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周末到肉行买猪肉时,总有一个男孩子热情地向我打招呼,他动作麻利,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他曾是我的学生杨聪,他告诉我他还在念书,以后打算去读技校,掌握一技之长,回报父母和社会。看着这个勤劳肯干的男孩,谁能相信他曾经是令我头疼的“问题留守生”呢?
2007年秋,杨聪从外镇转学到我班读三年级。不久,杨聪的同桌哭着请求换座位,说只要不小心碰到杨聪的手臂就会被他打。其他同学也反映,他搞恶作剧,藏别人的学习用品,爱打架,招惹大同学,欺负小同学,同学们都不愿意搭理他了。面对教师的询问与教育,杨聪总是把头扭开,紧握拳头,不吭声也不理睬。课堂上他不但不学习,而且还故意发出怪叫,扰乱课堂秩序。因为他的带头,班里其他几个留守生也跟着起哄,弄得整个班级没有一刻宁静。有一次,一个同学告状说杨聪偷了家里的钱,杨聪又气又恨,居然趁课间操溜回教室,把全班同学的作业本撕烂撒在地上。我气得直发抖,罚他面壁思过,结果那面墙遭了秧。作为班主任,我一度放弃他,让同学们远离他,直到我读到《特迪的礼物》这篇文章。
特迪没有妈妈,对学习最不感兴趣,总是穿着脏兮兮的衣服。每次汤普森老师和他说话时,他总是用“是”或者“不是”来冷冷作答。他的性格很孤僻,是个完全不讨人喜欢的小男孩。汤普森小姐总在给他试卷上的错误答案打“×”中得到一种不尽情理的快乐。圣诞节,特迪送给汤普森小姐的礼物是破旧、廉价的手镯和香水,其他同学见状品头论足,不时嘲笑着特迪。汤普森小姐立即带上手镯,洒上香水给同学们看。放学后,特迪向她致谢。汤普森小姐感到眼眶突然湿润了,她为以前自己对特迪的态度感到非常内疚。她深深地跪下,虔诚地向上帝忏悔。第二天,学生们发现迎接他们的是一个“新”老师:汤普森小姐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她仿佛已经不仅仅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了,而且更像一个向那些爱她且依靠她的孩子们奉献爱心的天使!她帮助所有的孩子,特别是愚钝的学生,尤其对特迪。特迪变了,取得了激动人心的进步。每隔四年,他都写信向汤普森小姐汇报成绩。他结婚时,汤普森小姐坐在特迪妈妈的位置上。
是啊,我们教师的身边有多少个“特迪”啊,而有多少个教师能像汤普森老师那样能幡然醒悟,成为学生的爱心天使呢?杨聪固然显得另类,但是,我是否能站在一个将心比心的角度,走进孩子的生活与内心,多为他着想呢?我感到愧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中折射出来,学校教育中产生的一切困难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我了解到,杨聪的父母在他几岁时就外出打工,很少回家探亲。原先他寄养在外婆家,外婆对他百依百顺,使他变得蛮横霸道。后来他跟随父母到打工地读书,顽劣的表现使脾气暴躁的父亲对他很严厉,杨聪稍有不从,父亲非打即骂,但仍无济于事。无奈,父母才让他跟爷爷、叔叔一起生活。爷爷总是帮他护短,叔叔忙于生意,无暇顾及他,家人认为他不是读书的料,将来大不了种田,对他放任自流。
杨聪的生活环境几经变迁,他渴望得到关注与认可,但融入新坏境的能力差,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变得与寄养亲人疏远,与同学格格不入,性格孤僻暴躁,不受管教。为了尽快改善杨聪的人际关系,我安排班干部与他结对子,负责提醒、辅导他学习。半个学期过去了,收效甚微。班干部反映,杨聪写作业总是一拖再拖,如果对他监督、催促得紧就会被他打。无奈,我为杨聪建立了成长袋和心理辅导记录,档案中详细记载了他的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等,对他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但效果还是不理想。这让我意识到,杨聪对教师的畏惧、戒备心理重,他的心房是紧闭的,我应该找到打开他内心世界的钥匙,引领他主动找到走进班集体,交上朋友的途径。
我发现学生们跟我聊天或和我年幼的女儿玩时,无所事事的杨聪总是站在不远处观看,别人笑他也陪着笑脸。我意识到这可能是转变他的契机。我开始有意叫他帮忙做些小事,拉近距离。有一次,我让杨聪去办公室拿水杯,他露出惊疑之色,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敢去办公室。”我鼓励他:“没关系的,老师们不会乱批评人的。”很快他就拿水杯来了,我笑着夸奖他:“杨聪,你真能干,谢谢你。”他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我从来没看到过他那么高兴。也许这是他第一次做了事而没挨批还受到表扬,可见他是多么渴望得到认可。我问他:“你是怎么拿到我的杯子的?”“有两个老师笑着问我,然后帮我拿的。”“那你为什么害怕进办公室呢?”“老师讨厌我。进去了就是挨骂。”“我相信你,觉得你是个可爱的男孩才让你帮我做事的。”以后我常常有意让杨聪和同学一起帮忙带我的女儿玩。路上碰见时,总是教女儿喊他,他刚开始有些不好意思,渐渐地,杨聪主动和我女儿一起玩了。有一次放学时,女儿找不到我,哇哇大哭,杨聪跑过去哄她,给她擦眼泪,还背着她等我。我再三感谢他,说:“杨聪,今天多亏你照看妹妹,不然,妹妹走丢了,可怎么办呀?你其实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平时为什么不表现出来呢?假如你也这样友好地对待身边的同学,别人也会友好地与你相处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导,杨聪似乎听进了我的话,我趁热打铁,跟他约法四章。第一,不主动去搞恶作剧,不招惹同学。第二,遭到别人取笑时不生气,先忍一忍,找老师帮忙解决。第三,与同学、亲友发生冲突时,一定先把事情的经过如实讲清楚,并找出自己错的地方。第四,每星期做两次以上的好事,并注意体会每次帮助别人时别人的表现和自己的感受。
第一个星期,杨聪做到不去招惹大同学,不欺负小同学。我提示他:这星期你有没有忐忑不安的感觉?一个人不做亏心事,是不是心情很轻松?第二星期我建议他主动去帮学前班整理课桌,参加本班的清洁卫生工作,他都做到了。星期五放学后我和他聊天,首先让他“自省”:本周与谁交往,做了什么事,有怎样的感受。再让杨聪大胆地说说一周来谁对他比较关心与友好,谁的做法让他不满,面对那种情景怎样办。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知疏导,杨聪说:“老师,以前我总觉得谁都不喜欢我,所以我也不喜欢他们,谁惹我,我就打他,让他们不敢欺负我。现在我知道了,他们也会与我友好相处的。”他终于向我敞开心扉说了心里话,承认了错误,解除了戒备、逆反的心理。 眼看着杨聪进步了,我刚刚以为大功告成,不料,学生反映杨聪迷上了到网吧玩电子游戏。我反复开导他,甚至亲自到网吧把他拉出来,他的叔叔知道后痛打了他一顿,但他仍然我行我素。我多次上门跟他爷爷反映,老人刚开始否认杨聪上网吧,后来辩解说,杨聪只是在旁边看,没有花钱赌博。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我决定让爷爷了解事情的真相。得知杨聪在网吧玩游戏的确凿消息后,我赶紧上门找爷爷,结果杨聪的爷爷拒绝跟我去网吧,很冷淡地说:“我会好好管教孙子,不用您费心。”我吃了个闭门羹,百思不得其解,心里既委屈又气愤。经老教师的点拨我才明白,杨聪的爷爷觉得“家丑不可外扬”,教师经常家访让他觉得丢脸,产生抵触情绪。我像许多同事那样把家访作为向家长申诉、揭发的利器。家长往往一气之下采用粗暴的方式来“教训”孩子,使他们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我们教师真不能仅凭一腔热情和责任去工作,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对家长也要因人而异、讲究方法。只有顾及了家长的感受,才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教合力,才能达到有效的教育。
于是,我减少了家访的次数,通过电话和家校联系卡与家长交流。我悄悄地叫与杨聪玩得来的伙伴放学后约他去玩,转移杨聪对电脑的痴迷。不久,杨聪得了急性肾炎,惧怕打针吃药,妈妈从广东打来电话反复劝慰他,他才肯配合治疗。他很想念妈妈,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是妈妈的爱与看法。于是,我打电话跟他的父母商量教育对策,他妈妈在电话里跟他谈心:“儿子,妈妈在外面辛苦打工,都是为了改善咱们家的生活。你这样不学好,让我伤透了心。”妈妈说着哭了起来,这终于触动到了杨聪的心,他也哭了。后来,杨聪主动向我认错,并写了保证书。我建议杨聪的妈妈每周打给他两次电话,让他感觉到父母在关心他、期待他;建议爷爷每天安排他完成一些家务,完成得好,给予奖励。在班上,我注意给他创造与品学兼优的伙伴交往的机会,找到学习的榜样。
大部分留守生都厌学,杨聪也不例外。杨聪智力正常,但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学习成绩差,被老师批评多了,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产生了厌学心理。杨聪为了应付老师、班干部的检查与监督,每天都交作业。不过,作业质量特别差。我批评他,结果他就抄写同学的作业。我意识到,对他的要求一时不能太高,应该从鼓励他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开始。
班会上,我特别表扬杨聪改掉了欠交作业的坏习惯,班会结束后,我拿一些练习题目给他做,可是他只对了几题,我问他:“这些题目你做过吗?”他说:“没做过。”我拿出他的作业本让他看,他羞愧地说:“是抄同学的作业,我一点印象都没有。”我说:“只抄别人的作业自己不用心思考,结果一无所获,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老师喜欢诚实、刻苦的孩子,学习上你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来请教我,我很乐意帮助你。”杨聪点头接受了。
过了一年多,杨聪对学习不再抵触,虽然成绩平平,但同学们并没有嘲笑他,他也很乐于表现自己,在课堂上妙语连珠,风趣幽默,与同学们相处融洽,当上了劳动标兵。父亲也不再逼着他拿到优秀的成绩,他成了爷爷、叔叔的好帮手,他做完家务,还帮忙招揽生意。开家长会时,爷爷和叔叔都来参加,杨聪很自豪,他与班长站在教室门口给家长倒开水,热情地帮家长找座位。
每一个留守生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他们同样有着孩子的喜怒哀乐。杨聪的转变与进步,不正说明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方纯净柔软的地方吗?我们也许不能把他们培养成社会的精英,但是,只要我们能用一双发现金子的眼,捧着一颗慈爱的心去唤醒他们的心灵,使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就能让他们成为一个乐观、自信,能自食其力的人,这不就是教育的本质吗?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武陵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李奇志)
2007年秋,杨聪从外镇转学到我班读三年级。不久,杨聪的同桌哭着请求换座位,说只要不小心碰到杨聪的手臂就会被他打。其他同学也反映,他搞恶作剧,藏别人的学习用品,爱打架,招惹大同学,欺负小同学,同学们都不愿意搭理他了。面对教师的询问与教育,杨聪总是把头扭开,紧握拳头,不吭声也不理睬。课堂上他不但不学习,而且还故意发出怪叫,扰乱课堂秩序。因为他的带头,班里其他几个留守生也跟着起哄,弄得整个班级没有一刻宁静。有一次,一个同学告状说杨聪偷了家里的钱,杨聪又气又恨,居然趁课间操溜回教室,把全班同学的作业本撕烂撒在地上。我气得直发抖,罚他面壁思过,结果那面墙遭了秧。作为班主任,我一度放弃他,让同学们远离他,直到我读到《特迪的礼物》这篇文章。
特迪没有妈妈,对学习最不感兴趣,总是穿着脏兮兮的衣服。每次汤普森老师和他说话时,他总是用“是”或者“不是”来冷冷作答。他的性格很孤僻,是个完全不讨人喜欢的小男孩。汤普森小姐总在给他试卷上的错误答案打“×”中得到一种不尽情理的快乐。圣诞节,特迪送给汤普森小姐的礼物是破旧、廉价的手镯和香水,其他同学见状品头论足,不时嘲笑着特迪。汤普森小姐立即带上手镯,洒上香水给同学们看。放学后,特迪向她致谢。汤普森小姐感到眼眶突然湿润了,她为以前自己对特迪的态度感到非常内疚。她深深地跪下,虔诚地向上帝忏悔。第二天,学生们发现迎接他们的是一个“新”老师:汤普森小姐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她仿佛已经不仅仅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了,而且更像一个向那些爱她且依靠她的孩子们奉献爱心的天使!她帮助所有的孩子,特别是愚钝的学生,尤其对特迪。特迪变了,取得了激动人心的进步。每隔四年,他都写信向汤普森小姐汇报成绩。他结婚时,汤普森小姐坐在特迪妈妈的位置上。
是啊,我们教师的身边有多少个“特迪”啊,而有多少个教师能像汤普森老师那样能幡然醒悟,成为学生的爱心天使呢?杨聪固然显得另类,但是,我是否能站在一个将心比心的角度,走进孩子的生活与内心,多为他着想呢?我感到愧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中折射出来,学校教育中产生的一切困难都可以追溯到家庭。我了解到,杨聪的父母在他几岁时就外出打工,很少回家探亲。原先他寄养在外婆家,外婆对他百依百顺,使他变得蛮横霸道。后来他跟随父母到打工地读书,顽劣的表现使脾气暴躁的父亲对他很严厉,杨聪稍有不从,父亲非打即骂,但仍无济于事。无奈,父母才让他跟爷爷、叔叔一起生活。爷爷总是帮他护短,叔叔忙于生意,无暇顾及他,家人认为他不是读书的料,将来大不了种田,对他放任自流。
杨聪的生活环境几经变迁,他渴望得到关注与认可,但融入新坏境的能力差,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变得与寄养亲人疏远,与同学格格不入,性格孤僻暴躁,不受管教。为了尽快改善杨聪的人际关系,我安排班干部与他结对子,负责提醒、辅导他学习。半个学期过去了,收效甚微。班干部反映,杨聪写作业总是一拖再拖,如果对他监督、催促得紧就会被他打。无奈,我为杨聪建立了成长袋和心理辅导记录,档案中详细记载了他的品行、学习和生活情况等,对他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但效果还是不理想。这让我意识到,杨聪对教师的畏惧、戒备心理重,他的心房是紧闭的,我应该找到打开他内心世界的钥匙,引领他主动找到走进班集体,交上朋友的途径。
我发现学生们跟我聊天或和我年幼的女儿玩时,无所事事的杨聪总是站在不远处观看,别人笑他也陪着笑脸。我意识到这可能是转变他的契机。我开始有意叫他帮忙做些小事,拉近距离。有一次,我让杨聪去办公室拿水杯,他露出惊疑之色,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敢去办公室。”我鼓励他:“没关系的,老师们不会乱批评人的。”很快他就拿水杯来了,我笑着夸奖他:“杨聪,你真能干,谢谢你。”他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我从来没看到过他那么高兴。也许这是他第一次做了事而没挨批还受到表扬,可见他是多么渴望得到认可。我问他:“你是怎么拿到我的杯子的?”“有两个老师笑着问我,然后帮我拿的。”“那你为什么害怕进办公室呢?”“老师讨厌我。进去了就是挨骂。”“我相信你,觉得你是个可爱的男孩才让你帮我做事的。”以后我常常有意让杨聪和同学一起帮忙带我的女儿玩。路上碰见时,总是教女儿喊他,他刚开始有些不好意思,渐渐地,杨聪主动和我女儿一起玩了。有一次放学时,女儿找不到我,哇哇大哭,杨聪跑过去哄她,给她擦眼泪,还背着她等我。我再三感谢他,说:“杨聪,今天多亏你照看妹妹,不然,妹妹走丢了,可怎么办呀?你其实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平时为什么不表现出来呢?假如你也这样友好地对待身边的同学,别人也会友好地与你相处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导,杨聪似乎听进了我的话,我趁热打铁,跟他约法四章。第一,不主动去搞恶作剧,不招惹同学。第二,遭到别人取笑时不生气,先忍一忍,找老师帮忙解决。第三,与同学、亲友发生冲突时,一定先把事情的经过如实讲清楚,并找出自己错的地方。第四,每星期做两次以上的好事,并注意体会每次帮助别人时别人的表现和自己的感受。
第一个星期,杨聪做到不去招惹大同学,不欺负小同学。我提示他:这星期你有没有忐忑不安的感觉?一个人不做亏心事,是不是心情很轻松?第二星期我建议他主动去帮学前班整理课桌,参加本班的清洁卫生工作,他都做到了。星期五放学后我和他聊天,首先让他“自省”:本周与谁交往,做了什么事,有怎样的感受。再让杨聪大胆地说说一周来谁对他比较关心与友好,谁的做法让他不满,面对那种情景怎样办。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知疏导,杨聪说:“老师,以前我总觉得谁都不喜欢我,所以我也不喜欢他们,谁惹我,我就打他,让他们不敢欺负我。现在我知道了,他们也会与我友好相处的。”他终于向我敞开心扉说了心里话,承认了错误,解除了戒备、逆反的心理。 眼看着杨聪进步了,我刚刚以为大功告成,不料,学生反映杨聪迷上了到网吧玩电子游戏。我反复开导他,甚至亲自到网吧把他拉出来,他的叔叔知道后痛打了他一顿,但他仍然我行我素。我多次上门跟他爷爷反映,老人刚开始否认杨聪上网吧,后来辩解说,杨聪只是在旁边看,没有花钱赌博。为了争取家长的配合,我决定让爷爷了解事情的真相。得知杨聪在网吧玩游戏的确凿消息后,我赶紧上门找爷爷,结果杨聪的爷爷拒绝跟我去网吧,很冷淡地说:“我会好好管教孙子,不用您费心。”我吃了个闭门羹,百思不得其解,心里既委屈又气愤。经老教师的点拨我才明白,杨聪的爷爷觉得“家丑不可外扬”,教师经常家访让他觉得丢脸,产生抵触情绪。我像许多同事那样把家访作为向家长申诉、揭发的利器。家长往往一气之下采用粗暴的方式来“教训”孩子,使他们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我们教师真不能仅凭一腔热情和责任去工作,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对家长也要因人而异、讲究方法。只有顾及了家长的感受,才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教合力,才能达到有效的教育。
于是,我减少了家访的次数,通过电话和家校联系卡与家长交流。我悄悄地叫与杨聪玩得来的伙伴放学后约他去玩,转移杨聪对电脑的痴迷。不久,杨聪得了急性肾炎,惧怕打针吃药,妈妈从广东打来电话反复劝慰他,他才肯配合治疗。他很想念妈妈,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是妈妈的爱与看法。于是,我打电话跟他的父母商量教育对策,他妈妈在电话里跟他谈心:“儿子,妈妈在外面辛苦打工,都是为了改善咱们家的生活。你这样不学好,让我伤透了心。”妈妈说着哭了起来,这终于触动到了杨聪的心,他也哭了。后来,杨聪主动向我认错,并写了保证书。我建议杨聪的妈妈每周打给他两次电话,让他感觉到父母在关心他、期待他;建议爷爷每天安排他完成一些家务,完成得好,给予奖励。在班上,我注意给他创造与品学兼优的伙伴交往的机会,找到学习的榜样。
大部分留守生都厌学,杨聪也不例外。杨聪智力正常,但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学习成绩差,被老师批评多了,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产生了厌学心理。杨聪为了应付老师、班干部的检查与监督,每天都交作业。不过,作业质量特别差。我批评他,结果他就抄写同学的作业。我意识到,对他的要求一时不能太高,应该从鼓励他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开始。
班会上,我特别表扬杨聪改掉了欠交作业的坏习惯,班会结束后,我拿一些练习题目给他做,可是他只对了几题,我问他:“这些题目你做过吗?”他说:“没做过。”我拿出他的作业本让他看,他羞愧地说:“是抄同学的作业,我一点印象都没有。”我说:“只抄别人的作业自己不用心思考,结果一无所获,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老师喜欢诚实、刻苦的孩子,学习上你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来请教我,我很乐意帮助你。”杨聪点头接受了。
过了一年多,杨聪对学习不再抵触,虽然成绩平平,但同学们并没有嘲笑他,他也很乐于表现自己,在课堂上妙语连珠,风趣幽默,与同学们相处融洽,当上了劳动标兵。父亲也不再逼着他拿到优秀的成绩,他成了爷爷、叔叔的好帮手,他做完家务,还帮忙招揽生意。开家长会时,爷爷和叔叔都来参加,杨聪很自豪,他与班长站在教室门口给家长倒开水,热情地帮家长找座位。
每一个留守生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他们同样有着孩子的喜怒哀乐。杨聪的转变与进步,不正说明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方纯净柔软的地方吗?我们也许不能把他们培养成社会的精英,但是,只要我们能用一双发现金子的眼,捧着一颗慈爱的心去唤醒他们的心灵,使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就能让他们成为一个乐观、自信,能自食其力的人,这不就是教育的本质吗?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武陵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李奇志)