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tv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促进教学的动态生成。现摘录几例,浅谈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一、动态实施,让学生“跟”过来,和谐生成
  
  教学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的重要保证。凡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促进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案例: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的巩固练习
  静态设计:
  第一层:简单运用(规律的运用,目的是巩固特征);
  第二层:灵活运用(策略的形成,目的是在策略形成的过程中感受答案的多样化);
  第三层:综合运用(技巧的获取,以生活中的数据为素材,目的是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形成一些技巧)。
  动态实施:
  师(发现规律后):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判断它能否被3整除,并说出判断的依据吗?
  生:能!(课前的收集激活了学生的热情)
  师:真的能行?那就请你们先报一个数吧!
  生1:我的学号是5133,请问能不能被3整除?
  生2:能!各位上数的和是12,能被3整除。
  生3:我认为不必相加就可知道它能不能被3整除。因为3能被3整除,5加1也能被3整除,所以它能被3整除。
  师(故作惊讶地):他是怎样判断的?谁能来解释一下?
  生4:他是根据各位上数的和是4个3来判断的,这比把各位上的数相加再判断要方便。
  师: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生5:我家的电话号码是88403936,谁能很快判断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
  师:这可是个具有挑战性的数据!谁来介绍自己的方法?
  生6:3、6、9都能被3整除,剩下的数相加和是20,所以不能被3整除。
  生7:我的方法更简单!先划去3的倍数6、9、3;再划去8和4,因为它们的和等于12;最后剩下一个8,所以这个电话号码不能被3整除。
  师:你们把规律用活了,连我都没想到这么多!
  ……
  教师课前的预设只考虑了学生课前的知识储备,忽略了学生课中“做数学”的经验积累——“各部分的数能被3整除,和也能被3整除(尽管他们未曾深入研究)”,这为学生灵活运用规律进行判断做好了策略上的准备。当学生主动跳出课前第一预设(规律的运用)和第二预设(策略的形成)而直接进入第三预设(技巧的获取)时,如果教师还机械地将学生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那么学生探索的激情将会熄灭。可喜的是,教师机智地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进行了整合,通过质疑和交流,使动态生成的资源达到共享的效果,原本机械的教学预设在师生的共同创造中变得充满灵性、智慧与活力。
  
  二、巧设“陷阱”,让学生“跌”进去,体验生成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教师在教学时要营造真实、有趣、动态开放、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知识生成。有时不妨巧设一些“陷阱”,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跌”进去,在“跌”进去的体验中生成新的知识结构。
  案例:教学“统计与可能性”
  课始,教师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事先将红、黄两种不同颜色的球分别放入8个黑布袋内,让学生从各自分到的袋中把球摸出来,摸出红球多者为胜。摸完后。学生发现一些小组的袋子里全是黄球,根本就不可能摸出红球,而另外一些小组的袋子里却全是红球。结果无论是赢的小组,还是输的小组,都觉得太不公平。教师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因势利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只放入红球的袋子里去摸会怎样?”学生肯定地说:“摸到的一定是红球。”“那么,能否摸出黄球呢?”“不可能!”“若在只放入黄球的袋子里去摸。又会怎样呢?应该怎样说?”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从而得出“摸出的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红球”的结论。接着教师又把红、黄两种球混合放到8个袋子里,这时再去摸,让学生猜测结果。学生认识到:“可能”摸出红球,也“可能”摸出黄球。这样,通过学生喜爱的摸球游戏活动,巧设“陷阱”,让学生“跌”进去,建构起了“概率”最基础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动态中不断生成的过程。
  
  三、善待“意外”,让学生“活”起来,挖掘生成
  
  真正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大胆地暴露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作为教师,要正确处理这些“意外”,发挥教学机智,使意外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思维“活”起来,精彩将不约而至。
  案例: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在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时学生最容易出错,有一部分学生往往会把除数、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划去,而不考虑“扩大的倍数是否相同”。为此,在新授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进行了强调且出示竖式计算“2.25÷1.5”作为巩固题,并指名学生板演。我巡视时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按计算法则正确地演算完毕,而板演的学生还在慢慢地思考着,突然他先把被除数“2.25”的小数点划去。这时,其他学生纷纷喊道:“错了!错了!”示意学生安静的同时,我也感到纳闷:在算理方面,我花了足够多的时间,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从商不变性质入手,为什么还有学生先划去被除数的小数点呢?接着,又出现了令我惊讶的一幕:他又把除数的小数点划去,在5的后面添了一个0,接着演算的算式是225÷150=1.5。我暗暗庆幸自己沒有妄下论断,也为这位学生的创新思维感到欣慰。我接着问其他学生:“你们的计算结果也是1.5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是。”这时,一生站起来说道:“他的答案是对的,但方法是错的。因为我们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应该把除数变成整数,然后根据除数扩大的倍数,相应的扩大被除数的倍数。这里除数扩大10倍,被除数也应该扩大10倍。”我没有解释,而是用信任的目光示意板演的那位学生来解释。他回答道:“我把2.25的小数点划去是把被除数扩大10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两位才能扩大100倍,所以添上一个零,把1.5变成150。”我接着问:“同学们认为他的解释合不合理?”“合理。”又有学生问:“老师,照这样,不是所有的小数除法都可以转变成整数除以整数了?”“是的,只不过要注意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在激烈的讨论与争辩中,我又设计了一道竖式计算“2.2525÷1.5”,让学生学会方法的择优。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预设,善于发现“意外”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适时引导,巧妙点拨,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其他文献
《车削技术》的实训教学是机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训课程。文章简要阐述了车削加工技术,分析了《车削技术》在实训环节易出现几个典型问题,
当前,肥料市场上品种层出不穷,如何选择合适的肥料对农民来说不简单,而在施用方面,也就勉为其难了。日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刘存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肥料施用
课堂教学有效性一直都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追求的一个目标,就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而言,基于其学科特点及传统教学思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其教学有效性水平并不是特
为了保障地处北京郊区某科研院广大职工的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通过对其职工餐厅饮用水水质状况进行检测和分析,提出了较为合理的饮用水系统改造方案,改造完成后出水水质各项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几千年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医药和中医药文化,他提出要历史地发展地全局地看待中医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中医药进行接续、提升
疏花疏果是提高核桃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技术措施。它可以节省大量的养分和水分,不仅有利于当年树体的发育,提高当年的坚果产量和品质,而且也有利于核桃树新梢的生长,保证翌年高产稳
嘉禾县中医医院始建于1956年,历经半个多世纪发展,已成为一所集医疗预防、急诊急救、康复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综合实力强劲和中医药特色突显的现代化中医医院。医院占地面
早春时节,笔者走进甘肃陇南礼县永兴镇龙槐村。村头的树木开始返青,农户院墙上的迎春花含苞欲放。走到远近闻名的“高龄”电商家的院门口,55岁的张加成就迎上来握手说,“昨天得了
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滲透数学文化,传授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技能与专业素养。同时教师更要抓住课堂教学和师生互动的机会,借助情感外露、情绪展现以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石。教师要重视阅读方法的引领和阅读素材的延伸,从而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打开文化之门,享受文学的魅力。根据教学实践,探讨在阅读教学中素材的拓展延伸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