的不同表现形式,电影、电视剧当中塑造的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描绘出的波澜壮阔的时代图景等等,都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更好的解读和分步细化。
首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八字是对国家的期望和愿景,同样也是大学生作为国家新一代力量、主人翁意识和思想的体现。影视作品在此方面体现,无疑使得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以“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秦玥飞为例,作为一名耶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却放弃了国外良好的生活条件,回到了祖国乡村的田间地头,在“黑土麦田”里与村民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他的事迹经电视节目报道之后,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了关注和讨论的潮流,而《朗读者》节目中秦玥飞的出现,又一次引发了大学生对于自身价值和毕业后自我社会定位的思考。
其次,影视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实践爱国人。《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士兵突击》、《亮剑》等经典影视作品,巨星云集、气势宏大、情节精彩、细节感人,对追求时尚和艺术体验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近三年播出的《红色》、《麻雀》、《剃刀边缘》等由青春偶像演绎的红色剧,更是稳稳地走进了大学生的视线,不动声色地将“爱国”深深植入大学生心中。G20峰会时烈日下微笑的“小青荷”志愿者;带动“支教热”、“西部热”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自发组织生活爱国行、网络爱国言的当代大学生……再次,影视文化有利于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方面,大学阶段的学生,不再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闷头苦读,更多的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实习的方式,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外科风云》在主人公的工作态度、工作展现等方面,都进行了良好的刻画,将“敬业”深入人心;电视剧《老爸当家》传递了生活中“文明”“和谐”“友善”等方方面面;《那年花开月正圆》塑造了以“诚信”为本,精神独立,人格独立,品性坚韧的女主形象,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从作品思及个人,由艺术转到生活,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最后,把优秀影视作品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提高文化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优秀影视作品忌惮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影视作品教育教学,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造出展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二、影视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索
(一)高校积极搭建教育平台,加强引领开展实践教育。
高校教育应当充分关注影视文化对大学生在文化观念、审美能力、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学校应当通过全校性的宣传和要求,引导大学生自主通过影视文化来提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高校可借助社会实践以及毕业实习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到影视公司或者文化产业园区调研实习,通过大学生亲身接触和了解,加深对影视文化的了解;利用学校的资源,建立学校的新媒体基地,以学校网络计算中心等作为技术支持,通过建立影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网站、互动交流平台、学校教师录制学习视频讲解等内容,来加强大学生对于网络教育基地的关注。在内容选择上,则要与当下流行的一些影视文化相结合,比如探讨《人民的名义》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等等,以此来加强大学生在网络教育基地当中的互动和沟通,激发自主性;将影视文化与校园活动相结合,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如红色社团、第二课堂以及志愿者协会为载体,举办一些确定主题的微电影创作大赛、微视频展播大赛,既能够激发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激情,将影视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良好的结合,全面深入的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当中的具体形态。
(二)将影视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教学的环节中并不断深化。
列宁曾说过:“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电视剧作品、相关历史纪录片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或开设影视欣赏课,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找到作品选择的适当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的精神和内涵在作品中进行充分的挖掘,避免“只看外表,不看门道”的观看,防止影视欣赏课变为学校内的“小型电影院”。只有确保了影视欣赏课的道路方向,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好的融入,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发挥党员榜样示范作用,以学帮学,在大学的教学课堂中进行二次传授;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上,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调整。不论是专业课亦或通选课,都可以在两节课之间的下课间歇,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既是对于紧张上课氛围的调剂,又能够提高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甚至带动学生在周末等时间,主动寻找课间播放的影片进行二次观看。而在课上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可以通过图片、图表讲解的方式,减轻课堂理论内容带来的枯燥、难理解感,通过彼此提问、小组自主研讨等方式,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印象,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进行。
优秀的中国影视作品唱响时代主旋律、把握时代脉搏,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途径,通过影视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解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落地、生根、开花,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方位发展大学生。
注释:
[1]易存国.影视文化[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8.
[2]胡广涛,刘毅.在新时期利用影视教育做好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J],电影评介,2007(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R].2014年5月4日.
[2]习近平.亚信上海峰会后上海考察的强调[R].2014年5月24日.
[3]戴艳军、吴桦.大学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3月版.
[4]徐园媛、谭自慧、罗二鹏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模式构建[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