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改革后的课堂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激发。教师要打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和谐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学习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和培养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问题意识 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素质教育要求重视生本理念教学,强调教师指导组织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但是无论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都是要学生对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强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意识。
一、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工具学科;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能力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因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人;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获得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前提。
“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悟”。苏格拉底用形象比喻阐释问题的重要性: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可见,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就小学语文教材而言,在自主学习中围绕“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思考和理解,一般来说就基本读懂文章。具有良好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在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就能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闪现。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需要,是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的需要,更为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教是为了不教的需要。
二、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爱思考的成长阶段。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他们思考和问的兴趣,不断训练和培养他们问的习惯和思维。
1.自主预习要生成问题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学生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活动。老师指导他们自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自己概括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预习中会生成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蚕姑娘》这篇课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知道蚕的一生从“蚕卵”到“蚕姑娘”再“吐丝结茧”后变成“蛾子”的过程,还能知道蚕从“又黑又小”到“又黄又瘦”再到“又白又嫩”、“又白又胖”一天天长大的变化。但是学生可能不知道思考与设计问题,如蚕姑娘的一生变了几次,每次都有怎样的变化?蚕茧形成后蛾姑娘去哪里了?蚕茧形成后有什么作用呢?这个变化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自己喜欢的或者认识的其他昆虫和小动物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
对于语文知识比较薄弱,没有养成预习习惯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我们要注意设计预习教案,让学生们有方向的预习和在预习问题的解决中找到质疑点和方法,让他们学会在预习中能够质疑和生问。
2.课堂学习要求提问意识
以生为本的课堂区别于以往的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形式;而是以学生先自主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再进行适当教学的形式,通过提问、追问引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首先要创设导入情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有关知识点。如《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了傣族泼水节活动的过程。预习中,学生可能会生成问题: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并在预习中予以解决。但是,课堂教学中,可以问学生,我们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有学生会提出“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题目中“欢乐”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泼水节上的图片,让孩子们生出问题,激发阅读和思考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学会追问,在追问中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和严谨性。
3.拓展延伸学会解决问题
课前学生对所学知识经过了充分的预习,已有一定的知识掌握,课堂上同学间的相互讨论交流能够相互补充,使知识点更全面。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开展教学,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课文学习之后,我们通过相关的拓展强化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问题意识。如《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中,先让学生们提出在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能够解决的,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老师启发引导解决。期间,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如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师徒住进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的破败的古寺说明了什么呢?当时情景会是怎样的吗?我们在这些问题解答之后,可以得出李时珍具有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知道如何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也知道李时珍能发现这些问题是通过他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的结果。然后,我们当堂巩固训练是用《居里夫人传》中一篇写居里夫人发现并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为什么居里夫人能够发现镭元素的存在?文章与《李时珍夜宿古寺》有哪些相似的描写,给我们什么启发?
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不断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丰富知识面,还要再深入广泛的课外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以课本为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另外,教师还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状况的改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老师要注意向“问题教学”的理念倾斜,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充分得以展现;注意学生多向思维的训练,鼓励他们敢于思考和质疑。课堂需要是民主的、自由的,让学生身心处于自由状态,还要允许多样化的答案出现,肯定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思考。要训练和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和反思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在阅读中不求甚解现象还比较严重,我们要营造让学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多提问的氛围和机制,经常进行强化。那么,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才有质量,才有价值。
总之,小学的学习习惯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师要采用生本理念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理解所学知识,产生真知灼见,更好地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问题意识,为创新精神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晓红.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J].教育革新,2015(12).
[2]高玉.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養[J].内蒙古教育,2015(2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问题意识 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素质教育要求重视生本理念教学,强调教师指导组织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但是无论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都是要学生对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强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意识。
一、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语文是基础学科,也是工具学科;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能力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大意义。因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人;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获得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前提。
“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悟”。苏格拉底用形象比喻阐释问题的重要性: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可见,培养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就小学语文教材而言,在自主学习中围绕“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思考和理解,一般来说就基本读懂文章。具有良好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在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就能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闪现。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需要,是学生学科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的需要,更为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教是为了不教的需要。
二、小学生语文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充满好奇心、爱思考的成长阶段。因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他们思考和问的兴趣,不断训练和培养他们问的习惯和思维。
1.自主预习要生成问题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学生课前进行必要的预习活动。老师指导他们自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自己概括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预习中会生成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蚕姑娘》这篇课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知道蚕的一生从“蚕卵”到“蚕姑娘”再“吐丝结茧”后变成“蛾子”的过程,还能知道蚕从“又黑又小”到“又黄又瘦”再到“又白又嫩”、“又白又胖”一天天长大的变化。但是学生可能不知道思考与设计问题,如蚕姑娘的一生变了几次,每次都有怎样的变化?蚕茧形成后蛾姑娘去哪里了?蚕茧形成后有什么作用呢?这个变化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自己喜欢的或者认识的其他昆虫和小动物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
对于语文知识比较薄弱,没有养成预习习惯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我们要注意设计预习教案,让学生们有方向的预习和在预习问题的解决中找到质疑点和方法,让他们学会在预习中能够质疑和生问。
2.课堂学习要求提问意识
以生为本的课堂区别于以往的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形式;而是以学生先自主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再进行适当教学的形式,通过提问、追问引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首先要创设导入情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有关知识点。如《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了傣族泼水节活动的过程。预习中,学生可能会生成问题: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叫泼水节?人们相互泼水表示什么意思?并在预习中予以解决。但是,课堂教学中,可以问学生,我们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有学生会提出“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题目中“欢乐”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泼水节上的图片,让孩子们生出问题,激发阅读和思考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学会追问,在追问中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和严谨性。
3.拓展延伸学会解决问题
课前学生对所学知识经过了充分的预习,已有一定的知识掌握,课堂上同学间的相互讨论交流能够相互补充,使知识点更全面。需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开展教学,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课文学习之后,我们通过相关的拓展强化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问题意识。如《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中,先让学生们提出在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能够解决的,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老师启发引导解决。期间,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如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吗?(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师徒住进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的破败的古寺说明了什么呢?当时情景会是怎样的吗?我们在这些问题解答之后,可以得出李时珍具有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知道如何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也知道李时珍能发现这些问题是通过他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的结果。然后,我们当堂巩固训练是用《居里夫人传》中一篇写居里夫人发现并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为什么居里夫人能够发现镭元素的存在?文章与《李时珍夜宿古寺》有哪些相似的描写,给我们什么启发?
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不断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丰富知识面,还要再深入广泛的课外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以课本为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另外,教师还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状况的改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老师要注意向“问题教学”的理念倾斜,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充分得以展现;注意学生多向思维的训练,鼓励他们敢于思考和质疑。课堂需要是民主的、自由的,让学生身心处于自由状态,还要允许多样化的答案出现,肯定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思考。要训练和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和反思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在阅读中不求甚解现象还比较严重,我们要营造让学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多提问的氛围和机制,经常进行强化。那么,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才有质量,才有价值。
总之,小学的学习习惯影响孩子一生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师要采用生本理念下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理解所学知识,产生真知灼见,更好地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问题意识,为创新精神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晓红.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J].教育革新,2015(12).
[2]高玉.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養[J].内蒙古教育,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