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声乐艺术、民族艺术也在迅速发展,民族音乐中不断的融入了美声唱法元素以及其他文化艺术精髓。文章主要分析草原歌曲《莫尼山》的背景介绍及演唱过程中如何将美声唱法完美运用于草原歌曲的演唱当中,并提出了在演唱这首作品时美声唱法中气息、高位置、共鸣腔体的融入以及美声唱法在咬字吐字的融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美声唱法和民族声乐艺术的融合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美声唱法;草原歌曲;莫尼山;蒙古族语言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8-128-03
【本文著录格式】陈中洋.美声唱法在演唱民族歌曲中的运用——以草原歌曲《莫尼山》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08):128-130.
美声唱法(Bel canto)是一种非常科学也非常实用的演唱方法。美声唱法的起源地是欧洲,与欧洲音乐的发展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社会与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意识形态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想用美声唱法唱好草原歌曲,首先,要熟练掌握美声唱法中的呼吸技巧、发声技巧。声带是歌唱时的发音体,歌唱时的呼吸就是声带发声的动力,身体内部的空间,包括鼻咽腔、喉腔、胸腔等是我们主要的共鸣腔体。在喉头保持吸气位置状态下,气息呼出的气流冲击人的声带发出声音,声带震动发出的声音通过共鸣腔体来得到音量扩大和音色美化,形成呼吸均匀、美妙动听的歌声。其次,要学习蒙古族语言的语音和用字行腔,掌握蒙古语标准语。再次,必须把握好蒙古族草原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
美声唱法(bel canto)起源于意大利16世纪末17世纪初。这种唱法里的发声方法是非常科学合理的,强调自如、纯净、平稳的发声,声乐技巧灵活准确,世界各地人民都普遍认同也非常喜爱,发出的音色声区统一、音域宽广、音色圆润、声音连贯、音质也美妙动听。美声唱法传入我国是在“五四”运动以后,逐渐在我国进行了发展。随后也成為我国很多音乐院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了几代声乐教育工作者和艺术家的共同努力,现如今美声唱法在国内已得到很好的发展。特别是现如今音乐学院、艺术学院、综合性大学艺术系等里这种唱法的教学规模日渐成熟,培养出了很多专业的歌唱演员和音乐教师。
美声唱法在国际上有着较高的影响力和很高的声誉,在这种科学唱法里的审美程度比较符合欧洲人的审美习惯。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一切好的艺术都是会逐渐被各国人民所发现并接受的。总体来看许多国家的声乐探索者在寻求好的科学的唱法时大多都选择了美声唱法,从而为本民族的声乐事业进行帮助与推动,事实证明,美声唱法确实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并且在声乐演唱中非常实用,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一些差异,国内大部分听众和一些少数民族听众接受能力有限,对欧洲的歌剧与一些外国艺术歌曲并不感冒,对比之下,本民族的歌曲更受国内听众欢迎。有一些学习者接触了美声唱法以后不喜欢唱自己民族的歌曲,偏爱演唱西方的歌剧作品或艺术歌曲。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为了给自己民族听众欣赏而学习声乐,想唱好自己的民族歌曲。所以,唱好自己民族的歌曲也是理所应当的。如何既发挥出科学唱法的优势又满足国内多数听众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将美声唱法与民族歌曲相结合。在长期的声乐演唱实践中,笔者对怎样用美声唱法技巧唱民族歌曲这一问题做了一些探索,供广大声乐教育者和学习者参考。
一、掌握好美声唱法里的歌唱技术方法
(一)美声唱法的呼吸技巧
美声里有句格言是“谁懂得呼吸和吐字,谁就懂得歌唱”。良好的发声必须有正确的呼吸方法作为基础,正确的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是发出优美音质的保障。气息支持要饱满,呼吸控制能力必须灵活,所以美声唱法歌唱时不可只使用锁骨部位的胸式呼吸法,也不建议只使用腹部呼吸法,主张胸腹混合式的横膈膜呼吸法。歌唱的呼吸跟生活中的呼吸相比,吸得更深,呼得更慢更长。与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聊天说话时不太一样,平时聊天说话会本能的呼吸,音量小,所以气息也浅,也不需要很大的力度,用不着刻意去想呼吸方法。但歌唱的呼吸是要有意识的,需要有呼吸技巧,要根据歌曲乐句的长、短、强、弱、高、低和情绪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要想唱出圆润动听的声音,需要科学的训练,需要把呼吸控制灵活,在每次发声或演唱作品时气息都可以保持住。
首先,是歌唱时的吸气,歌唱时的吸气量比日常说话的吸气量要更多、更深,要注意吸气时肩膀不可有上下起伏,要自然放松,吸气时口鼻同时吸。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有明显的扩张感,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肚脐以下的小腹要微微向内收缩,不扩张,使得横膈膜气息到肺部拖住、保持住,背部要向上挺拔,脊柱几乎是不动,情绪兴奋,肩膀自然放松,两肋舒张开来把吸进来的气息保持住,然后再缓缓将气息吐出。
其次,歌唱时的吐气也很关键。歌唱用气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仍要保持吸气状态。气息支点主要在横膈膜,就好比给皮球打满了气,不能一下子放松了,要控制住气息均匀的吐出,节省用气,感受到所谓的气息的对抗。在呼和吸的过程中,整个身体,尤其是肩膀和胸部一定是要积极放松的,绷住的部位就是横膈膜和肺部两肋,我们要让声音像串珠子一样串在气息上面,把气息拉住。歌唱的呼吸需要长时间的正确练习,才能掌握歌唱时所需要的呼吸与控制。
(二)美声唱法的发声状态及位置
声带是我们的发声体,通过呼出的气息使得声带闭合振动而发出声音,美声唱法里所谓“正确”的发声,基本原理就是能在打开喉咙的同时闭合声带,说起来虽然简单但是做起来挺难的,因为这个有点违背大多数人的发声本能,我们想闭合声带的时候会条件反射的去掐紧喉咙,比如高音提喉、掐喉,而在想打开喉咙的时候,声带也会不自觉的不闭合了,就会出现比如高音用气息冲击、漏气等。所以在发声训练整个过程中脖子千万不要发力。 歌唱发声时声带闭合不够会产生漏气,会使声音的音色与穿透力程度受到影响。声带闭合也不可过紧,不然发出的声音会过于僵硬,所以声带要保持充分合理的闭合,要通过正确的练习掌握好声带闭合的适度感。声带全闭合震动发出的叫真声,在演唱低音时用的较多,声带半闭合边缘振动发出的叫假声,在演唱高音时用的多一些,美声唱法要把握好真声和假声的混合比例,通过技术训练要学会歌唱时的真假声混合。发出好的、金属般的声音虽然难,但也并不是没法通过后天训练获得,但训练方法因人而异,因为这些都不是我们可以主动控制的肌肉,所以需要用一些辅助的办法去被动的调动它们,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调动方法可能也会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声乐教学感觉都很“玄学”,很多东西需要老师去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这也不是听懂了方法就能做上来的东西,需要我们自身的控制与操纵,在每次练习的时候也要自己录音,然后听自己的回放,适当调整。在道理与原理明白后,需要长期练习才能让它行云流水。
(三)美声唱法的共鸣
人的声带发出的基础声音很小很单薄,穿透力弱,音色也不够结实,它要靠良好的共鸣把声音扩大和美化唱出丰满、悦耳的声音。
共鸣腔体分为:胸腔共鸣、咽腔共鸣,其中咽腔共鸣分为:(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由气息推动声带产生的声音经过胸腔、咽腔等共鸣腔体所产生的效果。咽腔共鸣是让高位置共鸣连接胸腔的通道,并且与咬字、吐字关系非常大。
在高位置发声和共鸣结合是很重要的环节,高位置的寻找主要在于打开喉咙,吸气时让小舌头上移,保持这个位置发声即为高位置,良好的共鸣效果就取决于正确的气息支持与科学的高位置发声。
(四)美声唱法的语言与咬字
每一首歌曲是都有歌词的,不管是诗人写的诗词,还是作词家写的词,作曲家有规范的语言,才能使这首歌唱好,在训练发声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把握,集中思想发出我们理想的声音来。
受语言结构和地域差异的影响,美声唱法在汉语及地方语言演唱中,会出现咬字吐字等一些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对歌曲进行咬字吐字的训练,掌握相应的口型与字韵,注意声母发音的准确、字尾韵母回归的时间、声调平衡,找到正确的自然咬字,清晰的吐字可以使声音更完美、更集中、更柔和,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二、草原歌曲《莫尼山》的美声演唱
(一)作品《莫尼山》的创作背景
莫尼山(现名叫作乌拉山,东起包头市昆都仑河,西止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西山嘴),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全長70多千米,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较高的观赏价值,四季分明,景色优美,如曲中所唱“撑起草原的蓝天”。莫尼山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创作背景下,产生的一首蒙古族民歌,作词吕燕卫,作曲和编曲是玛西巴图,原唱是额尔古纳乐队,收录在专辑《往日时光》,作品创作是由2005年4月吕燕卫接手额尔古纳乐队,任制作人之后开始歌词创作,《莫尼山》是其代表作品之一,还有很多不同演唱风格的歌手(如呼斯楞、韩红、徐晶晶等歌手)也都用自己的特点和思维想法二度创作过此曲,体现了草原歌曲生生不息的活力。
(二)歌曲简介
草原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兴起的音乐形式,在此之后成熟发展。
《莫尼山》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单二部,歌曲前半段为引子,A段、B段三个部分,描写了莫尼山的巍然屹立,后半段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作者对莫尼山的深切的情感,勾起听众对家乡的思念。进入间奏后升了半音,A1段、B1段将听众带入歌曲的高潮,最后结尾落在f小调的主音又让听众有一种内心有所归属的感觉,极具抒情色彩。作词方面也是婉转中又体现着大气蓬勃,体现了草原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不仅对莫尼山的巍峨壮丽进行了赞美,还起到了对情感上的抒怀。既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也增添了活力与朝气,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三)演唱处理
美声唱法演唱《莫尼山》时,真声假声都有用到,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使用。在转调前的部分,要用高位置半声歌唱,在保证高位置的情况下,不需要把全部的共鸣唱响,要用高位置弱声带进,唱出莫尼山的自然景观和秀丽景色,把听众带入到风景秀丽的草原里来,在间奏转调之后这部分,在保证声音自然的情况下要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唱出浑厚有力的音色,和转调前形成对比,表达出对莫尼山的深切的情感,直抒胸臆。转调后的这部分可选择用蒙古族语演唱,蒙古族语演唱需要正确掌握蒙古族语标准语,首先用标准语标准的朗读歌词,对不确定的字或发音,要及时查阅字典。蒙古族语语音较为纯正,朗朗上口,本身就富于歌唱性。要做到元音的统一,元音统一的情况下要敢于发辅音,要发音准确、清晰、流畅,发出圆润、动听的声音。
练习歌词时可以先去掉辅音,先都唱元音来进行打通腔体的训练。感觉到腔体打开后,再把辅音清楚准确的加入到元音通道,要保持腔体的通畅(下方附《莫尼山》蒙语版歌词)。
在整首作品结尾处最后一句,“任时光慢慢走远,静静守候着草原”这句可重新回归汉语演唱,要从前面雄厚大气的音色中走出来,继续采用高位置半声弱音演唱,让听众激动、澎湃的心,突然平静下来,有微风吹草原回归家乡那种归属的感觉,最后的一句“守候着草原”里的“原”前半部分要用半声,后半部分结尾要转换成假声,最后一个假声弱音上收尾结束,给听众一种回味悠长,草原上生生不息的感觉。
三、结语
草原歌曲在发展中也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艺术形式,让听众不仅感受到了草原文化的历史悠久,也体会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思想感情。
在我们充分了解学习美声唱法之后,应当合理地运用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技巧来进一步完善民族声乐,深入的了解民族音乐,提高民族声乐水平,在民族声乐当中充分发挥美声唱法的作用。
望文章当中所探讨的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作品的融合手段,能够为大家演唱提供一定的帮助,掌握美声唱法的运用技巧,进而更好的在演唱民族作品过程中加以利用,使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吴书凡.新时期内蒙古草原歌曲演唱风格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2]陈华.内蒙古当代“草原歌曲”发展历程与流变[J].贵州民族研究,
2016(9):112-115.
[3]李善君.内蒙古当代“草原歌曲”之发展流变与美学内涵[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0.
[4]张茜.浅谈蒙古族声乐演唱的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16(22):131.
[5]照日格图.浅谈美声唱法在蒙古语歌曲演唱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7(15):20-21.
[6]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7]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8]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陈中洋(1997-),男,河北邯郸,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声乐表演。
【关键词】美声唱法;草原歌曲;莫尼山;蒙古族语言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8-128-03
【本文著录格式】陈中洋.美声唱法在演唱民族歌曲中的运用——以草原歌曲《莫尼山》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4(08):128-130.
美声唱法(Bel canto)是一种非常科学也非常实用的演唱方法。美声唱法的起源地是欧洲,与欧洲音乐的发展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社会与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文化意识形态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想用美声唱法唱好草原歌曲,首先,要熟练掌握美声唱法中的呼吸技巧、发声技巧。声带是歌唱时的发音体,歌唱时的呼吸就是声带发声的动力,身体内部的空间,包括鼻咽腔、喉腔、胸腔等是我们主要的共鸣腔体。在喉头保持吸气位置状态下,气息呼出的气流冲击人的声带发出声音,声带震动发出的声音通过共鸣腔体来得到音量扩大和音色美化,形成呼吸均匀、美妙动听的歌声。其次,要学习蒙古族语言的语音和用字行腔,掌握蒙古语标准语。再次,必须把握好蒙古族草原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
美声唱法(bel canto)起源于意大利16世纪末17世纪初。这种唱法里的发声方法是非常科学合理的,强调自如、纯净、平稳的发声,声乐技巧灵活准确,世界各地人民都普遍认同也非常喜爱,发出的音色声区统一、音域宽广、音色圆润、声音连贯、音质也美妙动听。美声唱法传入我国是在“五四”运动以后,逐渐在我国进行了发展。随后也成為我国很多音乐院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了几代声乐教育工作者和艺术家的共同努力,现如今美声唱法在国内已得到很好的发展。特别是现如今音乐学院、艺术学院、综合性大学艺术系等里这种唱法的教学规模日渐成熟,培养出了很多专业的歌唱演员和音乐教师。
美声唱法在国际上有着较高的影响力和很高的声誉,在这种科学唱法里的审美程度比较符合欧洲人的审美习惯。但是,在这个世界上一切好的艺术都是会逐渐被各国人民所发现并接受的。总体来看许多国家的声乐探索者在寻求好的科学的唱法时大多都选择了美声唱法,从而为本民族的声乐事业进行帮助与推动,事实证明,美声唱法确实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并且在声乐演唱中非常实用,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一些差异,国内大部分听众和一些少数民族听众接受能力有限,对欧洲的歌剧与一些外国艺术歌曲并不感冒,对比之下,本民族的歌曲更受国内听众欢迎。有一些学习者接触了美声唱法以后不喜欢唱自己民族的歌曲,偏爱演唱西方的歌剧作品或艺术歌曲。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为了给自己民族听众欣赏而学习声乐,想唱好自己的民族歌曲。所以,唱好自己民族的歌曲也是理所应当的。如何既发挥出科学唱法的优势又满足国内多数听众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将美声唱法与民族歌曲相结合。在长期的声乐演唱实践中,笔者对怎样用美声唱法技巧唱民族歌曲这一问题做了一些探索,供广大声乐教育者和学习者参考。
一、掌握好美声唱法里的歌唱技术方法
(一)美声唱法的呼吸技巧
美声里有句格言是“谁懂得呼吸和吐字,谁就懂得歌唱”。良好的发声必须有正确的呼吸方法作为基础,正确的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是发出优美音质的保障。气息支持要饱满,呼吸控制能力必须灵活,所以美声唱法歌唱时不可只使用锁骨部位的胸式呼吸法,也不建议只使用腹部呼吸法,主张胸腹混合式的横膈膜呼吸法。歌唱的呼吸跟生活中的呼吸相比,吸得更深,呼得更慢更长。与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聊天说话时不太一样,平时聊天说话会本能的呼吸,音量小,所以气息也浅,也不需要很大的力度,用不着刻意去想呼吸方法。但歌唱的呼吸是要有意识的,需要有呼吸技巧,要根据歌曲乐句的长、短、强、弱、高、低和情绪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要想唱出圆润动听的声音,需要科学的训练,需要把呼吸控制灵活,在每次发声或演唱作品时气息都可以保持住。
首先,是歌唱时的吸气,歌唱时的吸气量比日常说话的吸气量要更多、更深,要注意吸气时肩膀不可有上下起伏,要自然放松,吸气时口鼻同时吸。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有明显的扩张感,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肚脐以下的小腹要微微向内收缩,不扩张,使得横膈膜气息到肺部拖住、保持住,背部要向上挺拔,脊柱几乎是不动,情绪兴奋,肩膀自然放松,两肋舒张开来把吸进来的气息保持住,然后再缓缓将气息吐出。
其次,歌唱时的吐气也很关键。歌唱用气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仍要保持吸气状态。气息支点主要在横膈膜,就好比给皮球打满了气,不能一下子放松了,要控制住气息均匀的吐出,节省用气,感受到所谓的气息的对抗。在呼和吸的过程中,整个身体,尤其是肩膀和胸部一定是要积极放松的,绷住的部位就是横膈膜和肺部两肋,我们要让声音像串珠子一样串在气息上面,把气息拉住。歌唱的呼吸需要长时间的正确练习,才能掌握歌唱时所需要的呼吸与控制。
(二)美声唱法的发声状态及位置
声带是我们的发声体,通过呼出的气息使得声带闭合振动而发出声音,美声唱法里所谓“正确”的发声,基本原理就是能在打开喉咙的同时闭合声带,说起来虽然简单但是做起来挺难的,因为这个有点违背大多数人的发声本能,我们想闭合声带的时候会条件反射的去掐紧喉咙,比如高音提喉、掐喉,而在想打开喉咙的时候,声带也会不自觉的不闭合了,就会出现比如高音用气息冲击、漏气等。所以在发声训练整个过程中脖子千万不要发力。 歌唱发声时声带闭合不够会产生漏气,会使声音的音色与穿透力程度受到影响。声带闭合也不可过紧,不然发出的声音会过于僵硬,所以声带要保持充分合理的闭合,要通过正确的练习掌握好声带闭合的适度感。声带全闭合震动发出的叫真声,在演唱低音时用的较多,声带半闭合边缘振动发出的叫假声,在演唱高音时用的多一些,美声唱法要把握好真声和假声的混合比例,通过技术训练要学会歌唱时的真假声混合。发出好的、金属般的声音虽然难,但也并不是没法通过后天训练获得,但训练方法因人而异,因为这些都不是我们可以主动控制的肌肉,所以需要用一些辅助的办法去被动的调动它们,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所以调动方法可能也会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声乐教学感觉都很“玄学”,很多东西需要老师去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这也不是听懂了方法就能做上来的东西,需要我们自身的控制与操纵,在每次练习的时候也要自己录音,然后听自己的回放,适当调整。在道理与原理明白后,需要长期练习才能让它行云流水。
(三)美声唱法的共鸣
人的声带发出的基础声音很小很单薄,穿透力弱,音色也不够结实,它要靠良好的共鸣把声音扩大和美化唱出丰满、悦耳的声音。
共鸣腔体分为:胸腔共鸣、咽腔共鸣,其中咽腔共鸣分为:(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由气息推动声带产生的声音经过胸腔、咽腔等共鸣腔体所产生的效果。咽腔共鸣是让高位置共鸣连接胸腔的通道,并且与咬字、吐字关系非常大。
在高位置发声和共鸣结合是很重要的环节,高位置的寻找主要在于打开喉咙,吸气时让小舌头上移,保持这个位置发声即为高位置,良好的共鸣效果就取决于正确的气息支持与科学的高位置发声。
(四)美声唱法的语言与咬字
每一首歌曲是都有歌词的,不管是诗人写的诗词,还是作词家写的词,作曲家有规范的语言,才能使这首歌唱好,在训练发声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把握,集中思想发出我们理想的声音来。
受语言结构和地域差异的影响,美声唱法在汉语及地方语言演唱中,会出现咬字吐字等一些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对歌曲进行咬字吐字的训练,掌握相应的口型与字韵,注意声母发音的准确、字尾韵母回归的时间、声调平衡,找到正确的自然咬字,清晰的吐字可以使声音更完美、更集中、更柔和,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二、草原歌曲《莫尼山》的美声演唱
(一)作品《莫尼山》的创作背景
莫尼山(现名叫作乌拉山,东起包头市昆都仑河,西止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西山嘴),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全長70多千米,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较高的观赏价值,四季分明,景色优美,如曲中所唱“撑起草原的蓝天”。莫尼山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创作背景下,产生的一首蒙古族民歌,作词吕燕卫,作曲和编曲是玛西巴图,原唱是额尔古纳乐队,收录在专辑《往日时光》,作品创作是由2005年4月吕燕卫接手额尔古纳乐队,任制作人之后开始歌词创作,《莫尼山》是其代表作品之一,还有很多不同演唱风格的歌手(如呼斯楞、韩红、徐晶晶等歌手)也都用自己的特点和思维想法二度创作过此曲,体现了草原歌曲生生不息的活力。
(二)歌曲简介
草原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兴起的音乐形式,在此之后成熟发展。
《莫尼山》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单二部,歌曲前半段为引子,A段、B段三个部分,描写了莫尼山的巍然屹立,后半段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作者对莫尼山的深切的情感,勾起听众对家乡的思念。进入间奏后升了半音,A1段、B1段将听众带入歌曲的高潮,最后结尾落在f小调的主音又让听众有一种内心有所归属的感觉,极具抒情色彩。作词方面也是婉转中又体现着大气蓬勃,体现了草原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不仅对莫尼山的巍峨壮丽进行了赞美,还起到了对情感上的抒怀。既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也增添了活力与朝气,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三)演唱处理
美声唱法演唱《莫尼山》时,真声假声都有用到,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使用。在转调前的部分,要用高位置半声歌唱,在保证高位置的情况下,不需要把全部的共鸣唱响,要用高位置弱声带进,唱出莫尼山的自然景观和秀丽景色,把听众带入到风景秀丽的草原里来,在间奏转调之后这部分,在保证声音自然的情况下要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唱出浑厚有力的音色,和转调前形成对比,表达出对莫尼山的深切的情感,直抒胸臆。转调后的这部分可选择用蒙古族语演唱,蒙古族语演唱需要正确掌握蒙古族语标准语,首先用标准语标准的朗读歌词,对不确定的字或发音,要及时查阅字典。蒙古族语语音较为纯正,朗朗上口,本身就富于歌唱性。要做到元音的统一,元音统一的情况下要敢于发辅音,要发音准确、清晰、流畅,发出圆润、动听的声音。
练习歌词时可以先去掉辅音,先都唱元音来进行打通腔体的训练。感觉到腔体打开后,再把辅音清楚准确的加入到元音通道,要保持腔体的通畅(下方附《莫尼山》蒙语版歌词)。
在整首作品结尾处最后一句,“任时光慢慢走远,静静守候着草原”这句可重新回归汉语演唱,要从前面雄厚大气的音色中走出来,继续采用高位置半声弱音演唱,让听众激动、澎湃的心,突然平静下来,有微风吹草原回归家乡那种归属的感觉,最后的一句“守候着草原”里的“原”前半部分要用半声,后半部分结尾要转换成假声,最后一个假声弱音上收尾结束,给听众一种回味悠长,草原上生生不息的感觉。
三、结语
草原歌曲在发展中也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艺术形式,让听众不仅感受到了草原文化的历史悠久,也体会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思想感情。
在我们充分了解学习美声唱法之后,应当合理地运用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技巧来进一步完善民族声乐,深入的了解民族音乐,提高民族声乐水平,在民族声乐当中充分发挥美声唱法的作用。
望文章当中所探讨的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作品的融合手段,能够为大家演唱提供一定的帮助,掌握美声唱法的运用技巧,进而更好的在演唱民族作品过程中加以利用,使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吴书凡.新时期内蒙古草原歌曲演唱风格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2]陈华.内蒙古当代“草原歌曲”发展历程与流变[J].贵州民族研究,
2016(9):112-115.
[3]李善君.内蒙古当代“草原歌曲”之发展流变与美学内涵[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0.
[4]张茜.浅谈蒙古族声乐演唱的艺术特征[J].北方音乐,2016(22):131.
[5]照日格图.浅谈美声唱法在蒙古语歌曲演唱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7(15):20-21.
[6]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7]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8]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陈中洋(1997-),男,河北邯郸,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