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育游戏化成为国内外公认的卓有成效的学前教育体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模式正在成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主流,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已成为我国幼教界的共识。“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命题来自于当代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所以,以下我就就幼儿园的游戏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游戏化;指导的策略;实践与探索
一、家长认识的误区
长期以来,家长们总认为孩子玩游戏是“不正经”的活动,既学不到知识,又浪费了时间。家长们只重视一些表面形象,如:孩子在园学会了几首儿歌或几首歌曲,会讲几个故事,会做算术题……有的老师也认为游戏不如上课好组织,上课时孩子们又安静又听话,而游戏时孩子们又吵又闹,既要搬桌子又要摆摊子,实在太麻烦,而我们农村经济相对落后,资金不足,幼儿园买不起高档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因此老师们往往用各种方式侵占甚至剥夺孩子们做游戏的时间与机会,或延长上课时间,或是以复习儿歌、故事替代,或是让孩子们排排坐,等待教师布置游戏环境等等,或将少的可怜的几样玩具分给孩子们,这样的游戏怎使孩子们的语言交往,合作能力得到发展?想象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所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户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高寒、高温地区可酌情增减。”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二、让幼儿教育进入游戏化
(一)游戏释放孩子追求美好的天性
多姿多彩的游戏,能够给孩子的心灵插上一对幻想的翅膀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加深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游戏是“玩”,为了玩得开心,玩得美丽,孩子们会“挖空心思”,动脑筋,想办法-------这就调动了他们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幼儿园教育所秉持的宗旨都是“玩”。只有在游戏冲动中,人才能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强制,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达到自由,达到和谐完善的发展,这就是审美的境界。游戏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审美活动,当我们的教育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审美活动形式时,我们必将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当幼儿开始游戏时,大脑打开了另一扇窗口,进入一个想象的世界。
(二)幼儿教育游戏比识字更重要
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虚构与真实的巧妙结合。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种安全和自由的气氛,减轻了幼儿的压力甚至没有压力,使幼儿置身于有趣的无拘无束的天地中。幼儿在游戏中接触小朋友,模仿成人的行动,亲身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处理自己在集体中的行为。在游戏中,幼儿共同商定主题、制定规则、互相影响、互相监督,增进相互理解,培养合作精神。
一位教育界人士曾忧心忡忡地说:“幼儿教育被纳入应试教育轨道,有的幼儿园游戏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急增。一些家长的想法与我们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其实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学会用语言沟通,学会与他人相处,这比一味强调学习要好上百倍。”孩子长大后不懂得怎样去融入社会,不懂得怎样去构建社会,这难道就是教育者的本意吗?
同时,在0-6岁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记忆力是超乎人们想像的,相当于成人的200%,他们大脑的发展也相当迅速。中国传统的“木头”式教育、“捆绑”式教育、“填鸭”式教育,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与丰富的想象力都被无形的束缚了,孩子纯真浪漫的天性也被扼杀。这样,人类的未来只会变得死板,毫无创新,停滞不前,问题多多。《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奠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地位——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
(三)游戏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在某些家长的功利性思维中,“提前开始”、“越早越好”成为他们对于幼儿教育的普遍认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占据优势,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许多家长并不清楚幼儿的发展规律,因此,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不得不屈服于“填鸭式”教育,去死记乐谱英语,去硬背唐诗宋词,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孩子很可能变成一台未老先衰的“读书机器”。
事实上,游戏和能力发展并不矛盾,主动的学习就是游戏,核心就是快乐互动。在游戏这个快乐互动平台上,能帮助开发幼儿的发展潜能,能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启迪他们的创造灵感。孩子们从中能学到很多东西,包括以后上学所必需的各种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再说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都会在大班时注意幼(儿园)小(学)衔接,家长完全不用担心孩子上小学后跟不上的问题。
家长应该正视“游戏”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游戏不仅是幼儿的应有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实践与探索经历
在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还作了以下两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精心编制各种教学游戏。
我根据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创编和改编了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游戏“树叶变变变”则是让幼儿通过想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用树叶进行美术创造活动,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编制游戏时,我还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游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如在游戏“飞舞的彩球”中,幼儿既可以自由玩彩球,又可以结伴玩彩球,还可以进行小组传球比赛,这些游戏既可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二)灵活指导各种性质和形式的游戏
在不同形式的游戏中,我分别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指导,在幼儿个别玩的游戏中,我一般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时,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在幼儿结伴玩的游戏中,我主要以观察为主,并与参与者的身份或以游戏角色的语言提出建议,进行间接指导,在合作进行的小组游戏中,我以组织者或评判者的身份进行与教学要求有关的指导,并组织幼儿议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在幼儿的游戏中还包含着丰富的认知成份,主要包括观察、想像、记忆、思维等,这些认知成份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言语和操作贯穿于整个过程,游戏活动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仅构成了游戏的前提条件,而且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会先对所提供的材料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观察,并思索“把它们做成什么?”然后边观察边操作,最后做成心目中想做的物品,可见,游戏构成了发展儿童观察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在设计游戏时有意识地渗透各种认知成份,如设计结构游戏时,要考虑充分渗透观察成份,设计角色游戏时,考虑充分挖掘儿童的想像力,在设智力游戏时,则要更多地渗透思维成份,同时要将各类游戏作协调安排,从而促进幼儿认知全面地发展。
四、結论
《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为幼儿园贯彻与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理想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活动的框架或范例。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西藏拉萨市尼木县普松乡幼儿园)
关键词:游戏化;指导的策略;实践与探索
一、家长认识的误区
长期以来,家长们总认为孩子玩游戏是“不正经”的活动,既学不到知识,又浪费了时间。家长们只重视一些表面形象,如:孩子在园学会了几首儿歌或几首歌曲,会讲几个故事,会做算术题……有的老师也认为游戏不如上课好组织,上课时孩子们又安静又听话,而游戏时孩子们又吵又闹,既要搬桌子又要摆摊子,实在太麻烦,而我们农村经济相对落后,资金不足,幼儿园买不起高档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因此老师们往往用各种方式侵占甚至剥夺孩子们做游戏的时间与机会,或延长上课时间,或是以复习儿歌、故事替代,或是让孩子们排排坐,等待教师布置游戏环境等等,或将少的可怜的几样玩具分给孩子们,这样的游戏怎使孩子们的语言交往,合作能力得到发展?想象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所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户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高寒、高温地区可酌情增减。”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二、让幼儿教育进入游戏化
(一)游戏释放孩子追求美好的天性
多姿多彩的游戏,能够给孩子的心灵插上一对幻想的翅膀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加深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游戏是“玩”,为了玩得开心,玩得美丽,孩子们会“挖空心思”,动脑筋,想办法-------这就调动了他们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幼儿园教育所秉持的宗旨都是“玩”。只有在游戏冲动中,人才能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强制,在精神和物质方面都达到自由,达到和谐完善的发展,这就是审美的境界。游戏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审美活动,当我们的教育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审美活动形式时,我们必将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当幼儿开始游戏时,大脑打开了另一扇窗口,进入一个想象的世界。
(二)幼儿教育游戏比识字更重要
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虚构与真实的巧妙结合。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种安全和自由的气氛,减轻了幼儿的压力甚至没有压力,使幼儿置身于有趣的无拘无束的天地中。幼儿在游戏中接触小朋友,模仿成人的行动,亲身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处理自己在集体中的行为。在游戏中,幼儿共同商定主题、制定规则、互相影响、互相监督,增进相互理解,培养合作精神。
一位教育界人士曾忧心忡忡地说:“幼儿教育被纳入应试教育轨道,有的幼儿园游戏迅速减少,使用笔和作业纸的现象急增。一些家长的想法与我们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其实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学会用语言沟通,学会与他人相处,这比一味强调学习要好上百倍。”孩子长大后不懂得怎样去融入社会,不懂得怎样去构建社会,这难道就是教育者的本意吗?
同时,在0-6岁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记忆力是超乎人们想像的,相当于成人的200%,他们大脑的发展也相当迅速。中国传统的“木头”式教育、“捆绑”式教育、“填鸭”式教育,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与丰富的想象力都被无形的束缚了,孩子纯真浪漫的天性也被扼杀。这样,人类的未来只会变得死板,毫无创新,停滞不前,问题多多。《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奠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地位——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
(三)游戏让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在某些家长的功利性思维中,“提前开始”、“越早越好”成为他们对于幼儿教育的普遍认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占据优势,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许多家长并不清楚幼儿的发展规律,因此,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不得不屈服于“填鸭式”教育,去死记乐谱英语,去硬背唐诗宋词,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孩子很可能变成一台未老先衰的“读书机器”。
事实上,游戏和能力发展并不矛盾,主动的学习就是游戏,核心就是快乐互动。在游戏这个快乐互动平台上,能帮助开发幼儿的发展潜能,能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启迪他们的创造灵感。孩子们从中能学到很多东西,包括以后上学所必需的各种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再说现在的幼儿园一般都会在大班时注意幼(儿园)小(学)衔接,家长完全不用担心孩子上小学后跟不上的问题。
家长应该正视“游戏”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游戏不仅是幼儿的应有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实践与探索经历
在对幼儿实施游戏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还作了以下两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精心编制各种教学游戏。
我根据幼儿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创编和改编了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如游戏“树叶变变变”则是让幼儿通过想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用树叶进行美术创造活动,使幼儿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编制游戏时,我还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游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如在游戏“飞舞的彩球”中,幼儿既可以自由玩彩球,又可以结伴玩彩球,还可以进行小组传球比赛,这些游戏既可提高单位时间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二)灵活指导各种性质和形式的游戏
在不同形式的游戏中,我分别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指导,在幼儿个别玩的游戏中,我一般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帮助时,作一些间接的指导,以不干预幼儿的游戏为准则。在幼儿结伴玩的游戏中,我主要以观察为主,并与参与者的身份或以游戏角色的语言提出建议,进行间接指导,在合作进行的小组游戏中,我以组织者或评判者的身份进行与教学要求有关的指导,并组织幼儿议论、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在幼儿的游戏中还包含着丰富的认知成份,主要包括观察、想像、记忆、思维等,这些认知成份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言语和操作贯穿于整个过程,游戏活动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仅构成了游戏的前提条件,而且贯穿于游戏的整个过程,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会先对所提供的材料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观察,并思索“把它们做成什么?”然后边观察边操作,最后做成心目中想做的物品,可见,游戏构成了发展儿童观察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在设计游戏时有意识地渗透各种认知成份,如设计结构游戏时,要考虑充分渗透观察成份,设计角色游戏时,考虑充分挖掘儿童的想像力,在设智力游戏时,则要更多地渗透思维成份,同时要将各类游戏作协调安排,从而促进幼儿认知全面地发展。
四、結论
《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为幼儿园贯彻与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理想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活动的框架或范例。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西藏拉萨市尼木县普松乡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