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活化的高中政治教学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hi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应用生活化案例开展政治教学
  政治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把生活现象和政治概念对应起来,理解政治教学内容。
  例如,2020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这个案例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在该案例中,学生发现了价值、供求关系、货币、市场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视频、新闻资料等,让学生看到生活化的案例,鼓励学生应用学过的政治理论诠释生活化的案例。开展这样的教学,教师能让学生把理论学习与生活案例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理解政治理论知识的意思,了解政治理论知识是如何反映现实生活的。
  二、应用生活化活动来组织政治教学
  在生活中,学生会遇到一些与政治有关的问题,需要应用政治视野去看待这些问题,应用政治理论去解决问题。然而,由于很多学生缺乏政治实践经验,因此,他们不知道如何来解决问题。
  以引导学生学习税务知识为例。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情景剧。在学习小组中,生A扮演税务局的工作人员,他负责解答人们提出的问题。生B扮演一位前来纳税的人,他负责提出与纳税有关的问题。生C扮演一位不懂税务知识,需要他人帮助自己解答纳税基本问题的老人。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表演情景剧,了解与税务有关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深入挖掘问题,使学生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呈现出他们学习到的知识。比如生C会提问:“我为什么要纳税呀?我又没吃国家一口饭,为什么要把自己口袋中的钱给别人?”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回答问题,要求学生不能直接引用课本中的内容,而要深入浅出地描述课本中的理论。比如关于生C的提问,生A可以回答:“老人家,您说您没吃国家一口饭,可是,您村子里的路是谁修的?那是谁掏的钱?那是咱国家修的。国家的钱哪儿来的?那都是咱交的税金哪!”鼓励学生充分体验过程,在享受活动乐趣的过程中吸收知识。教师要引导生B与生C分别提符合自己人设的问题。假如生B扮演的是一名小商人,他提出的问题是:“请问我在哪里纳税啊?”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的细节带到课堂中。
  教师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案例来思考问题,尝试解决生活中的政治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高。
  三、应用生活化实践深入政治教学
  为了避免学生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忽视实践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各种问题,然后让学生以解决这些问题为目标来学习理论知识。
  以疫情期间,学生向灾区群众捐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事件中的政治问题。学生刚开始不能理解这一活动中包含着政治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包含了一种怎样的文化?这种文化反映出中国过去长期应用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来管理国家?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发现该问题中确实包含政治问题。通过思考和学习,学生提出了中国过去一直沿用中央集权制度来管理国家。之所以应用这样的制度,与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多灾多难的国家有关。它是一种能够高效的、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制度。现在,这种制度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民一直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思考政治问题,把各种政治问题与理论相结合,然后在实践中培养政治理念、实践政治理念、交流政治理念、完善政治理念等。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实践活动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政治、思考政治、践行政治理念。教师开展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學会在学习中知行合一。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影视行业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以历史题材为背景的影视资源。大量内容丰富的影视剧也逐渐被教师当作教学资源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高质量的历史影视资源能将书本上的历史人物、事件绘声绘色地、生动形象地转换为五官均可感受到的鲜活的人物、真实的场面,同时还能还原当时的时代背景。因此,利用影视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准确
5E教学模式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引入、探究、解释、拓展、评价”五个方面,强调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进行问题探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在深入理解高中地理知识点的同时达到思维拓展的目的。  一、巧妙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高中地理课堂中采取5E教学模式时,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趣味性的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其中,5E教学模式在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共同构成了我国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是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则是拓展和提升。因此,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间虽然存在着内容上的部分重复,但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了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与此同时,随着新课程改革
问题驱动教学也可以称为任务驱动式教学,它主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教师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则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提问者。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那么,如何将问题驱动和同伴学习的方法有效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呢?接下来,笔者将谈谈问题驱动和同伴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学生
时事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时事,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了解国家政策,并完成对他们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培养。但从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来看,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这会影响时事在课堂中的教学价值。为了进一步体现时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教学地位,做好对其应用模式的分析至关重要。  一、借助时事,激发学习兴趣  时事作为近期发生的现实事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受教育者,解答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疑惑。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主义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笔者在本文将从高中地理教学出发,提出培养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众所周知,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掌握、理解以及运用知识,就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地理学科偏向于理科性质,但兼具人文特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于新时代人才做出了新的定义,提出了更加广泛的要求。而在新课标实施以来,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成为中小学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结合其所处的时空进行具体分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否掌握时空观念对教师的有效教学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学习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化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小学课堂。其中,微课资源凭借“微”的优势,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微课借助视频、动画、声音、图文、表格等多样化元素,具有形象、灵动、用时短、情境化的鲜明特征,既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突破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对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和创新。  一、坚持以实效实用为统领,与时俱进认识应用微课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