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0987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既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又可以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的认知,进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培养政治认同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一、立足学情找准兴趣点,提高学生政治认同能力
  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学情,把握学生兴趣的着眼点,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真谛,获得较为深刻的政治理论学习体验,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的政治认同能力。
  例如,在教学“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培养政治认同素养,教师可以选择时政导入的方式进行授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败要“老虎、苍蝇一起打”,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十八大以来落马的数名高官,让学生在观看图片后思考:这些贪官是否做到了依法行政?这些人民的“公仆”是否真正为人民服务?时政材料的导入展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接下来,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加积极主动,进而联系课本知识学习和教师讲解就能从思想深处认识腐败的危害,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了政治认同能力。
  二、合理设计体验式活动,提高学生政治认同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活动的主体。要想更加高效率地培养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的认同感,引导他们自觉接受理论知识,有效践行政治行为,教师可以尝试开展体验式活动教学。密切政治理论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营造生活化情境,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真正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获得政治认同素养。
  例如,在教学“政治生活:自觉参与”时,教师可以设计相关体验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意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人大代表选举的认识,让他们真正体验一把“选人大代表”、“当人大代表”的“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选举人大代表”的体验活动,让他们分角色扮演“选民”和“被选者”,体验流程增强认知。在这些“人大代表”被选出之后还要模拟人大代表的日常工作。
  三、依托社会实践性活动,增强学生政治认同体验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尤其在培养学生强烈政治认同感的过程中,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统一学生的知情意行,促使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在辨析理论观点中思考和感悟,增强政治认同体验。除此之外,通过有效的社会实践,学生还可以更加直观地感知政治现象,将晦涩的理论生动化,更加自然地坚定政治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例如,在教学“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对政府宗旨以及政府工作原则的认知。教师首先组织学生设计主题为“政府满意度调查”的问卷,然后深入社区走访老百姓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将收集上来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得出本次社会实践调查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同学们对于政治理论知识学习的体验。为了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政治认同感,还可以让他们撰写调查报告并反映给当地的政府部门。
  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既要立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的学习,还要增强学生知识学习的实践性,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使其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进而真正践行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其他文献
5E教学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引入、探究、解释、拓展、评价”五个方面,强调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在深入理解高中地理知识点的同时达到思维拓展的目的。  一、巧妙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高中地理课堂中采取5E教学模式时,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趣味性的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其中,5E教学模式在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是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则是拓展和提升。因此,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间虽然存在着内容上的部分重复,但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了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
问题驱动教学也可以称为任务驱动式教学,它主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教师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则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提问者。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那么,如何将问题驱动和同伴学习的方法有效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呢?接下来,笔者将谈谈问题驱动和同伴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
时事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时事,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了解国家政策,并完成对他们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培养。但从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来看,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这会影响时事在课堂中的教学价值。为了进一步体现时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教学地位,做好对其应用模式的分析至关重要。  一、借助时事,激发学习兴趣  时事作为近期发生的现实事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解答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疑惑。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主义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笔者在本文将从高中地理教学出发,提出培养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众所周知,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掌握、理解以及运用知识,就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地理学科偏向于理科性质,但兼具人文特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于新时代人才做出了新的定义,提出了更加广泛的要求。而在新课标实施以来,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成为中小学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结合其所处的时空进行具体分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否掌握时空观念对教师的有效教学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学习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化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小学课堂。其中,微课资源凭借“微”的优势,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微课借助视频、动画、声音、图文、表格等多样化元素,具有形象、灵动、用时短、情境化的鲜明特征,既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突破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对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和创新。  一、坚持以实效实用为统领,与时俱进认识应用微课的重要
一、应用生活化案例开展政治教学  政治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把生活现象和政治概念对应起来,理解政治教学内容。  例如,2020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这个案例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在该案例中,学生发现了价值、供求关系、货币、市场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视频、新闻资料等,让学生看到生活化的案例,鼓励学生应用学过的政治理论诠释生活化的案例。开展这样的教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