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新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88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与调整,我们要认真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地对新课程理解和认识,对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栏目设置上较以往教材有很大的突破,在新教材中,除文本内容外,还增设了大量的新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材与学生“对话”功能,有利于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另一方面很好地体现教材内容的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不仅丰富和拓展学生知识面,而且也为学生进一步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引导,同时也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素质。因此,在新的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
  1、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法引导
  化学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大力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种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引起联想,启发思维,使他们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育对象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或用现代技术手段再现化学场景,并辅之以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学生置身于化学氛围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或根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悬念,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究各种问题,在探究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我们还要转变观念,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方案,设计课堂结构,要紧紧抓住学生这个主体,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充分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把思维的权力还给学生。多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恰当的学习、思考、交流及展示的机会。让教学成为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合作互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解决化学问题为纽带形成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这种联系中可以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2、重视实验教学增强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精神和科学严谨态度以及优秀思想品质的良好途径。旧教材的实验从形式上多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验证性实验。这种实验的内容、原理、方法和步骤都有明确的规定,实验的启发性和探索性受到限制,使学生在实验中处于被动地位,易导致实验重结果、轻过程,不利于培养探究能力,难于发挥实验的多重教育功能。因此,我们要选择探究性实验为教学的突破口,新教材有不少探究性的实验它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好素材,我们要指导学生自己拟订实验方案,实验步骤,独立地运用实验手段,探索未知的现象或数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这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在利用化学实验多渠道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的培养。立足教材,常规教学中多渗透环保教育,教材中有关环保的课题很多,我们应准确把握,妥善利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我们应关注环保方面的有关知识,能够及时准确地把环境科学的发展动态传递给学生。
  3、改革评价方法,课后及时总结
  评价学生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的权力为了对学生负责,评价要做到全面与客观,看一个学生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还要看他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因此,一定改变只重结果,忽略过程这种评价导向,要服从评价的目的。通过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發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上进。使他们在科学评价的引导下,全面素质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走向成熟,迈向成功。新栏目的设置不仅大大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和视野,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效的条件。而且栏目强调通过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与同伴进行交流与讨论,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还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所思所想作出反思和评价, 学生通过反思比较,优化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效果。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反思,能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经验得以升华,缺点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才会不断地提升。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创新反思使师生对课堂行为进行的及时总结,将教师的“学会教学”与学生的“学会学习”统一起来,使师生达到共同进步,体现教学相长的真谛。
  总之,运用科学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究的话题, 教师的自我要求要进一步提高,要多学多听多看,不断充实自己,才能真正上好化学课。
其他文献
摘要:高考作文审题有技巧可言的,那就是牢记题目显性要求、理解题目关键词语、咀嚼文字背后信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等。  关键词:高考 作文审题 初探    要想做到切合题意,审题是关键。审题是弄清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寻找命题人给我们规定的表达范围;所以审题是第一步,它直接关系到立意、构思,没有审题,一切都无从谈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语)。审题也是这样,要拨开浮云,见青山。拿着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更加突出了化学学科的实验特点。通过开展探究性的实验,不但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生兴趣; 实验;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很多东西都需要改变。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与时俱进。首先是观念的改变,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具体说来,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它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思维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培养,并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要,对孩子的培养更要从小抓起。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教学活动,从一道题、一个小游戏到整个意识的形成,都需要老师
摘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高一地理1至4单元侧重于探讨生态可持续发展;高二地理突出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口可持续发展;高三地理则是让学生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结合地理课较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 结构 建议    从今秋开始,天津市、山西省、江西省将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工作。自己有幸先同志们一步接触到供试验用的新的《地理教学大纲)和高中一年级地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动地建构数学认知结构,并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到数学迁移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有效迁移量越大,说明学生的认知结构构建得越好,产生适应新的学习情境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就要使学生所学的新知与旧知发生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使学生能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就结合小数数位顺序表教学中小数位的认识谈谈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下,作业演变为教的补充、教的强化,作业囿于书本,拘于解题,限于室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体性无从体现,作业成了教师强加给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業应有的教育意义。《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同时通过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笔
一、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章(有趣的图形)第三节(动手做二)。    二、设计思想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知识技能的掌握主要还是要回到解决问题和实际运用的环节中去。史老师安排用七巧板拼图这样的拓展实践练习。目的正是培养学生创意的能力。在课上她引导学生几次观察、操作,达到了反复呈现的目的。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时候,老师还注意结合
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是实现我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根本保证,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一、增强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紧迫感  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是迎接世界新军事革命挑战的关键。打现代化战争,首先要有现代高科技知识武装起来的人。因为先进的军事理论要靠人去研究,先进的武器装备要靠人去掌握,人和武器装备的结合要靠人去实现。没有大批掌握现代军事技术
【摘要】在新课程的改革下,高中地理新课的讲授已经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下靠拢,但是复习课的讲授还是没有摆脱教师掌控课堂的局面。如何在地理复习课讲授时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是我们依然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地理 复习课    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这是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而对课程标准进行的改革。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