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元与开放的社会环境中,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下的价值观较量,新一代中学生在生活态度、人际关系、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形成与发展,都应该受到社会与学校的关注.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指出:“让学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堂教育是主渠道,精心编制的试题也能起到不错的教育效果.要知道试题虽然都是依各级考试大纲而制,但与考生正面交集的却是试题.可以说,试题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指挥棒”的作用,不但有测量的功能,同时还有着教育的功能.因此,物理试题的编制,既要立足于学科素养的命题思想,起到关注生活热点、科技创新,考查思维能力和思想方法等作用,还可以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其中,渗透学科德育功能,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物理试题编制原则
近几年,厦门市大力推进中小学学科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初中物理学科的教育目标主要有:培育学生乐学会学的物理学科情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论思想教育;重视物理学科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价值观、正确的能源伦理道德观;感悟生命安全的意义和方法;培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等.随着实践研究的深入开展,对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具有导向作用的中考试题编制也率先有了实际的行动.在试题编制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素材的真实性原则
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素材虽然越具有正能量越好,但也要注意尊重素材的真实性,甚至于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事实的能力.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乐于探索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有亲近感、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时,也要意识到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历史重任同样要落到学生的肩上,同步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在获得和利用内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又造成污染,引起了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等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2创设情境的多重教育性原则
试题的教育性,在于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与技能的认知与理解,改变和提升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应用能力.还在于选择真实的题材,创设题目的情境,把社会热点、科技创新和家乡变化等创设为题目情境,对学生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等.例如,立足物理视角,以厦门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为试题情境,海底隧道的建设、智能节水环保公厕和高架桥两侧的噪声防治等,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
1.3训练思维的辩证性原则
在习题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体现在结合哲学观点,注重逻辑辩证思维的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掌握都有积极作用.例如,在冰熔化成水的物态变化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温度变化引起物态变化,物态的质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比热等量变化的关系,借此让学生了解量变与质变观.
1.4把握物理学科方法的思想性原则
在物理学中,建立概念、发现规律和应用知识等都需要思维的加工,区别于一般的思维过程,物理学科的思维有其个性特点,如复杂事物的模型化、解决问题的多级性、开放式探究的多向性、规律表述的多样性(文字、图像、公式)、思维的转换(研究对象、物理模型、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和等效方法的应用等.在试题编制中,重视物理学科思想方法,紧密联系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物理试题案例评析
纵观近几年厦门市中考物理试题,除了有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引领学生同步了解当代科技新产品等特点,最大的亮点还在于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发挥了学科德育的功能,体现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用意.
2.1结合逻辑思维,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提示了万物的发展包含了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等规律,这三者分别是事物发展的状态与形式、动力与源泉和趋势与道路.通过物理学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物质组成了世界,物质是运动的,而且这种运动是有规律的.因此,在物理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结合逻辑思维,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探索、认知和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某些哲学思想.
例1(2013年厦门)如图1所示,嫦娥三号的着陆器携带月球车将在月球的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为避免着陆器与月球猛烈碰撞,以下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选择松软的月球表面降落
B.着陆器底部垫有硬度小的材料
C.临近月球时向下喷气反推减速
D.临近月球时打开降落伞减速
分析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思想在初中物理教材的体现甚为广泛,比如惯性的利用与预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电荷有正电与负电等.本题以嫦娥三号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与时事热点,分析判断材料的硬度大小和有无空气阻力等知识点.同时,也让学生领会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统一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就是矛盾的同一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反是矛盾的斗争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主义观点.
2.2培养安全意识,感悟生命安全的意义
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要有安全的社会环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日俱增的车辆、琳琅满目的家用电器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都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不可避免的,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伤害,如家庭触电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煤气中毒事故等,这些都给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也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目标之一.纵观初中物理学,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生命安全教育资源.如交通事故、龙卷风、触电事故、火灾事故、光污染、煤气中毒和核泄露等安全教育. 例2(2015年厦门)安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上的行车记录仪,可以拍摄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以保存证据,还原真相.在一次A、B两车追尾相撞交通事故中,交警调阅A车行车记录仪,看到道路前方正常行驶的车子纷纷“倒退”.突然发现B车超车变向,并道到A车前方后却又放缓车速,即恶意别车.A车避让不及,追尾相撞,如图2所示.请用物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道路前方的车子纷纷‘倒退’”?
(2)为什么恶意别车容易造成追尾相撞的交通事故?
分析这道试题取材于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恶意别车事件,命题者以此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交通安全.当看到行车记录仪里,前方正常行驶的车子“倒退”时,其实所选的参照物就是后方的车辆,也就意味着自己所在的车辆速度偏快,要注意控制行车速度.而且,当发生恶意别车事件时,后方的车辆即使踩了刹车,但是由于惯性还会往前冲,难免会发生追尾事故.因此,本题在考查“参照物”和“惯性”的知识时,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交通安全教育,体现了命题者重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设计意图.
2.3激发民族自信心,培育爱祖国爱家乡情感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学生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但是,爱国主义相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宏观而又不具体的概念,前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就说过,“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因此,在物理学科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从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做起.
例3(2015年厦门)如图3所示,厦门公共自行车绿色标志由人、自行车和道路三个元素组成,寓意绿色出行.关于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路面受到人的压力
B.人受到路面的支持力
C.自行车受到路面的支持力
D.人和自行车都受到路面的摩擦力
分析当前,厦门一样面临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而且交通非常拥堵的现状.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命题者以自行车绿色标志为背景,在考察了力的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的困境,积极关注发展自行车交通的举措,并了解该举措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身体力行参与其中的意识.
当然,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其实也包含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坚定爱国信念.
例4(2015年厦门)2015年5月30日,中国运动员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中以9.99 s的成绩获得百米比赛季军,成为第一位突破“百米十秒”大关的亚洲本土选手.求苏炳添在比赛全程的平均速度.(计算结果精确到个位)
分析尽量收集生活中积极正面的好素材做为试题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本民族在某些方面的迅速发展,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本题中,苏炳添虽然以9秒99的成绩仅获得了季军,但这个成绩的特殊意义在于,这是在正常风速下,亚洲本土选手首次突破10秒大关口.因此,第(1)小题在考查速度计算的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4重视学科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当前,现代物理学在带动新材料、新能源和航空航天等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并且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是学科的精神支柱,它是物理思想、物理知识和学生个体能力之间的桥梁,因此,在初中物理学科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就包含了重视学科思想方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等效法和变化率问题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5(2015年厦门)小鹭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量小灯泡的功率,设计并连接了如图4所示的部分实验电路.
(1)请你添加一条导线,将图4所示的实物图补充完整,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右移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
(2)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扳向
1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物理试题编制原则
近几年,厦门市大力推进中小学学科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初中物理学科的教育目标主要有:培育学生乐学会学的物理学科情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论思想教育;重视物理学科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价值观、正确的能源伦理道德观;感悟生命安全的意义和方法;培育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等.随着实践研究的深入开展,对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具有导向作用的中考试题编制也率先有了实际的行动.在试题编制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素材的真实性原则
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素材虽然越具有正能量越好,但也要注意尊重素材的真实性,甚至于培养学生多角度看待事实的能力.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乐于探索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有亲近感、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时,也要意识到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历史重任同样要落到学生的肩上,同步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在获得和利用内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对生态环境又造成污染,引起了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等社会问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1.2创设情境的多重教育性原则
试题的教育性,在于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与技能的认知与理解,改变和提升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应用能力.还在于选择真实的题材,创设题目的情境,把社会热点、科技创新和家乡变化等创设为题目情境,对学生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等.例如,立足物理视角,以厦门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为试题情境,海底隧道的建设、智能节水环保公厕和高架桥两侧的噪声防治等,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
1.3训练思维的辩证性原则
在习题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体现在结合哲学观点,注重逻辑辩证思维的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方法论的掌握都有积极作用.例如,在冰熔化成水的物态变化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温度变化引起物态变化,物态的质变又会导致体积、密度、比热等量变化的关系,借此让学生了解量变与质变观.
1.4把握物理学科方法的思想性原则
在物理学中,建立概念、发现规律和应用知识等都需要思维的加工,区别于一般的思维过程,物理学科的思维有其个性特点,如复杂事物的模型化、解决问题的多级性、开放式探究的多向性、规律表述的多样性(文字、图像、公式)、思维的转换(研究对象、物理模型、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和等效方法的应用等.在试题编制中,重视物理学科思想方法,紧密联系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物理试题案例评析
纵观近几年厦门市中考物理试题,除了有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引领学生同步了解当代科技新产品等特点,最大的亮点还在于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发挥了学科德育的功能,体现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用意.
2.1结合逻辑思维,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提示了万物的发展包含了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等规律,这三者分别是事物发展的状态与形式、动力与源泉和趋势与道路.通过物理学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物质组成了世界,物质是运动的,而且这种运动是有规律的.因此,在物理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结合逻辑思维,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也就是要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探索、认知和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某些哲学思想.
例1(2013年厦门)如图1所示,嫦娥三号的着陆器携带月球车将在月球的虹湾地区实现软着陆.为避免着陆器与月球猛烈碰撞,以下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选择松软的月球表面降落
B.着陆器底部垫有硬度小的材料
C.临近月球时向下喷气反推减速
D.临近月球时打开降落伞减速
分析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思想在初中物理教材的体现甚为广泛,比如惯性的利用与预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电荷有正电与负电等.本题以嫦娥三号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与时事热点,分析判断材料的硬度大小和有无空气阻力等知识点.同时,也让学生领会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统一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就是矛盾的同一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反是矛盾的斗争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主义观点.
2.2培养安全意识,感悟生命安全的意义
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要有安全的社会环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日俱增的车辆、琳琅满目的家用电器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都大大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不可避免的,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伤害,如家庭触电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和煤气中毒事故等,这些都给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也是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目标之一.纵观初中物理学,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生命安全教育资源.如交通事故、龙卷风、触电事故、火灾事故、光污染、煤气中毒和核泄露等安全教育. 例2(2015年厦门)安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上的行车记录仪,可以拍摄记录车辆行驶途中的影像,以保存证据,还原真相.在一次A、B两车追尾相撞交通事故中,交警调阅A车行车记录仪,看到道路前方正常行驶的车子纷纷“倒退”.突然发现B车超车变向,并道到A车前方后却又放缓车速,即恶意别车.A车避让不及,追尾相撞,如图2所示.请用物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道路前方的车子纷纷‘倒退’”?
(2)为什么恶意别车容易造成追尾相撞的交通事故?
分析这道试题取材于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恶意别车事件,命题者以此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交通安全.当看到行车记录仪里,前方正常行驶的车子“倒退”时,其实所选的参照物就是后方的车辆,也就意味着自己所在的车辆速度偏快,要注意控制行车速度.而且,当发生恶意别车事件时,后方的车辆即使踩了刹车,但是由于惯性还会往前冲,难免会发生追尾事故.因此,本题在考查“参照物”和“惯性”的知识时,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交通安全教育,体现了命题者重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设计意图.
2.3激发民族自信心,培育爱祖国爱家乡情感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学生个体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但是,爱国主义相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宏观而又不具体的概念,前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就说过,“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因此,在物理学科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从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做起.
例3(2015年厦门)如图3所示,厦门公共自行车绿色标志由人、自行车和道路三个元素组成,寓意绿色出行.关于人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路面受到人的压力
B.人受到路面的支持力
C.自行车受到路面的支持力
D.人和自行车都受到路面的摩擦力
分析当前,厦门一样面临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而且交通非常拥堵的现状.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命题者以自行车绿色标志为背景,在考察了力的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的困境,积极关注发展自行车交通的举措,并了解该举措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身体力行参与其中的意识.
当然,坚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也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其实也包含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坚定爱国信念.
例4(2015年厦门)2015年5月30日,中国运动员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中以9.99 s的成绩获得百米比赛季军,成为第一位突破“百米十秒”大关的亚洲本土选手.求苏炳添在比赛全程的平均速度.(计算结果精确到个位)
分析尽量收集生活中积极正面的好素材做为试题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本民族在某些方面的迅速发展,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本题中,苏炳添虽然以9秒99的成绩仅获得了季军,但这个成绩的特殊意义在于,这是在正常风速下,亚洲本土选手首次突破10秒大关口.因此,第(1)小题在考查速度计算的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4重视学科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当前,现代物理学在带动新材料、新能源和航空航天等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并且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而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是学科的精神支柱,它是物理思想、物理知识和学生个体能力之间的桥梁,因此,在初中物理学科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就包含了重视学科思想方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等效法和变化率问题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5(2015年厦门)小鹭利用电流表和电阻箱测量小灯泡的功率,设计并连接了如图4所示的部分实验电路.
(1)请你添加一条导线,将图4所示的实物图补充完整,并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右移时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
(2)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扳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