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导入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i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千变万化,却不离其宗。对于问题导入,好的问题导入,举一反三,能发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加深记忆,并且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其好的引导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如果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教学中好的问题的设置与导入,就奠定了一堂成功课堂。“问题导入”顾名思义,问题的设置,在教学中就是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教学导入方式。在中学课堂上,特别是语文课堂上,更需要成功的问题导入。
  问题的导入不是信手拈来的,也不是照搬照抄来的。而是经过自己缜密的思维,尽量做到科学的问题设置。首先通过自己的认真备课,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通过自己的思考,想得到学生什么样的答案,想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思维,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形成一系列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顺着文本的逻辑性,把问题从浅到深,逐步地显现出来。还得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问法,都会得到学生不同的反应。罗列、整理、修改、再修改等等,好的问题才会成型。所以问题的设置很关键,学生会不会答,会答到什么程度,教师又应该怎么样进行引导,这里充满了机动性和灵活性。这也是对教师素质的一种考验。
  好的问题设置,引导着学生去思考,然后慢慢启发他们有了自己的认识,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的教学中,我用高一学过的辛弃疾的词《永遇乐 京口北顾亭怀古》导入,一是对以前学习知识的复习,二是让大家对辛弃疾这个爱国词人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进而拉近学生对《青玉案·元夕》的认识。
  欣赏词作首先从学生的初读和品读入手,一步一步让学生顿悟。初读,让学生自己领悟,这首词上阕和下阕分别在写什么?很简单,学生都能回答出来。问题一定从简单处入手,否则有些学生在课堂刚开始跟不上思路,就会走神、瞌睡,甚至厌恶这门课程。
  语文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就在于逢人必会,紧接着这首词重点是写上阕的景象还是下阕的人?这个问题让学生去慢慢思考,随后他们点出了这首词的主旨句“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问题顺势而下,既然是写人,为什么作者在上阕花了这么多笔墨写元宵景象呢?这个景象和下阕的人有什么联系?(我想让学生明白“反衬”这种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思考:原来上阕热闹非凡的景象是在反衬下阕人物的孤独。学生明白了这是写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这样的手法自己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写作中用到,更加衬托出自己内心真正要塑造的物象。
  顺着思路再接下来提问:那么寻找的这个人在哪里?作者在着力刻画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问题问到这里的时候,学生已经从词表面上理解了这个人物形象,在倾城狂欢的元宵节上,作者寻找的“这个人”竟然在灯火冷落处,传达出这个人的形象是孤独、寂寞的。如果整首词就紧紧停留在这个表面,挖出了塑造的人物形象,那这首词就根本还没开始赏析,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為什么作者要塑造这样一个孤高、淡泊的女子形象呢?这就必然要“知人论事品诗词”了,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辛弃疾的人生经历(①辛弃疾起义南归时期。曾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后投奔耿京为首的抗金农民义军。②辗转任职时期。南归后,在历任地方官期间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被罢职。③被贬家居,反复起用时期。被罢职,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到了晚年,朝廷情势危急,被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学生们这个时候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词中元宵节的热闹场面就是当时南宋朝廷不思进取,偏安江南一隅,“西湖歌舞几时休”的真实写照,而那个孤高、淡泊的女子恰恰就是词人不与当朝者同流合污的写照,“那个人”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恰恰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
  这个时候同学们的表情告诉了我,这时他们才真正读懂了这首词,才真正理解了当时的辛弃疾。没想到表面上读起来的一首爱情词,竟然有这样深奥的含义在里面。这样的问题导入,整个课堂学生都在由浅入深的进行思考。他们不仅有一种收获感,而且培养了一种探究的思维,为他们在写作中打开了一种思路,也为他们以后遇到的诗词,会做到知人论诗,深入探究,打下基础,从而得到分析到位之后的一种成功感和愉悦感,树立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探求的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一堂好的课堂不是教师多么的妙语连珠、口若悬河,而重要的是看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思考,是否有所收获。而好的课堂问题导入是成功教学必备的基础。
  可见,语文课堂上好的问题的导入,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爱思考的习惯,激发了他们分析和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做一个想思考、能思考、会思考的“大活人”。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了如下的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品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理念,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一年来,我通过多种渠道的学习和参与,教育观念得到根本的转变。  一、指挥教育——更新教学目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如果做到“留白”“倾听”与“应答”这三点,就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留白;倾听;应答;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关键需做到三点:“留白”“倾听”与“应答”,进而诠释语文课堂的
【摘要】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围绕课堂教学话题进行的对话互动。教师不仅是课堂对话的参与者,也是对话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话题的设置上,须发挥组织作用:对话题的方向要把好关、对话题的数量要把好度、对话题的展开要创好境,同时还要合理地发挥引导作用——铺垫、调整、激活。  【关键词】对话式阅读教学;教师策略;组织;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阅读教学的对
【摘要】课后习题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先导。我们可以将习题处理融合到课文教学的过程中,巧借课后习题指导课前预习,制定教学目标,切中教学重点,启发课堂讨论,使课后习题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课后习题;预习;目标;重点;讨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利用课后习题,指导课前预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课前预习也不
【摘要】 佛祖说:“人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弱水有三千,只需取一瓢饮。”作文选材也是如此。本文就记叙文的选材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记叙文;选材;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选材的真实性  (一)寻找生活的感触点,敏感地把握生活的感触点  如《遇见美丽》片段:轮到我打饭了。我点好饭菜,把饭卡往上一刷,一看只有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怎样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来达到增效的目的呢?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如果运用好追问教学策略,就能提高授课效率,从细节上做到增效。认知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通过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深入追问和适时点拨,学生在心理上会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增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仅仅停留在一味灌输知识点的层面上,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门追求高效的艺术,不同教师所形成的风格是有差异的,但课前思考备课,课中合作探究,追根究底找规律,温故知新求运用,却是大部分课避不开的环节。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艺术;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当教学提高到艺术的层面,那是教师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在异常熟悉的课堂上,灵活选用各种教具,组合各种方法,排列各个
【摘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学校教育以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班主任工作的实际出发,以班级学生的具体事件为案例,阐明了家校互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家长沟通以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家校互动;班主任;沟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走上班主任这个工作岗位已有好几个年头了。在这平凡而又繁琐的岗位上,我用一颗真心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孩
【摘要】阅读教学以识字为先决条件,反之,阅读教学对识字又有促进、固化的作用!而如何将两者在教学中有机地结合,是我的思考生发点!“剪裁妙处非刀尺”,巧妙融合,自然生成是我追求的教学效果,文章主要结合笔者执教的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天的蚂蚁》一课来谈谈基本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低年级;阅读;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识字与阅读教学是基础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也是小学阶段
【摘要】近年来我校语文科组以“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精神为指引,以学校真文化为核心理念,落实“真教研”,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推动研学后教的主要抓手,通过确定规模、双选促成、科学搭配、团队领航、方法指导及指标评价等六个步骤在把学习小组建设成为一个真正以学生为核心的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学习团队,努力构建“智慧”的“真课堂”。  【关键词】以研为本;以学为重;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