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程式话语语用接受能力分为情景化的语用识别与脱离情景化的语用感知能力.目前对二语语用接受能力的研究较少,对语境知识鲜有涉及,二语水平与英语国家留学经历对语用能力的影响具有争议性.实验采用横断式设计,借助计算机动画引导任务,调查了 143名英语学习者程式话语语用接受能力及所需的先前语境和即时语境知识与英语水平和留学经历的关联性.结果显示,程式话语语用识别及感知能力与留学经历显著相关,与英语水平无显著相关关系.
【机 构】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19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式话语语用接受能力分为情景化的语用识别与脱离情景化的语用感知能力.目前对二语语用接受能力的研究较少,对语境知识鲜有涉及,二语水平与英语国家留学经历对语用能力的影响具有争议性.实验采用横断式设计,借助计算机动画引导任务,调查了 143名英语学习者程式话语语用接受能力及所需的先前语境和即时语境知识与英语水平和留学经历的关联性.结果显示,程式话语语用识别及感知能力与留学经历显著相关,与英语水平无显著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在犹太民族不断离散的大背景下,其民族语言也在不断分化.古希伯来语诞生较早,意第绪语则诞生较晚,前者为了捍卫源自圣典的圣言地位,后者为了争夺合法的表述地位,彼此之间有着“语言之争”式的对抗现象.考虑到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的母语正是意第绪语,该语种所携带的“对抗”正统、前人的“偏离”倾向,会对他的批评实践产生潜在的影响.这种内在的关联,为读者了解布鲁姆的对抗式批评及经典观提供了语言学方面的独特视角.
表现主义对主体性的关注是表征与应对现代性社会危机的一种策略,其最终的诉求是唤醒主体内在的批判力量并借此形塑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表现主义的领军人物贝恩最终投向法西斯主义的事件让人们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形成了 20世纪颇具影响力的表现主义论争.本文探究为这场论争奠定基调的布洛赫与卢卡奇之间观点的差异,进而彰显布洛赫表现主义思想的独特品格:作为意识形态批判的表现主义、作为文化遗产的表现主义和作为文化批判的表现主义.布洛赫的表现主义思想承载着反抗与颠覆的力量,它是一种提升边缘化他者地位、彰显人性的表达方法、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产生跨学科理解、运用学科思维、实现学科整合是跨学科学习的基本特点和判断标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类学科,具有天然的跨学科属性.跨学科学习不是牵强附会,而是自然发生的.跨学科学习方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应使学科间自然而巧妙地相互融合,有效地解决生产、生活和学习中的现实问题.跨学科学习是为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斯泰因作品中的“重复”一直被看作是她语言实验风格的重要特点,但她频繁地使用重复的意图却较少受到关注.斯泰因是一位女同性恋者,文学创造是她隐晦地表达同性恋情感的一种方式.斯泰因在《美国人的成长》中运用重复的解构功能解构了人的根本天性和杰作,最终解构了性属身份.她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重复,也一点一点地改变,同性恋身份在重复中终被解构,不再被认为是“罪孽”,而是一种“魅力”.
对于小学语文小说类文本的教学,教师不能依靠单一的灌输式理论教学方法,而应当对文本进行深度理解和解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审辩式阅读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习效率.本文立足统编版语文高年级外国小说类文本教学,从了解小说背景,营造审辩式氛围;基于生活体验,激活审辩式思维;贴近文本特点,运用审辩式策略;把握写作技巧,提高审辩式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当前,众多语文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研制自主学习任务单,着力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学习有抓手、学习有方向.任务单应凸显学生作为一名学习者的本真样态——解放学生,归还学生的自我学习权利,解除对他们自主学习的约束,有效打开言语实践的时空;成全学生,给予学生恰当引导,助力他们自行成长、自我实现.从而全力推动学生关键能力的形成,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瞬成相是普什图语4类动相之一,具有[+动态,Φ持续,+有界,Φ个体化]的语义特征,以瞬成相动词为核心,不仅可以构建出时间语义与之相同的瞬成情状句,还可以构建出时间语义不同的渐成情状句和活动情状句.在这一合成过程中,时间语义所发生的变化,可以用三层级单一合成模式来比较清晰地解释.
近年来,手势问题逐渐成为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首先分析了认知语言学视野下手势研究兴起的背景,然后系统梳理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问题和重要研究成果,最后对该领域的前景进行展望.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考察手势是观察语言与认知关系的直接视窗,有助于洞悉语言难以呈现的思维模式,能够深化对构式内涵的认识,进而促进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本文采用历时案例研究设计,以30对导师—学生组合为研究对象,在毕业论文多轮反馈-修改的动态语境中,研究导师对学术语篇结构反馈的方式、内容及学生的修改效果.结果显示:导师反馈整体上能改善论文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提高学生学术语篇的建构能力和体裁意识.影响反馈效果的因素包括:导师严格的态度和足量的反馈是主导因素;学生是否处于最近发展区是调节因素:主要受论文模板、范文等补偿性中介工具的调节.语篇建构能力不是单独被习得的,要与学术语言、学术思辨等其他能力综合培养.
教师科研在本质上是一种重要的综合素养.综述国内外过去20多年关于我国高校外语教师科研的文献发现:已有研究经历了从行为主义认识论到人本主义认识论的理论视角演变;采用不同方法探究了基本现状、影响因素和变化过程3个主题.文章据此提出研究展望,呼吁未来研究基于人类发展生态学视角探究我国高校外语教师的解放性科研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